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生活习俗史-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舍中馈之事,修周旋之好。……或宿于他们,或冒夜而反,游戏佛寺,观视
渔畋,登高临水,出境庆吊,开车赛帏,周章城邑,杯觞路酌,弦歌行奏,
转相高尚,习非成俗。”还大胆地爱,“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
膝上,何处不可怜?” (《子夜歌》)“途涩无行人,冒寒往相觅。若不信
侬时,但看雪上迹。” (《子夜四时歌·冬歌》)“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
头。探手抱腰看,江水不断流。”(《莫愁乐》)两人难舍难分,竟使江水
为之不流。
在北朝民歌中,这种对爱情的追求则更为直率:“黄桑拓屐蒲子履,中
央有丝两头系。小时怜母大怜婿,何不早嫁论家计?”(《捉搦歌》)就是
相互约会,也显得非常干脆:“月明光光星欲坠,欲来不来早语我。”(《地
… Page 95…
驱乐》)“摩捋郎须,看郎颜色。郎不念女,各自努力。”(《地驱歌》)
可以相互爱就爱,如不能相爱,不肯践约,那就各走各的。
自主婚与包办婚的重要区别在于:后者只能形成夫妻关系,却不能保证
夫妻间的恩爱。《游仙窟》中给张文成和寡妇崔十娘撮合幽会的五嫂说了一
句谚语:“线因针而达,不因针而稳;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这句话
很精辟地揭示了婚嫁和爱情的重要区别,不自主的婚姻并不因成婚而自然地
①
产生爱情 。
(10)和亲婚
和亲婚是中国古代以公主出嫁异族的婚姻形式。最早由刘敬于公元前
200年 (汉高帝七年)提出,汉代及以后各代均实行之,成为中央政权同异
族友好交往的有效形式。西汉共向异族出嫁了13位公主,她们远离家乡,身
处异族,生活不惯,十分凄苦。汉武帝时,远嫁西域乌孙王的细君公主曾作
歌道:“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
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但出嫁的公主为
了巩固中央政权,多数老死于异域,起到了“和亲”的作用。如汉代细君公
主、解忧公主出嫁乌孙,起到了联合乌孙等西域诸国以断匈奴右臂的作用;
王昭君出嫁匈奴,起到了加强汉朝与匈奴间友好关系的作用;后来,唐代文
成公主出嫁吐蕃,起到了增进汉藏两族密切关系、促进汉藏两族文化交流的
作用。
(11)冥婚
冥婚是男女两家或一家为死亡子女联姻的婚姻形式。有人出于迷信思
想,认为人死后虽然离开阳世,却生存于冥界,阳世未得绪婚,应使其去冥
界成婚。冥婚可分三种:
①娶死者为妻,称作娶鬼妻。定婚后女方死去,男方要恭敬地把未婚妻
的牌位请到家里,并同牌位举行婚礼。此后男方可与其他姑娘结婚。
②嫁死者为夫,称作嫁鬼夫。定婚后男方死去,女方要抱着未婚夫的牌
位或公鸡等象征性的物品举行婚礼。此后女方不可再嫁他人,必须终身守寡。
③男女双方死后举行婚礼,称为鬼娶鬼。多数生前已有婚约,死后由别
人代行婚礼;少数生前并无婚约,死后由别人包办成婚。
冥婚起源较早,但开始时为礼制所禁止,如《周礼》载:“禁迁葬者与
嫁殇者。”其中“迁葬”指男女双方活着的时候不是夫妻,死后结成夫妻同
穴而葬。“嫁殇”指未成年女子死后嫁人。此外,未成年男子死后娶妻,称
作殇娶。汉代之后不乏冥婚事例,如曹操幼子曹冲夭亡,曹操先欲聘邴原亡
女合葬而遭拒绝,邴原辞曰:“嫁殇非礼也”,曹操后又改聘甄氏亡女与曹
冲合葬。三国魏明帝爱女淑死后,与魏文帝甄皇后的亡从孙黄合葬成婚,追
封黄为列侯,为之置后袭爵,陈群谏曰:“八岁下殇,礼所不备”。《北史·穆
崇传》:“崇元孙平城早卒。孝文时,始平公主薨于宫,追赠平城附马都尉,
与公主冥婚。”
(12)选婚
选婚是中国古代挑选女子纳入后宫的婚姻形式。据《汉书·外戚传》载,
汉文帝窦皇后原先就是选入宫廷后又赐给当时还为诸侯王的刘恒的。东汉将
选婚作为定制,规定每年八月派人借检查户口之机,在全国范围内为皇帝挑
① 邓伟志: 《唐前婚姻》,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年版,第173 页。
… Page 96…
选美女。《后汉书·皇后纪》:“汉法常因八月算人,谴中大夫与掖庭丞及
相工,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岁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
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所以明慎聘纳,详求淑哲。”以
后各朝多仿此制。
(13)赐婚
赐婚是中国古代由帝王或后将女子赐与子弟或臣下的婚姻形式。如汉代
吕后将窦姬赐与汉文帝,三国魏灭蜀后将宫人赐与未婚将领,孙权将何姬赐
与马和。
一些出身庶姓的大官僚,能得到即使因罪没官而另嫁的名门之女为妻,
也以为荣。据《北史·陈元康传》,左卫将军郭琼因罪处死,妻子是名门卢
氏之女,被没入官,后被赐与出身寒门的陈元康为妻,陈元康立即把原来的
妻子赶走。当时人也认为这种赐妻是一种殊荣。又《北史·孙骞传》载,孙
骞出身寒贱,朝廷把出身名门的罪人之妻韦氏赐给他,不仅他自己感到光荣,
别人也很羡慕①
(14)野合而婚
野合而婚指男女在野外性交,有时也指不合礼法的两性关系。是原始群
婚的残余形式。关于这种婚姻形式,汉代史籍中没有任何记载,但四川成都
近郊出土了一块汉代“野合而婚”的画像砖,形象真实地展现了这一存在于
汉代的婚姻形式。这块画像砖的作者不仅完全运用写实的笔法着意描绘“野
合而婚”的场面,而且在创作态度上也十分鲜明地表现出绝不鄙视、甚至多
少具有欣赏玩味的意向。这表明在汉代蜀郡的某些地区颇为广泛地存在着“野
①
合而婚”的婚姻形式 。
5。丧葬习俗
这一时期在丧葬习俗方面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厚葬比较盛行,一般而言,
秦汉时期的厚葬特点十分明显,而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兴起一股引人注目的
薄葬之风,但这种薄葬之风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种逐渐减弱的趋势。所以,
以下重点谈谈厚葬。
先以秦始皇陵为例,《水经注》卷八载:“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
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斩山凿石,下锢三泉,以桐为椁,旁行周回三十余里,上画天文星宿之象,
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象其地理之势。宫观百官,奇器珍宝充满其
中。令匠作机弩,有所穿近辄射之。以人鱼膏为灯烛,取其不灭者久之。后
宫无子者,皆使殉葬,甚众。坟高五丈,周回五里余,作者七十万人,积年
方成……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
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秦始皇陵在三国时残存的封土堆
仍高达120多米,底部周长2167米。据考古工作者的实地测量,现在陵高约
65米,底边长485米至515米,有人测算建陵时堆土约1180多万立方米。
秦始皇陵还围有长方形的内、外二域。内城周长3840米,面积972675平方
米;外城周长6210米,面积2035100平方米。1974年,在陵东1500米处发
① 邓伟志: 《唐前婚姻》,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年版,第144 页。
① 彭卫:《汉代婚姻形态》,三秦出版社1988 年版,第240 页。
… Page 97…
现了规模巨大的、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坑。据秦俑考古队的发掘
报告,一号兵马俑坑已出土陶俑、陶马约2000件,木质战车20乘,各种青
铜兵器40000余件。估计此俑坑内埋藏的陶俑、陶马约6000件,战车40余
乘。二号俑坑根据试掘情况估计有战车89乘,驾车陶马356匹,陶质鞍马
116匹,各类武士俑900余件。三号俑坑计有驷马战车1乘,陶马4匹,各
类武士俑68件。总计三个兵马俑坑面积约20780平方米,有陶俑、陶马7000
①
余件,战车100余乘 。
汉代的丧葬习俗仍然依照秦代实行厚葬。如《晋书·索琳传》说:“汉
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献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
这就是说,一个新皇帝继位一年之后就开始给自己建造陵墓。要把每年天下
贡献的三分之一贡赋作为修筑皇帝陵的费用。如果此说不误,那么汉代皇帝
群中寿命最长的汉武帝即位后共执政五十四年,他的茂陵要耗费汉代鼎盛时
期十八年的贡赋,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的数字。据 《长安志》引《关中志》
说:西汉陵墓一般高汉尺十二丈,方一百二十步,唯茂陵高十四丈,方一百
四十步。近年考古工作者实测,茂陵现高仍有46。5米,顶部东西长39。5米,
南北宽33。5米,陵底边长240米。陵园垣墙长430米,南北宽414。87米,
墙基宽5。8米。其他各陵如高帝长陵底部东西162米,南北132。3米,高31。94
米;吕后陵底部东西153。9米,南北135米,高31。84米;景帝阳陵底部东
西166。5米,南北155。4米,高31。64米;昭帝以后诸陵的底部边长也都在
150米以上,高30米左右。这些数字与《关中志》所载基本上是一致的。
茂陵不仅工程规模浩大,令人瞠目结舌,而且埋葬的珍宝之多也使后世
为之惊叹不已。据文献记载,汉代皇帝死后则沐浴饭含,饭含之物为珍贵宝
珠。身上穿的衣服是以玉为襦、以黄金为缕的珠襦玉匣 (详见后文“玉衣”
部分)。据《汉书·贡禹传》载,茂陵多藏金钱财物,有鸟、兽、鱼、鳖、
牛、马、虎、豹等生禽,共有190种物品。及至武帝死时,由于平日储藏过
多,竟达到陵中不复容物的程度。此外,相传武帝墓中还有外国赠送的玉箱、
玉杖,以及他生前阅读的杂经三十余卷。尽管后来这些丰富的葬品被赤眉军
发掘去一部分,但时隔2000多年后的今天,仅茂陵附近的群众就交献了鎏金
兽头银盘、金饼等文物118件。茂陵还出土了我国稀有铜犀牛尊等珍品。以
此推测,茂陵中仍遗存着极为珍贵而丰富的古代文物。
汉文帝被称为倡导“薄葬”的皇帝,《汉书·文帝纪》说:“治霸陵,
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但晋建兴年间(313—316
年),人有盗掘了霸陵和杜陵 (汉宣帝的陵墓)却获得了大量珍宝,以致当
时的晋愍帝都大为惊叹:“汉陵中物何乃多邪!”(《恶书·索琳传》)。
汉成帝为修造陵寝,“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取土东山,与
谷同价”。 (《汉书·扬雄传》)。其劳民伤财的情况就可想而知。结果弄
得国库空虚,民穷财尽,竟然到了“公家无一年之畜,百姓无旬日之储,上
①
下俱匮,无以相救” (《汉书·谷永传》)的地步,也真是骇人听闻了。
秦汉时期不仅皇帝的陵墓高大如山,贵族的汉墓也具有相当的高度。《周
礼·春官·冢人》注引汉律:“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
如同周代相比,则汉代列侯坟墓的高度超过周天子的陵墓。因为周天子的陵
① 《文物》1975 年第11 期、1978 年第5 期、1979 年第12 期。
① 韩养民等:《秦汉风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第167—168 页。
… Page 98…
②
墓才高三仞,即高二丈四尺 。
又如汉文帝窦皇后幼年家贫如洗,其父以钓鱼为生,不幸坠渊而死。后
来窦氏入宫,被立为皇后,于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朝廷派遣使者重
新安葬了皇后父亲,起大坟于观津县城之南,高大如山,百姓号曰“窦氏青
山”。西汉名将卫青死后,武帝为他筑冢像庐山。霍去病死后,武帝为他筑
冢像祁连山,并在冢前雕刻了大型石人石马及其他动物塑像。其中像马踏匈
奴、跃马、卧马、伏虎等石雕,都堪称一流的珍品。
贵族厚葬的习俗在考古发掘中也可窥其大概。如湖南长沙马王堆一、三
号墓尽管受当时文帝“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禁令的限制,没有随葬金银珠
宝,但所花费的钱财仍然十分惊人。拿漆器来说,西汉漆器被统治阶级视作
很时髦的东西,价钱很贵。据 《盐铁论·散不足》说:“夫一文(纹)杯得
铜杯十”。就是说一件有花纹的漆杯要卖十件铜杯的价钱。如果家里拥有大
批漆器,被认为是豪富。《史记·货殖列传》列举了当时“通都大邑”商贾
们用以致富的若干种商品,其中就有“木器髹者千枚”一项,认为手里掌握
了千件漆器,只要经营得法,可以富足得“比千乘之家”(和千户侯一样的
富有)。这里虽然没有具体地讲到漆器的价钱,但可看出它一定是十分昂贵
①
的。马王堆三座墓共出土七百多件漆器,该是要耗费多大的一笔财富 !此外,
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六七号墓的墓主是一普通地主,但从墓中发掘的大量豪华
②
的随葬品来看,其葬礼竟与周天子不相上下 。
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载,东汉初有人对社会上的厚葬陋俗感叹道:
“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至于富者奢僭,贫者殚财,法令不能禁,礼仪
不能达”。因埋葬死者弄得倾家荡产,致使活着的人无法维持生活。光武帝
针对这一弊病而提倡“薄葬送终”,但收效甚微,到了东汉中期以后,不仅
厚葬之风未能稍减,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史载,安帝恭陵高十五丈 (《后
汉书·礼仪志》注引《古今注》)。其高远远超过茂陵。一般大臣死后,也
往往在冢前修筑石祠、石庙、石阙,雕梁画栋,备极华丽。如 《水经注·济
水篇》载:“黄水东南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