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部经-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一三
诸比丘!以眼所识之色快意、可爱、乐、喜爱,诱生欲念。比丘若不喜悦、不赞美于此,不恋着于此而住者,诸比丘!此比丘则不被缚于眼所识之色,称为不入魔之住屋,不屈服于魔之权力,不顺于波旬之意欲……诸比丘!耳所识之声……鼻所识之香……舌所识之味……身所识之触……意所识之法快意、可爱、乐、喜爱,诱生欲念。比丘若不喜悦、不赞美于此,不恋着于此而住者,诸比丘!此比丘则称为不被缚于意所识之法,不入魔之住屋,不屈服于魔之权力,不顺于波旬之意欲。’
'一一六' 第三 世间欲类(一)
※ 二
‘诸比丘!余不言依行往世间之终而可知可见世间之终1,然则诸比丘!余亦不言不达世间之终,而可到达苦之终。’宣说此后,世尊则从座起,而入精舍。
三
时,世尊离去不久,此等之比丘心生思念:‘诸友!世尊为我等说:‘诸比丘!余不言依行往世间之终而可知可见世间之终,然则诸比丘!余亦不言不达世间之终,而可得达苦之终。’如是略说此教,而未精细解说其意义,即从座起,而入精舍。对世尊所略说,有谁能详细解说此教之意义耶?’
四
时,此等比丘心生思念:‘此尊者阿难,乃大师所称扬,为有智之同梵行者所尊敬。尊者阿难于世尊所略说未精细解说之意义,能精细解说此教之意义。吾等当诣尊者阿难处。诣已,向尊者阿难,可问此之意义。’
五
于是,此等比丘来诣阿难处。诣已,与尊者阿难共相问讯,交谈亲爱、恳热之语已,坐于一面。
六
坐于一面之此等比丘,向尊者阿难曰:‘友阿难!世尊为我等说:‘诸比丘!余不言依行往世间之终而可知可见世间之终,然则,诸比丘!余亦不言不达世间之终,而可得达苦之终。’如是略说此教,而未精细解说此教之意义,即从座起,而入精舍。友!世尊去后不久,吾等比丘心生思念:‘诸友!世尊为我等说:‘诸比丘!余不言依行往世间之终而可知可见世间之终,然则,诸比丘!余亦不言不达世间之终,可得达苦之终。’如是略说此教,而未精细解说此教之意义,即从座起,而入精舍。对世尊之略说,而未详细解说者,谁能详细解说此教之意义耶?’友!于此,吾等心生思念:‘诸友,此尊者阿难为大师所称扬,为有智之同梵行者所尊敬。尊者阿难或对世尊之略说,而未详细解说者,能详细解说此教之意义。吾等来诣尊者阿难处,诣已,可向尊者阿难以问此义。’请尊者阿难,以为解说。’
七
‘诸友!譬如有人欲得树心,为求树心、探寻树心而巡行,于有树心之挺拔直立树前,舍其根,舍其干,思向枝叶以探寻树心。当大师现前,于世尊之外,向吾问此意义,汝等尊者之所思,此义亦犹如是。诸友!此世尊,知而示知,见而示见,是眼、是智、是法、是梵、是语者、说者,为赍持利益,是施与甘露味之法主如来 。而今正是向世尊奉问此意义之时,世尊为汝等赐予释答,汝等对此应护持。’
八
‘实则友阿难!世尊知而示知,见而示见,是眼、是智、是法、是梵、是语者、说者,为赍持利益,是施甘露味之法主如来,而今正是向世尊奉问此义之时。世尊为我等释答,我等当护持于此。然而尊者阿难,为大师所赞扬,有智之同梵行者所尊敬。尊者阿难对世尊之略说,能以详解此教之意义,而未予详加解说。尊者阿难!当不为难,请为解说。’
九
‘然则,诸友!且谛听,善思惟,我当为说。’‘唯然,友!’此诸比丘应答尊者阿难。
十
尊者阿难答说,如次曰:‘诸友!世尊为汝等说:‘诸比丘!余不言由行往世间之终而可知可见世间之终,然而诸比丘!余亦不言不达世间之终,而可得达苦之终。’如是,诸友!世尊略说示教,而未精细解说其意义,即从座起,而入精舍,对此教之意义,余如是详知:
十一
诸友!凡夫依彼以为世2想,若有以为世想者,于圣者之语义彼称之为世。诸友!依何以为世想?以为世思者?诸友!若依眼以为世想,以作为世思者,诸法友!若依耳……依鼻……依舌……依身……诸友!依意,以为世想、以为世思者,于圣者之语义,彼称为世。诸友!若因彼以为世想,以为世思者,于圣者之律,彼称为世。
十二
世尊为汝等说:‘诸比丘!余不言依行往世间之终而可知可见世间之终,然而诸比丘!余亦不言不达世间之终,而可得达苦之终。’如是略说示教,而未解说其详细意义,即从座起,而入精舍。诸友!世尊之略说示教,而未精细解说其意义,此教之意义,余如是知。然而汝等尊者若有意愿,当诣世尊住处,以奉问此义,世尊将予释答,则应护持。’
‘唯然,友!’此比丘等应答尊者阿难,即从座起,往诣世尊住处,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十三
坐于一面之诸比丘,白世尊曰:‘大德!世尊为我等'说':‘诸比丘!余不言依行往世间之终而可知可见世间之终,然而诸比丘!余亦不言不达世间之终,而可达得苦之终。’如是略说示教而未解说其详细意义,即从座起,而入精舍。大德!世尊离去未久,吾等心如是思念:‘诸友!世尊为吾等说:‘诸比丘!余不言依行往世间之终而可知可见世间之终,然而诸比丘!余亦不言未达世间之终而可达得苦之终。’如是略说示教,而未解说详细之意义,即从座起,而入精舍。对世尊之略说示教,而未作详细解说其意义,有谁能详细解说此教之意义耶?’
十四
大德!吾等心生思念:‘此尊者阿难为大师所称扬,为有智之同梵行者所尊敬。尊者阿难或对世尊之略说示教,而未作详细解说,当能详细解说此教之意义。吾等往诣尊者阿难之处,向尊者阿难当可问此意义。’因此,大德!吾等往诣阿难住处,向阿难请问此意义。
十五
大德!尊者阿难为吾等,以此法、以此句、以此文解说其意义。’‘诸比丘!阿难是贤者,诸比丘!阿难是大智者。诸比丘!汝等若向余问此之意义,余亦与阿难之对此所释答作完全相同之释答。此即其意义,当如是对此护持。’
注 1 依注之‘世间之终’(lokassa anto),谓轮回世界之终,即言终结轮回之转生。
2 对loka…sanni;loka…mani注有loko ti sanjanati c'eva mannati ca,乃‘以为世想者,以为世思者’。
'一一七' 第四 世间欲类(二)
※ 二
‘诸比丘!余正觉以前,为未证正觉之菩萨'时',起如是之心:‘余心曾触世间之欲念,于今,已成过去、灭尽、变坏。于此,余心或对现在之欲念有多动,或对未来之欲念有少动。诸比丘!当时余起如是心,对余心曾有触之世间欲念,于今已成过去、灭尽、变坏者,于此,余为自己应不放逸,常防护正念。’
三
然而诸比丘!汝等心亦曾有触世间欲念,于今已成过去、灭尽、变坏。于此,汝等之心或有对现在之欲念多动,或有对未来之欲念少动,然则诸比丘!汝等之心亦曾有触五种之欲念,于今已为过去、灭尽者。于此,汝等为自己应不放逸,常防护正念。
四
然而,诸比丘!此为须知1之境,眼之灭,离色想2之欲,此为须知之境。耳之……鼻之……舌之……身之……意之灭,离法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
五
说此之后,世尊即从座起,而入精舍。
六
时,世尊离去未久,此等比丘心生思念:‘诸友!世尊为吾等说:‘诸比丘!然则,此为须知之境。眼之灭,以离色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耳之……鼻之……舌之……身之……意之灭,以离法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如是简略说示此教而未详细解说其意义,即从座起而入精舍。对世尊略说示教而未详细解说,有谁能详细解说此教之意义?’
七
时,此等比丘心生思念:‘此尊者阿难乃大师所称扬,为有智之同梵行者所尊敬,尊者阿难或对世尊之略说,能详细解说此教之意义。吾等当诣尊者阿难住处。诣已,向尊者阿难请问此之意义。’
八
因此,此等比丘往诣阿难住处。诣已,与尊者阿难共相问讯,交换亲爱、恳熟之语后,坐于一面。
九
坐于一面之此等比丘,言尊者阿难曰:‘友阿难!世尊为吾等说:‘诸比丘!然则,此为须知之境。眼之灭,以离色想之欲4,此为须知之境。耳之……鼻之……舌之……身之……意之灭,以离法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如是略说示此教而未详细解说此意义,即从座起而入精舍。友!世尊离去未久,吾等心生思念:‘世尊为吾等说:‘诸比丘!然则,此为须知之境。眼之灭,以离色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耳之……鼻之……舌之……身之……意之灭,以离法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如是略说示此教而未详细解说此意义,即从座起而入精舍。对世尊所略说而未详细解说者,有谁能详细解说此教之意义耶?’友!吾等心生思念:‘诸友!尊者阿难为大师所称扬,为有智之同梵行者所尊敬。尊者阿难或对世尊之所略说而未作详解说者,当能详细解说此教之意义。吾等则诣尊者阿难住处,向尊者阿难问此意义。’尊者阿难,且请解说。’
十~十一
‘诸友!譬如有人欲得树心,寻求树心,探索树心而出往巡行,应于有树心之树前……
十二
‘然则诸友!且谛听,当善思惟,我将说此。’ ‘唯然,友!’此等比丘应答尊者阿难。
十三
尊者阿难作如次言曰:‘诸友!世尊为汝等说:‘诸比丘!然则,此为须知之境。眼之灭,以离色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耳之……鼻之……舌之……身之……意之灭,以离法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如是诸友!世尊之略说示教,而未详细解说其意义,余如是知此教之意义。‘诸比丘!然则,此为须知之境。眼之灭,以离色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诸友!于此,世尊乃说示六处之灭尽也。
十四
诸友!对世尊略说示教而未详细解说其意义者,余如是知此教之意义。然则,汝等尊者若有意愿者,当往诣世尊住处请问此义,即如世尊所释答,则应护持。’‘唯然,友!’此诸比丘应诺尊者阿难后,即从座起,往诣世尊住处,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十五
坐于一面之此等比丘,白世尊曰:‘大德!世尊为吾等说:‘诸比丘!然则,此为须知之境,眼之灭,以离色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耳之……鼻之……舌之……身之……意之灭,以离k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如是略说示教而未详细解说此意义,即从座起而入精舍。大德!世尊离去未久,吾等心生如是思念:‘诸友!世尊为吾等:‘诸比丘!然则,此为须知之境,眼之灭,以离色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耳之……鼻之……舌之……身之……意之灭,以离法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如是略说示教而未详细解说此意义,即从座起而入精舍。对世尊略说示教而未详细解说此意义者,有谁能详细解说此教之意义耶?’
十六
大德!吾等心生思念:‘此尊者阿难乃大师所称扬,乃有智之同梵行者所尊敬。尊者阿难对世尊之略说而未详细解说此意义者,或能详细解说此教之意义。吾等当诣尊者阿难住处,可向尊者阿难请问此意义。’
十七
大德!因此,我等往诣阿难住处,向尊者阿难请问此意义。大德!尊者阿难,为吾等,以此法、以此句、以此文解说此意义。’‘诸比丘!阿难为贤者,诸比丘!阿难为大智者,诸比丘!汝等若向余问此意义,亦与问于阿难之此释答,完全相同之释答。此乃其意义,如是对此应护持。’
注1 为心之防护,应不放逸,应常正念,谓非于过去之已知境(ayatana…vidita)是于未来当知境(ayatana…veditabba)之意。
2 ‘对色之想’乃色之概念。对香、味、触、法亦然。
3 以下本经(一一七)和一一六经之异,唯此‘中’之文句而已。
4 于原典:‘离欲’换用nirujjhati‘灭’。余仿六节以下之文而用‘离欲’暹罗字作virajjati。
5 参照一一六经七。
6 六处(处于上面译为境,同一原语)之灭尽谓涅槃。
'一一八' 第五 帝释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外之灵鹫山。
二
时,诸天之主帝释,来诣世尊住处。礼拜世尊,立于一面。
三
立于一面之诸天主帝释,如次白世尊言:‘大德!于此大德!或有情于现生不得入涅槃,乃以何为因?以何缘耶?大德!又此处,或有情于现生入于涅槃,乃以何为因?以何为缘耶?’
四
‘诸天之主!眼所识之色快意、可乐、可爱、喜爱,诱生欲念,比丘若喜悦、赞美于此,恋着于此而住者,则喜悦、赞美于此,而恋着于此而住者之识,则依止于此,取执于此。诸天之主!有执取之比丘,不得入涅槃。
五~九
诸天之主!耳所识之声……鼻所识之香、舌所识之味……身所识之触……意所识之法快意、可爱、可乐、喜爱,诱生欲念。比丘若喜悦、赞美于此,恋着于此而住者。则喜悦、赞美于此;而恋着于此而住者之识,则依止于此,取执于此。诸天之主!有取执之比丘,不得入涅槃。
十
诸天之主!于此,或有情现生之不得入涅槃,乃此因、此缘。
十一~十六
诸天之主!眼所识之色快意、可爱、乐、喜爱,诱生欲念,比丘若不喜悦、不赞美于此,不恋着于此而住者,则不喜悦,不赞美于此;不恋着于此而住者之识,则不依止于此,不取执于此。诸天之主!无取执之比丘入于涅槃。诸天之主!耳所识之声……鼻所识之香……舌所识之味……身所识之识……意所识之法快意、可爱、乐、喜爱,诱生欲念,比丘若不喜悦、不赞美于此,不恋着于此而住者,则不喜悦、不赞美于此;不恋着于此而住者之识,即不依止于此,不取执于此。诸天之主!无取执之比丘入于涅槃。
十七
诸天之主!于此,或有情之现生入于涅槃,乃以此因、乃以此缘。’
'一一九' 第六 五结乾闼婆子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外'之灵鹫山。
二
时乾闼婆之子五结,来诣世尊住处,礼拜世尊、立于一面1。
注1 以下同一一八经,唯五结天子换‘诸天主帝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