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在喧哗与骚动中沉思-福克纳及其作品 >

第1章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在喧哗与骚动中沉思-福克纳及其作品-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世界文学史上,福克纳和巴尔扎克、左拉一样,用毕生的心血建构了有独特风格的文学大厦。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不仅全面、深刻地反映了美国南方的历史和现实,而且也竖起了“二十世纪世界文学中的一个里程碑”。本书以明快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福克纳的生平和创作,为读者更好地了解福克纳,了解美国南方文学,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读本。

  写给青少年的话 (代序)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为了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爱好和关注,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内涵,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这套《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共6辑85册,依类别分为:
  (一)国别、地区文学史,
  (二)分体文学史,
  (三)文学运动、流派、思潮,
  (四)文学比较、交流,
  (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
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评述了世界文学。既载录了世界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又揭示了其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既阐述了各主要文学运动、流派和思潮的兴衰及其主要内容,又介绍了世界文学与其它学科交错纵横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既论述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鉴,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重点的评析、介绍。丛书作者绝大多数是从事世界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他们用通俗明快的语言,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参考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而且融进了潜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独到、精辟的见解。论述科学,史料翔实,知识准确。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你们奔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吴元迈

  1993年国庆节于北京在喧华与骚动中沉思──福克纳及其作品“他的特殊光荣就是振奋人心”

  有人说,作家最大的不幸是荣誉的过早来临,那么,他应该算是幸福的,那本应该属于他的荣誉对他却是姗姗来迟。

  他发表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在当时不仅销路不畅,而且也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甚至后来几乎绝版,连在旧书店里也买不到。

  于是,他不再顾忌这一切,只想一心一意地、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他奋笔疾书,笔耕不止。

  他生在南方,长在南方,深深地扎根于这片生他养他的沃土,终于发现他“那邮票大小的”故乡本土是如此的值得一写。他终于创造了一个可与《人间喜剧》相伯仲的文学大厦“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为自己创造了一片天地。

  命运之神最终还是看到了他的骄子,迟来的桂冠终于戴在了他的头上。1950年,瑞典科学院决定,把1949年度的诺贝尔奖金授予这位已经五十三岁的伟大作家,因为他创造了“二十世纪世界文学中的一个里程碑。”

  但他却如此地谦逊,如此地不看重荣誉,他把这项殊荣仅仅看作是对他的劳动的承认。

  他毕生关怀人类的命运,他的创作与时代、与人类的脉搏一起跃动。他既展示了人类的苦难,人类的愚蠢,也表现了人类战胜苦难、忍受苦难的力量。他坚信“人是不朽的”,因为人类“有灵魂、有能够怜悯、牺牲和耐劳的精神”,而作家的责任就在于写出和复活这种精神,否则,作家的工作“就会被人诅咒”。他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并从自己所描绘的夕阳残照的旧南方和光怪陆离的新现实中,竭力挖掘出人类的种种美德,使人类永垂不朽,流芳百世。

  他就是福克纳。

  他虽早已离开人世,但他的许多作品却成了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对他的研究不仅成了专业,也成了“企业”。

  他以“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所能建造的纪念碑,他的名字早已传遍了美国,也将传遍全世界。他履行了一个伟大作家的神圣职责,“作家的特殊光荣就是振奋人心”,他无愧于这项殊荣。

  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

  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 (1897——1962)出生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奥克斯福不远的小镇新奥尔巴尼。这个镇上最高的建筑物之一,就是他曾祖父的墓前塑像,年轻的威廉·福克纳在它的荫庇下长大成人。福克纳的家族在一百五十年间,连续有五代都足可以作为他写作的材料。

  福克纳的祖上原姓法克纳,居住在田纳西州,是他的曾祖父威廉·克拉克·法克纳1840年步行来到密西西比州,在这里成家立业,并使这个家族成为当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望族。这位法克纳先生靠自学成为律师、作家、种植园主、军人和创业者,并于1848年缔造了密西西比大学。他坚毅而精力充沛,年轻的时候曾两度自卫杀人,他的律师事务所和种植园也曾给他带来可观的收入。1861年南北战争打响后,他亲自招兵买马建立了一支骑兵部队,作为上校,还亲临前线冲锋陷阵,成为名噪一时的战争英雄。内战结束后,他回到家乡成了一名政治家,领导他的家乡迅速恢复生产。他既是当地举足轻重的政界人物,又是一位实业家,曾经梦想修筑一条铁路,把密西西比河入海处的墨西哥湾同芝加哥和五大湖联结起来,在他生前,这条铁路中的一段确实已经建成。他还是一位戏剧家和畅销小说家,长篇小说《孟菲斯的白玫瑰》是他最著名的作品,这部富有戏剧情节的通俗小说在当时深受读者欢迎。据说这部小说一共重印了三十五次,发行量超过十六万册。1889年秋,法克纳上校刚刚当选为州议员,就被他的商业对手里查德·杰克逊·瑟蒙德杀害了。

  老上校的儿子可没有他父样那样的眼光和能力。被人称作小上校的约翰·韦斯利·汤普森·法克纳,获得法学学士学位以后,虽然继承了他父亲律师和议员的事业 (他于1895年当选为密西西比州参议员),并于1910年用三万美元的资本开设了奥克斯福镇第一国家银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银行家,但是,他只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十年,就被一个名叫裘·帕克斯的新暴发户挤掉了。

  福克纳的父亲默里·卡斯伯特·法克纳是小上校的长子。他作为其祖父创建的铁路的股东之一,曾于1898年被任命为钛路公司的财务会计。然而,他却以七万五千美元的价格把自家的铁路股票转让给了别人,当然他也同时失去了财务会计的职务。1902年,他带着妻子、儿子和黑人保姆卡罗琳·巴尔迁到了奥克斯福镇的“大地方”。他先是做了几桩买卖,可是一桩也没做成。于是,他就开了一家马行。在给马尔科姆·考利的一封信中,福克纳回忆道:“我多多少少是在我父亲的马行里长大的。我是四个男孩中最大的一个,我很容易逃脱我母亲的控制,因为我父亲认为我从小就学这个行业还是挺不错的。我猜想,要不是有了汽车,我现在可能还会呆在马行里。”

  当默里·卡斯伯特·法克纳还在铁路上供职的时候,他的长子——日后成为世界闻名的伟大小说家的威廉·福克纳就来到了这个世界上。福克纳是以他曾祖父的名字命名的,这似乎意味着他的父母对他寄托着无限的希望。福克纳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因而父母也视他如掌上明珠。他开始是喜欢听大人们讲故事,后来也讲起故事来,而且讲得娓娓动听,经常让奥克斯福同他年纪相仿的小伙伴们听得如痴如醉。1905年9月25日,正好是福克纳八周岁的生日,这一夭,他的家人把他送进了奥克斯福小学,成了一年级的学生。凭着他聪明的天资,第二年就跳到了三年级,在以后的九年中,他读完了小学和中学十一年半的课程。在这期间,他最喜欢的书是文学作品。当时,他自己家里就有很多书可供他阅读,比如迪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史蒂文森的《金银岛》、狄更斯的《大卫·考坡菲尔》、《雾都孤儿》、乔尔·钱德勒·哈里斯的《雷默斯大叔》、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格林童话,库珀描写美洲印第安人的故事及各种关于南北战争的书籍,当然还有吉卜林、爱伦·坡、康拉德、卡贝尔、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和雨果等的作品。在这些作品的熏陶下,福克纳很早就开始了短文与故事的写作。

  可是,自从1911年开始,福克纳越来越讨厌学校那种沉闷的气氛,他开始学会了逃学,而且越来越频繁。这时的福克纳和当地乡镇普通农家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他最喜欢的是打猎、钓鱼和体育活动。有好几年时间,他上学退学都十分随便,非常自由,每逢棒球足球季节,他就每天坚持去上学,可是一到体育淡季他便退学回家,终日外出打猎,钓鱼,而把学业丢到了九霄云外。1914年夏天,福克纳已经开始了写诗和绘画并打算辍学,这时他认识了詹姆斯·斯通将军的儿子菲尔·斯通,这位将军和福克纳的祖父一样,当时也是一位律师兼银行家。菲尔·斯通比福克纳大四岁,当时正在密西西比大学和耶鲁大学同时攻读艺术和法律。他和福克纳一样,对文学怀有浓厚的兴趣,他在福克纳文学生涯的初期起到了师长的作用。福克纳阅读斯温伯恩、济慈和其他一些当时被称为现代派的作家,例如诗歌方面的康拉德·艾肯及意象派诗人和散文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等人的作品,都是在菲尔·斯通的影响和指导下进行的。

  奥克斯相镇有一位奥德海姆少校,他和夫人乐于在自己家里举办化装舞会,作为舞会的参加者,威廉·福克纳经常到这一家来。不知不觉地,他与奥德海姆夫妇的女儿艾斯德尔产生了恋情,他的创作也随着越来越转向诗歌,因为,他在这一阶段的诗歌主要是为艾斯德尔而写的,间或也送给菲尔·斯通看,并得到他热情的指教。这对福克纳日后的创作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很多人认为福克纳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受到教育的天才,事实并非如此。1914年年底,福克纳离开学校以后,他祖父的银行给了他一个小职员的职务,可是他在那里工作并不感到愉快。他整天沉浸在莎士比亚、济慈、雪莱、斯温伯恩和豪斯曼的诗歌里,心情异常忧郁。于是,他在半年以后离开了银行。然而,在菲尔·斯通的鼓励下,福克纳开始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他自己家里本来就有十分丰富的藏书,其中不乏世界文学的经典作品和有口皆碑的历代名著。同时,他还订阅了当时在纽约、巴黎、伦敦及柏林大量出版的各种小杂志和先锋派期刊。除此之外,他的良师益友菲尔·斯通常常挑选一批书籍杂志,再加上几瓶威士忌,一起放在汽车里,让福克纳开着车去乡下念一阵子再回来取书。福克纳照着菲尔·斯通的指导进行阅读,并且坚持不懈。这使福克纳对一些美国作家,如罗伯特、弗洛斯特、埃兹拉·庞德、舍伍德·安德森等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和敬慕之情。1915年秋,福克纳又回到学校上学,并再次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但不幸的是,在一次足球训练中,他的鼻子被队友在抢球时踢伤,造成鼻骨骨折,他不得不再次离开学校。

  福克纳虽然中断了学业,但长期养成的对文学的爱好使他对文学名著爱不释手。为了欣赏巴尔扎克等法国大师的原著,并从中汲取营养,在菲尔·斯通指导下,他开始自学法语,研究古典文学,并继续练习写诗和绘画。1919年春季以后,他竟开始正式向《密西西比年鉴》提供起画稿来。1918年4月,艾斯德尔在其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当时在夏威夷作律师的科内尔·富兰克林,这使福克纳非常沮丧。就在这时,菲尔·斯通又伸出了温暖的双手,他邀请福克纳到新港他住的地方去。福克纳在那里住了很长时间,才慢慢摆脱了由于失恋而造成的苦恼。

  就在这一年,二十一岁的福克纳和他同时代的热血青年一样,一心想过戎马生涯,投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将能结束一切战争”的光辉战斗。他尤其想方成为一名飞行员,想方设法加入英国皇家空军。但是,除了家庭的阻拦外,还有许多问题使他无法如愿以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体重不够,身高只有五点五英尺。福克纳虽然挖空心思想了许多办法,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假身份证,并学会用英国音说话,伪造文件以证实他是英国公民,但这一切努力都没能奏效。然而,两个月以后,福克纳竟出人意料地凭着他的聪明才智,成功地通过身体检查,加入了在加拿大多伦多集训的英国皇家空军,成了军校学员,接受飞行训练。

  福克纳一生中有很多事情曾被人渲染得玄而又玄,其中之一就是他的空军生涯。时至今日,仍然有人相信福克纳曾在法国前线驾机作战,同德国王牌飞行员进行过英勇搏斗并建立了辉煌战绩。可惜事实并非如此,他根本就没有离开加拿大,在他受训完毕取得军官资格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了。他为此终生感到遗憾。不过,就在他退伍两年后,他被授予二级荣誉中尉军衔。由于有关福克纳的一生,有各种杜撰的神话、谎言或搀假的文学报道,因而他的一生始终被人们编造的各种各样异想天开的故事所包围,这大大影响了有关福克纳评论的精神实质和可靠程度。比如,有人传说福克纳在战争中头部受伤,动过手术,里面装了一块钢片,使脑子永远处于受压迫的状态,所以,他的作品才变得文体复杂、句子冗长、晦涩难懂。多年来,竟然不断有人说他们曾获得福克纳的许可,亲手摸过这位大文豪头部的伤疤,甚至还敲了敲他头上的钢片!

  生性散漫的福克纳在享受了半年的军旅生活之后,又重新勾起了上学的愿望。由于他在战争期间服过兵役,所以,1919年9月,他被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