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35-本草择要纲目 >

第5章

035-本草择要纲目-第5章

小说: 035-本草择要纲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漏芦
内容:【气味】 
咸寒有毒。足阳明本经之药。 
【主治】 
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疗乳痈瘰 。行痘疹热。古方治痈疽发以 
漏芦汤。尤其功之首称也。 

寒性药品
蝉蜕
内容:【气味】 
咸甘寒无毒。 
【主治】 
小儿惊痫夜啼。寒热惊悸。妇人乳难。胞衣不出。杀疳虫。去壮热。治肠中幽幽作 
声。疮疹出不快利。治风热痘疹作痒。头风眩晕。破伤风及疔肿毒疮。除目昏障翳。盖蝉乃 
土木余气所化。饮风吸露。其气清虚。故其所主皆疗一切风热之症。古人用身。后人用蜕。 
大抵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各从其类也。又主哑病夜啼者。取其 
昼鸣而夜息也。 

寒性药品
蟾蜍
内容:(凡蟾目赤腹无八字者不可用。) 
【气味】 
辛凉微毒。 
【主治】 
盖蟾蜍土之精也。上应月魄而性灵异。穴土食虫。又伏山精制蜈蚣。故能入阳明经 
。退虚热。行湿气。杀虫 。而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大抵此物能攻毒拔毒。钱氏治小儿 
疳泻痼热如圣丸。用之为君妙甚。 

寒性药品
蜗牛
内容:(状类蛞蝓。但背另负壳也。) 
【气味】 
咸寒有小毒。 
【主治】 
小儿肿风撮口。利小便。消喉痹。研敷治蜈蚣蝎虿毒。所主诸病。大抵有解热消毒 
之功也。蜗牛壳治一切疳疾。疗面上赤疮。鼻上酒渣。久利下脱肛。 

寒性药品
穿山甲
内容:【气味】 
咸微寒有毒。入厥阴阳明经。 
【主治】 
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疗 
蚁疮癞。及诸疰疾疥癣恶疮。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阴入阳。能窜经络达于病所。 
故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言其迅速也。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寒性药品
象牙
内容:【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风痫惊悸。一切邪魅精物。热疾骨蒸。及诸疮。并宜生屑入药。诸铁及杂物入肉。 
刮牙屑和水敷之立出。凡夏月合药。宜置象牙于傍。取其辟邪镇心。疗一切邪魅迷惑之疾也 
。 

寒性药品
甘遂
内容:【气味】 
甘寒有毒。阳也。 
【主治】 
大腹肿满。泻十二种水气肿满。若水溢胸中。非此不能除。仲景治心下留饮与甘草 
同用。取其相反而立功也。又河间治水肿不全消者。以甘遂末涂腹绕脐令满。内服甘草水。 
其肿便去。亦反治之义也。 

寒性药品
雄黄
内容:【气味】 
苦平寒有毒。 
【主治】 
杀百毒。辟百邪。杀蛊毒。人佩之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野狼伏。涉川水毒物不敢伤 
。佩入丛草即不畏蛇。大抵雄黄入肝经气分。故肝风肝气。惊痫痰涎。头痛眩晕。暑疟泄痢 
积聚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为水。有患者疡生于颊连齿辅车。外肿若覆瓯。内溃出脓 
血。痛楚难忍。以雄黄为君。佐之以石胆丹砂矾石磁石。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着。用鸡羽 
扫取以注疮。恶肉破而骨自尽出也。雄黄雌黄俱是同产。但以山阴山阳受气不同耳。服食家 
重雄黄。取其得纯阳之精也。雌黄则兼有阴气。大寒不入药饵。 

寒性药品
荞麦
内容:【气味】 
甘平寒无毒。 
【主治】 
降气宽肠。压丹石毒。炼肠胃滓滞。而治浊带泄痢腹痛上气之疾。气盛有湿热者宜 
之。若脾胃虚寒人食之。则大脱元气而落须眉。 

寒性药品
山楂
内容:【气味】 
酸冷无毒。 
【主治】 
消食积。补脾健胃。行结气。消肉积滞血痛胀。化血块气块。若胃中无食积。脾虚 
不能运化不思食。多服之则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 

寒性药品
漏蓝子
内容:(一名木鳖子。) 
【气味】 
苦辛有毒。 
【主治】 
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凡漏疮年久者。复其元阳。当用漏蓝子辈加减用之。如不当 
用 
而轻用之。又恐热气乘虚变移结核。而为害尤甚也。按类编云。一人两足生疮。臭溃难近。 
夜宿五夫人祠下。梦神授方用漏蓝子一枚。生研为末。入腻粉少许。井水调涂。依法治之果 
愈。盖此物不堪服饵。只宜入疮科也。 

热性药品
附子
内容:【气味】 
辛温有大毒。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浮中之沉。无所不至。入手少阳足少阴三焦命 
门之剂。 
【主治】 
风寒咳逆。温中。散脏腑沉寒。拘挛膝痛。补虚散壅。脊强而厥。久病呕哕。反胃 
噎膈。痈疽不敛。下痢赤白。助阳退阴。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 
用之。近世阴症伤寒。往往疑似。不敢遽用。直待阴极阳竭。而莫之救。则惑之甚也。岂知 
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功。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 
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祛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驱除 
在里之阴湿。功能退阴扶阳。起死回生。信不诬也。仲景八味丸用为少阴经之向导。又其性 
走而不守。健悍走下。以行地黄之滞。后人不审。相习为治风之药。并为补药。亦惑之甚也 
。又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是也。又曰附子无干姜 
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得桂则补命门真火。川乌头即生附子之母。气辛温。功同附子而稍缓 
。又曰川乌头性轻疏。温脾去风。又云服乌附药。并宜冷服。谓阴寒在下。虚阳上浮。治之 
以寒。则阴气益甚而病增。治之以热。则拒格而不纳。热药冷冻饮料。下嗌之后。冷体既清。热 
性便发。而病气随愈。不违其情。而致大益。此热因寒用。反治之妙也。天雄乃种附子而内 
中生出者。又或附子中变换而出。其形长而不生子。故曰天雄。元素曰。非天雄不能补上焦 
之阳虚。但思上焦阳虚。即属心肺之分。当用参 。不当用天雄。不知补下即所以益上。先 
贤非误认上尖为上药也。 

热性药品
干姜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半浮半沉。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又云大辛大热。为阳中之阳。 
【主治】 
其用有四。通心助阳。去脏腑沉寒痼冷。发诸经之寒气。疗感寒腹痛。故肾中无阳 
。 
脉气欲绝。附子为引。名姜附汤。亦治中焦寒邪淫胜之症。又能补下焦。故四逆汤用之以治 
里寒。理中汤用之以回阳气。或言干姜为心脾二气分之药。则当补心气之不足。补脾胃之空 
虚。今理中汤用之言泄不言补何也。盖辛热燥湿。泄脾中寒湿邪气。非泄正气也。邪去而正 
自升。只言其泄之功可也。又或云服干姜以治中者。恐其僭上。不可不知。何也。盖干姜入 
肺中利肺气。入肾中燥下湿。入肝经引血药生血。同补阴药亦能引血药入气分。然温肺必和 
之以五味。温胃必和之以人参。而概缓之以甘草之甘。庶不致壮火而食气也。久服令人目暗 
。孕妇不可食。恐令胎内消。炒黑为灰。能引血药入血分。引气药入气分。另有奇功。 

热性药品
草豆蔻
内容:【气味】 
辛温涩无毒。纯阳而浮。入足太阴阳明经。 
【主治】 
风寒客邪。散滞气。利膈上痰。若身受寒邪。口食寒物。胃寒作痛。用之如鼓应桴 
。若热郁者。则不可用。恐其积温成热。有偏胜之患也。 

热性药品
白豆蔻
内容:【气味】 
大温无毒。轻清而升。阳也浮也。入手太阴经。 
【主治】 
散肺中滞气。宽膈进饮食。温暖脾胃。感寒腹痛。止呕逆翻胃。去太阳经目内大 
红筋。别有清高之气。补上焦元气之不足。 

热性药品
肉豆蔻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入手足阳明经。(采得。须以糯米粉和包裹。投灰火煨熟用。) 
【主治】 
宿食痰饮。积冷胸腹胀痛。霍乱呕逆。性属金而能上。可温中以补脾。又称其能下 
气者。以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也。 

热性药品
缩砂仁
内容:【气味】 
辛温涩无毒。阳也浮也。入手足太阴阳明太阳足少阴经。 
【主治】 
脾胃气结滞不散。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其性属土。故能醒脾调胃。引诸 
药归宿丹田。得白蔻为使则入肺。得人参益智为使则入脾。得茯苓为使则入肾。与赤白石脂 
为使则入大小肠。得条芩白术为使则安胎。又冲和之气随所入而得其平也。 

热性药品
吴茱萸
内容:【气味】 
辛温有小毒。阳中阴也。半浮半沉。入足太阴经血分。少阴厥阴经气分。 
【主治】 
温中下气。止心痛诸冷绞痛。利痰暖胃。通关节。开郁化滞。凡浊阴不降。厥阴上 
逆。咽膈不通。食则令人口开目瞪。阴寒膈塞。气不得下。此病不已。卒致寒中腹满膨胀下 
利。宜以吴茱萸之苦热泄其逆气也。故仲景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用之治厥阴病及温脾胃为对 
症之剂。然其为性。下气最速。肠虚之人。服之愈甚。又气上冲膈。多食冲眼。又脱人发。 
不可不知。 

热性药品
肉苁蓉
内容:【气味】 
干微温无毒。(酒浸一宿。刷去砂土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草样。复 
以甑蒸之。从午至酉。又用酥炙得所。方可入丸。)命门相火不足者。以此补之。乃肾经血 
分药也。 
【主治】 
五痨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强阴益精。女子带下阴痛。但属土而有水与火。 
虽能峻补精血。骤多用之。则反滑大肠。 

热性药品
生姜
内容:【气味】 
辛微温无毒。浮而升。阳也。 
【主治】 
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其用有四。制浓朴半夏毒。发散风邪。温中去湿。益脾胃药 
中之佐。主伤寒头痛鼻塞。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与大枣同用。调和脾胃。与芍药同用 
。温经散寒。或问生姜辛温入肺。何以云入胃口。曰俗以心下为胃口者非也。咽门之下。受 
有形之物。及累之系。便是胃口。与肺系同行。故能入肺而开胃口也。又或问夜间勿食生姜 
。令人闭气何也。曰生姜辛温。主开发。夜则气本收敛。反开发之。则违天道。故夜不宜食 
也。凡早行山谷。口含少许。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 
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便服之。立可解散。不彻姜食。言可常食以通神明也。 
不多食。恐其太辛走气也。秋不食姜。令人泻气。以夏月火旺。宜汗散之。故食之不禁。秋 
则肺气宜收。所当禁也。去皮用则温。留皮则凉。 

热性药品
五味子
内容:【气味】 
酸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微阳。入手太阴血分。足少阴气分。 
【主治】 
收散气止嗽。补元气不足。止泻痢。生津液。止渴壮水。镇阳强阴。益男子精。明 
目暖水脏。凡黄昏喘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唯五味子能敛而降之。或以其食之 
多致虚热者。辄云用治肺之虚寒。则更不取其除热之说。岂知其能收肺气。即是除热。补肾 
之功。即是暖水脏之功也。但有外邪者。不可骤用。恐闭其邪气。必先发散而后用之。乃为 
良耳。又五六月宜常服五味子汤。以益肺金之气。盖五味子之酸能泻丙火而益庚金也。仲景 
八味丸用此述类形象为肾气丸。总以五味悉具。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 
宫而益脾胃。在上则滋源。在下则益水也。 

热性药品
桂枝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体轻而上行。浮而升阳也。入足太阳经。(即取木桂之最薄者。去其粗 
皮是也。) 
【主治】 
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止烦发汗。去皮肤风湿。泄奔豚。散下焦蓄血。利肺气。 
疗痛风。横行手臂。或曰本草言桂枝能止烦出汗。故张仲景治伤寒有当发汗之症。凡数处皆 
用桂枝汤。此与本草之义甚相符合。又云无汗不得用桂枝。汗家不得重发汗。则桂枝又所禁 
用。而仲景伤寒有汗多之症。凡数处每用桂枝甘草汤。此又似用桂枝以闭汗也。其说何以辨 
之。盖太阳中风。阴弱而汗自出。此为卫实荣虚。故发热汗出也。又太阳病非中风。而发热 
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而阴虚阳必凑之也。皆用桂枝汤以发其汗。乃调其荣气。则卫气自 
和。风邪无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然则桂枝汤下发汗之发字。当 
认作出字。汗自然发出。非若麻黄症。必以麻黄开发腠理而出其汗也。则凡仲景之用桂枝汤 
以发汗者。其症必皮肤疏泄。自汗脉浮缓。风邪干于卫气者。为对症之剂。其汗多而用桂枝 
甘草汤者。盖腠理不密。则津液外泄。而肺气自虚。虚则当补其母。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风 
邪以救表。内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药。泄土中之木而固脾。使以姜枣以通行脾之津液。如 
是而荣卫无不调和矣。荣卫既和。则邪从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闭汗孔也。明乎此。而 
仲景之治伤寒有汗。用桂枝不令重发其汗者。是解肌之妙用也。若太阳中风。腠理致密。荣 
卫邪实。津液禁固。其脉浮紧。发热而汗不出者。则属麻黄症。不可以桂枝为能发散解肌利 
关节而误用之也。 

热性药品
肉桂
内容:【气味】 
甘辛大热有小毒。阳中之阳浮也。去其外之粗皮。是为肉桂。入足少阴太阴经血分 
。 
【主治】 
补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渗泄止渴。去荣卫中风寒。表虚自汗。春夏为禁药 
。 
秋冬下部腹痛非此不能止。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治寒痹风喑。阴盛失血。泻痢惊痫。故 
凡小儿惊风及泄泻。并用五苓散以泄丙火。渗土湿。内用肉桂者。抑肝风而扶脾土也。医录 
云。有人患赤眼肿痛。脾虚不能饮食。肝脉盛。用凉药治肝则脾愈虚。用暖药治脾则肝愈盛 
。但于温平药中倍加肉桂。杀肝而益脾也。 

热性药品
川芎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浮而升阳也。少阳本经引经之药。又入手足厥阴气分。 
【主治】 
中风入脑头痛。面上游风。治一切面。一切气。一切血。破宿血。养新血。长肉 
诸疮疡及排脓。凡郁在中焦。须开提以升其气。解诸郁而通阴阳者。非川芎不为功。凡血痢 
已通而痛不止者。乃阴亏气郁也。若助清阳之气而能令气行血调者。非川芎而谁济。但单服 
过久。则辛喜归肺。肺气偏胜。恐金来贼木。故有暴亡之患。若配合得宜。定无此害。 

热性药品
续断
内容:【气味】 
苦微寒无毒。 
【主治】 
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妇人崩漏。子宫冷。腰痛。关节缓急。入平 
胃散治痢尤效。 

热性药品
白术
内容:【气味】 
甘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入手太阳少阴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六经。(用乳 
汁润之。以制其性。脾病以陈壁土炒过。窃土气以助脾也。) 
【主治】 
温中去脾胃湿。除脾胃热。强脾胃气。进饮食。和脾胃以生津液。止肌热。治四肢 
困倦。目不能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凡中焦不受湿不能下利。必须白术以逐 
水益脾。非白术不能去湿。非枳实不能消痞。故枳术丸以之为君。然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 
施化。津液何由而生。故曰膀胱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 
而津液自生矣。 

热性药品
益智仁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客寒犯胃。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