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古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

第10章

世界古代后期生活习俗史-第10章

小说: 世界古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往。 

     公元2世纪以前,罗马帝国东行的商道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海路。这 

条道路的大致走向是:罗马人从地中海沿岸出发,经行波斯人控制的阿拉伯 

海、波斯湾,进入到印度洋,来到印度;在印度取得淡水或者食粮之后,再 

乘船向东行,进入到缅甸沿海;在缅甸沿海,他们弃船上岸陆行,先后经过 

我国的云南省和四川省,最后进入到当时我国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长安 (西 

安)和东都(洛阳)。这条道路就是现今学术界所称之为“西南夷丝道”。 

文献记载,公元2世纪中叶,一支罗马帝国的使团出现在中国,就是经行这 

条商道。文献还记载,与罗马商人同行,还有一些杂技艺术通过海路进入中 

国。 

     第二条是陆路。这条道路的大致走向是这样:由罗马人控制的地中海沿 

岸出发,向东,进入到西亚两河流域地区,再进入到伊朗高原,最后从伊朗 

高原翻越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到中亚两河流域;在中亚两河流域,商人们雇佣 

各种突厥人,再向东行,越过帕米尔高原,路经现今的新疆和甘肃,进入到 

中原腹地。 

     简而言之,通过上文,可以看出,罗马人东向通往印度和中国的商道, 

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要经过波斯人控制的地区。公元1世纪以前,这 

两条商道都是很畅通的。公元1世纪以后,随着波斯人想独擅丝道利益,与 

罗马人又有地区霸权之争,波斯人不允许罗马商人从事过境贸易,罗马东向 

的商道便变得不畅通了。就在这时,东汉王朝的一位使节,名叫甘英,接受 

西域都护班超 (相当于西方的总督)的命令,准备前往罗马帝国。中途受到 

萨珊王朝人为阻挠,使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便是罗马东向商道不畅的明 

证。 

     受人为原因制约,罗马人无法取道萨珊境域交通东方;本国经济发展和 

消费又强烈要求有东西交通,在国内压力之下,罗马政府迫切要求新辟一条 

新的、能够避开萨珊王朝的通往东方的道路。罗马人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发 

现了一条新道,这就是越过高加索山而东行的商道。 

     越过或经行高加索山的商道,其沿线大致经行状况如下:商队由罗马帝 


… Page 40…

国出发,经过伊比利亚控制区,绕过咸海南北岸,然后在戈壁上穿行,依次 

经过中亚两河流域、兴都库什山脉,分别抵达印度和中国。 

     文献记载,在伊比利亚王国内,也即在高加索山一带,东西向的商道有 

若干条支道。罗马人发现的这条陆路通道,是我们这个时期欧洲与亚洲东部 

交往的主要通道。近些年来,在中国和日本国境内,相继发现一些古罗马玻 

璃制品,如长江中游流域的古鄂城,原是三国时代东吴的首府,一个遗址中 

就发现一件玻璃碗。这些玻璃制品就是通过这条线道东来的。 

     商道开通对伊比利亚的经济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伊比利亚王国就着这 

条丝道安置了大量就业机会,获得了大量关税,谋得了大量财富。伊比利亚 

的贵族们纷纷投身于商道的各项建设,并谋得了大量利益。 

     货币 随着过境贸易的繁荣,伊比利亚境内的商业贸易开始发展起来,从 

而有了货币。目前发现三种货币在伊比利亚境内较为流行。第一种是罗马帝 

国货币,如奥古斯都的迪纳里币;第二种是安息帝国货币,如安息王霍塔尔 

兹二世的四达拉克姆币;第三种是伊比利亚王国自己的货币。前两种货币在 

伊比利亚王国内受到大众欢迎,而第三种货币在国内发行量不大,似乎没有 

受到商界的足够重视。伊比利亚王国生产的货币,在外形上与上述两种货币 

的形状没有太大区别。伊比利亚境内的货币以银质为主,少量金质货币,没 

有发现铜质货币。银质货币外形为圆形,正面为国王的正面或侧面头像 (头 

顶戴王寇),背后刻有文字,文字多为颂扬国君伟大之类的词颂。 

     丧葬习俗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伊比利亚人比较完整地继承了古代萨迦 

人的丧葬习俗:实行土葬;葬具为是石棺;有家族墓地,家族墓地通常都选 

在较高的土圹上。伊比利亚人在高圹的原野上择好了墓地之后,便依族属为 

死者砌好石棺,并在春秋两季埋葬死者。伊比利亚人盛行厚葬,在死者的“居 

室”——石棺中随葬很多物件,如吃穿用住行中的所有东西。值得注意的是, 

在伊比利亚富贵人那里,盛行随葬银盘。银盘敞口、浅底,带着一个小圈足。 

盘底正中通常都刻有一些图案,以头像居多,也有刻着祭坛前立走马的形象。 



                     3。博斯普鲁王国居民的生活习俗 



     里海北岸地区,公元前16世纪起就生活着一些文化比较进步的部族。公 

元前7世纪,这里的本土居民已经进入到文明时代。古代文献称公元前7世 

纪前后定居于里海北岸的居民为萨迦人,或称之为斯奇提亚人。然而,从现 

有资料看,当时,除了统治者 (也即征服者)是斯奇提亚人之外,还有大量 

本地土著居民。 

     公元前6世纪,从商业角度出发,希腊人深入到这个地方,在这里筑建 

了一系列堡垒和要塞。伴随着军队,希腊文化和商人进入到这里。考古发现, 

就在这个时期,大量的希腊产品,比如葡萄酒、油料、手工业产品等,都从 

雅典或其他城市,纷纷运到这里,向当地居民倾销。 

     希腊人的商业“北征”给当地的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结构产生了至深的 

影响,同时,这种北征还在文化方面留下深刻的烙印。最初的征服者斯奇提 

亚人,以及本地土著居民,在这个时期都希腊化了。罗马人继希腊人之后, 

成为里海周沿地区的最高统治者,自然而然,其文化也就进入该地。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即罗马统治时期,具体说,就在公元1世纪前后, 

里海北岸地区逐渐形成了两个臣属于罗马帝国的民族王国,其中一个就是博 


… Page 41…

斯普鲁王国。2世纪前后,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奋斗,博斯普鲁王国初步谋得 

独立。3世纪初,相继征服了斯奇提亚人、锡拉克人和托鲁伊卡人之后,博 

斯普鲁王国成为里海北岸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博斯普鲁王国著名国君列 

斯库波里德三世(210—227年)在位时,开始称自己为“全博斯普鲁王和托 

鲁斯——斯奇提亚人的国王”。 

     饮食习俗 博斯普鲁王国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这里的农业较为发 

达,尤以种植小麦为主。考古工作者在涅亚波利斯城堡的城垣下,发现了一 

个储藏小麦的窖穴,经过测算,发现其可以容下4吨谷物。这个窖藏的发现, 

或可说明这里盛产小麦的程度。受这种物产结构的影响,当地居民的主食, 

自然而然是小麦为主了。居民将小麦磨成面粉,然后经过加工食用。关于博 

斯普鲁王国的居民如何使用麦面来制作食物,是像中亚居民那样将麦面烤成 

饼类,或制作成汤面片那样来食用的呢,还是像罗马居民那样,将麦面制成 

面包来食用呢?目前没有得到相应的资料,不敢断言。 

     博斯普鲁王国的居民也有饮料,同样也是葡萄酒。在一些博斯普鲁王国 

的城市里,发现了许多葡萄压榨器,都与作坊遗址同时出现,说明博斯普鲁 

王国境内存在着大量的酿酒作坊。葡萄酒是当地居民最主要的饮料之一。 

     服饰在一些近代城市的近郊,考古学家相继发现属于这个时期的墓葬, 

并出土大量遗物,其中许多都与当时的服饰有关。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这 

批资料已经无法复原了。令人欣喜的是:与此同时,出土了一批与服装有关 

的军备遗物,如盔、甲、长剑、弓和战袍,是我们间接了解当时居民服饰的 

重要参考资料。所有的军装以及武器装备,其款式都与更北地区的萨夫罗马 

特居民所拥有的军装和武器装备接近,由此推测,博斯普鲁王国居民的服装 

和装饰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更北居民服饰文化的影响。 

     城市与商业博斯普鲁王国境内已经出现城市,有些城市的规模很大,具 

备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功能。博斯普鲁王国城市筑有城防设施,如城 

垣、城门、护城河、吊桥等。城垣是用石块砌垒起来的;城垣上开有城门, 

城门外侧修筑有瓮城;城垣外侧,距离城垣一定距离,还挖有护城河,河上 

架吊桥。 

     博斯普鲁王国境内商业不太发达,这和本地的农业经济形态有关。当地 

还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在希腊、罗马、安息诸帝国的影响下,这 

里开始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商业关系。比如在布匹、武器、马匹、手工业机械 

等方面,博斯普鲁王国与周沿国家存在着互利的商业交换关系。 

     博斯普鲁王国境内的金属货币以罗马金属币为主,偶尔使用刻有本国国 

王名字的货币。关于后者的流通情况,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其中相 

当一部分人认为:博斯普鲁王国使用本国货币的时间很短,大概只在公元1 

世纪前后流行过一段时间,而后就不再使用本国货币了。这些学者的意见是 

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目前只见到过国王法尔佐伊和伊尼斯麦的货币,还没有 

其他博斯普鲁王国的货币。这两个国君在位的时间都在公元1世纪前后。 

     宗教协会——菲亚斯博斯普鲁王国境内有一个宗教协会,名叫菲亚斯。 

这个宗教协会崇拜被称为“最高”、“万能”、“慈悲”的神,这个神的最 

初形象是博斯普鲁人信奉的古神,而后又有了新的形象。由于没有相应的文 

献,我们不知道怎样称呼这种神。从功能上讲,这种神有希腊大神宙斯和犹 

太教大神耶和华神的一些功能,从遗物上看,他还具备了一些东方大神的特 

殊功能。参加菲亚斯宗教协会的人主要是一些贵族。由此可以说,在博斯普 


… Page 42…

鲁王国境内,居民已经开始试图摆脱原始宗教,而进入到一神教。 

     语言与文字博斯普鲁王国境内,官方主要流行希腊语,因为这里的居民 

长期受希腊人统治。用希腊语写成的大批铭文一直保持到现在,就很能说明 

这个问题。然而,就在这个时期,一些非希腊语的地名不断出现。关于这些 

非希腊语言所拼写的文字,目前还没有人能够释读,其词源、词义都还不清 

楚。正是因为如此,人们还无法确切知道它们的真实语言族属。有人从其字 

母结构与萨尔马泰图章上的标志有些近似,从而判断其与萨尔马泰语有些接 

近。某些学者认为这是当地文字的萌芽,不过还无法做出结论。 

     绘画艺术墓葬出土的壁画,是我们了解博斯普鲁王国居民绘画艺术的珍 

贵资料。从手法上来讲,博斯普鲁王国居民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作 

品的内涵;从技法上来讲,博斯普鲁王国的画匠较多地考虑到了黄、红、褐 

诸色彩的比例关系;就布局上讲,博斯普鲁王国的画匠喜欢在椭圆形或长方 

形的画框里作画,并用色彩将主题与底色分开。博斯普鲁王国居民的绘画视 

野比较狭窄,以反映战争、宴会、神话居多。一些专家研究过博斯普鲁王国 

居民的壁画艺术作品之后,大都认定,这里居民的绘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 

受到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绘画艺术的影响。 

     丧葬习俗博斯普鲁王国的居民,在很大程度上承系了萨尔马泰人的丧葬 

习俗。博斯普鲁王国贵族与萨尔马泰人贵族一样,使用武器和马匹殉葬;在 

墓前常竖墓碑,碑上用线刻手法将墓主人镌刻成骑兵模样;墓中通常镶嵌或 

者涂绘壁画,壁画内容以墓主人骑战马、穿盔甲与敌人作战为主,还有死者 

贵族在冥世与家族亲朋宴会的图画,以及一些神话题材。需要指出的是:通 

过壁画,我们可以看到安息与罗马文化对博斯普鲁王国居民丧葬习俗的影 

响。在一些反映神话题材的壁画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罗马神话和安息帝国 

神话的题材;在一些高级贵族的墓葬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与安息高级贵族同 

样的丧葬习俗——在死者脸上蒙盖金质面具。 


… Page 43…

                      四、古代印度居民的生活习俗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的七百年间,居住在恒河和印度河流域的各 

个民族和部落大多数都已经进入到了阶级社会。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相继 

归属于几个封建性帝国;南印度地区,阶级社会已经进入到了较为成熟的阶 

段。 

     北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在这七百年间,相继被几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所 

统有,他们依次是孔雀王朝 (公元前4至前2世纪末叶)、巽伽王朝(公元 

前185—前73年)、甘婆王朝 (公元前73—公元28年)、贵霜王朝 (1世 

纪中叶至5世纪下半叶)、笈多王朝(4世纪初——5世纪末叶)和笈哒帝国。 

     在我们这个时期,南印度地区已经形成了国家形态,它们都位于印度的 

南部最极端,这就是珠利耶、般荼和鸡罗。珠利耶的首都是卡维里帕提那姆, 

般荼的首都是马都拉,鸡罗的首都是提鲁迦鲁。据文献记载,这三个国家分 

别由两个民族建立,兴建珠利耶般荼的是坦密耳族,兴建鸡罗国的是马拉雅 

拉族。除了这三个国家之外,在南印度的历史上,还有过三个强大的国家, 

它们是4世纪上半叶的强国帕拉瓦(首都是建志),稍晚兴起的国家伐卡塔 

卡斯,和位于伐卡塔卡斯稍南位置的鲸伽国。本书以介绍北印度地区居民的 

生活习俗为主,适当介绍南部印度诸国居民的生活习俗情况。 



                          1。印度居民的社会组织 



     种姓制度进入到封建社会以后,印度还继续保留着奴隶社会时期的种姓 

制度,并对其有所发展。种姓制度最初是氏族、部落、出身的含意,进入到 

奴隶社会时,种姓制度赋于社会制度的涵义。印度最初只有四个种姓,即婆 

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到了我们这个时期,由于种姓的分化或者衍 

化,每个种姓又有进一步地分化,从而又出现了瓦尔那制度,也即形成了许 

多类似于亚种姓的种姓部落或姓氏。印度的种姓制度对印度居民政治生活、 

经济生产、日常起居影响至深。奴隶制度与其他国家的奴隶制度相比,印度 

奴隶制度有许多共性的东西。如印度奴隶的来源与其他国家相同,或来源于 

战俘,或来源于卖身为奴,或来源于举债为奴,或来源于犯罪为奴,或来源 

于家生奴。与其他国家的奴隶制度相比,印度奴隶制度有自己的特点。如印 

度法律规定:除了可以将社会地位低鄙的低级瓦尔那或者边远地区的“蛮人” 

沦为奴隶外,印度社会还可以将社会地位相高的瓦尔那氏族中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