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部经-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六
诸比丘!过去世之应供、正等觉者,如实现等觉者……应现等觉为……现等觉者,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
七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前经参照。
'二五' 第五 漏尽
※ 二
“诸比丘!我于知见者说漏尽,并非于不知见者。诸比丘!何为知见者之漏尽耶?
三
诸比丘!知见“此是苦”,为漏尽;知见“此是苦集”,为漏尽;知见“此是苦灭”,为漏尽;知见“此是顺苦灭道”,为漏尽。
四
诸比丘!如是知见为漏尽。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经一五、二O(大正藏二、一O四b)。
'二六' 第六 友
※ 二
“诸比丘!汝等若有应所哀愍、应所听闻、思念之朋友、亲戚、血族,诸比丘!汝等对彼等应将四圣谛之如实现观,劝导使习住。何为四圣谛耶?
三
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圣谛也。
四
诸比丘!汝等若有应所哀愍、应所听闻、思念之朋友、亲戚、血族者,诸比丘!汝等对彼等应将此四圣谛之如实现观,劝导使习住。
五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三0、七(大正藏二、二一四b)。
'二七' 第七 如
※ 二
“诸比丘!有四圣谛。以何为四圣谛耶?
三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四
诸比丘!此四圣谛为如,为不离如、不异如,是故名为圣谛。
五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一一(大正藏二、一一0b)。
'二八' 第八 世间
※ 二
“诸比丘!有四圣谛。以何为四圣谛耶?
三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四
诸比丘!于天、魔、梵世、沙门、婆罗门、人、天、众生中,如来为圣。是故名之为圣谛。
五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二九' 第九 应偏知
※ 二
“诸比丘!有四圣谛。以何为四圣谛耶?
三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四
诸比丘!此四圣谛中,有应偏知之圣谛、有应断之圣谛、有应现证之圣谛、有
应修习之圣谛。
诸比丘!何为应偏知之圣谛耶?
五
诸比丘!苦圣谛应偏知,苦集圣谛应断,苦灭圣谛应现证,顺苦灭道圣谛应修习。
六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二一(大正藏二、一一二a)
'三十' 第十 伽梵婆提
一
一时,众多之长者比丘,住于支提国萨罕奢尼卡。
二
其时,众多之长老比丘,食后由乞食归,于讲堂集会聚坐,作如是之谈话:“友等!见苦者,亦见苦集、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耶?”
三
作如是言,具寿伽梵婆提对长老比丘曰:
“友等!我自世尊处,曾亲闻、亲受:
四
“诸比丘!见苦者,亦见苦集、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见苦集者,亦见苦、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见苦灭者,亦见苦、亦见苦集、亦见顺苦灭道。见顺苦灭道者,亦见苦、亦见苦集、亦见苦灭。””
第三 拘利村品(终)
此中摄颂曰:
二节之跋耆
及正等觉者
阿罗汉漏尽
友与如世间
乃至应偏知
及伽梵婆提。
第四 申恕林品
'三一' 第一 申恕
一
一时,世尊住拘睒弥国申恕林。
二
时,世尊手持少许之申恕叶,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汝等于意云何?我手中所持之少许申恕叶,与在申恕林上所有者,何者为多耶?”
“大德!世尊手中所持之申恕叶为少,申恕林上所有为多。”
三
“诸比丘!如是,我证知而对汝等不说之处为多,所说之处为少。
四
诸比丘!以何之故,我不说耶?诸比丘!此不相应于义利,非达初梵行,不能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是故我不说。
五
诸比丘!我以何说之耶?诸比丘!于“此是苦”,说之;于“此是苦集”说之,于“此是苦灭”说之;于“此是顺苦灭道”,说之。
六
诸比丘!以何之故,我说之耶?诸比丘!此于义利相应,达初梵行,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是故我为说。
七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四O(大正藏二、一0八a)。
'三二' 第二 佉提罗
※ 二
“诸比丘!若作如是言:“我对苦圣谛,不能如实现观;对苦集圣谛,不能如实现观;对苦灭圣谛,不能如实现观;对顺苦灭道圣谛,不能如实现观,作正苦之边际。”无有此理。
三
诸比丘!若作如是言:“我以佉提罗叶、婆罗叶、阿摩勒叶,作器,将水以多罗叶持之行。”无有此理。诸比丘!如是,若作如是言:“我对苦谛,不能如实现观;对苦集圣谛,不能如实现观;对苦灭圣谛,不能如实现观;对顺苦灭道圣谛,不能如实现观,作正苦之边际。”无有此理。
四
诸比丘!又,若作如是言:“我对苦圣谛,如实现观;对苦集圣谛,如实现观;对苦灭圣谛,如实现观;对顺苦灭圣谛,如实现观,作正苦之边际。”为有此理。
五
诸比丘!譬如,若作如是言:“我以钵头摩叶、婆罗叶、摩楼迦叶,作器,将水以多罗叶持之而行。”为有此理。诸比丘!如是,若作如是言:“我对苦圣谛,如实现观;对苦集圣谛,如实现观;对苦灭圣谛,如实现观;对顺苦灭道圣谛,如实现观,作正苦之边际。”为有此理。”
注1 杂阿含一五、三三(大正藏二、一O七a)。
'三三' 第三 杖
二
“诸比丘!譬如将杖掷向空中,则或由头堕、或由中堕、或由尾堕。诸比丘!如是有无明盖、有爱结之众生,流转轮回,或由此世往他世、或由他世来此世。何以故耶?诸比丘!乃不见四圣谛故。以何为四圣谛耶?
三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四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二五(大正藏二、一一二b)。
'三四' 第四 衣
※ 二
“诸比丘!若衣、若头燃,应作何耶?”
“大德!若衣、若头燃,为扑息衣或头,应起增上之志欲,精进、勉励、势猛、不退、正念、正知。”
三
“诸比丘!'可'舍置燃衣或头而不作意,'然'对尚未如实现观之四圣谛,为现观,应起增上之志欲,精进、勉励、势猛、不退、正念、正知。以何为四圣谛耶?
四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五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三六(大正藏二、一O七b)。
'三五' 第五 百枪
※ 二
“诸比丘!譬如有男子,有寿百岁、命百岁,有人对彼曰:“男子!汝于晨时分,以枪冲刺百次;日中时分,以枪冲刺百次;日夕时分,以枪冲刺百次。男子!汝每日被枪冲刺三百次,保有寿百岁、命百岁。百岁之后,对尚未现观之四圣谛,予现证。”诸比丘!知义趣之善男子,应善受之。何以故耶?
三
诸比丘!轮回自无始有之,为枪所冲、为剑所冲、为斧所冲,不知其前际。诸比丘!虽如是者,诸比丘!我非说有苦有忧四圣谛之现观。诸比丘!我说有乐有喜四圣谛之现观。以何为四圣谛耶?
四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五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三七(大正藏二、一O七c)。
'三六' 第六 生类
※ 二
“诸比丘!譬如有男子,将此阎浮提中之草木枝叶,截集于一处,集之一处作成串,大海中之大生类贯成大串,大海中之中生类贯成中位之串,大海中之小生类贯成小串。诸比丘!然大海中粗大生类尚未摄者有之,若此阎浮提中之草木枝叶虽尽摄之,诸比丘!大海中仍有更多之小生类,不易贯串。何以故耶?
三
诸比丘!其自体微小故。诸比丘!如是众生界之恶趣为大。诸比丘!由如是大恶趣解脱之人,为见具足,于“此是苦”,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如实了知。
四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三二(大正藏二、一一三b)。
'三七' 第七 日喻(一)
※ 二
“诸比丘!日轮上升时,前驱之前相,为有明相。诸比丘!如是对四圣谛、如实现观时,前驱之前相为正见。
三
诸比丘!于有正见之比丘,于“此是苦”,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如实了知,是为可期。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三O(大正藏二、一O六b)。
'三八' 第八 日喻(二)
※ 二
“诸比丘!若日月尚未出于世间,则大光明、大光耀尚未现,以致闇黑、闇冥而昼夜不分,不分月成半月、不分时节岁数。
三
诸比丘!日月出时,则大光明、大光耀现,无闇黑、无闇冥,分昼夜,分月、半月、分时节岁数。
四
诸比丘!如是者,若如来、应供、正等觉者尚未出,则大光明、大光耀犹不现,闇黑、闇冥而无四圣谛之教说,亦不说示、施设、建立、开演、分别、显了。
五
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出时,则大光明、大光耀现,无闇黑、无闇冥,有四圣谛之教说,则有施设、建立、开演、分别、显了。以何为四耶?
六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七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三一(大正藏二、一O六c)。
'三九' 第九 因陀罗柱
※ 二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于“此是苦”不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不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不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不如实了知。观他沙门、婆罗门之面云:“此尊者,是知而知、见而见者耶?”
三
诸比丘!譬如棉、棉花之轻而受风吹时,置于平坦地面上,东风来则吹拂向西 、西风来则吹拂向东、北风来则吹拂向南、南风来则吹拂向北。何以故耶?诸比丘!绵花轻之故。
四
诸比丘!如是诸沙门、婆罗门,于“此是苦”不如实知,于“此是苦集”不如实知,于“此是苦灭”不如实知,于“此是顺苦灭道”不如实知。观他沙门、婆罗门之面云:“此尊者为知而知、见而见者耶?”何以故耶?诸比丘!未观四圣谛故。
五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于“此是苦”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如实了知。不观他沙门、婆罗门之面云:“此尊者为知而知、见而见者耶?”'不观他面、不随他语。'
六
诸比丘!譬如铁柱、因陀罗柱之根深善埋而不动不摇。若从东方大风雨来,亦不震、不动、不摇,若从西方大风雨来,亦不震、不动、不摇“若从北方大风雨来,亦不震、不动、不摇,若从南方大风雨来,亦不震、不动、不摇。何以故耶?诸比丘!根深之因陀罗柱善埋故。
七
诸比丘!如是诸沙门、婆罗门,于“此是苦”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如实了知。不观他沙门、婆罗门之面云:“此尊者为知而知、见而见者耶?”何以故?诸比丘!善观四圣谛故。以何为四圣谛耶?
八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九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