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相应部经 >

第78章

相应部经-第78章

小说: 相应部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拾倜鸩幔鸪龖x慢,故称为尽苦际。见人之乐为苦,见苦为箭,见非苦非乐之存在为无常。此正见之比丘,能知受,达此最上智彼岸之法住者,能知苦,于见法无漏,由肉身灭坏后,不再于入生身之数。” 
  
  '六' 第六 箭
  
  ※ 三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亦感于乐受,亦感于苦受,亦感于非苦非乐受。
  
  四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亦感于乐受,亦感于苦受,亦感于非苦非乐受。
  
  五
  
    于此,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与无闻之凡夫,以何为特异点?以何为特相?以何者为差别点耶?”
  
  六
  
    “大德!我等之法,以世尊为根本……。”
  
  七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触于苦受,至为忧、疲、悲、搏胸、哭泣之迷惑。彼感于二种之受:乃属于身受与属心受是。 
  
  八
  
    诸比丘!譬如以箭刺人,于其人又以第二箭相刺。诸比丘!如是此人感受于二支箭。与此同理,诸比丘!无闻之凡夫,触于苦受,至为忧、疲、悲、搏胸、泣哭之迷惑。彼感于二种之受:乃属身受与心受是。若触苦受,彼则有嗔恚,为苦受彼则怀嗔恚,由苦受所生之嗔恚随眠而存止。彼触于苦受而喜悦于欲乐。何以故?诸比丘!无闻之凡夫,将欲乐置外,非不知于苦受之出离耶?彼喜悦于欲乐,如是存止于由乐受所生之欲染随眠。彼不如实知此等诸受之生起、灭没与甘味、患难之出离。彼不如实知此等诸受之生起、灭没、甘味、患难之出离,如是存止由非苦非乐受所生之无明随眠。彼若感于乐受者,则感于为此所系缚。若感苦受,则感于为此所系缚。若感于非苦非乐受,则感于为此所系缚。诸比丘!此称为无闻之凡夫,由生、由死、由忧、由悲、由苦、由恼、由绝望所系缚。余谓此由苦所系缚。
  
  九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触苦受不至为忧、疲悲、搏胸、泣哭之迷惑。彼唯一之感受;乃属于身受,而非属于心受。
  
  十
  
    诸比丘!譬如以箭刺人,更不再刺第二箭。诸比丘!如是此人,唯只感受一箭。与此同理,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为苦受所触,不忧、不疲、不悲、不搏胸而哭泣,不至迷惑。彼唯一之感受,属于身受,非属于心受。彼虽为苦受所触而无嗔恚,不为苦受而怀嗔恚,故彼不存止由苦受而生之嗔恚随眠,彼虽为苦受所触不喜悦于欲乐。何以故?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将欲乐置外,非知于由苦受之出离耶?彼不喜悦于欲乐,不如是存止由乐受而生之染欲随眠。彼如实知此等诸受之生起、灭没、甘味、患难之出离。彼以如实知此等诸受之生起、灭没、甘味、患难之出要,彼不如是存止由非苦非乐而生之无明随眠。彼若感于乐受者,则感于离此系缚。若感于苦受,则感于离此系缚。若感于非苦非乐受,则感于离此系缚。诸比丘!此称为有闻之圣弟子,谓:由生、由死、由忧、由悲、由苦、由恼、由绝望而不被系缚。余言由苦而不被系缚。
  
  十一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与无闻之凡夫,以此为特异,以此为特相,以此为差别点。
  
  十二
  
     (一)有智多闻之人,皆无感于乐受、苦受,此乃贤者、善者之于凡夫之大特异。
     (二)亦熟知于法,亦观此世、彼世,得快乐之有闻圣者心,不为诸法所骚乱。由无快乐,故不陷于嗔恚。
     (三)彼之随顺,背逆皆消散、灭尽而无存在。彼达于生有之彼岸,离尘,而知无爱道,能证知涅槃。”
  
  '七' 第七 疾病(一)
  
  一
  
    尔时,世尊住毗舍离城,大林之重阁讲堂中。 
  
  二
  
    时,世尊于日暮,即从其想起,赴病者室之处。而坐于所设之座,坐已,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比丘应以正念、正知而度时日1。此乃我为汝等之教诫。
  
  三
  
    诸比丘!比丘如何为正念耶?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而住,精进正知、有念,以抑止此世之欲贪忧戚,于诸受观受而住……于心观心而住……于诸法,观法而住,精进于正知、有念,以抑止此世之欲贪忧戚。诸比丘!比丘如是而为正念。
  
  四
  
    诸比丘!比丘如何而为正知耶?诸比丘!此有比丘,于进于退皆以正知而为,视前方、视四周亦以正知而为,四肢之屈伸亦以正知而为,持僧伽梨衣、钵、衣亦以正知而为,或食或饮或啮或味亦以正知而为,乃至大小便利之事亦以正知而为,行住坐卧语默亦以正知而为。诸比丘!如是之比丘乃为正知。
  
  五
  
    诸比丘!比丘应以正念、正如为度时日。此为我对汝等之教诫。
  
  六
  
    诸比丘!此比丘如是住于正念、正知、不放逸、精进专心,若起乐受者,彼则如是知:“我起此乐受,此乐受为由缘而起2,无缘则不起。何者为缘耶?以此身为缘。然而此身为无常所造作,为由缘而起者。缘无常而所造作,依缘所起之此身,依缘所起之乐受,何为有常住耶?”彼于身又于乐受住观无常、住观消止、住观离欲、住观灭尽、住观舍弃。彼于身又于乐受观无常而住,观消亡而住,观离欲而住,观灭尽而住,观舍弃而住。于身与乐受之染欲随眠皆所舍弃。
  
  七
  
    诸比丘!此比丘如是正念、正知,住不放逸、精进专心,若起苦受,彼如是知:“我起此苦受,此苦受多有缘而起,无缘则不起……何为有常住?”于身又于苦受观无常而住,观消亡而住,观离欲而住……观灭尽而住,观舍弃而住。于身与苦受之嗔恚随眠,悉皆所舍弃。
  
  八
  
    诸比丘!此比丘如是正念、正知,住不放逸、精进专心,若起非苦非乐受,彼如是知:“我起此非苦非乐受,此非苦非乐受为有缘而起,无缘则不起……何为有常住耶?”彼于身又于非苦非乐,观无常而住,观消亡而住,观离欲而住……观灭尽而住,观舍弃而住,身与非苦非乐之无明随眠,皆所舍弃。
  
  九
  
    彼若感于乐受,则知其为无常,知无恋着、知无喜悦。若感于苦受……若感于非苦非乐受,则知其为无常,知无恋着,知无喜悦。
  
  十
  
    彼若感于乐受者,则感于此离系缚。若感于苦受者,则感于此离系缚。若感于非苦非乐受者,则感于离系缚。
  
  十一
  
    彼感于身所际限之受,了知“我感于身所际限之受。”感于命所际限之受了知“我感于命所际限之受。”于身坏、命尽时,了知“于此处一切之所感受所喜悦者,悉皆冷却。” 
  
  十二
  
    诸比丘!譬如,缘于油又缘于灯心,油灯则燃起。因油与灯心之尽而无食,油灯则消失。同此,诸比丘!比丘感于身所际限之受,了知“我感身所际限之受。”感命所际限之受,了知“我感命所际限之受。”身坏、命尽时,了知“于此处一切之所感受之所喜悦者,悉皆冷却。””
  
  注1 Kalam agameti时来,待时之意,当译余决心以“渡时”。
    2 paticca prati+i……。由于“甚么,”以甚么为基础之意。
    3 vayanupassin 为以观消灭。
  
  '八' 第八 疾病(二)
  
  一
  
    尔时,世尊住毗舍城,大林之重阁讲堂中。
  
  二
  
    时,世尊于日暮,即从冥想起,赴病者室之处……
  
  三
  
    “诸比丘!比丘如何而为正念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而住……于诸受……于心……于诸法……
  
  四
  
    诸比丘!比丘如何而为正知耶?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进于退皆以正知而为……
  
  五
  
    诸比丘!比丘应以正念、正知以度时日。此即我为汝等之教诫。
  
  六
  
    诸比丘!此比丘如是正念、正知,住不放逸,精进专心,若起乐受者,彼则如是知:“我起此乐受,此乐受为有缘而起,无缘则不起,以何为缘?以此触为缘,然此触为无常,为所造作,为缘物而起者。无常、所造作、缘物而起之缘,此触所起之乐受,何为有常住耶?”彼于触又于乐受,观无常而住……消亡……离欲……灭尽……舍弃,彼于触又于乐受,观无常而住……消亡……离欲……灭尽……舍弃,则触与乐受之染欲随眠,皆所舍弃。
  
  七~八
  
    诸比丘!此比丘之如是正念、正知,住不放逸,精进专心,若起苦受……若起非苦非乐受,则彼如是知:“我起非苦非乐受,此非苦非乐受为有缘而起,无缘则不起,以何为缘耶?以此触为缘。然此触为无常、所造作、缘物而起者。无常、所造作、缘物而起之此触,为缘所起之非苦非乐,何为有常住耶?”彼于触又于非苦非乐,观无常而住……消亡……离欲……灭尽……舍弃。彼于触又于非苦非乐,观无常而住……消亡……离欲……灭尽……舍弃,则触与非苦非乐受之无明随眠,皆所舍弃。
  
  九
  
    彼若感于乐受,则知其为无常,知无恋着,知无喜悦。若感于苦受……若感于非苦非乐受,则知其为无常,知无恋着,知无喜悦。
  
  十
  
    彼若感于乐受,则感于此离系缚。若感于苦受……若感于非苦非乐受,则感于此离系缚。
  
  十一
  
    彼感于身所际限之受,了知“我感于身所际限之受。”感于命所际限之受,了知“我感于命所际限之受。”而身坏命尽时,了知“此处一切之所感受、所喜悦者,皆应冷却。”
  
  十二
  
    诸比丘!譬如缘油又缘灯心,油灯则燃起,因油与灯心之尽而无食,油灯则消失。同此,诸比丘!比丘感于身所际限之受……了知“于此处之所感受、所喜悦者,皆应冷却。”
  
  注1 参照七经二部,以下各节参照前经之各节,两经之不同、于七经之六~八节有乐、苦、非苦非乐之三受,言为缘身。于八经言此等诸受为缘“触”。
  
  '九' 第九 无常
  
  ※ 三
  
    “诸比丘!此等三种之受,为无常、有为、缘起、破坏、消亡、离欲、灭尽之法。
  
  四
  
    以何者为三?乐受、苦受、非苦非乐受是。 
  
  五
  
    诸比丘!此三种之受,为无常、有为、缘起、破坏、消亡、离欲、灭尽之法。”
  
  '一O' 第十 以触为根本者
  
  ※ 三
  
    “诸比丘!此等之三受,为缘触而生,以触为根本,以触为因缘,以触为助缘。
  
  四
  
    以何者为三?乐受、苦受、非苦非乐受是。
  
  五
  
    诸比丘!缘触所感之乐而生乐受,由所感之乐触灭尽,则凡其所生之受,即所感之乐,缘触所生之乐受,灭而又息。
  
  六
  
    诸比丘!缘触所感之苦所生之苦受,由感其苦触之灭尽A则凡其所生之受,即所感之苦,缘触所生之苦受,灭而又息。
  
  七
  
    诸比丘!缘触所感之非苦非乐所生之非苦非乐受,由所感之非苦非乐触之灭尽,则凡其所生受,即所感之非苦非乐,缘触所生之非苦非乐受,灭而又
  息。
  
  八
  
    诸比丘!譬如二木片由触击而生热、现火焰,由此等二木片之分离绝缘,则凡其所生之热,灭而又息。
  
  九
  
    与此同理,诸比丘!此等之三受,为缘触而生,以触为根本,以触为因缘,以触为助缘,由其所生之触为缘,乃生种种之受,由种种之触灭尽,则种种之受亦灭。”
     受相应之第一有偈品(终)
    其摄颂曰:
    三昧与乐受
    舍弃及崄崖
    应见并箭刺
    疾病二无常
    以及触根本
    总成为十经
  
  注1 参照一二五~一二九经之四节。
  
  第二 独坐品
  
  '一一' 第一 独坐
  
  ※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向世尊曰:“大德!我独坐静思,心起如是念:“世尊说示三种受,为乐受、苦受、非苦非乐受是。世尊说此三种受。然而世尊!又如是说如何感受,亦为苦1。凡如何感受,亦为苦者,此世尊依何而说耶?”
  
  四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余说三种之受,乃乐受、苦受、非苦非乐受是。余说此三种受也。然而余又说任何之感受,亦皆是苦。凡任何之感受,皆是苦者,比丘!余乃依诸行无常而说。比丘!凡任何之感受皆是苦,余依此说诸行是破坏之法 ,消亡之法,离欲之法,灭尽之法,变坏之法。
  
  五
  
    然而依此,比丘!余亦次第说诸行之灭尽。逮达初禅2者,言语灭;逮达第二禅者,寻伺灭;逮达第三禅者,喜灭;逮达第四禅者,入息出息灭;逮达空无边处者,色想灭;逮达识无边处者,空无边处想灭;逮达无所有处者,识无边处想灭;逮达非想非非想处者,无所有处想灭;逮达想受灭者,想与受灭。漏尽之比丘,贪欲灭,嗔恚灭,愚痴灭。
  
  六
  
    依此,比丘!余乃次第说诸行之止息。逮达初禅者,言语止息;逮达第二禅者,寻伺止息……逮达想受灭者,想受止息。漏尽之比丘,贪欲止息,嗔恚止息,愚痴止息。
  
  七
  
    比丘!此等之六者,是轻安。逮达初禅者,言语轻安;逮达第二禅者,寻伺轻安;逮达第三禅者,喜轻安;逮达第四禅者,入息出息轻安;逮达想受灭者,想与受轻安。漏尽之比丘,是贪欲轻安,嗔恚轻安,愚痴轻安也。”
  
  注1 杂阿舍经一七卷二二经“又复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
    2 杂阿含经一七卷二二经“初禅正受时,言语寂灭,第二禅正受时,觉观寂灭,第三禅正受时,喜心寂灭,第四禅正受时,出入息寂灭云云。”
  
  '十二' 第二 虚空(一)
  
  ※ 三
  
    “诸比丘!譬如于虚空中,吹东风、吹西风、吹北风、吹南风、吹含尘垢之风、吹不含尘垢之风、吹寒风、吹暖风、吹少量之风、吹大量之风、吹种种之风。诸比丘!如是于此身生种种之受,生乐受、生苦受、生非苦非乐受。
  
  四
  
    (一)犹如空中吹种种多样之风,从东西与北南。
    (二)吹有尘、无尘,冷与热,大量与少量及多样之风。
    (三)与此同理,于此身生诸受,乐苦等起,与非苦非乐。
    (四)比丘1若精进,以舍正知者,于是此贤智者,悉知一切受。
    (五)彼悉知诸受,于现法中无诸漏,达最上智彼岸之法住者,由内身破灭后,不再入生身之数。”
  
  注1 四、五两偈参照三经之六节四、五偈。杂阿含一七卷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