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相应部经 >

第65章

相应部经-第65章

小说: 相应部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九' 第七 优波先那
  
  一
  
    尔时,尊者舍利弗与尊者优波先那,住王舍城妥H林蛇头岩窟中。
  
  二
  
    然则其时,毒蛇落于尊者优波先那之身。
  
  三
  
    时,尊者优波先那,告诸比丘言:“来,汝等将余此身置于卧台运出室外,此身于此处,恰如一握之糠,立即散失。”
  
  四
  
    如是言时,尊者舍利弗告尊者优波先那曰:“然而我等亦不认为尊者优波先那身之异态,诸根之变坏。”
  
  五
  
    然而,其时,尊者优波先那如是作言:“来,汝等将余此身置于卧台,运出室外,此身于此处,恰如一握糠,立即散失。”
  
  六
  
    “友,舍利弗!若有人言:“余是眼也,”或“此为余之眼”……“余为耳……鼻……舌……身……意,”或“此为余之意,”有如是之心者。友舍利弗!则彼或有身之异态,或有诸根之变坏。友舍利弗!余无如是言:“余是眼,”或“此为余之眼”……“余是其……鼻……舌……身……意,”或“此为余之意。”友舍利弗!云何余有身之异态,或诸根变坏耶?”
  
  七
  
    如是尊者优波先那,久已根绝我见、我所见、憍慢、随眠,故尊者优波先那于 “余是眼,”或“此为余之眼”……“余是耳……鼻……舌……身……意,”或“此为余之意”无如是之心。
  
  八~九
  
    时,彼诸比丘将尊者优波先那之身置于卧台运出室外,尊者优波先那之身,于其处,恰如一握之糠散失。
  
  '七十' 优波婆那
  
  ※ 二
  
    时,尊者优波婆那来诣世尊住处:
  
  三
  
    坐于一面之尊者优波婆那,白世尊言:“大德!现生之法,所称现生之法,大德!如何称此现生之法,为即时者,来见'可示导于涅槃,'智者一一可自知法耶?”
  
  四
  
    “优波婆那!此处有比丘以眼见色,感知色,且对色感知之染心,对色有染心,而觉知“我对色有染心。”优波婆那!若比丘以眼见色,感知色,且对色感知有染心,彼对色有染心,而觉知“我对色有染心。”如是,优波婆那!现生之法为即时者,来见'可示导于涅槃,'智者应一一自知者。
  
  五~九
  
    优波婆那!复次又有比丘,以耳闻声……以鼻嗅香……以舌味味……以身触触……以意识法。彼感知法且对法感知有染心,对法有染心,而觉知“我对法有染心。”优波婆那!若比丘以意识法,感知法,且对法感知有染心,彼对法有染心,而觉知“我对法有染心。”如是,优波婆那!现生之法为即时者,来见'可示导于涅槃,'智者应一一自知者。
  
  十
  
    优波婆那!然此处有比丘,以眼见色,感知彼色,然对色不感知有染心,对色无染心,彼觉知“我对色无染心。”优波婆那!若比丘以眼见色,虽感知色,若对色不感知染心者,则彼对于色无染心,觉知“我对于色无染心。”如是,优波婆那!现生之法为即时者,来见'可示导于涅槃,'智者应一一自知者。
  
  十一~十五
  
    优波婆那!复次又有比丘,以耳闻声……以鼻嗅香……以舌味味……以身触触……以意识法,虽感知彼法,然对于法感知不染心,对于法无染心,彼觉知“我对于法无染心。”优波婆那!若比丘以意识法,虽对于法感知,而对于法感知不染心,彼对于法无染心,则觉知“我对于法无染心。”如是,优波婆那!现生之法为即时者,来见'可示导于涅槃者,'智者应一一自知者。”
  
  '七一' 第九 六触处(一)
  
  ※ 二
  
    “诸比丘!任何之比丘不如实知六种触处之生起、灭没、甘味、患难、出离者,则彼尚未果其梵行,离此法、律犹远。”
  
  三
  
    如是言时,有一比丘白世尊曰:“大德!此处某者心不能平。大德!此某者不如实知六种触处之生起、灭没、甘味、患难、出离者。”
  
  四~九
  
    “比丘!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汝视眼,“此为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观照耶?”
    “不也,大德!此不然。” 
    “善哉,比丘!于此,汝视眼,“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以正智慧对此作如实观者,则此为苦之终。汝视耳……视鼻……视舌……视身……视意
    “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观照耶?”
    “不也,大德!此不然。”
    “善哉!比丘!于此,汝视眼,“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以正智慧,对此如实观,此即苦之终尽。”
  
  '七二' 第十六 触处(二)
  
  ※ 二
  
    “诸比丘!于任何比丘,不如实知六种触处之生起、灭没、甘味、患难、出离者,为尚未果其梵行,离此法犹远矣!”
  
  三
  
    如是言时,有一比丘白世尊曰:“大德!此处某者心不平。大德!此某者不如实知六种触处之生起、灭没、甘味、患难、出离者。”
  
  四~九
  
    “比丘!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汝视眼,“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观照耶?”“大德!诚然!”“善哉!比丘!于此,比丘!汝视眼,“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以正智慧如实观此,如是,汝之灭除此第一触处,将来不再令生起。汝视捸K…视鼻……视舌……视身……视意,“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观照耶?”
    “大德!诚然。”
    “善哉,比丘!于此,比丘,汝视意,“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以正智慧,如实观者,如是汝则灭除此第六触处,将来不再生起。” 
  
  '七三' 第十一六 触处(三)
  
  
  ※ 二
  
    “诸比丘!任何之比丘不如实知六种触处之生起、灭没、甘味、患难、出离者,为尚未果其梵行,离此法犹远矣!”
  
  三
  
    如是言时,有一比丘白世尊曰:“大德!此处某者心不平。大德!此某者不如实知六种触处之生起、灭没、甘味、患难、出离者。”
  
  四
  
    “比丘!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眼是常住耶?抑是无常耶?”
    “大德!此是无常。”
    “凡物之无常,彼是苦耶?抑为乐耶?”
    “大德!彼是苦。”
    “凡物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以“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认识耶?”
    “不也,大德!非然。”
  
  五~九
  
    “耳是……鼻是……舌是……身是……意是常住耶?抑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凡物之无常,是苦耶?抑乐耶?”
    “大德!是苦。”
    “凡物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以“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认识耶?”
    “不也。大德!非然。”
  
  十
  
    “比丘!如是观之,有闻圣弟子厌嫌于眼……厌嫌于意,因厌嫌而离欲,因离欲而得解脱,于解脱有解脱之智。证知:生已尽、梵行已成、应作已作、不为如是再生。”
    鹿网品第二 (终)
    此摄颂:
    说鹿网二经
    于三弥离提
    以说为四经
    优婆先那者
    及优波婆那
    六触处有三
  
  第三 病品
  
  '七四' 第一 病(一)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其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大德!如是之精舍有一比丘,因是新参所知甚少,陷于病、苦、恼之状态。大德!愿世尊垂慈愍,赴彼比丘之住处。”
  
  '八0' 第七 无明(二)
  
  一~五
  
    '全文同于前经'
  
  六
  
    “比丘!此处有比丘,有如是之所闻:“法不适于偏执。”比丘!若比丘之所闻:“法不适于偏执,”如是者,彼则知解一切法。以知解一切法,则晓了一切法。晓了一切法,则见一切微象与他相异。见眼与他相异……色……眼识……眼触……乃至……凡以此意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见与他相异。
  
  七
  
    比丘!如是知,如是见之比丘,则无明消失而生明。”
  
  
  四
  
    时,世尊闻新参者之语,与罹病之语,知“比丘所知甚少,”乃往彼比丘住处。
  
  五
  
    彼比丘见世尊由远处来,见已,由床台移动身体1。
  
  六
  
    时,世尊告此比丘曰:“止之,比丘!汝勿于卧床移动身体,此有设座,余可坐此处。”世尊就坐于所设之座。
  
  七
  
    坐已,世尊告此比丘曰:“比丘!汝之病有少愈否?食养物充分否?苦痛之感觉减退而无增加,感减退而不感其增进耶?” “大德!余之病未少愈,食养物不充足,余增加强烈之苦感而无减退,唯感其增加而不感其减退。”
  
  八
  
    “比丘!汝有无何等之恶作耶?有无何等之后悔耶?”“大德!诚然,我有大恶作、有大后悔。”
  
  九
  
    “但,汝有无以戒故,而自为难耶?”“大德!不然。”
  
  十
  
    “比丘!汝若言不以戒故而自为难者,然则比丘!汝恶作于何事?以何为汝之后悔耶?”
    “大德!余尚不知世尊为持戒清净所说之法。”
  
  十一
  
    “比丘,汝言尚不知余为持戒清净所说之法,然则如今,比丘!汝知余为何说法耶?”
    “大德!我知世尊为舍离染欲而说法。” 
  
  十二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汝知余为舍离染欲而说法则可。比丘!余之所说者此法为舍离染欲。
  
  十三
  
    比丘!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眼是常住耶?抑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耳是……鼻是……舌是……身是……意是常住耶?抑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凡无常者,是苦耶?抑乐耶?”
    “大德!是苦。”
    “凡物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以“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认识耶?”
    “大德!不然。”
  
  十四
  
    “比丘!如是观之,有闻圣弟子厌嫌于眼、于耳……于鼻……于舌……于身……厌嫌于意,由厌嫌而离欲,因离欲而得解脱,于解脱而有解脱之智。证知:生已尽、梵行已成、应作已作、不为如是再生。”
  
  十五
  
    世尊说此已。彼比丘欢喜、欢喜信受世尊之所说。而此所宣之教法,彼比丘生远尘离垢而生法眼,乃曰:“凡生起之法,此皆灭尽之法。”
  
  注1 PTS本是mancake samancopi暹罗本写mancake samatesi于前之脚注举samad…hosi;samidhosi两语。
  
  '七五' 第二 病(二)
  
  一~十
  
    '全文同于前经'
  
  十一
  
    “比丘!汝言尚不知余为持戒清净所说之法,然则如今,汝知余为何说法耶?”“大德!我知。世尊为无取着般涅槃而说法。”
  
  十二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汝知余为无取着般涅槃而说法则可。比丘!余之所说者此法为无取着、般涅槃。”
  
  一三~一四
  
    '全文同与前经'
  
  一五
  
    世尊宣说已。彼比丘欢喜、欢受于世尊之所说。而此宣说之教法,彼比丘之心无所取着,而解脱诸漏。
  
  '七六' 第三 罗陀(一)
  
  ※ 二
  
    时,尊者罗陀……
  
  三
  
    坐于一面之尊者罗陀,白世尊曰:“大德!愿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听此法以远离其他,单独热诚,专心于精勤而住。”
  
  四
  
    “罗陀!凡无常者,对此汝应舍欲贪。
  
  五~九
  
    罗陀!何者是无常?罗陀!眼是无常者,对此汝应舍欲贪。色是……眼识是……眼触是……凡以眼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是无常,对此汝应舍欲贪。耳是……声是……鼻是……香是……舌是……味是……身是……触是……
  
  十
  
    意是无常者,对此汝应舍欲贪。法是……意识是……意触是……凡以此意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是无常者,对此故应舍欲贪。
  
  十一
  
    罗陀!凡无常者,对此汝应舍欲贪。”
  
  '七七' 第四 罗陀(二)
  
  ※ 四
  
    “罗陀!凡无常者,对此汝应舍欲贪。
  
  五~十
  
    罗陀!何者是苦?罗陀!眼是苦者,对此汝应舍欲贪。色是……眼识是……眼触是……乃至……凡以此意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见苦者,对此汝应舍欲贪。
  
  十一
  
    罗陀!凡苦者,对此汝应舍欲贪。”
  
  '七八' 第五 罗陀(三)
  
  ※ 四
  
    “罗陀!凡无我者,对此汝应舍欲贪。
  
  五~九
  
    罗陀!何者是无我?罗陀!眼是无我者,对此汝应舍欲贪。色是……眼识是……眼触是……凡此眼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是无我者,对此汝应舍欲贪。耳是……声是……鼻是……香是……舌是……味是……身是……触是……
  
  十
  
    意是无我者,对此汝应舍欲贪。法是……意是……意识是……意触是……凡此意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无我者,对此汝应舍欲贪。
  
  十一
  
    罗陀!凡无我者,对此故应舍欲贪。”
  
  '七九' 第六 无明(一)
  
  ※ 二
  
    时,有某比丘来诣世尊住处: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大德!若舍此者,比丘之无明则消失而生明,有如是之一法耶?”“比丘!有一法,若舍此者,比丘之无明则消失而生明。”
  
  四
  
    “然则,大德!若舍何者,比丘之无明则消失而生明之一法耶?”“比丘!无明是一法,舍此一者,比丘之无明则消失而生明。” 
  
  五
  
    “然而,大德!如何知,如何见之比丘,其无明消失而生明耶?”
  
  六
  
    “比丘!知、见于眼是无常之比丘,则无明消失而生明。色……缘眼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知、见是无常之比丘,则无明消失而生明也。
  
  七~十一
  
    耳……声……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