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相应部经 >

第62章

相应部经-第62章

小说: 相应部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常品第一 (终)
    其摄颂:
    无常苦无我
    三者有内外
    依无常说三
    各各有内外
  
  第二 双双品
  
  '一三' 第一 由于正觉(一)
  
  
  一
  
    舍卫城。
  
  二
  
    “诸比丘!余正觉以前,为未成正觉之菩萨'时',生如是念:“以何为眼之甘味?以何为患难?以何为出离?何为耳之……何为鼻之……何为舌之……何为身之……何为意之甘味?何为患难?何为出离?”
  
  三~七
  
    诸比丘!余生如是念:“凡缘眼所起之安乐喜悦,是眼之甘味。凡眼之无常、苦、变坏之法,此为眼之患难。凡对眼制止欲贪、舍去欲贪,此为眼之出离。凡耳……凡鼻……凡舌……凡身……
  
  八
  
    凡缘意所起之安乐喜悦,此为意之甘味。凡意之无常、苦、变坏之法,此为意之患难。凡对意制止欲贪,舍去欲贪,此为意之出离。”
  
  九
  
    诸比丘!余不如实知如是此等内六处之甘味为甘味,患难为患难,出离为出离时,诸比丘!其间,余于含括天、魔、梵世界,于含括沙门、婆罗门、天人,不曾宣示无上正等觉。
  
  十
  
    诸比丘!余因如实知如是此等内六处之甘味为甘味,患难为患难,出离为出离,诸比丘!依此,余于含括天、魔、梵世界,于含括沙门、婆罗门、天人,则宣示无上正等觉。
  
  十一
  
    而于余起智与见:“确实余心解脱,此为余最后之生,而无再生也。””
  
  '十四' 第二 由于正觉(二)
  
  ※二
  
    “诸比丘!余正觉以前,为未成正觉之菩萨'时',以生如是念:“以何为色之甘味?以何为患难?以何为出离?以何为声之……以何为香之……以何为味之……以何为触之……以何为法之甘味?以何为患难?以何为出离?”
  
  三
  
    诸比丘,余如是念:“凡缘色所起之安乐喜悦,此为色之甘味。凡色之无常、苦、变坏之法,此为色之患难。凡对色制止欲贪、舍去欲贪、此为色之出离。
  
  四~七
  
    凡以声……凡以香……凡以味……凡以触……
  
  八
  
    凡缘法所起之安乐喜悦,此为法之甘味,凡法之无常、苦、变坏之法,此为法之患难。凡对法制止欲贪、舍去欲贪、此为法之出离。
  
  九~十
  
    诸比丘!余未如实知如是此等外六处之甘味为甘味,患难为患难,出离为出离时,其间,余于含括天、魔、梵世界,于含括沙门、婆罗门、天人,不曾宣示无上正觉……则宣示……
  
  十一
  
    而于余起智与见:“确实余心解脱,此为余最后之生,而无再生也。””
  
  '十五' 第三 由于甘味(一)
  
  ※二
  
    诸比丘!余寻觅巡行眼之甘味,终于发见眼之甘味,此余以智慧善观眼之甘味故。诸比丘!余寻觅巡行眼之患难,诸比丘!余终于发见眼之患难,此余以智慧善观眼之患难故。诸比丘!余寻找巡行眼之出离,终于发见眼之出离,此余以智慧善观眼之出离故。
  
  三~六
  
    诸比丘!余耳之……诸比丘!余鼻之……诸比丘!余舌之……诸比丘!余身之……
  
  七
  
    诸比丘!余寻觅巡行意之甘味,终于发见意之甘味,此余以智慧善观意之甘味故。诸比丘!余寻觅巡行意之患难,终于发见意之患难,此余以智慧善观意之患难故。诸比丘!余寻觅巡行意之出离,终于发见意之出离,此余以智慧善观意之出离故。
  
  八~九
  
    诸比丘!余不能如实知此等内六处之甘味为甘味,患难为患难,出离为出离时,诸比丘!其间,余于含括天、魔、梵世界,于含括沙门、婆罗门、天人,不曾宣示无上正觉。……则宣示……
  
  十
  
    而于余起智与见:“确实余心解脱,此为余最后之生,而无再生。””
  
  '十六' 第四 由于甘味(二)
  
  ※二
  
    “诸比丘!余寻觅巡行色之甘味终发见色之甘味,此余以智慧善观色之甘味故。诸比丘!余寻觅巡行色之患难,终于发见色之患难,此余以智慧善观色之患难故。
    诸比丘!余寻觅巡行色之出离,终于发见色之出离,此余以智慧善观色之出离故。
  
  三~六
  
    诸比丘!余声之……香之……味之……触之……
  
  七
  
    诸比丘!余寻觅巡行法之甘味,终于发见法之甘味,此余以智慧善观法之甘味故。诸比丘!余寻觅巡行法之患难,终于发见法之患难,此余以智慧善观法之患难故。诸比丘!余寻觅巡行法之出离,终于发见法之出离,此余以智慧善观法之出离故。
  
  八~九
  
    诸比丘!余未如实知此等外六处之甘味为甘味,患难为患难,出离为出离时,诸比丘!其间,余于含括天、魔、梵之世界,于含括沙门、婆罗门、天人,不曾宣示无上正觉……则宣示……
  
  十
  
    而于余起智与见:“确实余心解脱,此为余最后之生,而无再生。””
  
  '十七' 第五 若无者(一)
  
  ※二
  
    “诸比丘!若于此眼无甘味者,此等有情则于眼无爱着。然诸比丘!于眼有甘味故,有情于眼有爱着。
  
  三
  
    诸比丘!若于此眼无患难者,此等有情则于眼无厌嫌。然诸比丘!于眼有患难故,有情于眼有厌嫌。
  
  四
  
    诸比丘!若于此眼无出离者,此等有情则于眼无出离。然诸比丘!于眼有出离故,有情出离于眼。
  
  五~七
  
    诸比丘!若于此耳无甘味者,则……患难……无出离者……
  
  八~十
  
  诸比丘!若于此鼻无甘味者,则……患难……无出离者……
  
  十一~十三
  
    诸比丘!若于此舌无甘味者,则……患难……无出离者……
  
  十四~十六
  
    诸比丘!若于此身无甘味者,则……患难……无出离者……
  
  十七
  
    诸比丘!若于此意无甘味者,此等有情则于意无爱着。然诸比丘!于意有甘味故,有情则于意有爱着。
  
  十八
  
    诸比丘!若于此意无患难者,此等有情则于意无厌嫌。然诸比丘!于意有患难故,有情则厌嫌于意。
  
  十九
  
    诸比丘!若于此意无出离者,此等有情则于意无出离。然诸比丘!于意有出离故,有情则出离于意。
  
  二十
  
    诸比丘!诸有情未如实知此等内六处之甘味为甘味,患难为患难,出离为出离时,诸比丘!有情则含括天、魔、梵之世界,于含括沙门、婆罗门、天人,不得由集而令出离,离系、解放、以无取着之心过活。
  
  二一
  
    然诸比丘!诸有情因如实知此等内六处之甘味为甘味,患难为患难,出离为出离。诸比丘!有情等则得含括天、魔、梵之世界,于含括沙门、婆罗门、天人,由集而令出离、离系、解放、以无取着之心过日。”
  
   
  
  '十八' 第六 若无者(二)
  
  ※ 二
  
    “诸比丘!若于此色无甘味者,此等有情则于眼无爱着。然诸比丘!因色有甘味故,有情爱着于色。
  
  三
  
    诸比丘!若于此色无患难者,此等有情则于色无厌嫌。然诸比丘!于色有患难故,有情则厌嫌于色。
  
  四
  
    诸比丘!若于此色无出离者,此等有情则于色无出离。然诸比丘!于色有出离故,有情则出离于色。
  
  五~七
  
    诸比丘!若于此声无甘味者……患难……无出离者……
  
  八~十
  
    诸比丘!若于此香无甘味者……患难……无出离者……
  
  十一~十三
  
    诸比丘!若于此味无甘味者……患难……无出离者……
  
  十四~十六
  
    诸比丘!若于此触无甘味者……患难……无出离者……
  
  十七
  
    诸比丘!若于此法无甘味者,此等有情则于法无爱着。然诸比丘!于法有甘味故,有情则于法有爱着。
  
  十八
  
    诸比丘!若于此法无患难者,此等有情则于法无厌嫌。然诸比丘!于法有患难故,有情则于法有厌嫌。
  
  十九
  
    诸比丘!若于此法无出离者,此等有情则于法无出离。然诸比丘!于法有出离故,有情则由法有出离。
  
  二十
  
    诸比丘!诸有情不如实知此等外六处之甘味为甘味,患难为患难,出离为出离时,诸比丘!诸有情则含括天、魔、梵之世界,于含括沙门、婆罗门、天人,不得由集而令出离、离系、解放、以无取着之心过日。
  
  二一
  
    然而,诸比丘!诸有情因如实知此外六处之甘味为甘味,患难为患难,出离为出离,则得含括天、魔、梵之世界,于含括沙门、婆罗门、天人,由集而令出离,离系、解放、以无取着之心过日。”
  
  '一九' 第七 因欢悦(一)
  
  ※ 二
  
    “诸比丘!欢悦于人之眼者,则为欢悦彼苦。欢悦于人之苦者,则不能离脱彼苦……人之耳……人之鼻……人之舌……人之身……欢悦于人之意者,则欢悦彼之苦。欢悦于人之苦者,则不得离脱彼之苦。 
  
  三
  
    诸比丘!不欢悦于人之眼者,则不欢悦彼之苦。不欢悦人之苦者,此已由彼之苦离脱……人之耳……人之鼻……人之舌……人之身……不欢悦人之意者,则不欢悦于彼之苦。不欢悦人之苦者,此已由彼之苦离脱。”
  
  '二O' 第八 因欢悦(二)
  
  ※ 二
  
    “诸比丘!欢悦于人之色者,则欢悦于彼之苦。欢悦人之苦者,则未能离脱彼之苦。我谓:人之声……人之香……人之味……人之触……欢悦人之法者,则欢悦彼之苦。欢悦人之苦者,则不能离脱彼之苦。 
  
  三
  
    诸比丘!不欢悦人之色者,则不欢悦彼之苦,不欢悦于人之苦者,此已由彼之苦离脱,我谓不欢悦于人之声……人之香……人之味……人之触……不欢悦人之法者,则不欢悦于彼之苦。予谓不欢悦人之苦者,此已由彼之苦解脱。”
  
  '二一' 第九 因生起(一)
  
  ※ 二
  
    “诸比丘!眼之生起、住立、出生、显现者,此即苦之生起、诸病之住立、老死之显现。
  
  三~四
  
    耳之生起……鼻之生起……
  
  五~六
  
    舌之生起……身之生起……
  
  七
  
    意之生起、住立、出生、显现者,此即苦之生起、诸病之住立、老死之显现。
  
  八
  
    诸比丘!眼之灭尽、息止、消失者,此即苦之灭尽、诸病之止息、老死之消失。
  
  九~一三
  
    耳之……鼻之……舌之……身之……意之灭尽、息止、消失者,此即苦之灭尽、诸病之息止、老死之消失。”
  
  '二二' 第十 因生起(二)
  
  ※ 二
  
    “诸比丘!色之生起、住立、出生、显现者,此即苦之生起、诸病之住立、老死之显现。
  
  三~四
  
    声之生起……香之生起……
  
  五~六
  
    味之生起……触之生起……
  
  七
  
    法之生起、住立、出生、显现者,此即苦之生起、诸病之住立、老死之显现。
  
  八
  
    诸比丘!色之灭尽、息止、消失者,此即苦之灭尽、诸病之息止、老死之消失。 
  
  九~十三
  
    声之……香之……味之……触之……法之灭尽、息止、消失者,此即苦之灭尽、诸病之息止、老死之消失。”
     双双品第二 (终)
    其摄颂:
    正觉以云二
    甘味更有二
    若无者于二
    欢悦又更二
    生起亦云二
    此品因此,名为双双品。
  
  第三 一切品
  
  '二三' 第一 一切
  
  一
  
    舍卫城……于其处……曰:
  
  二
  
    “诸比丘!我用汝等说一切,且谛听。
  
  三
  
    诸比丘!何者为一切耶?眼与色、耳与声、鼻与香、舌与味、身与触、意与法是。诸比丘!此名之为一切。
  
  四
  
    诸比丘!若人有如是言:“余弃此之一切,令知他之一切1”者,则彼仅为言说,逢他人之问,则无能作答,则更陷于苦难。何以故?诸比丘!此犹如'对'相违之境'故'。”
  
  注1 除此世尊所说之“一切”,而说示其他之“一切”
  
  '二四' 第二 舍弃(一)
  
  ※ 二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一切舍弃之法,且谛听。
  
  三
  
    诸比丘!以何为一切舍弃之法耶?
  
  四~八
  
    诸比丘!眼应舍弃,色应舍弃,眼识应舍弃,眼触应舍弃,凡缘此眼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应舍弃……耳应舍弃……鼻……舌……身……
  
  九
  
    意应舍弃,法应舍弃,意识应舍弃,意触应舍弃,凡缘此意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应舍弃。
  
  十
  
    诸比丘!此为一切舍弃之法。”
  
  '二五' 第三 舍弃(二)
  
  ※ 二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由知解、晓了一切而应舍弃之法,且谛听。
  
  三
  
    诸比丘!何者为由知解、晓了一切而应舍弃之法耶?
  
  四~八
  
    诸比丘!由知解、晓了于眼而应舍弃,由知解、晓了于眼识而应舍弃,由知解、晓了于眼触而应舍弃,凡缘此眼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者,于此亦应舍弃……耳是……鼻是……舌是……身是此……
  
  九
  
    由知解、晓了于意而应舍弃,由知解、晓了于意识而应舍弃,由知解、晓了于意触而应舍弃,凡缘此意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者,于此应舍弃。
  
  十
  
    诸比丘!此为由知解、晓了一切而应舍弃之法。”
  
  '二六' 第四 晓了(一)
  
  ※ 二
  
    “诸比丘!于一切不知解、不晓了、不离欲、不舍弃者,则不能尽苦。
  
  三
  
    诸比丘!对任何之一切,不知解、不晓了、不离欲、不舍弃者,则不得尽苦。
  
  四~八
  
    诸比丘!于眼不知解、不晓了、不离欲、不舍弃者,则不得尽苦,于色……于眼识……于眼触……凡缘此眼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