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相应部经 >

第34章

相应部经-第34章

小说: 相应部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凋落。



  诸比丘!譬如牝驴,受胎,而为己之破灭,受胎,而为自己之凋落。诸比丘!为己之破灭,提婆达多生起利得、供养与名誉;提婆达多因生起利得、供养与名誉,而凋落。



  诸比丘!如是,利得、供养与名誉,甚为可怖……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世尊如是说已,善逝仰此,师更说曰:
  芭蕉为果灭
  竹苇为果亡
  牝驴受胎死
  恶人为利殁

'三六' 第六 车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粟鼠养饵所。



  尔时,阿阇世王子为提婆达多,朝夕率五百车前往,载赍五百之祭食,与供养之食。



  时,众多比丘来诣世尊之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等诸比丘白世尊言:“大德!阿阇世王子为提婆达多,朝夕率五百车载赍五百之祭食及供养之食。”



  “诸比丘!勿嫉提婆达多之利得、供养与名誉。诸比丘!阿阇世王子为提婆达多,朝夕率五百车,载赍五百之祭食,与供养之食,诸比丘!此乃为提婆达多所设,以待其破灭,于善法并无增大。



  诸比丘!譬如击弄易怒之犬鼻,则彼犬更为忿怒。诸比丘!阿阇世王子为提婆达多,朝夕率五百车,运赍五百之祭食,与供养之食。诸比丘!此乃为提婆达多所设,以待其破灭,于善法并无所增大。



  诸比丘!如是,利得、供养与名誉,甚为可怖……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三七' 第七 母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利得、供养与名誉,甚为可怖,是激烈而粗暴者,乃无上安稳之障碍。



  诸比丘!于此,如是我知:以找之心,把握他人之心。“此尊者,为母而正心,不说妄语。”其后,我见彼为利得、供养与名誉所败,心为所眩惑,于正心而说妄语。



  诸比丘!如是,利得、供养与名誉,甚为可怖,是激烈而粗野者,乃无上安稳之障碍。



  诸比丘!然则应如是学:“我等已生之利得、供养与名誉应舍。未生之利得,供养与名誉,心不住于眩惑。”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三八~四三'第八 父、第九 兄弟、第十 姊妹、第十一 子、第十二 女、第十三 妻。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利得、供养与名誉,甚为可怖是激烈、粗暴者,乃无上安稳之障碍。



  诸比丘!于此我如是知:以我之心,把握某人之心。此尊者
  '三八' 为父……
  '三九' 为兄弟……
  '四O ' 为姊妹……
  '四一' 为子……
  '四二' 为女……
  '四三' 为妻,于正心不说妄语。其后,我见此人为利得、供养与名誉所败,心为所眩惑,于正心而说妄语。



  诸比丘!如是,利得、供养与名誉,甚为可怖,是激烈、粗暴者,乃无上安稳之障碍。



  诸比丘!诚然,汝等应如是学:“我等于已生之利得应舍、供养与名誉,对未生之利得、供养与名誉心当不住于眩惑也。”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之。”
  此颂曰:
  截根法与白   离去车与母
  父兄弟姊妹   以及子女妻

第六 利得与供养相应 注
1 虽相当于杂阿含四七、二三(大正藏二、三四六a)但其叙述内容不同。
2 以含毒 原文为dittham是diddham吧。
3 杂阿含四七(大正藏二、三四六a)。
4 增一阿含七(大正藏二、六三四b)。
5 ltivuttaka 81参考
6 增一阿含五(大正藏二、五六六c)。
7 增一阿含四(大正藏二、五六二a)。
8 增一阿含四(大正藏二、五六二b)。
9 增一阿含五(大正藏二、五七0 c)。
10 “比丘”原文bhikku误为bhikkhu。
11 杂阿含三八(大正藏二、二七六b)。
12 参考S。v1。2。233。
13 杂阿含三八(大正藏二、二七六b)别杂一(大正藏二、三七四b)后半增一阿含五(大正藏二、五七0b)增一阿含一四(大正藏二、六一四a)。

第七 罗喉罗相应

第一 界品

'一' 第一 眼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罗喉罗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罗喉罗白世尊言:“善哉,大德!请世尊为我说法,我愿奉闻,退居一处、不放逸,热诚专注而住。”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眼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大德!是苦。”认为“无常而苦,是变易之法、并以“此是我所有”,“此即是我”,“此我之我”是适当耶?”“大德!不然。”略予当如是解说之: 



  “耳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鼻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舌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身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无窝。”



  “意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无常者是苦耶?或是乐耶?”“大德!是苦。”认为“无常而苦,变易之法,并以“此为我所有”,“此即是我”,“此是我之我”为适当耶?”大德!“不然。”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眼生厌意,于耳生厌意,于鼻生厌意,于舌生厌意,于身生厌意,于意生厌意。 

十一

  生厌意、离贪、解脱,于解脱生“我解脱”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再生。”

十二

  依此等之解说应知十经矣。”

'二' 第二 色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三~六

  “声是……香是……味是……触是……



  法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色生厌意,于声……于香……于味……于触……于法生厌意。



  生厌意……而知……。”

'三' 第三 识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眼识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也。”

三~六

  “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是……



  意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眼识生厌意,于耳识生厌意,于鼻识……于舌识……于身识……于意识生厌意。



  “生厌意……而知……。”

'四' 第四 触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罗喉罗!汝对此所如何思惟耶?眼触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三~七

  “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眼触生厌意,于耳触……鼻触……舌识……身触……意触生厌意。



  生厌意……而知……。”

'五' 第五 受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眼触所生之受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三~六

  “耳触所生之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七~八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眼触所生之受生厌意,于耳……鼻……舌……身……意触所生之受生厌意……而知……”

'六' 第六 想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色想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三~七

  “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八~九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色想生厌意,于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生厌意……而知……。” 

'七' 第七 思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色思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三~七

  “声思……香思……味思……触思……法思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八~九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色思生厌意,于声思……香思味思……触思生厌意,于法思生厌意……而知……。”

'八' 第八 爱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色爱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三~七

  “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八~九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色爱生厌意,于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生厌意……而知……。”

'九' 第九 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地界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三~七

  “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八~九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地界生厌意,于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生厌意……而知……。”

'十' 第十 蕴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色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三~六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色生厌意,于受生厌意,于想生厌意,于行生厌意,于识生厌意。



  生厌意、离贪、解脱,于解脱生解脱智,当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无再生。”
  此颂曰:
  眼色以及识   乃至于受触
  想思并至爱   界蕴等为十
  慢离等谓品

第二 界蕴品

'一一' 第一 眼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尊者罗喉罗!来诣世尊座前。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方。世尊如是言于坐在一面之尊者罗喉罗曰: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眼是常?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大德!是苦。”



  认“无常而苦,是变易之法,并以“此即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为适当耶?”“大德!不然。”

一~十七

  “耳、鼻、舌、身…

十八

  “意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十九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大德!是苦。”

二十

   认“无常而苦、是变易之法,并以“此是我所有”,“此即是我”,“此是我之我”是适当耶?”“大德!不然。”

二一

  “罗喉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眼生厌意,于耳、于鼻、于舌、于身生厌意。

二二

  生厌意、离贪、解脱、于解脱生“解脱”智,了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无再生。”由此等之解述,十经应知。”

'一二~三0' 第二~第十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罗喉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

'一二' 第二 色

三~五

  色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六~二十

  “声、香、味、触法……

'一三' 第三 识

三~二十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一四' 第四 触

三~二十

  “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

'一五' 第五 受

三~二十

  “眼触所生之受、耳触所生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

'十六' 第六 想

三~二十

  “色想、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

'十七' 第七 思

三~二十

  “色思、声思、香思、味思、触思、法思……

'一八' 第八 爱

三~二十

  “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

'一九' 第九 界

三~二十

  “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

'二十' 第十 蕴

三~二十

  “色、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三~二二

  “罗喉罗!如是见……知更无再来生。”

'二一' 第十一 使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尊者罗喉罗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罗喉罗,白世尊言:



  “大德!如何知?如何见?则对此有识身及外一切相,我之状态,我所之状态,无慢使耶?”



  “罗喉罗!任何之色””过去、现在、未来,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劣、或胜、或远、或近一切之色,以“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对此如实以正慧而见。任何之受……任何之想……任何之行……任何之识……过去、现在、未来、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劣、或胜、或远、或近一切之识,以“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如实以正慧而见。



  罗喉罗!如是知,如是见,则对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我之状态,我所之状态,为慢使。”

'二二' 第十二 远离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尊者罗喉罗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罗喉罗白世尊言:



  “大德!如何知?何见?对此有识身及一切相,我之状态,我所之状态,心依远离慢心、超越慢,得寂静解脱耶?”



  “罗喉罗!任何之色””过去、现在、未来,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劣、或胜、或远、或近一切之色,以“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如实以正慧而见,则无取着解脱。对于五蕴,亦复如是。



  任何之受……



  任何之想…… 



  任何之行……



  任何之识过去、现在、未来,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劣、或胜、或近、或远一切之识,以“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如实以正慧而见,则为无取着解脱。



  罗喉罗!如是知,如是见,则于此有识身及外之一切相,我之状态,我所之状态,依远离慢心,超越慢,得寂静善解脱。”
  此颂曰:
  眼色以及识   乃至于触受
  想思并至爱   界蕴等为十

第七 罗喉罗相应 注
1 杂阿含三一(大正藏二、二二五b)。
2 此句、原文脱落以暹罗本补译之。
3 同右。 
4 十二~二十凡'一'乃至'二'之文略之。
5 声思原文有Sottasancetana是saddasancetana之误。
6 杂阿含八(大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