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 >

第6章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第6章

小说: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7。色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声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香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味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触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法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78。色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声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香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味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触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法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79。色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声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香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味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触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法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第三灭谛 
80。复次,诸比丘!苦灭圣谛者何耶? 
彼即对此爱之无余离欲、灭尽、舍离、弃舍、解脱、无染。 
复次,诸比丘!此爱于何处舍弃、于何处止灭耶?于世间有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81。何者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耶? 
眼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耳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舌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身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意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82。色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声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香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味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触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法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83。眼识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耳识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鼻识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舌识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身识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意识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84。眼触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耳触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鼻触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舌触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身触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意触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85。眼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耳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鼻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舌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身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意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86。色想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声想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香想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味想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触想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法想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87。色思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声思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香思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味思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触思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法思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88。色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声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香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味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触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法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89。色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声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香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味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触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法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90。色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声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香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味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触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法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第四道谛 
91。复次,诸比丘!苦灭道圣谛者何耶? 
彼即八支圣道,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92。然诸比丘!正见者何耶? 
诸比丘!如实知苦、知苦之集、知苦之灭、知趣苦灭之道,诸比丘!此名为正见。 
93。然诸比丘!正思惟者何耶? 
无欲之思惟、无恚之思惟、无害之思惟,诸比丘!此名为正思惟。 
94。然诸比丘!正语者何耶? 
远离两舌、远离恶口、远离妄语、远离绮语,诸比丘!此名为正语。 
95。然诸比丘!正业者何耶? 
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邪淫,诸比丘!此名为正业。 
96。然诸比丘!正命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圣弟子舍邪命,依正命而经营,诸比丘!此名为正命。 
97。然诸比丘!正精进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对未生之恶不善法令不生, 
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对已生之恶不善法令断, 
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对未生之善法令生, 
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对已生之善法令住、不忘失、倍修习、广修习、令成满。 
诸比丘!此名为正精进。 
98。复次,诸比丘!正念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于身观身而住,精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于受观受而住,精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于心观心而住,精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于法观法而住,精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诸比丘!此名为正念。 
99。复次,诸比丘!正定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离诸欲、离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具足初禅而住。 
寻伺止息,内心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而住。 
离喜住舍,正念、正知,身乐受,体验诸圣者宣说之『以舍、念而住之乐』,具足第三禅而住。 
其次离乐、离苦,断先前所有之喜、忧,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具足第四禅而住。 
诸比丘!此名为正定。 
诸比丘!此等名为苦灭道圣谛。 
100。如是,于内法,观法而住; 
于外法,观法而住; 
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 
或于法,观生法而住; 
于法,观灭法而住; 
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 
于是觉知:「唯有法」,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无所依而住,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事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法即四圣谛,观法而住。  
结语 
101。诸比丘!任何人于七年间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102。诸比丘!且置七年间,任何人于六年间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103。且置六年间,任何人于五年间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且置五年间,任何人于四年间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且置四年间,任何人于三年间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且置三年间,任何人于二年间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且置二年间,任何人于一年间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104。诸比丘!且置一年间,任何人于七个月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105。且置七个月,任何人于六个月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且置六个月,任何人于五个月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且置五个月,任何人于四个月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且置四个月,任何人于三个月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且置三个月,任何人于二个月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且置二个月,任何人于一个月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且置一个月,任何人于半个月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且置半个月,任何人于七天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106是故说言:『诸比丘!为净众生、为度愁叹、为灭苦忧、为得真谛、为证涅 盘,唯一趣向道,即四念住。』 
107。世尊如是说已,彼诸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




一、四念處修習綱要
  原始拢洌稀⒈眰靼⒑洠┲邢嚓P文句的摘錄

  梵文漢譯雜阿含經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漢譯南傳大藏經相應部(六)雲庵譯
  漢譯中阿含經枺鼤x瞿曇僧伽提婆譯
  巴利英譯長部經英國摩瑞斯瓦修譯
  英文中譯長部經台灣曾銀湖譯


  一、修習四念處的重要性

  (1)有一乘道,淨諸眾生,令越憂悲、滅惱苦,得如實法,所謂四念處。(六○七)【裕Вǎ﹥鹊臄底质谴笳刂须s阿含的經文次第,以下同此。】
  (2)修習四念處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異洲、不異依。(六三八)(六三九)
  (3)所說一切法,一切法者謂四念處,是名正說。(六三三)
  當知如來所說無量無邊,名、句、味、身亦復無量,無有終極,所謂四念處。(六一二)
  (4)離四念處者,則離如實拢ǎ浑x如實拢ㄕ撸瑒t離拢溃浑x拢勒撸瑒t離甘露法;離甘露法者,不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我說彼於苦不得解脫。(六○八)
  (5)得阿羅漢,所作已作,心善解脫,亦修四念處故,不得者得,不到者到,不証者証,乃至現法安樂住。(五四三)

  二、修習四念處的功用及福利

  (1)除惡聚善:
   1。究竟滅盡貪想、恚想、害想,貪覺、恚覺、害覺及種種不善。(二七二)
   2。善法聚、純一滿淨聚。(六一一)
   3。純善滿具。(六一三)

  (2)處父母境界。(六一七、六二○)(中譯裕В焊揪辰纾痉菥辰纾

  (3)身諸苦痛能自安忍。(五四○)
  身諸苦痛,漸得安耄А#ㄎ逅囊唬
  身諸苦患,時得休息。(一○三八)

  (4)自護護他。不恐他,不摺缓λ刃陌П耍敲o他、自護。(六一九)

  (5)賢拢鲭x。(六三四)

  (6)得不退轉:(六二九)
   1。上求安耄鶚勑淖 #ㄎ逅亩
   2。順趣、浚輸、向於遠離;順趣、浚輸、向於出要;順趣、浚輸,向於涅槃。(五四五)
   3。未淨眾生令得清淨,已淨眾生令增光澤。(六三五)
   4。未度彼岸眾生得度彼岸。(六三一)

  (7)超越諸魔。(六二五)

  (8)成就大德大力大神通。
   1。於小千世界,少作方便,能遍觀察。(五三七)
   2。於千須彌山,以少方便,悉能觀察。(五三八)
   3。以淨天眼過天人眼,見諸眾生死時、生時,好色、惡色、上色、下色、善趣、惡趣、隨業受生,皆如實見。(五三九)

  (9)証果得解脫:
   1。當得四果、四種福利。云何為四﹖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六一八)
   2。四念處滿足已,七覺分滿足。七覺分滿足已,明、解脫福利滿足。(二八一、八一○)

  三、修習四念處之前的準備工作

  (1)正信非家,出家學道【裕б弧俊#⒘撸
  (2)住於靜處。(六三七)
  (3)習賢拢洌
   1。六樱胩幝蓛x。(二八一)
   2。攝受波羅提木叉律儀。(六三七)
   3。正其身行,護口四過,正命清淨,習賢拢洌刂T根門。(六三六)
   4。尊者優陀夷語尊者阿難:「何故如來、應、等正覺所見,為諸比丘說  拢洌粩唷⒉蝗蹦酥林钦咚鶜U、所不憎惡﹖」尊者阿難答:「為修四念處故……」(六二八)
  (4)行處具足【裕Ф俊#撸
  (5)於微細罪生大怖畏。(六三七)
  (6)先淨其戒(六二四),學戒成就。(六三七)
  (7)直其見。(六二四)
  (8)具足三業(六二四),三妙行滿足。(二八一)
  (9)修四念處。

  【裕А
  一:出家學道——在家人也有修習四念處証阿那含果的例子,例如雜阿含一○三八經所記載的摩那提長者。但是一般在家人難以持守像螺貝一般潔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