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古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

第14章

世界古代后期生活习俗史-第14章

小说: 世界古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的程序是固定的:首先,大家可就所议之事尽情地发表意见,而后大家投 

票表决,以形成定议。定议形成之后,无论任何人都无权更改,包括国王和 

军事领袖。讨论时,如果提议好,大家就举起武器表示赞同;如果提议违忤 

众意,大家就发出啧啧声表示不满。 

     司法司法制度是一个民族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罗马帝国前 

后,哥特人已经形成了司法制度。哥特人的民事审判通常都由部落人民大会 

的公共法庭来裁决。通常,部落首领是执法人。哥特人的法律规定:犯有叛 

逆、逃亡罪行的人,被视为十恶不赦之罪,罪犯必须在树上吊死;怯阵和厌 

战者,以及犯有极为丑恶罪行的人,通常要装入树枝编织成的笼子,然后投 

入沼泽之中;犯小罪的人可以实行罚金制度。罚金是这样分配的:如果打架 

斗殴,受害人可得到罚金的一半作为补偿,另外一半充公。 

     哥特人流行自然神裁判法。如果一个人有意伤害某人,而事实又有些不 

清,哥特人便使用自然神裁判法,将被告置于一个危险地方,任其动作,以 

逃避即将到来的灾难。如果他顺利地躲避了所有的灾难,那么就说明他没有 

罪,一切就可以不予追究;如果他因危险而死亡,那么他就是罪有应得。 

     在执行或决定一些重大事务时,尤其是刑事案件时,部落大会往往组织 

庞大的陪审团。陪审团总数为100人,陪审员由自由民组成。陪审团是审判 

长官的顾问,有相当大的否决权。东哥特王国和西哥特王国时期,两个王国 

都形成了成文法典,如4世纪末,西哥特国王尤里克编纂了哥特人历史上的 

第一部法典。尤里克死后,他的儿子阿里克里二世又编成了《阿拉里克法典》。 

这部法典正式编成于506年。 

      (3)哥特人的饮食、服饰、婚姻及葬俗 

     饮食 受物产和经济结构限制,哥特人主要以畜产品维持生活,他们用畜 

肉来充饥,用动物皮毛御寒,喝动物的奶汁。哥特人是熟食部族。早期,他 

们仅仅满足于煮熟,并不追求味道,稍后,进入罗马帝国后,他们对香料的 

依赖性极大。除了肉食之外,哥特人还食用采集来的果子、果子打制的果桨, 

以及乳酪等。哥特人的饮食器具和炊具,相对而言是比较丰富的,目前在其 

文化遗存中相继发现了青铜碗、青铜杯、青铜容器、青铜烹饪器、青铜过滤 

器,以及青铜匙子等。 

     哥特人的饮料有些类似于酒,是用大麦酿制而成的。哥特人在其他方面 

有许多禁忌和限制,唯独对饮酒不予限制。可以说,哥特人是嗜酒如命和主 

张狂饮的民族。哥特人认为:人类平日都很狡滑,不肯说真话,但是酒醉的 

时候,他们的心地都是很坦诚的。基于这种逻辑,哥特人每逢处理重大事务, 

比如调解民族纠纷,协议婚姻日期,调解内部冤仇等,他们都大摆酒宴,在 

喝得醉醺醺的时候,才提出正事,进行认真地磋商和讨论。塔西佗写了一本 

与哥特人有关的书,名叫《日耳曼尼亚志》。在这本书中,作者记载道:哥 

特人一向纵恿同桌人狂饮,并认为喝醉不是什么丑陋的事。 

     服饰 哥特人的服饰,因为他们生活地域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 

有所变化。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时候,天气寒冷,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 

的思维还比较幼稚,哥特人的服饰是比较简单的。哥特男人终日都围在火炉 

旁,身上仅披一件轻便的亚麻质外衣。外衣用钩子束紧。如果没有钩子,就 


… Page 57…

用韧性较好的树枝别住。严寒季节,哥特人穿经过简单揉制的皮革或毛皮过 

冬。这时的妇女,也穿着与男人们基本相同的外衣,只是上身束口,以护双 

乳,但胳膊和肩头都是裸露于外的。如果说有什么特别地讲究之处,那就是 

妇女将亚麻布染成彩色,然后再缝镶在衣服的边缘上。 

     妇女服饰发生显著变化,是在进入罗马之后。这时,在哥特人生活过的 

遗址当中,相继发现妇女服饰用品,如胸针、颈饰、头饰、手镯、指环、胸 

针、扣饰和梳子等。当时,哥特人还不会制作这些器物。妇女所需装饰品需 

从罗马进口。 

     居处 哥特人的居室有两种典型形式,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同的 

阶段。一种名叫篷车,这是早期形式。篷车的大体形状是这样的:车底是四 

个可以由畜力驱动的大轮;车厢由原木棚盖;车厢宽大,可以纵向睡下二三 

个人;车厢四周钉皮革充作屋墙;篷车通常后面开门。通常,哥特人将所有 

的生活用具都装在车上,比如餐桌、碗筷、卧具、炊具等等。篷车一动,整 

个家也就搬动了。篷车使用的时间很长,进入罗马境内之前,哥特人一直使 

用这种式样的篷车。 

     哥特人进入罗马帝之后,开始向农业经济过渡。为适应这种经济方式, 

哥特人居处有了新的模式,出现了较为固定的木质小屋。哥特人的木质小屋 

四壁为原木拼合,屋顶用树枝棚盖,四壁还涂抹亮晶晶的白泥。哥特人木质 

小屋四周,通常都设一块比较宽阔的空闲地,一则是为了预防火灾,二则是 

为了防御外族人入侵。在宅地里,哥特人通常挖一两个窖洞,其上棚盖一层 

厚厚的粪土。据研究,这种地窖用途有二:其一是用来备份避寒保暖的燃料, 

或者用于贮藏谷物;其二是为了战时躲藏,如果地面上的东西遭到了来敌的 

破坏,地下窖藏可保无虞。哥特人不喜欢邑居生活,诸家之间的屋舍通常相 

距很远。这种建筑布局意识和刚刚摆脱游牧生活是有关系的,因为当年的篷 

车就是这样布局的。 

     婚姻哥特人严厉禁止与异族人通婚。他们希望自己的部族始终都保持较 

纯的血统。哥特人大体上实行一夫一妻制,然而并不绝对,一些贵族可以实 

行一夫多妻制。哥特妇女对婚姻非常严肃,一旦嫁入夫家,她便不再关心其 

他任何男人了,而一门心思去伺候自己夫君。哥特妇女非常看重贞操,她们 

认为:一个女人只有一次生命,也只能属于一个男人。这是她们经常说的话。 

哥特男性对于妇女不贞,处理相当严酷。当妇女不贞时,丈夫有权剃光妻子 

的所有头发,剥去其身上穿着的所有衣服,并可当着她的亲属的面,将她毒 

打一遍,最后将其驱逐回娘家。社会赞许这种行为。哥特妇女对夫君的忠贞, 

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当遇到危险时,她们通常都与自己的夫君在一起, 

生死相随,共赴艰险。 

     哥特人的婚俗大概是这样的:男子需向求婚女子的父母交纳彩礼,女方 

父母或亲戚将对彩礼进行鉴定;彩礼包括一轭牛车、一匹勒缰的马、一面盾 

牌和一柄剑;彩礼被确认后,他们就完成了定婚仪式,并可以举行婚礼了。 

妇女出嫁,通常要陪一些嫁装,而其最主要的嫁装是一副盔甲。 

     继承权哥特人流行的继承权反映出哥特人保留着较为古者的民俗:甥舅 

之间的关系远远比叔父之间的关系来得更可靠。这是母系氏族社会风俗的遗 

留。如果两个部族发生冲突,为了取信对方,在交换人质时,哥特人通常向 

对方索要外甥或舅舅为人质。 

     哥特人的私人财产,通常是由子女继承的;如果没有子女,可由同室或 


… Page 58…

同族的叔父和伯父继承;如果没有叔父或伯父,就由舅家人继承。哥特人有 

很浓厚的家族意识,不管原先是否赡养过晚辈同族,年老时,若没有子女, 

族人有义务进行赡养。 

     在继承权方面,还有另外一种东西也必须继承,即死者在世时所结下的 

恩怨。当一个人去世时,生者可以继承死者的所有财产,与此同时,也必须 

继承死者在世时的所有恩怨。如果前辈留下来的是恩,继承人可以毫无愧色 

地享受;如果是怨,继承者必须无怨地承受来自怨家的各种袭击和责骂。哥 

特人的血债恩怨是可以通过赔偿进行清理的。如果继承人发现自己所继承的 

财产中有一些是仇恨或血债,他可以通过调停人向对方致意,然后赔偿若干 

财物,以实现化干戈化为玉帛的目的。通常,一条命价也就是若干只羊,或 

者若干头牛。一旦两方结清赔偿费,双方之间的仇恨也就化为乌有了,大家 

又是“铁哥们”了。 

     葬俗哥特人的葬俗,与经济发展的程度密切相关。最初,还在斯堪的纳 

维亚半岛时,哥特人流行世界上最简单的火葬:生者为死者准备一堆干柴, 

将死者架到干柴上焚烧成灰了事。生者对死者是否“孝顺”,要看尸体焚烧 

的程度。都焚烧成灰了,则是孝顺,还留有骨渣,则是不孝顺。在他们那里, 

焚烧成灰是吉祥用语 (这与中国不同)。为了使死者尸体都焚烧成灰,哥特 

人很讲究焚烧死者的干柴的质量。 

     进入罗马之后,虽然还是火葬,但与以前的火葬有了一些区别。法律为 

死者的家属规定了不同性质的干柴。不同地位的死者,只能择取相应的干柴, 

而不能越权随意选择干柴。在焚烧的柴堆上,可以不陈放任何寿衣或香料, 

但是必须陈放死者生前使用过的铠甲。有时,为了表示对死者尊重,死者生 

前乘骑的马匹也必须随之火焚。火葬尸体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便是为死者营 

建坟丘。坟丘或墓穴是十分简陋的,没有雕饰,没有墓碑,只需挖个小坑, 

将骨灰埋下,然后再在墓上营建一个小草坡便可以了。 

     哥特人曾经有一段相当辉煌的历史,他们打垮了神圣、强大的罗马帝国, 

并将罗马人变为自己的奴仆。随着哥特人进入罗马世界,他们开始接受罗马 

人葬俗中的许多东西。考古工作者在后期哥特人的墓葬中,发现了许多器物, 

如随葬的铜器、玻璃器,以及金银制品。 

     风尚 哥特人来自草原,有着草原居民的性格和世界观。在哥特人看来: 

 “可以用流血的方式获得的东西,如果用流汗的方式得到,未免显得太无味 

了”,因而他们嗜武如命,喜欢在所有场合用武力。 

     哥特人有许多禁忌,其中最大的忌讳便是他人触摸或者没收他的盾牌。 

哥特人深信:没有武器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真正的男人不可以不拥有武 

器!哥特男子长到成年时,部族首领就会在一次非常庄重的场合,授给他一 

面盾和一支矛。在哥特人那里,您可以取走他的任何东西,但是最好不要设 

想去触动他的盾牌。因为任何一个哥特人,如果盾牌被没收,便被视为奇耻 

大辱,而且,他还有可能被剥夺参与本部族公民大会表决和参加宗教仪式的 

权力。 

      (4)哥特人的意识形态 

     哥特人的意识形态还处在较低发展阶段上,这不仅表现在他们信奉的宗 

教上,也反映在与意识相关的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 

     没有信奉基督教以前,哥特人信奉沃敦神。这是一种原始图腾崇拜。这 

种图腾与森林中的一些生灵有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树。他们深信:自己的 


… Page 59…

族源与某一种树有着关系。平日,他们将信奉的图腾藏在森林里;临到战前, 

他们就将图腾神从森林里请出来,让它伴随自己共赴战场。他们相信,有图 

腾做保护神,他们必将战无不胜。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哥特人部落的保护神的数量和模样有所变化。塔西 

佗时期,哥特人的保护神一则是多了起来,二则是功能更加强大了。这时, 

哥特人信奉的最大神还是名叫沃敦。沃敦成为世界的创造者,地位至高无上。 

沃敦是位结了婚的神。他的夫人名叫弗列亚,也是一位神。弗列亚神“主管” 

婚姻、家庭,是家庭及家庭幸福的保护神。除了这一对神“夫妻”之外,哥 

特人还崇敬战神蒂乌神和敦纳尔神。蒂乌尔神是战争之神,哥特人崇尚武力, 

故对此神特别地崇敬;敦纳尔神是雷电之神,这和农业经济有关。 

     和印度人、希腊人为神造像、为神修建庙宇截然不同,哥特人坚决反对 

把神塑造成人型,并反对用城垣圈围诸神。他们认为,将神塑成人型,或者 

为神修筑庙宇,那是对神不恭敬。每逢祭神,他们都在树林里进行。他们认 

为树林里是最洁净的地方,而且是诸神生活的地方。祭祀时,将森林奉献给 

诸神,那是功德无量的好事。除了沃敦神之外,祭祀所有诸神,都是用牛牲。 

祭祀沃敦神则用人牲。 

     卜筮和筮人哥特人相信卜筮,这种习俗与中原商周时期的居民十分地相 

似。他们进行卜筮的方法非常简单。遇到难以择决的大事,比如出征、攻掠 

等,他们心里没底,就举行筮卜。他们从核桃树上折下一根树枝,将树枝折 

成无数小段 (筮棍),在树枝上标上各种不同的符号(每一种符号代表一种 

含意)。举行筮卜时,将筮棍杂乱无章地抛在白布上。主持卜筮的人有两种; 

 卜问家事,由家长担任卜人;卜问国事,则由祭司担任卜人。这时卜人请占 

 卜人在杂乱无章的白布上择取筮棍,然后根据筮根上的符号判断事物的凶 

吉。卜筮的程序是固定的:一,先由卜人向所卜问的神进行祈祷和问候;二, 

 卜人两眼朝天,不能看摊在白布上的卜棍,然后连续三次将筮根抽出;三, 

对所抽出的筮棍进行解释。除了用卜棍来测问大事之外,哥特人还流行两种 

 卜筮方法。哥特人对白马是非常崇敬的,他们平日就豢养着一批白马。这些 

白马整日被拴在一种被称之为“神车”的车旁。遇到大事时,领袖、祭司就 

来到白马旁,倾听白马嘶呜或鼻息,并从中悟得吉凶。 

     哥特人的另外一种卜测方法挺有趣:临战之前,他们没有把握打胜仗, 

就派遣几个能干的人深入到敌人的营垒中去,抓几个俘虏回来。他们让俘虏 

吃得饱饱的,然后就让他们和自己族人当中最勇敢的人进行决斗。如果俘虏 

打败了自己族人中的勇士,他们就立即派遣使节去对方的营垒里向对方请求 

弭兵罢战;如果本族勇士将俘虏打败,他们立刻士气大振,全力以赴,去和 

敌人决战。 

     阿利安教派 4世纪上半叶,哥特人与罗马帝国频繁接触。一次,哥特王 

派遣一位使节到罗马王宫里去谈判。哥特人使节来到罗马后,不久就在基督 

教主教的拉拢下信奉了基督教。与其同行的其他随从也跟着信奉了基督教。 

这是第一批信奉基督教的哥特人。这位使节从罗马返回后,便在哥特人当中 

推行基督教。基督教在哥特人当中开始流行。最初,哥特王不愿意基督教哥 

特社会流行,曾经有过抵触情绪,而至4世纪后期,哥特人深入到罗马帝国 

境内,频繁与基督教徒接触,开始普遍信奉了基督教。哥特人主要信奉阿利 

安教派。这个教派与罗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