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96-医学摘粹 >

第17章

596-医学摘粹-第17章

小说: 596-医学摘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姜桂参苓首乌汤x 
人参(三钱) 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首乌(三钱) 干姜(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x芍药枣仁柴胡汤x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首乌(三钱) 枣仁(三钱生研) 柴胡(三钱) 丹皮 
(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杂证要法七窍病类
耳病
属性:耳病者,浊阴之不降也。耳为冲虚之官,必阴降而浊沉,其耳乃声入而能通。若浊阴上逆,甲木不降 
,相火郁发则为热肿。木邪冲突则为疼痛,木气堵塞则为重听,久之气血郁阻,肌肉腐溃,则成痈脓,然浊 
阴之不降,实戊土之中气不运也。宜调其中气,使浊降清升而耳病自愈矣。如耳内热肿疼痛者,以柴胡芍药茯 
苓汤主之。如耳流黄水者,以苓泽芍药汤主之。如耳渐重听者,以参茯五味芍药汤主之。 
x柴胡芍药茯苓汤x 
芍药(三钱) 柴胡(三钱) 半夏(三钱) 甘草(二钱) 桔梗(三钱) 茯苓(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热甚加 
黄芩,脓成加丹皮。桃仁。 
x苓泽芍药汤x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半夏(三钱) 杏仁(三钱) 柴胡(三钱) 芍药(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 
x参茯五味芍药汤x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甘草(二钱) 人参(三钱) 橘皮(三钱) 五味(一钱) 
芍药(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杂证要法七窍病类鼻

属性:鼻病者,手太阴之不清也。肺窍于鼻,宗气所由出入而行呼吸者也。必肺降而气清,其鼻窍乃宣通而 
不窒。若肺逆不降,则宗气壅阻,而鼻塞流涕之病作矣。盖肺主皮毛,如外感风寒,而皮毛窍闭,肺气不宣 
,其冲激于鼻窍,则为嚏喷。其熏蒸于鼻窍,则为清涕。久之,涕清者,化为浊则滞塞而胶粘。再 
久之,涕白者,化为黄则臭败而秽恶,久而不愈,色味如脓,则鼻痈之病成矣。如中气不运,肺金壅满, 
即不感风寒,而浊涕时下者,此即鼻渊之谓也。而究其本原,总由土湿胃逆,浊气填塞于上,肺是以无降 
路矣。如肺气郁升,鼻塞涕多者,以桔梗元参汤主之。如肺热鼻塞浊涕粘黄者,以五味石膏汤主之。如鼻孔 
发热生疮者,以黄芩贝母汤主之。如鼻塞声重语言不清者,以苓泽姜苏汤主之。 
x桔梗元参汤x 
桔梗(三钱) 元参(三钱) 杏仁(三钱) 橘皮(三钱) 半夏(三钱) 茯苓(三钱) 甘 
草 
(二钱) 生姜(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 
x五味石膏汤x 
五味(一钱) 石膏(三钱) 杏仁(三钱) 半夏(三钱) 元参(三钱) 茯苓(三钱) 桔 
梗 
(三钱) 生姜(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胃寒,加干姜。 
x黄芩贝母汤x 
黄芩(二钱) 柴胡(三钱) 元参(三钱) 桔梗(三 
钱) 杏仁(三钱) 五味(一钱) 贝母(三钱去心) 芍药(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 
x苓泽姜苏汤x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生姜(三钱) 杏仁(三钱) 甘草(二钱) 橘皮(三钱) 
苏叶(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 

杂证要法七窍病类
口病
属性:口病者,足阳明之不降也。脾窍于口,脾与胃同气,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而口唇无病 
,且口中清和而无味。若己土下陷,戊土上逆,而甲木不降,相火上炎,于是唇口肿疼,诸病作矣。且 
木郁而口作酸,火郁而口作苦,金郁而口作辛,水郁而口作咸,土郁而口作甘,以五脏之郁而生五味也 
。土者水火之中气,水泛于土,则湿生。火郁于土,则热作。湿热熏蒸,则口气腐秽而 
臭恶。盖脾病则陷,胃病则逆,口唇之病,燥热者多,湿寒者少。然上热亦有因于下寒者,清上焦之燥 
热,不助下焦之湿寒,则得之矣。如湿热熏蒸,口气秽恶者,以甘草黄芩汤主之。如口疮热肿者,以贝 
母元参汤主之。如脾胃湿寒,胆火上炎而生口疮者,以桂枝姜苓汤主之。 
x甘草黄芩汤x 
甘草(二钱) 黄芩(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石膏(三钱) 水煎大半杯, 
热服。 
x贝母元参汤x 
贝母(三钱) 元参(三钱) 甘草(二钱) 黄芩(二钱) 水煎半杯,热漱徐咽。热甚加 
黄连、石膏。 
x桂枝姜苓汤x 
芍药(四钱) 桂枝(二钱) 干姜(二钱)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元参(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杂证要法七窍病类
舌病
属性:舌者心之官也。心窍于舌,心属火而性升,其火之不升者,金水有以敛之也。若胃逆而金水不敛,火遂 
其炎上之性而 
病见于舌,其疼痛热肿于是作焉,且火郁则苔生,舌苔者,心液之瘀结也。郁于土则苔黄,郁于金则苔 
白,郁于水则苔黑,但黄白黑而滑润者,皆火衰而寒凝也。黄白黑而焦涩者,皆火盛而燥结也。舌虽通于 
心,若舌卷不能言,又由于肝郁而筋脉不舒也。若舌萎而言迟,又由于脾绝而舌脉不荣也。若口燥舌干 
而渴,又由于肾脉不贯于舌本也。盖舌之疼痛热肿,专责君火之升炎。若滑涩、燥湿、挛缩、弛长诸变, 
当于各经求之也。如舌疮疼痛热肿者,以芩连芍药汤主之。如肝燥舌卷者,以桂枝地黄汤主之。 
x芩连芍药汤x 
黄芩(三钱) 黄连(一钱) 甘草(二钱) 贝母(二钱去心) 丹皮(三钱) 芍药(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 
x桂枝地黄汤x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生地(三钱) 阿胶(三钱) 当归(三钱) 甘草(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若中风舌强语拙,或杂证舌萎言迟,皆脾肾湿寒,不宜清凉滋润,勿服此方。 

杂证要法七窍病类
牙痛
属性:牙痛者,足阳明之病也。阳明主降,降者浊气不至上壅,是以不痛。若胃逆不降,浊气壅迫,甲木逆 
冲,攻突牙床,是以肿疼。相火上炎,是以热生。甲木郁于湿土之中,腐败蠢朽,是以虫生,而齿坏也。 
如牙疼龈肿者,以黄芩石膏汤主之。如虫牙,以柴胡桃仁汤主之。 
x黄芩石膏汤x 
黄芩(三钱) 石膏(三钱) 甘草(二钱) 半夏(三钱) 升麻(二钱) 芍药(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徐咽。 
x柴胡桃仁汤x 
柴胡(三钱) 桃仁(三钱) 石膏(三钱) 骨碎补(三钱) 水煎半杯,热服,徐咽。 

杂证要法七窍病类
咽喉
属性:咽喉者,阴阳升降之路也。咽为六腑之通衢,喉为五脏之总门。六腑为阳,阳中有阴。浊阴由咽 
而下达,是天气之降也。五脏为阴,阴中有阳。清阳自喉而上腾,是地气之升也。地气不升则喉病,喉病 
者,气塞而食通。天气不降则咽病,咽病者气通而食塞。先食阻而后气梗者,是脏完而腑伤之也。先气梗 
而后食阻者,是腑完而脏伤之也。而总之咽通六腑,而胃为之主。喉通五脏,而肺为之宗。如阳衰土 
湿,肺胃不降,浊气湮郁,则痹塞之病成矣。相火升炎,则肿痛之病作矣。如咽喉肿痛生疮者,以甘草桔梗射 
干汤主之。如喉疮脓成者,以贝母升麻鳖甲汤主之。 
x甘草桔梗射干汤x 
甘草(二钱生) 枯梗(三钱) 半夏(三钱) 射干(三钱) 水煎半杯,热漱,徐服。 
x贝母升麻鳖甲汤x 
贝母(三钱) 升麻(三钱) 丹皮(三钱) 元参(三钱) 鳖甲(三钱) 水煎半杯,热漱,徐服。 

杂证要法七窍病类
声音
属性:声音者,手太阴之所司也。肺藏气,而气之激宕则为声,故肺病而声为之不调,气病而声为之不畅。 
而气之所以病者,由于己土之湿,土湿而声喑矣。至唇缺齿落而言语不清者,气之泄也。涕流鼻渊而声音不 
亮者,气之寒也。然声出于气,而气使于神,盖门户之开阖,机关之启闭,气为之也。而所以司其开阖启闭 
、俾疾徐中节、高下合宜者,神使之也。是以久嗽音哑者,病在声气。中风不言者,病在神明。声气病则能 
言而不能响,神明病则能响而不能言。声气出于肺,神明藏于心,声由气动,而言以神发也。然则调声音者 
,益清阳而驱浊阴, 
一定之理也。如湿旺气郁,声音不亮者,以茯苓橘皮杏仁汤主之。如失声喑哑者,以百合桔梗鸡子汤 
主之。 
x茯苓橘皮杏仁汤x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杏仁(三钱) 百合(三钱) 橘皮(三钱) 生姜(三钱) 
水煎半杯,热服。 
x百合桔梗鸡子汤x 
百合(三钱) 桔梗(三钱) 五味(一钱) 鸡子白(一钱) 水煎半杯,去滓,入鸡 
子白,热服。 

杂证要法七窍病类
须发
属性:须发者,手足六阳之所荣也。六经血气盛,则美而长。血气衰,则恶而短。夫须发者,营血之所滋生 
,而实卫气所发育也。血根于上,而盛于下;气根于下,而盛于上;须发之上盛而下衰者, 
手足六阳之经气盛于上故也。盖须发之生,血以濡之,所以滋其根 。气以煦之,所以荣其枝叶。须落 
发焦者,血衰而实气败,当于营卫二者,双培其本支则得之矣。如须落发焦,枯燥不荣者,以桂枝柏叶汤 
主之。 
x桂枝柏叶汤x 
首乌(三钱) 桂枝(三钱) 丹皮(三钱) 生地(三钱) 柏叶(三钱) 生姜(三钱) 人参 
(三钱) 阿胶(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如黄涩早白者,加桑椹、黑豆。如阳衰土湿者,加干姜、茯苓。 
如肺气不充者,重用黄 ,以肺主皮毛故也。 

杂证要法妇人科
经脉
属性:经脉者,风木之所化生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男子应日,女子应月,月满则海水西盛, 
鱼脑充,蚌蛤实,经脉溢;月晦则海水东盛,鱼脑减,蚌蛤虚,经脉衰。月有圆缺,阴有长消,经脉调畅 
,盈缩按时,月满而来,月亏而止者,事之 
常也。调经养血之法,首以崇阳为主。盖经水之原,化于己土,脾阳左旋温升,而生营血,所谓中焦受 
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也。血藏于肝,而总统于冲任,阴中阳盛,生意沛然,一承雨露,煦濡长养,是 
以成孕而怀子也。如经脉闭结者,缘木气盘结,发生不遂,经血凝滞而不行,由是乙木沉郁而生下热,甲 
木浮升而生上热。人知其经热之盛,而不知脾阳之虚,若以凉药投之误矣。以桂枝当归桃仁汤主之。如经脉 
崩漏者,缘木气郁陷,升发不遂,经血陷流而不止。血之周行上下,赖中气有以运之。若中土不固,堤防 
溃败,是以泛滥而倾注矣。以艾叶姜苓汤主之。如经水先期而至者,缘木气之疏泄,即崩漏之机也。仍以艾叶 
姜苓汤主之。如经水后期而至者,缘木气之遏郁,即闭结之机也。以姜苓阿胶汤主之。如经水结瘀紫黑 
者,缘血温则行,寒则滞,滞久则湮郁而腐败,是以成块而不鲜矣。以苓桂丹参汤主之。如经前腹痛者,缘水 
土寒湿,乙木抑遏,血脉凝湮不畅,月满血盈,经水不利,木气郁勃冲突,克伤脾脏,是以腹痛也。中气 
不运,胃气上逆,是以有恶心呕吐等证,以苓桂丹参汤主之。如经后腹痛者,缘经后血虚,肝木失荣,枯燥 
生风,贼伤土气,是以腹痛也。以归地芍药汤主之。如热入血室者,缘经水适来之时,外感中风,发热恶寒 
,七八日后,六经既遍,表解脉迟,热退身凉,而胸胁痞满,状如结胸,语言谵妄,神识不清,此谓热入 
血室也。以柴胡地黄汤主之。如带下者,缘相火下衰,肾水澌寒,经血凝瘀,结于少腹,阻格阴精上济之路 
,肾水失藏,肝木疏泄,是以精液淫 下流而为带也。水下泄而火上炎,故多有夜热毛蒸、掌烦口燥 
之证。以温经汤主之。如骨蒸者,缘水寒土湿,肝木不升,温气下郁,陷于肾水,肾主骨,是以骨蒸而夜热 
也。以苓桂柴胡汤主之。 
x桂枝当归桃仁汤x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当归(三钱) 桃 
仁(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川芎(三钱) 红花(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治经脉闭结,上 
热加黄芩,中寒加干姜,中气不足加人参,血块坚硬加鳖甲、 虫,脾郁加砂仁。 
x艾叶姜苓汤x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艾叶(三钱) 芍药(三钱) 生姜(三钱) 丹皮(三钱) 
首乌(三钱) 阿胶(三钱炒珠) 水煎大半杯,温服。治经脉崩漏不效,即用生姜一两,阿胶五钱, 
治之必效。 
x艾叶姜苓汤x 
(方见上) 治经水先期 
x姜苓阿胶汤x 
丹皮(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茯苓(三钱) 干姜(三钱) 川芎(三钱) 当 
归(三钱) 阿胶(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治经水后期。 
x苓桂丹参汤x 
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茯苓(三钱) 丹皮(三钱) 丹参(三钱) 当归 
(三钱) 川芎(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治经前腹痛。 
x归地芍药汤x 
当归(三钱) 地黄(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茯苓(三钱) 
首乌(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治经后腹痛。 
x柴胡地黄汤x 
柴胡(三钱) 黄芩(二钱) 甘草(二钱) 芍药(三钱) 丹皮(三钱) 地黄(三钱) 水 
煎大 
半杯,温服。治热入血室,表未解者,加苏叶、生姜。 
x温经汤x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桂枝(三钱) 茯苓(三钱) 丹皮(三钱) 当归 
(三 
钱) 阿胶(三钱) 半夏(三钱) 芎 (二钱) 吴茱萸(二钱) 芍药(三钱) 水煎一杯,温服。治妇人 
带下及少腹寒冷,久不受胎。或崩漏下血,或经来过多,或至期不来者。如阴精流泻加牡蛎,瘀血坚硬加桃 
仁、鳖甲。 
x苓桂柴胡汤x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丹皮(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柴胡(三钱) 半 
夏 
(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治 
妇人骨蒸,如热蒸不减,加生地、黄芩。蒸退,即用干姜、附子、以温水土。 

杂证要法妇人科
胎妊
属性:胎妊者,两精相搏,二气妙凝,清升浊降,阴阳肇基,血以濡之,化其神魂,气以煦之,化其精 
魄。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气血之根,总原于土。土者,所以滋生气血,培养胎妊之本也。木火以 
生养之,金水以收成之,土气充用,四维寄旺,涵养而变化之。五气皆足,十月而生矣。养胎之要,首在 
培土。土运则清其火金,而上不病热;暖其水木,而下不病寒。木温而火清,则血流而不凝也。金凉而水 
暖,则气行而不滞也。气血环抱,而煦濡之形神巩固,永无半产之忧矣。如胎之初结,中气凝蹇,升降之 
机,乍而湮郁,冲和之气,渐而壅阻,其始胃气初郁,滋味厌常而喜新。及其两月胎成,则胃气阻逆,恶 
心呕吐,食不能下等证作矣。且胎气在中,升降不利,水偏于下润,火偏于上炎,是以胎妊之证,往往下 
寒而上热也。阴阳郁格为病,法宜行郁理气为主。以豆蔻苓砂汤主之。如堕胎之证,缘胎之结也。一月二 
月,木气生之。三月四月,火气生之。五月六月,土气化之。七月八月,金气收之。九月十月,水气成之。 
五气皆足,胎完而生矣。若生长之气衰,则胎堕于初结。收成之力弱,则胎殒于将完。其实皆土气之虚也 
。土气困败,胎妊失养,是以善堕。胎妊欲堕,腰腹必痛,痛者,木陷而克土也。《难经》云∶“命门者 
,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命门阳败,肾水澌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