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精讲文稿(郝万山)-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面我们看177 条的炙甘草汤证。
177 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个条文非常重要,甚至许多从来没有学过中医的西医大夫,当他谈到心率失常的时候,他就和中医大夫对话,他也会背这条原文,说〃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个证侯,它的基本病机是什么?是气血两虚,脉道不充,脉道不能够充盈,就出现了脉结代,气血两虚,心脏失养,则心动悸。我们以前讲心下悸,讲心悸,从来没用过心动悸这样的话,这里所说的心动悸,可见心悸的严重程度,炙甘草汤这张方子,它是阴阳双补,具有通阳复脉,滋阴养血的作用,你看它滋阴,用了生地,生地用了一斤,就是250 克,当然这张方子,〃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所以这是三次治疗量。一次治疗量生地用了80 克,滋阴养血的药物用得这么重,桂枝用了15 克,阿胶用了10 克,人参用的是10 克,往前面看,生姜用的是15 克,甘草用的是20 克,麦冬用的是15 克,它用的是半升,我们按照100 毫升的半夏折合,麻仁用的是15克,大枣用的是10 枚,一次量用的是10 枚,其中的地黄、阿胶、麦冬、麻仁滋阴养血,人参也益气也滋阴,通阳复脉的,用的是桂枝、生姜,用辛通的药物来通阳复脉。非常有意思的是,它在煮药的过程中,用到了清酒,〃上九味,以清酒七升〃二七1400 毫升清酒,〃水八升〃,二八1600 毫升水。
清酒是什么?在《周礼·天官·酒正》这篇文章里,记载得非常清楚,它记载了当时有三酒,三种酒,这三种酒都是用米加上酒曲酿造的,也就是说,都是米酒。一种叫事酒,事酒是怎么做的呢?它是随酿随吃,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醪糟,酿上了一天两天酿好了,就拿出来用,它是给办事的人饮用的。什么叫办事的人啊?吹喇叭的、抬轿子的、抬棺材的这些办事的人喝的就是这个酒,随酿随吃的醪糟酒,所以把它叫做事酒。第二种酒叫白酒,白酒是冬酿春成,冬天酿好了,放到罎子里,密封起来,继续发酵,到春天拿出来,这就成了,为什么把它叫做白酒呢?因为它更加清醇,不像醪糟酒那样混浊,透明度高了一些,所以把它叫做白酒,正因为酿的时间比较长,你看米酒哪有放这么长时间的,正因为放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也叫久白酒。在《金匮要略》里有瓜蒌桂枝半夏汤,瓜蒌桂枝白酒汤,用的就是这种白酒。这种酒是干什么用的?招待宾客的。第三种酒叫清酒,《周礼·天官·酒正》不是有三酒吗?三酒都是米酒,只不过是酿造以后,存放的时间的长和短,它就叫不同的名字,清酒是冬酿夏成,原书是说冬酿接夏而成,冬天酿好了,放到坛子里密封起来保存,继续去醇化,到夏天拿出来,这种酒就叫做清酒。你看它比久白酒存放的时间,有多了一个季节,所以它是更加清醇。因此我们在名词解释中,要求大家注清酒的时候,就可以写成〃清醇的陈米酒〃。这个酒在汉代是干什么用的呢?是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当然祭祀完了之后,人还可以喝,而且还可以用来煮药。在炙甘草汤里头,用这么大量的清酒,它的酒精的浓度高不高呢?应当说并不低,并不是一两度,我好象觉得它有10 来度左右,用这么大量的清酒来煮这个药,所以一定要和药一块煮,这实际上是用(乙)醇来提取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最早的运用。这个当然不是蒸馏酒了,这里所说的白酒,绝不是我们今天的蒸馏酒、二锅头这类的白酒,而是米酒,只不过放的时间长一些。你要象《金匮要略》里,用那个白酒那么大的量,你把它误认为是今天的那种白酒的话,你让病人喝完了,那绝对是烂醉如泥。所以这就是米酒,而且还要和药一起煮,在煮沸的过程中,有些药物中以乙醇为溶媒的成分就溶解出来了,但是同时,在煮沸的过程中,他的酒精也就给挥发了。清酒在这个方子里,它有什么作用?它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养血通经,或者说养血通脉,这个米酒,它有很好的养血通脉的作用,所以南方产妇在调养的过程中,都用那个醪糟酒,用事酒,用米酒来加热,窝鸡蛋来吃,它有养血、化瘀、通经的效果,促进恶露的外排,及时的补养气血。南方多有这种习惯,因为在北方做这种醪糟酒不太多,所以好多人没有这个习惯。所以它有养血通脉的作用,这是一个作用。另外一个作用是行药滞,这张方子地黄用了那么多,又有阿胶、麦冬、麻子仁,所以药物滋腻有余,这样吃完了容易腻膈伤胃,吃完药以后不想吃饭了,因此用清酒来煮这个药,吃完了它可以行药滞,不至于使胃脘呆滞,食欲不振,这是用清酒的第二个作用。在《伤寒论》中,用清酒和水一块儿来煮药的,一共有两个方子,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张,另一张方子,我们将在厥阴病篇遇到,那就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也是用水和清酒共同来煮药,而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中,用清酒的主要目的,就是养血通脉。当然我们讲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时候,到时候谈到清酒,还会和炙甘草汤用清酒相联系的。
炙甘草汤这张方子,在药物组成上,用了麻子仁,有人就觉得麻子仁在这里好像用处不大,实际上心脏病的病人,应当说,这个病,炙甘草汤证,脉结代,心动悸,就是一个心率失常的证侯,脉搏出现了间歇,出现了不匀,这不就是心率失常吗?这实际上应当看成是个心脏病的病人,心脏病的病人,尤其特别严重的心脏病的病人,最怕大便秘结。有不少医院就有过这样的病例,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恢复以后,可以下地活动了,可以自己去解大便了,结果由于大便乾燥,用力解大便导致心跳骤停,而突然死亡的这种病例,几乎各个大医院都有,所以张仲景在治疗这样一个心率失常较严重的心脏病病人的过程中,用了比较大剂量的麻子仁,客观上起到了润肠通便的作用,以减轻心脏的负担,以减少这种病人的危险性,我想这是有深刻的、有确切的临床意义的。
心率失常,是心脏病的一个很严重的并发证之一,现代医学关于抗心率失常的药物很多,而且现在的检测手段,对心率失常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应当说这是个好事,但是事实上,对于严重的心率失常,现代的一些药物,西医的一些药物,有时候效果也很差,而且副作用也不少。所以中药的第一个治疗心率失常的炙甘草汤,今天在临床上仍然还有用武之地,在许多情况下,只要辨证属于气血两虚的,这张方子有很好的疗效。大家翻一翻杂志就可以看到,不少人用炙甘草汤治疗非器质性的心脏病的心率失常,器质性的心脏病的心率失常,都有一定的疗效。当然特别严重的心率失常,中医西医在治疗上,效果都是比较差的。所以这一条,是中医治疗心率失常一个最早的方子,那么大家应当掌握它的药量,掌握它的药物组成,注意它的药量,会用这张方子。这张方子又是以滋阴为主,兼以通阳,所以就为后世《温病学》在温病学的治疗方法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剂,以后《温病学》会讲到,这张方子如何加减成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治疗温病后期真阴大伤,怎么去花裁,怎么样在临床上发挥作用,《温病学》里会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张仲景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方子,我们应当继承和借鉴。
178 条,讲了什么叫结脉,什么叫代脉,看原文:〃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为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反动就是复动)名曰结。〃结脉是一个什么样的特征?动而中止,跳着跳着不跳了,以后又出现了跳动,但是跳得很快,然后又恢复了正常的跳动,这把它叫做结脉,为什么把它叫做结脉呢?就像这挂着一条绳子拉得很紧,绳子中间系着个结,绳子上穿着个小环,你拿着环匀速地往前推着走,碰着这个结的时候,它自然就阻住了,可是你还要往前用力,这个往前一用力,过了这个结以后肯定速度加快,然后再匀速,所以就好像有邪气阻滞,到这个地方脉气不利,再跳的时候,有加速补偿,有加速补偿现象,就把这种现象叫做结脉。这是由于有形邪气阻滞所造成的,所以〃结主邪盛〃。代脉就不同了,我们看原文:〃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复就是又,仍然在跳〕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这两种脉都属于阴脉。〃动而中止〃,中止,然后就复动,再跳的时候,中间没有加速补偿,就好像气血不足,脉搏不续,它没有力量跳动,就寄希望借助其他的力量来代替它搏动一样,气血不足,脉搏 续,心脏失养,无力跳动,就好像要借助其他的力量来代替它搏动一样,这是主正虚。所以古人有结生代死的说法。结脉是有形邪气阻滞,而正气并不怎么虚,把邪气驱除了,病人预后很好。代脉是正气虚,预后不良。这一条和我们刚才谈的177 条的脉结代显然讲的不是一回事,因为177 条的脉结代,是结脉和代脉笼统地谈,就是泛指脉搏不匀,脉搏不齐,并没有具体的把结和代分开,而178 条把结和代分得这么清楚,因此后世医家认为,这178 条不是张仲景的原文,而是后世医家给它加进去的,所以178 条,我们也不作为重点学习的条文,而177 条它是我们学习的重点。177 条所说的脉结代,就是泛指脉搏不匀,不分结也不分代。
我们今天在临床上,还分结脉、代脉吗?也不怎么分,对一个心率失常的病人,我们看心电图作诊断就行了,不再仔细去区分结脉和代脉,而在治疗上呢,我们综合全身的症状,去辨证论治就行了,而也不再去分结脉和代脉。
这样的话,关于阴阳两虚的芍药甘草汤证和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证和炙甘草汤证,我们就都谈完了。
这几个方证中,芍药甘草汤是临床经常用的一组药,我们不说它是一个方子,是一组药,你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把这组药加进去。你看上次我在讲桂枝加葛根汤来治疗颈椎病、颈项肌肉紧张综合征的时候,就强调了芍药甘草这组药,在这个方子中的作用,是我们应当特别关注的,重点掌握的。炙甘草汤阴阳两补,气血两补,不仅在《伤寒论》里用它治疗心动悸,脉结代,而且在治疗温病的过程中,经过加减化裁,它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我们还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177 条说:〃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伤寒是一个外来邪气所造成的病,发展到最后出现了心脏的病变,这像不像一个风湿热,最后导致了心脏瓣膜的受损,而出现了心脏病心率失常的表现呢?所以在太阳病篇,靠后的部位,出现了心脏病心率失常的证侯,仲景肯定是看到了风湿热的全过程,风湿热的早期,有发热,有恶寒,有肢节的疼痛,这不也可以是个表证吗?有时候也可以用辛温的解表药,发展到最后出现了心率失常,出现了心脏病的表现,这是仲景当时观察到的,疾病的发展规律。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他还有表证,在这里张仲景并没有直接去治表证,而用了大队的滋阴的、养血的、通阳的、复脉的药物去治疗里证,这还是〃虚人伤寒建其中〃的一种原则的具体应用。
今天的课我们就讲到这儿,下次我们就要讲太阳变证中有病名的结胸、脏结、心下痞,还有心下痞的类证,如果大家有时间的话,把它预习一下。
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吧!下课!!
第30 讲结胸证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前几次课讲的是太阳变证的辨证论治举例。
所谓太阳变证我们已经说过多次,就是太阳病失治或者误治以后,使临床证候发生了变化,而新变化的证候,又不能够用六经正名来命名的,我们通通地把它叫做太阳变证。
从我们学过的内容来看,学到了热证、虚证、寒证。虚寒证中从心阳虚,到脾虚,到肾阳虚,我们都学过了,最后到阴阳两虚。从我们所学的这些变证的治疗来看,我们发现其中许多就是杂病。比方说脾虚运化失司,痰湿阻滞的腹胀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这就是杂病;又比方说〃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这个小建中汤治疗心中悸而烦,它也是杂病;至于〃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实际上是一个心脏病、心律失常的发作,它也应当属于杂病;至于真武汤的适应证阳虚水泛,它的临床表现〃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也是杂病。因此仲景就用变证,或者误治的写作手法,把外感病和杂病联系起来,所以我们说《伤寒论》中讨论的是外感病为主,但是它也涉及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论治。我们学变证的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从《伤寒论》中,学习它治疗杂病的这种方法和思路。
我们前面所讲的变证,都是一个一个的方证,我们下面将要提到的结胸、脏结、心下痞,这是太阳变证中有病名的证候,我们先谈结胸证。
什么叫结胸证呢?结胸是邪气和痰水结于胸膈脘腹的证候。尽管我们在这里把病位说得非常广泛,胸、膈、脘、腹…,但是实际上这个胸字,在最古代的时候是包括胸和腹的,胸字最原始的时候是包括胸和腹的,因为它是个象形(字),这半是象形…,就是整个胸腹部都属于胸的范畴。因此结胸这个字的本义,这个胸就应当包括,胸膈脘腹的含义在内。
是什么样的邪气和和痰水相结呢?根据结胸证的不同类型,邪气的性质是不同的。根据邪气的性质的不同,在《伤寒论》中把结胸证分为,热实结胸和寒实结胸两大类。既然是寒实结胸,当然就是寒邪;讲热实结胸,当然就是热邪。热实结胸中,又分大结胸和小结胸两大类,大结胸是邪热和水饮邪气,这个邪气已经确定了,对于大结胸证来说,就是邪热和水饮邪气相结,热、水结于什么地方呢,结的范围非常广泛,胸、膈、脘、腹。这个胸膈脘腹,是用我们现在所说的病位,在古代笼统都可以总称为胸,邪热和和痰水结于胸膈脘腹;对于小结胸证来说,它病势和缓,病位局限,仅仅是痰和热结于心下,病位比较局限,正在心下,它是痰热结于心下;对于寒实结胸来说,就不是热邪了,是寒邪和痰水和结于胸膈脘腹的证候,这是我们从成因的角度,来对结胸证进行分类。
仲景在这里,无论是热实也罢、寒实也罢,都用到了实字。我前面曾经说过,在《伤寒论》中对于邪气,仲景在什么情况下用实字呢?是在有了有形的病理产物的时候,用这个实字。对结胸证来说,无论热实结胸还是寒实结胸,都存在着有形的痰水邪气,所以他叫热实、寒实。
关于结胸证的具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我们看《伤寒论》原文,打开讲义第71 页,看原文第128 条,〃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有结胸这个病、又有脏结这个病,它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呢?在这里结胸的基本概念我们已经知道了。脏结是指的什么?我们在这里简单谈一谈脏结的基本概念。
脏结是指内脏阳虚,阴寒内凝,正衰邪实的证候。为什么结胸要和脏结一块儿讨论?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有邪气盛,是从病机的角度来说,都有邪气盛,但是结胸证邪气盛而正不衰,脏结证邪气盛而正气衰,这是不一样的。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