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华大玄空风水 >

第14章

中华大玄空风水-第14章

小说: 中华大玄空风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种极端错误的观点,就是只讲索取,不讲贡献,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索取,索取得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这是一种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人生价值观。毛泽东曾引用刘少奇的话说:“有一种人的手特别长,很会替自己个人打算,至于别人的利益和全党的利益,那是不大关心的。‘我的就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48'这是对以向人民索取为目的个人利己主义人的价值观的尖锐批评。
  总之,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对人民、对社会贡献是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今天,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当摆正贡献与索取在人生价值中的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解放个性”与人生价值 
王恕焕 
  现实的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一种社会行为,直接受着社会条件的制约,尤其是受着社会制度的制约,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程度,也极大地受着社会制度的制约。所以,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实现到什么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制度。毛泽东正是通过对个人与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与社会制度关系的分析,提出尊重个性、解放个性、发展个性的问题。他认为个性解放不仅是民主革命的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的要求,并把个性解放获得自由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人的价值目标。
  毛泽东关于个性与社会性、阶级性、党性的关系和“解放个性问题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人和其他动物“最基本区别是人的社会性,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从事社会生产的动物,人是阶级斗争的动物(一定历史时期)”。'49'第二,“讲到个性与党性,党性就是普通性,个性就是特殊性。没有一种普遍性不是建筑在特殊性的基础上的。没有特殊性哪里有普遍性?没有党员的个性,哪里有党性?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全党每一个人都有的性质。……党员是有各种不同的个性,谁要抹煞各种不同的个性是不行的。抹煞各种差别,结果就会取消统一,抹煞特殊性也就没有统一性”。'50'毛泽东在1945年七大结论中还说:“党性与个性的关系,即普通性与差别性、集体与个人的关系问题。我们党内大大发展了个性,因为有了自由。《共产党宣言》中讲得清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不能设想把一百二十万党员变成一百二十万块木头,不能把党员变成一模一样,那会有什么党性!只要服从党,在此范围内尽量发展各人的长处,不要只喜欢那些纸糊泥做的人。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有不同的意见,才算有个性。”'51'第三,“我在改文中加上了解放个性,这也是民主对封建革命必然包括的。有人说我们忽视或压制个性,这是不对的。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52'“中国如果没有独立就没有个性,民族解放就是解放个性,政治上要这样做,经济上要这样做,文化上也要这样做。”'53'“毛泽东在七大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说:有一个新闻记者写了一篇文稿登在《大公报》上,说共产党是要消灭个性,只要党性,他们的许多文件上只讲党性,还作出增强党性的决定等等。这种意见是不正确的。”'54'毛泽东阐明了人的社会性是人的一种基本特性。人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所谓人的社会性就是社会上每个人的共性、普遍性,阶级性就是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每个成员的共性、普遍性,党性就是每个党员的共性、普遍性,个性则是每个人的特点、特性、特征。人的个性离不开人的社会性,而人的社会性又存在于人的个性之中,个性比社会性更具体更丰富多彩。现实的人的个性必须是与人的社会性统一的。没有离开社会性的个性,也没有抹煞个性的社会性。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个性,并在个性中也反映了人的生理特征,因而人也就有各自的个体特点,各自的兴趣、能力、才智、气质、性格等等。例如,人在中小学时的特点、爱好、天赋就不同,有的少年表现出更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赋,有的少年的才能在社会科学方面,有的少年的爱好在文学艺术方面,还有的则什么爱好也没有表现出来。个体人的这种个性,不仅过去有,现在有,以后还会有,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阶级,人们的生活平等了,而个性仍然是存在的。如果不承认个性的存在,就等于否认个人的特征,否认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否认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也等于说,阶级地位相同的人,都应成为没有差异的人。其实,这种没有个性的人,在现实世界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片面强调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忽视个性,否认个性,是违反唯物辩证法的。毛泽东多次批判了这种错误观点。他说:“有些人怀疑中国共产党人不赞成发展个性”'55',“有人说我们忽视或压制个性,这是不对的。”'56'
  毛泽东的价值观,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尊重个性,重视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全面发展。早在学生时代,他在《〈伦理学原理〉批注》中就提出“须重视各人之特性”,主张“个人有无上之价值,百般之价值依个人而存”,义为“个人之价值大于宇宙之价值,”“凡有压抑个人、违背个性者,罪莫大矣。”'57'这种以唯心史观和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理论为基础的价值观,在总体上是非科学的,但对当时反封建斗争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他便抛弃了自己早期价值观中的消极内容,发扬了尊重个性和个人价值的合理成分,并使其置于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无产阶级价值观之上。毛泽东在强调人的集体性、社会性的同时,尊重个性,重视个性解放,个性发展,提出要为“几万万人民的个性解放和个性的发展”而奋斗。
  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毛泽东自己就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他的一生是强烈追求个性解放的一生。他早年就认为:“吾人应充分发达自己身体及精神之能力……凡有压抑个人、违背个性,罪莫大焉。”青年时期,毛泽东常说自己“性不好束缚”。他的主导思想就是反抗一切束缚个性的规范和秩序。毛泽东的个性是绚丽多彩的、多层次的,又是复杂的,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正如他自己所说,他身上兼有虎气和猴气,虎气为主。所谓“虎气”,是讲他的原则性以及坚持原则的斗争精神。毛泽东一贯重视路线、政策、方针、重大理论和重大原则问题。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总是坚持不渝,绝不动摇和妥协。所谓“猴气”,主要是讲执行原则时的策略上的灵活性,则与道家、老庄的超凡脱俗,浪漫洒脱,无拘无束,适应即兴颇有相通之处。在毛泽东的个性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巨人性格和挑战意识、造反心理以及潇洒、豪迈、浪漫和富于想象,从不满足于现状。毛泽东具有特殊的天赋禀性,在他的著作和诗词中,如:“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58',以及“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59'等等诗句,反映出他的凌云壮志、豪迈气魄以及他对自由解放的向往、追求和革命的浪漫主义。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生活中磨练出一种坚强意志的性格特征。他特别倔犟,我行我素,好斗好胜,从不怕事,从不服输,从不满足,从不畏难,不怕天,不怕地,敢想敢说敢干,敢于抛弃城市暴动,以农村包围城市,敢于拒绝划江而治,指挥百万大军过长江解放全国,敢于亲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敢于战略藐视帝国主义,敢于顶住“高天寒流”,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具有一种叛逆的性格和超凡的意志力量。毛泽东确实智慧过人,胆量过人,精力过人,勇气过人,坚韧过人。据长期担任他卫士长的李银桥说:“毛泽东从来不愿事事循规蹈矩,不愿束缚他的性格。”他最喜欢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哪里人多爱往哪里去,一见群众就上去唠这唠那。他强烈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厌恶那些繁文缛节和排场。1955年在北戴河,他不顾台风刚过,海面风疾浪高,不顾医生的劝告,不顾警卫战士的拦阻,坚持下海游泳,向大海挑战,这充分展现了他的个性。对毛泽东的个性,原毛泽东的秘书林克曾有过概括。他写道:“他的性格中,既有政治家的求实精神,又有诗人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他有农民的平易质朴,又有学者的高度机敏和智慧;他有惊人的耐心,又具有当机立断的魄力;他谦虚谨慎,却又非常自信、自尊;他诙谐幽默,却又严肃庄重;他外表洒脱不羁,工作却一丝不苟;他讲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却有时令人莫测高深,含有深刻哲理;他重视情谊,却又不掩饰自己的好恶;他不讲排场,不摆架子,却又令人肃然起敬;他举止安详文雅,有时又嬉笑怒骂,令人难以招架;他有深邃的感情,有时又含而不露。”'60'他还写道:“毛泽东喜欢动,不喜欢静;喜欢进取,不喜欢守成;喜欢旗帜鲜明,不喜欢中庸之道;喜欢刚毅,不喜欢柔弱;喜欢惊涛骇浪,不喜欢安逸平淡。”'61'
  其次,把个性解放同社会解放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历史是人们的个性发展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争取个性解放的历史。毛泽东认为,个性解放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基本途径,而个性解放基本的内容是“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62'。他指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是摧残个性的,使中国人民不能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的身体也不能发展,精神也不能发展,都受到了摧残。”还指出:“在中国的封建制度下,广大人民也没有独立性和个性,原因是他们没有财产。独立性、个性、人格是一个意义的东西,这是财产所有权的产物。中国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有财产所有权,他们使大批的人破产,使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破产,财产集中在他们手里,他们自己就有独立性、个性、自由,而广大人民丧失了财产所有权,也就没有个性、独立性、自由,或者是削弱了。”'63'他还指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些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的四大绳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64'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人民处在社会最低层,既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任何权利,还有什么人的尊严的价值可言呢?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要改变奴役、压迫人的社会关系,就是要从这种社会压迫下解放出来,争取个性解放。所以,个性解放是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和途径。
  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的时期,提出“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口号,曾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不过资产阶级的所谓“个性解放”,把人看作是孤立的个体,这种个性的解放所追求的是“个性绝对自由”、“抽象的个性”,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要看到,在资本主义社会,打破了封建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封建主义桎梏,人们在一定程度获得解放和自由。但是,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和剥削制度,仍严重束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个性发展。资产阶级的统治,“把人的尊严变成的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65'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66'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剥削,意味着劳动人民个性的扭曲和异化,劳动者的天赋才智和兴趣受到压抑,人的尊严和权利得不到尊重,人们追求实现 价值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因此,无产阶级为了保住自己的个性,消灭个性异化,就必须通过革命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深刻地论述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个性解放离不开社会解放。毛泽东说:“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残酷地束缚着中国人民的个性发展,……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义制度的任务,则正是解除这些束缚”,“保障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67'这说明,在中国,离开革命,离开民族的社会的解放,也就没有个性解放,没有个性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个性解放是社会解放的必备条件。毛泽东在1944年《致秦邦宪》的信中写道:“我在改文中加上了解放个性,这也是民主对封建革命必然包括的。有人说我们忽视或压制个性,这是不对的。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68'解放个性,既是民主革命的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的要求。要不是人的个性得到解放,社会本身就得不到解放,民主革命的任务也难以完成,更难以实现社会主义。要是没有亿万人民群众的个性解放,不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又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呢?所以,社会主义与个性解放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应当尊重个性、解放个性,应当为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他说:“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较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是有极大的优越性。在这种制度的基础上,我国人民能够发挥其无穷无尽的力量。”还说:“社会主义不仅从旧社会解放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也解放了旧社会所无法利用的广大的自然界。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社会主义表现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使人们物质、精神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满足和健康的发展。劳动人民作为社会的主人获得前所未有的价值。总之,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发挥自觉能动性、全面发展自己的个性的前提条件,使人的价值的实现和提高成为可能。
  当然,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它还存在着旧社会的痕迹。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影响个性解放和发展,阻碍人的价值的实现和提高的客观因素。按照毛泽东的说法,主要是“旧社会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经济文化的落后不发达,以及现行体制中的某些不完善之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作风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等。应该看到,我国经济文化基础的这种落后,是长期历史原因造成的,正如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所指出的:“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统治,造成了社会经济的不正常状态,造成了广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