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心理学-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ronowski,
1973,
1977 )。哲学家丹尼特(
2000 )也表示了同样看法,他认
为没有必要要求每…位科学家都表现出如克若德那样的客观
性。像布朗劳斯基一样,丹尼特强调〃科学家和其他人有同
样的缺点及同样会犯错,不过科学家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们意
识到他们的错误是来源于自己以及其所属学术团体,因此他们
。 56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会设计出一套精细的系统来约束自己,减少犯错,努力防止
因自身的弱点及偏见而影响到自己的研究结果〃
(p。4 2 )。
从本质上讲,我们在这里谈的是学术的诚信,以及一种任
何科学家都珍惜的开放性。用普通大众的话来说,开放性就是
指,为了追求真理,对一个现象的所有可能解释,都持容忍及
开放的态度。但是对科学而言,开放性思维不仅仅意味着开放
的态度,它还有更深一层含义。哲学家乔纳森·阿德勒
( Jonathan Adler )这样教导我们:科学更看重开放d性思维的另一
面,即〃一个真正具有开放性思维的人是那些愿意跟随着证据
走的人。这种人尊重客观公正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受制于个人的偏
见……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与跟随世界的真相来调整自己,而不是
要与我们个人的想法保持一致性〃
(Adler ; 1998 ; p
。44)。
只青〃想法〃是不值钱的
从前面关于验证世俗智慧的讨论中,我们得到另一个有关
可证伪性原则的小结论:想法是不值钱的。当然,我们这里
的意思是说,有些类的想法是不值钱的。古生物学家、科普
读物著名作者斯蒂芬。
J 。古尔德(
Stephen J。 Gould)对这
个观点作了如下解释:
写了
15年的每月专栏,我收到大量非专业人士写来的信
件,这些信件涉及科学的方方面面……在这些信件中我发现了
一个最常见的错误观念,它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别的错误观
念。人们在信中会告诉我他们发现了一个革命性理论,一个可
以拓展科学界限的理论。这些理论,通常要几页写得密密麻麻
的纸才能陈述完毕,它们全是对我们人类最根本及最深奥的终
第二章可证伪性。
57 。
极问题的一些猜测一…一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宇宙是怎么来的?时
间的起点在哪里?然而这些想法都是不值钱的,因为任何稍有
智力的人都可以在吃早餐前想出几个念头来。科学家也有能力
就这些终极问题提出各种想法,但是我们不这样做(或者,可
以反过来说,我们尽量避免思想中出现这类空泛的念头),因
为我们无法想出办法及程序来验证这些想法,从而判断它们是
否正确。一个看似吸引人但却无法被证实或证伪的观点,对科
学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Gould ; 1987 ; p。18)。
对古尔德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是:〃一点用也没有〃。
他所说的那些不值钱的想法就是前面波普尔提到的那些宏大理
论。这种宏大理论是那么博泛,那么复杂模糊,以至于我们
可以用它来解释一切。建构这种理论更多地是给人们提供了情
感支持,因为它们的被提出并不是准备给他人去修改,或抛
弃的。古尔德告诉我们这样的理论对科学的进展毫无用处,
纵然有了它们会让人感到很安慰。科学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然而,这种创造只用于建构符合实征数据的理论之上。这一
创造过程是很困难做到的。只有少数用以解释世界真实面目的
想法不能说是不值钱的。可能这正说明为什么好的科学理论少
之又少,而那些不可证伪的伪科学信念体系却遍布各处的原因
所在一一比起前者,后者是太容易建构了。
科学理论与世界联系紧密,它们是可证伪的,它们所作
的预测是具体的。无可否认的,建构一个真正提供科学解释
的理论是一项艰辛的工程,但是认识科学运作的一般逻辑却并
不难。事实上,现在已有许多专门写给少年儿童看的,关于
。 58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科学逻辑思维的刊物问世(
Kramer ; 1987)。因此科学对科
学家来说虽然可能是困难的,但是从某一个角度来看,它对
一般公众而言应该不是难事,只要公众愿意学习一些普遍原则
其实就只学包括在本书中介绍的这几个原则也就够了。关
键是人们必须认真地掌握这些原则。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
学习吧。
科学中的错误:逐步接近真理的途径
为了解释清楚可证伪性原则,我们曾先勾勒出了一个科学
进步的简单模型。理论被提出了,依据理论也推衍出了假
设,然后使用一系列的实验手段(将在余下的章节中讨论)
验证假设。若假设被实验证实,则理论得到一定程度的巩
固;若假设被实验证伪,那么理论必须作某种程度的修改,
或者被更好的理论所取代。
当然,我们说科学的知识都是暂时成立的,由理论推衍
出的假设有可能是错误的,并不意味着什么人都可以来插一
脚,什么想法都可以成为理论。科学里很多事物间的关系被
多次证实属实之后,已经成为公理,因为它们几乎没有可能
被将来的实验所推翻。比如说,人体血液不再循环或者地球
不再绕太阳旋转的情况,将来不大可能出现。这些众所周知
的事实不属于我们所谈的假设。它们不是科学家的兴趣所在,
因为它们已经被充分证实了。科学家只对自然界那些已有一定
的知识,但是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的问题感兴趣。也就是说,
他们对那些还没有被证实到已经没有什么疑点的问题感兴趣。
第二章可证伪性。
59 。
科学实践中,科学家只看重未解决的问题而忽视已被充分
证实之观点(所谓的公理)的态度,一般公众对之颇不能理
解。科学家似乎总在强调他们不知道的东西而不是强调已经知
道的东西。实际情况的确如此,不过科学家这样做是有充分理
由的。为了获得知识,科学家必须站在已知事实的前沿,当
然,前沿也正是不确定事物最多的地方。科学的进展也正是在
探索如何减少这些地方的不确定性的努力过程中产生的。这就
经常会令科学家常常在公众面前显得非常〃不确定〃,但这只
是表面现象。事实上,科学家只有在知识的前沿才感到不确
定,而这个知识的前沿地带正是科学即将有突破的地方。科学
家是不会对那些已经被很多研究证实的事实不确定的。
这里还必须强调的是,当科学家谈到,要用实际观察来
证伪→个理论,或者要用新的理论代替已被证伪的旧理论时,
他们并不会完全抛弃该理论原有的那些已有实征数据支持的部
分(将在第八章用大篇幅讨论这一问题)。恰恰相反,新理
论必须能够解释旧理论所能解释的和不能解释的所有事实。因
此理论的可证伪性并不意味着科学家非得建构一个全新的理论
不可。科普读物作家爱萨克·阿瑟姆
(Isaac
Asimov )在他
的《错误的相对性
~(1989)中很好地阐释了理论的修正过
程,在该书中记述了人们是怎样逐步认清地球的形状这一例
子。首先,他提醒我们不要认为原来把地球看作是扁平的观
点是很愚蠢的,因为在大平原上(大部分的文明社会与文字
发展都起源于大平原),地球确实看起来很扁平。紧接着阿
瑟姆提醒我们去想像,如果对不同的理论进行定量比较,结
果会告诉我们什么?首先可以根据每米显示多少曲率度来表述
·ω·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不同的理论。认为地球是平面的理论会说曲率是每米
0度。现
在我们当然知道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在某种角度来看,它
很接近真理。正如阿瑟姆(
1989 )所说:
大约在亚里士多德逝世一个世纪后,希腊哲学家埃拉托
斯特尼(
Eratosthenes )注意到太阳光在不同纬度投射的阴
影长度不同(假设地球是平面,所有的阴影都应该一样
长)。根据阴影的不同长度,他计算了地球球面的大小,结
果算出地球圆周为
40233。6千米,那么这个球体的曲率就达
到每米
0。000126度。你可以看到,
0。000126与
O的差别有多
么细微。这一细微的差异让我们花费了好长的时间才从把地球
看成平面转到发现它是球体。这里要提醒你,即使是像
0和
0。000126之间这样细微的差异,也是极其重要的。这个微小
差异可以累积为大的差别
O如果不考虑这一细微差异,如果
不把地球看作球体而看作平面,那么我们就根本不可能准确地
绘制出地球上大块土地的地图
(pp。39…40)。
当然,科学并不满足于得到地球是圆的这样的知识。正
如前面讨论的,科学家总是尽可能地提炼自己的理论,并且
去挑战现有知识的界限。例如,牛顿力学理论预测地球不是
一个标准的球体,这一预测后来确实被证实了。现在已经证
明地球是一个赤道凸出,两极稍扁的球体,有时候也把它叫
做扁球体。从北极到南极地球的直径为
12713。8千米,赤道的
直径为
12757。3千米。地球的曲率也因此不是恒定的(不像一
个正圆球体,其曲率在各处都是一样),它在不同的地方从
0。202米变到
0。203米不等。正如阿瑟姆
(1989)所说的,
第二章可证伪性。
61 。
;
〃比起从平面到球体,从标准球体到扁球体的修正要小得多。
因此,虽然认为地球是标准球体的观点是不正确,但是严格
地说,比起认为地球是平面的观点而言,它没有错得那么厉
害
〃(p
。4
1)。阿瑟姆所述关于地球形状的例子,向我们展
示了科学家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在使用像误解
(mistake)、错误
(error)、证伪
(falsified)这样的术
语。使用这样的术语并不意味着被检验的理论在每一方面都是
错误的,而是说它还不完善。所以当科学家强调知识是暂时
成立的,知识可能会被将来的研究结果所加以修正时,他们
的意思就像这里举的这个例子所说的那样。科学家相信地球是
一个球体的同时,他们已经认识到,仔细来看,这一概论是
有可以被做进一步的修改的。然而,从标准球体变到扁球
体,并没有完全改变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正确性。所以当我们
某一天睡觉醒来时,绝不会发现地球变成了一个立方体。
小结
科学家通常所说的→个可解决的问题是指一个可验证的理
论。可验证的理论在科学上的定义是非常特别的:是指可能被
证伪的理论。如果一个理论不可以被证伪,那么它对真实世界
毫无影响,也因此就毫元用处了。心理学界充斥着种种不可证
伪理论,令其深受危害,也是造成其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
好的理论是指那些做出具体预测的理论,也因此它们具有
很高的可证伪性。越是具体的预测,一旦得到证实,给理论
提供的支持就越大。简而言之,可证伪性原则的一个重要内
。 62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涵就是:并非所有理论的验证及证实都是一样有价值的。可
证伪性越高、预测越具体的理论被证实了之后,就越能被人
们所接受及重视。即使预测不被证实(即它们被证伪),证
伪对理论的发展也是有用的。一个被证伪的预测显示其理论依
据必须被抛弃,或被依据实征数据来加以修iE
o如此一来,
被证伪的预测还是有用的,因为它促使理论做出调整。正是
通过这种调整,像心理学这样的科学才能更加接近真理
O
(常使公铮)
第三章操作主义及本质主义。
63 。
第三章操作主义及本质主义
不过,博士,这到底是什乞定,皂呢
物理学家真的知道地心引力是什么吗?我的意思是真正的
知道地心引力一词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其内在本质又是什么
呢?在提到地心引力一词时究竟是在指什么呢?如果刨根问底
的话,它到底是怎么→回事?
诸如此类的问题反映了人们对科学的一种看法。哲学家波
普尔称之为本质主义。本质主义认为能称之为好的科学理论必
须根据现象背后的本质或内在属性对现象做出终极性的解释。
持本质主义观点的人一般会认为无法对现象做出终极性解释的
理论都是元用的。不能对现象做出终极性解释就无法反映内在
真实4情况一一即世界的本来面目。本章将讨论为什么科学并不
去回答这类本质主义者所提出的问题,而是借助于发展出概念
的操作定义而获得进展
O
为什么科学家不是本质主义者
事实上,真正的科学家从不认为自己是在追求本质主义论
者孜孜以求的那类知识。对本章一开始提出的那些问题的正确
回答是:〃就探求本质的意义上讲,物理学家的确不知道地
心引力是什么。〃科学家也不宣称是去求取完美元缺的知识
。 64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科学的独特力量并非在于它是一个与错误绝缘的过程,而在
于它提供一个途径以消除存在于我们知识体系中的误区)。科
学也从不试图去回答关于宇宙的〃终极〃问题。米德瓦
( 1984 )曾写道:
科学所不能回答的,以及在科学进展的预见范围内也不可
能回答的问题,总是有的。这些问题是孩子们经常会问
的……有关〃终极〃的问题……我所想到的这类问题包括:
一切事物是从哪里开始的?我们都到这个世界来干什么?人干
嘛要活着?
(p。66)。
'但是'即使科学不能回答这类关于〃初始〃以及〃终极〃
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它必须无条件接受对另外一些问题的答
案;也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既然能提出这类〃终极〃问题,
就一定可能找到回答这类问题的答案。以我们目前的理解力而
言,这类问题是元从回答的
(p。60)。
'最后'别忘了,就科学所能够解决的问题而言,科学解决
这些问题的能力则是不可限量的,除了人们道德方面的缺陷
例如缺乏勇气之外,没有什么能阻碍科学知识的发展
(p。86)。
因此,如果某个人,某个理论或思想体系声称能就那些
〃终极〃问题给出绝对答案,科学家们就会对之产生怀疑,
原因之一在于:科学家们认为这类〃终极〃问题是科学研究
元法回答的。更进一步的说,断言知识的绝对性和完美性将
扼杀对知识的不断探索。因为能对知识进行自由而广泛的探究
是科学研究的必备先决条件,科学家们一贯质疑那些声称已经
发现终极答案的说法。
第三章操作主义及本质主义。
65 。
本质主义者
具有本质主义倾向的人通常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还
未开始研究术语和概念所涉及的知识前,就过分地关注如何对
它们加以定义。他们常用的口号是:〃不过,必须先把我们
要用的术语定义好。〃〃这个理论概念真正的含义到底是什
么〃似乎意味着:在一个词可以被用作一个理论中的概念之
前,必须对使用这个词所涉及到的各种语言问题有一个全面而
且毫不含糊的认识。事实上,这恰与科学家们的工作方式相
悖。在研究物理世界之前,物理学家们决不会陷人〃如何使
用能量一词〃的争论中去;或者当谈到物质的最基本组成成
分时,科学家们也不会陷入〃粒子一词是否真正表达了我们
所指的含义〃的争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