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相应部经 >

第79章

相应部经-第79章

小说: 相应部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彼悉知诸受,于现法中无诸漏,达最上智彼岸之法住者,由内身破灭后,不再入生身之数。”
  
  注1 四、五两偈参照三经之六节四、五偈。杂阿含一七卷一六经有“正知不倾动”。
  
  '一三' 
  
  第三 虚空(二)
  
  ※ 三
  
  “诸比丘!譬如虚空中,吹东风,吹西风……吹少量之风、吹大量之风、吹种种之风。诸比丘!如是于此身生种种之受:生乐受、生苦受、生非苦非乐受。”
  
  '一四' 第四 客舍
  
  ※ 三
  
    “诸比丘!譬如有客舍,于此处有种种人,由东方来栖宿、由西方来栖宿、由北方来栖宿、由南方来栖宿、有刹利种人来栖宿、婆罗门种人来栖宿、毗舍种人来栖宿,首陀人来栖宿者。与此同理,诸比丘!于此身生种种受:生乐受、生苦受、生非苦非乐受。
  
  四
  
    亦生伴于欲乐之乐受,亦生伴于欲乐之苦受,亦生伴于欲乐之非苦非乐受,亦生不伴于欲乐之乐受,亦生不伴于欲乐之苦受,亦生不伴于欲乐之非苦非乐受。”
  
  '一五' 第五 止息(一)
  
  ※ 二
  
    时,尊者阿难来诣世尊住处……
  
  三
  
    坐于一面之阿难,白世尊曰:“大德!何者为受?何者为受之生起?何者为受之灭尽?何者为达受灭尽之道?何者为受之甘味?何者为受之患难?何者为受之出离耶?”
  
  四
  
    “阿难!此等之三者是受:乐受、苦受、非苦非乐受是。阿难!此等称为受。由触之生起,有受之生起;由触之灭尽,有受之灭尽。此八支圣道是达受灭之道。此即:正见、正思惟……正定是。凡以受为所缘,所起之喜乐,此为受之甘味。凡受之无常而变坏之法,此为受之患难。凡对受抑制欲贪,舍欲贪,此为受之出离。 
  
  五
  
    阿难!依此,余渐次说诸行之灭尽,逮达初禅者,言语灭……逮达想受灭者,想与受灭,漏尽之比丘,则贪欲灭、嗔恚灭、愚痴灭。
  
  六
  
    阿难!依此,余渐次说诸行之止息,逮达初禅者,言语止息;逮达第二禅者,寻伺止息……逮达想受灭者,想与受止息。漏尽之比丘,则贪欲止息、嗔恚止息、愚痴止息。
  
  七
  
    阿难!依此,余渐次说诸行之轻安,逮达初禅者,言语轻安;逮达第二禅者,寻伺轻安……逮达想受灭者,想与受轻安。漏尽之比丘,则贪欲轻安、嗔恚轻安、愚痴轻安。”
  
  注1 本经及次之标题santaka于英译译为Property(所有、所有物),此两经中没有一句暗示此意义。及之止息之意两经有六节,因此余译为止思,想是由语根s'an来的。
    2 以下五、六两节,同一一经五、六两节、七节稍为不同。
  
  '一六' 第六 止息(二)
  
  ※ 二
  
    时,尊者阿难来诣世尊住处……
  
  三
  
    世尊言于坐在一面之阿难曰:“何者为受?何者为受之灭?何者为达受灭之道?何者为受之甘味?何者为受之患难?何者为受之出离耶?”
  
  四
  
    “大德!我等之法以世尊为本,以世尊为指导者,以世尊为所依。大德!此所说之意义,唯世尊明了。愿从世尊聆闻,诸比丘当奉持于此。”
    “然则,阿难!且谛听,当善思惟,余将说此。”
    “唯然,大德!”尊者阿难应诺世尊。
  
  五~八
  
    世尊如是言:“阿难!此等之三者是受:乐受、苦受、非苦非乐受是。阿难!此等者称为受。由触之生起,有受之生起……漏尽之比丘,则贪欲轻安、嗔恚轻安、愚痴轻安。”
  
  注1 参照一五经之四、五、六、七之四节。
  
  '十七' 第七 八支(一)
  
  ※ 二
  
    时,众多之比丘等来诣世尊住处,礼拜世尊而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方之此等比丘白世尊曰:“大德1!何者为受?何者是受之生起?何者是受之灭尽?何者是达受灭尽之道?何者为甘味?何者为患难?何者为出离耶?”
  
  四
  
    “诸比丘!此等之三者为受,即:乐受、苦受、非苦非乐受是。诸比丘!此等者称为受。由触之生起,有受之生起:由触之灭尽,有受之灭尽。此八支圣道是达受灭之道。此即:正见、正思惟……正定是。凡以受为缘,所起之喜乐,此为受之甘味。凡受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此受之患难。凡对受抑制欲贪、舍欲贪,此受之出离。
  
  五
  
    然而诸比丘!依此,余渐次说诸行之灭尽……
  
  六
  
    诸比丘!依此,余渐次说诸行之止息…… 
  
  七
  
    诸比丘!此等之六者,是经安。逮达初禅者,言语轻安;逮达第二禅者,寻伺轻安;逮达第三禅者,喜轻安;逮达第四禅者,入息出息轻安;逮达想受灭者,是想与受之轻安。漏尽之比丘,则贪欲轻安、嗔恚轻安、愚痴轻安。”
  
  注1 以下三~六之四节同一五经之三~六节。
    2 同一一经之七节。
  
  '十八' 第八 八支(1)
  
  ※ 二
  
    时,众多之比丘等来诣世尊住处……
  
  三
  
    世尊问于坐在一面之此等比丘曰:“诸比丘1!何者为受?何者为受之生起?何者为受之灭尽?何者为达受灭尽之道?何者为受之甘味?何者为受之患难?何者为受之出离耶?”
  
  四
  
    “大德!我等之法,以世尊为根本,以世尊为指导者,以世尊为所依。善哉!大德!此所说之意义,唯世尊明了。愿从世尊聆闻,比丘等当奉行于此。”
    “然则诸比丘!且谛听,当善思惟,我将说此。”
    “唯唯,大德!”诸比丘应诺世尊。
  
  五~八
  
    “诸比丘!此等之三者为受。即乐受、苦受、非苦非乐受是。诸比丘!此等称为受……”
  
  注1 以下三~八节同一六经之三~八节。
  
  '十九' 第九 般奢康伽
  
  ※ 二
  
    时,建筑师般奢康伽来诣尊者优陀夷之处,礼拜尊者优陀夷,而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建筑师般奢康迦,问尊者优陀夷曰:“大德,优陀夷!世尊说几种之受耶?”
    建筑师!世尊曾说三种之受,即乐受、苦受、非苦非乐受是。世尊曾说此等之受。”
  
  四
  
    如是言已。建筑师般奢康伽向尊者优陀夷曰:“大德,优陀夷!世尊未曾说三种之受,世尊唯说二种之受,即乐受与苦受是。大德!凡此非苦非乐所示者,世尊说此有静寂微妙之乐。”
  
  五
  
    尊者二度告建筑师般奢康伽曰:“建筑师!世尊未曾说示二种之受,世尊乃说三种受,即乐受、苦受、非苦非乐受是。世尊说示此等三种之受。”建筑师般奢康伽二度白尊者优陀夷曰:“大德,优陀夷!世尊未曾说三种之受,唯说二种受,即乐受与苦受是。大德!凡此非苦非乐受之所示者,世尊说此是静寂微妙之乐。”
  
  六
  
    三度,尊者优陀夷三度:……建筑师般奢康伽……尊者优陀夷不能令建筑师般奢康伽领会,而建筑师般奢康伽亦不能使尊者优陀夷领会。
  
  七
  
    尊者阿难,闻得尊者优陀夷与建筑师般奢康伽之问答。
  
  八
  
    时,尊者阿难来诣世尊住处,而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阿难,便将尊者优陀夷与建筑师般奢康伽所有之一切问答,皆白于世尊。
  
  九
  
    “阿难!建筑师般奢康伽不同意优陀夷比丘者亦有其理由。优陀夷比丘亦有其理由而不同意于建筑师般奢康伽。阿难!余以理方可说二种之受,余以理亦可说三种之受,余以理亦可说五种之受。余以理亦可说六种之受。余以理方可说十八种受,余以理亦可说三十六种受,余以理亦可说百八种之受。阿难!如是者,余乃以理说法。
  
  十
  
    阿难!余如是以理说法,不予肯定,不予赞同。不能随喜自他之善说、善语者辈,唯有期待使之生斗争、起諠哗、来诤论而互以口头为刃物相刺而住。如是余以理由而说法。然而阿难!如是对余之以理由说法,自认是他之善说、善语者,予赞同、予随喜者辈,唯只期待使能住于相和合、相悦喜、无相诤、如乳水,互以喜眼相见。
  
  十一
  
    阿难!于欲,有此等之五种。何者为五?眼所识之色,是快意、可爱、可乐、形爱,诱生欲染者。耳所识之声……鼻所识之香……舌所识之味……身所识之触,是快意、爱、乐、形爱,诱生欲染者。阿难!凡以此等五种之欲为所缘,所起之喜乐,称之谓欲乐。
  
  十二
  
    阿难!“有情,感受此最上之喜乐。”若人作如是言者,余则不予认同。何以故?阿难!因有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阿难!何者为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耶?阿难!于此处有比丘,离诸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个,而逮达由离生喜乐之第一禅而住。阿难!此为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
  
  十三
  
    阿难!“有情,感受此最上之喜乐。”若人作如是言者,余则不予认同。何以故?阿难!有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阿难!何者为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耶?阿难!于此有比丘,由寻伺之息灭,逮达内部寂静,心有单一性,无寻无伺,住于由定生喜乐之第二禅。阿难!此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
  
  十四
  
    阿难!“有情,感受此最上之乐喜。”若人作如是言者,余则不予认同。何以故?阿难!有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阿难!何者为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耶?阿难!于此有比丘,离喜、舍心、正念正知、以身感受乐,谓谈圣者舍心者、有念者、乐住者、逮达住于第三禅。阿难!此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
  
  十五
  
    阿难!“有情,感受此最上之喜乐。”若人作如是言者,余则不予认同。何以故?阿难!有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阿难!何者为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耶?阿难!于此有比丘,既由前乐之舍弃、苦之舍弃、喜忧之灭没、非苦非乐而逮达住于舍、念、清净之第四禅。阿难!此为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
  
  十六
  
    阿难!“有情,感受此最上之喜乐。”若人作如是言者,余则不予认同。何以故?阿难!有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阿难!何者为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耶?阿难!于此有比丘,超越一切色想,灭没嗔恚想,不思惟种种想,逮达住于“虚空无边”之空无边处。阿难!此为比此乐更殊胜……
  
  十七
  
    阿难!“有情,感受此最上之喜乐。”若人作如是言者,余则不予认同。何以故?阿难!有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阿难!何者为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耶?阿难!于此有比丘,超越一切空无边处,逮达住于识无边之识无边处。阿难!此为比此乐更殊胜……
  
  十八
  
    阿难!“有情,感受此最上之喜乐。”若人作如是言者,余则不予认同。何以故?阿难!有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阿难!何者为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耶?阿难!于此有比丘,超越一切识无边处,逮达住于无所有之无所有处。阿难!此为比此乐更殊胜:
  
  十九
  
    阿难!“有情,感受此最上之喜乐。”若人作如是言者,余则不予认同。何以故?阿难!有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阿难!何者为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耶?阿难!于此有比丘,超越一切无所有处,逮达住于非想非非想处。阿难!此为比此乐更殊胜:
  
  二十
  
    阿难!“有情,感受此最上之喜乐。”若人作如是言者,余则不予认同。何以故?阿难!有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阿难!何者为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耶?阿难!于此有比丘,超越一切非想非非想处,逮达住于想受灭。阿难!此为比此乐更殊胜、更微妙之他乐。
  
  二一
  
    阿难!外道普行沙门之徒,作如是言:“沙门瞿昙说想受灭(定),而且以之施设于乐,彼者为何,又如何施设耶?”应亦有如是说理。诸比丘!回答如是言之外道普行沙门,应如是言:“汝友等!世尊并非唯对乐施设于乐受。诸友!无论于何处,乐之所获处,无论于何者,是即如来于乐所施设。””
  
  注1 中部五九经Bahu…vedanya…sutta同“多受经”。参照汉译南传大藏经二第十卷一四九~一五四页。
    2 以下各种受,于二二经说明。
  
  '二十' 第十 比丘
  
  ※ 三
  
    “诸比丘!余以理说二种之受,余以理说三种之受,余以理说五种……六种……十八种……三十六种……百八种之受。如是2,诸比丘!余乃以理说法。
  
  四
  
    诸比丘!如是余以理说法,不予肯定、不予赞同。不随喜自他之善说、善语者辈,唯只期待合起斗争、生諠哗、生诤论,互以口头之刃物相刺而住。诸比丘!如是余依理说法,予以肯定、赞同。随喜自他之善说、善语者辈,唯只期待于相和合、相悦喜、不相争、如乳水,互以喜眼相见。
  
  五~一四
  
  '同一九经一一~二0'
  
  十五
  
    诸比丘!外道普行沙门之徒,作如是言:“沙门瞿昙说想受灭(定),而且以之施设于乐,彼者为何,又如何施设耶?”应亦有如是说理。诸比丘!回答如是言之外道普行沙门,应作如是言:“汝友等!世尊并非唯对乐施设于乐受。诸友!无论于何处,无论于何者,乐之所获处,是即如来于乐所施设。”
    独坐品第二'终'
    其摄颂:
    独座虚空二
    客舍止息二
    依八支说二
    般奢康比丘
  
  注1 此一节同一九经九节之后部。
    2 此一文于原典被抄入的,和一九同样,似是为本节之末文。
  
  
  第三 百八理品
  
  '二一' 第一 尸婆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之竹林迦兰陀园。
  
  二
  
    时,普行沙门尸婆来诣世尊住处。与世尊共相交谈亲睦、殷勤之话后,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普行沙门尸婆,白世尊言:“尊瞿昙!或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语、如是见者:“凡此个人之所感者,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其皆由前世所作之因也。”尊瞿昙对此作如何言之耶?”
  
  四
  
    “尸婆!由胆汁生,或有起此感受。尸婆!如由胆汁生,于此处起此感受,其应自知。如由胆汁生,于此处起此感受,其亦为世之真实所认定。于此,尸婆!某某沙门婆罗门之“凡个人所感受者,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是皆由前世所为之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