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 >

第78章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第78章

小说: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明中而有贪爱和瞋恚的习性反应时,痛苦必然产生。这不是印度教、佛教或基督教的 律
法,而是简单的法则。相同地,如果有完全的觉知及 sampajanna ,了知整个的实相,就 有
解脱。智力的理解只能提供激励和指引。连这个都没有的话,不同见解的人就无法探究 及
体验真理。有人可能宣称地球是平的,或引力不存在,但丝毫改变不了它们。
火会烧伤你的手。这是能体验的真理。要免于烧伤,就要使你的手远离火。跟这完 全
一样,对感受起习性反应会致苦。如果你不起习性反应而只观察其生灭,自然地,你的 修
习就会止息痛苦、贪瞋之火,就如水熄灭火一样。这就是唯一的道路 ekayano maggo … 是
全部人类的法则、真理、或本质。
问 与 答
当你修习而且到达了最终目标时,经文的每一句话都会变得很清楚。在现阶段,问题仍 旧
源源不断地来。纵使老师的解答在智力上满足了你,疑惑还可能把它们冲走。你只是在 想
象,而非亲见。要实修。在每一个课程中,当你持续体验正法时,你听一样的开示,相 同
的话,但每次都有新发现。真正清晰而无疑惑的理解来自你自己的体验。
问:你提过要注意到不同心态的生起。你该如何处理,比方说,生气或幻想呢?
答:注意到生气、恐惧、情欲、自我或任何种的不净染污,不是意指要在心中默念它们。
注意可以稍许帮助你的专注和了解,但却没有时时彻知无常 sampajanna 。只要接受心中 内
容,心了知,就说是生气吧 …sadosam va cittam pajanati 正确了知心有愤怒 … 然后以生起 灭75
去的了知观察任何显着的感受。那时的任何感受都与愤怒相关。
问:次原子微粒 Kalapas 从何处生起,消失时又成什么模样?不能无中生有吧?
答:宇宙从何时开始,如何造出来的?这是臆测,所有哲学之所由生。佛陀都称它们为 无
关紧要的问题。它们对苦、苦之集、苦之灭、及苦灭之道一点关系都没有。时时刻刻创 造
都在发生:次原子微粒生起,它们生起又灭去,而对此生灭的无知导致痛苦。其余的都 是
无意义的。人的生命苦短,而你却有极大的工作要去从深处来改变心的习惯模式,并得 到
完全的解脱。别浪费时间了,用功吧,你所体验到的实相,日后将揭示一切。
问:身心世间的存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答:无明产生 sankharas 行,而 sankharas 繁衍无明。整个宇宙就是由这相互的支持所产
生的,没有别的。
问:无明如何开始的呢?它不可能与爱、智能,和知识共存的。
答:当然,但比较重要的是能看见此刻的无明,而让清净来临。否则它就成为一个哲学 问
题,没有用的。
问:佛陀在印度之外,在缅甸行化吗?
答:没有证据显示他在北印度恒河-雅姆纳河流域之外的地方行化。
问:没有不敬的意思。佛陀在一位过去佛前许愿并得到方法,那么我们怎么可以说他重 新
发现了已失的方法呢?
答:有很多人遇见佛陀后会变得有所启示而发愿:不但要解脱自己,也要成为无上正等 正
觉者来协助更多的人解脱。表示了这种愿望之后,那时的佛陀会查看他们的心理素质: 已
修行了有无数劫,如果现在授以内观是否很快就能成就阿罗汉:而且甚至他们都知道了,
是否仍旧还许愿必要花更长远的无数劫时间去开发他们的波罗密。如是,他们不但会得 到76
祝福,也会得到授记。后来出生成为乔达摩的这位隐士,那时有成就阿罗汉的能力,但 没
受习内观。
在他最后的一生,到处充肆着黑暗。虽然在古老的黎俱吠陀经典中仍旧对内观有高度
的赞美,但只是唱诵而已。修行的方法已失。由于他过去所累积的波罗蜜,他往深处探 讨
而发现了内观。他说 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cakkhum udapadi :「我的眼睛在正法中
张开了,那是我未曾听过的。」后来他称它为古仙人道 purano maggo ,他重新发现并且传
扬一条潜伏长久而被人遗忘的道路。
问:一个带业 ( sankharas ) 的个体往生时有任何选择吗,或者悉由过去的业所决定?
答:会使生命往生恶道的过去的业是非常强的,以致于在临终时其中之一会浮现并产生 波
动而与某个特定的生存界对上频率,这样你就被吸入更痛苦的层次去了。但如果好好修 习
内观的话,那怕还有这样的业,因内观的波动很强,在心识的最后一剎那,它会生起, 然
后就跟可以修习内观的一界对上,而不是到恶道去。因此这是一种你可以选择不下恶道 的
方法。
问:如果「我」不存在,是个幻想,那「我」如何能转世呢?
答:没有什么在转世。身心之流不停地流转:每一剎那 sankhara…paccaya vinnanam 行缘 识 。
在死亡时,某个深沈的业力 ( sankhara ) 一推识就在另一个身体上出现。
问:如果成就涅盘的代价是身体的死亡,干嘛要修行死亡?
答:它不是灭绝,而是美妙的死亡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脱离不净染污而过健康的生 活 。
当你体验涅盘时,是有些像死亡:感官停止作用,但你在内里是非常地清醒。体验它吧。
问题会自动有答案的。
问:一个解脱了的人没有再生了,他住到那儿去呢?
答:有很多这类的问题问佛陀。阿罗汉死后会发生的事情就是阿罗汉在生时所体验到的。77
在体验到第四个涅盘境界时,他们就知道这是究竟的境界了,死后也是一样的了。它不 能
用言语来解释,因为它是超越身心的。超越感官范畴的东西是无法用五官来表达的。第 四
维次的体验是不能以三度空间来陈述的。饼的滋味只有吃了才知道。
问:一个觉悟的已婚者还会去生小孩吗?
答:当你在道上迈进时,你的情欲自然会灭弱,然而你会感到非常满足和快乐。干嘛烦 恼
这个呢? 到了斯境问题就会得到答案。
问:十个波罗蜜有比较好的排列顺序吗?
答:开展它们比较重要:排序无关紧要。
问:既然内观已广布开了,在今日可以找到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吗?
答:在数十亿的人口汪洋中,今日的禅修人数只是一小水滴而已,而且大多数的仍旧在 幼
儿园的阶段:是有禅修者体验到涅盘的情况,但非常少。
问:没有冒犯的意思。你,葛印卡已完全觉悟了吗?
答:我不是阿罗汉,但无疑的,是走在成就阿罗汉的道上。在这正道上比你们多走了几 步 ,
我可以胜任来教你们。要走在道上而且要达到目的地:这比检验你的老师还重要。
问:谁是雷迪大师的老师? 你常提到这个以感受为基本的传承:这个传承的名称是什么 ?
答:没有历史的记载,但雷迪大师说他是在 Mandalay 向一位比丘学的。这传承在雷迪大
师之前就在了。他的学生当中,有一些开始教,也一样重视感受。在诸多老师中 Saya Th et
教了乌巴庆老师,而乌巴庆老师也有好几位学生开始教授。其中的一位就在这里,他也 一
样重视感受。本传承重视感受。
问:有关唱诵 …78
答:唱诵是老师的职责之一,来营造良好的波动,保护学员在用功时不受外来的不良波 动
所干扰。学员的工作就是修行和观察,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不教唱的原因。到了某个阶 段
有些会教唱:在每个字之间你要以无常来了知感受,在每个停顿都要明确具足 sampajann a 。
这会产生正法的波动,不光是唱诵而已。这变成无间的禅习时时彻知无常的一部分。否 则 ,
光是唱诵,看起来很简单,就只是一种仪式、典礼或宗教祝典罢了。
问:如果不是自我,那么是众生的那一部分能收能送 metta 呢?
答:内观带领你到究竟的实相,但佛陀要你觉知这个和表面的实相两者。这道墙和我的 头
在究竟上都是波动,但在表层上是坚实的。如撞击的话,墙还是会敲破我的头!在究竟 上
是没有众生的,但你仍要拼弃不善的行为 … 诸如憎恨、瞋恚、恶念、和敌意 … 因为这些 会
伤害你。产生 metta 、爱,悲悯和善念,使你的心更善良,而且协助你到达最终目标。
问:似乎你对经文的解释并不全然依其字面的意思。你怎么知道你的解释就如同佛陀所 要
表达的一样正确呢?
答:这个语言已经有二十五个世纪之久了,而且意思也变了。纵使没变,佛陀以其体验 所
说出来的东西,就非得要以那种体验才能理解。有很多翻译的人从未修行过。我们不在 此
来争辩或指责他人对佛陀教说的阐释。当你修行时,就会了解佛陀的意思;而现在你一 定
要接受你所体验到的东西。
对佛陀教说的注释书,一些是在他入灭的一千年后写的,然而我们的研究显示,纯净
的内观在佛陀入灭的五百年后就失传了。其它的是在五百年间写的,但除在斯里兰卡之 外
的都绝迹了:它们又再度翻成巴利文,但却加上了译者的解释。他们清楚地勾勒出佛陀 时
代的印度风貌:整个社会、政治、教育、文化、宗教和哲学背景的面面观。他们常以同 义
字来阐明一些含糊不明的字。纵然他们很有帮助,如果他们的话与我们的体验有别,而 且
如果我们发现在佛陀的教说内有清楚而直接的说明时,那我们不谴责这些注释,但我们 要
以我们的体验来接受佛陀的解释。
比如说,有个翻译将 vedana 感受用在心理上。没错,受是心的一个蕴,而且79
vedananupassana 受念住必是心理上的。但在好些地方佛陀是以 sukha 和 dukkha vedana
( 苦受和乐受 ) 来指身上的感受,好比在念住经 Satipatthana Sutta 中, somanassa 和
domanassa vedana ( 喜受和忧受 ) 是用来表示心理的。
有些英文的翻译将 sampajanna 译成「清楚的理解」就造成了很大的混淆。这就意指 没
有时时彻知无常的觉知,不具圆满智慧的了知。在佛陀的教说里, vidita vedana uppajjati 是
说你感觉生起的感受。在开始的时候只是觉知还可以:比方说,感知到了痒并且标识它,
没有了知无常 … 但这就不是 sampajanna 时时彻知无常。
相同的状况, sati parimukham 译成「把注意力摆在前面。」人们就开始想象把他们的 注
意力摆在前面,在身体外,但 kaye kayanupassi; vedanasu vedananupassi 就身体观察身体,
就感受观察感受 … 在身体中,在感受中 … 就尽失了。当我们的体验与其它传承的信念有
出入时,我们要以佛陀的教说为庇护。
The 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 ( 内观研究所 ) 已经成立,用计算机来检视所有的佛
陀教说;文献的份量庞大。就比方说要在四、五十册,每册三、四百页的经藏中回想 ved ana
或 sampajano 使用的场合,就用计算机来搜寻检测其用法。如果有差异,我们爱莫能助,
但也不坚持「这是唯一的真理」 idam saccam 。没有执着。我从自己直接的体验来了解佛 陀
的教说,也从传承体系里,包括已有很高境界的老师中,了解佛陀的教说。他们的体验 是
一致的。同样地,全世界成千上万的禅修者也有同样的体验。因此我有信心认为这方法 是
正确的,是佛陀的方法。如果有疑惑,就修习:只有修习才能解惑。如果这个方法在智 力
上跟你不契合,就用其它的方法修习,但不要一再地掺和,跑这跑那的。如果你觉得这 个
方法有成效,就进深些,那么你的所有疑问就会得到答案。哪怕只懂得一点点巴利文, 有
时佛陀的话也会变得很清楚。你会觉得他在指导你。与其从事智力上的活动,或争论和 辩
论 ,倒不如去体验会澄清一切。
你们来参加四念住的课程为的是来体验,而不只是来听听佛陀的教说,或某位特定老
师的解释。在来之前,你们就已参加过多于三次的课程了,现在要持续地走得更深入, 这
样佛陀的话会因体验而变得更清楚。要从所有这些业习中解放出来并开始体验真正的解
脱。愿你们都到达圆满涅盘的最终目标。80
你们正在正道上迈出正确步伐:虽然长路漫漫,但无所谓。迈出第一步,第二步,这
样一步一步你一定会到达最终的目标的。愿你们都享有真正的解脱之乐和安详。
愿一切众生快乐。81
略字表
〔夺〕 夺格
〔副〕 副词
〔使役〕 使役动词
〔与〕 与格
〔即〕 即、换言之
〔副〕 副词
〔比〕 比喻地
〔未被分〕 未来被动分词
〔从〕 从﹍变化而来
〔未〕 未来式
〔属〕 属格
〔动名〕 动名词
〔字面〕 照字义地
〔位〕 位格
〔否〕 否定语
〔反〕 反义字
〔愿〕 愿望法
〔被〕 被动式
〔复〕 复数
〔过分〕 过去分词
〔现分〕 现在分词
〔动〕 动词
〔呼〕 呼格
〔第一〕 第一人称82
字 汇
A A A A
Abhijjha 贪求、悭贪
Abhinandati 欢喜、爱喜或爱乐、随喜、随意
abhujitva 已盘起、交叉(双腿)
abyapada 无害、无恚
adhiuuhana 坚定决心
adhigama 证得、获得
adho 下方
ad i nava 祸患、过失
adukkhamasukha 不苦不乐、中性
ajjhatta 内部的
ajjhattika 从内部生起、在内的、在内部的
akusala 不正确的、错误的、不善的
anagam i 不还者(阿那含)(圣者( ariya )的第三阶位)
analaya 无执着【〔反〕 alaya :藏(住处)、执取】
anasava 从所有烦恼( asava 漏)脱离的人(漏尽者),即:阿罗 汉
anat i ta 无法避免的、逃不掉的
anissita 无依止、离执、脱离【〔反〕 nissita :执着、依止】
anna 智、洞察力、证智、究竟智
anumana 推论
anuppado 不起
anuppanna 未生【〔反〕 uppanna (已生)】
apo 水
arabhati 开始、出发、着手、试图做83
arahant 完全解脱的人(阿罗汉)
ariya 高贵(圣者)
asata 不可意
asammosa 不惑乱的
asava 使迷醉的分泌、心的迷醉(漏)
asesa 无余的、完全地、彻底地
assasati 入息
assutava 无闻的、无知的
asuci 染污、不净
atap i 精勤
auuhangika 八支
atta (一个人的)自我
attano 你自己、自己【 att a 我 的〔属〕和〔与〕】
attangama 灭去、消失
avihimsa 无害、不杀生
ayam 这
ayatana 感官的领域、感官的门户(根)、感官的对象(尘)
ayatim 未来〔副词〕
B B B B
bahira 在外的、外部的
bahiddha 外部
bala 力
bhavi 【〔从〕 bhava (有):〈生命的〉形成
bhavana 开展、产生、透过心的修习、心的集中
bhavana…maya 修所成
bhavetabba 应被修习84
bh ū ta 形成【〈 bhavati )的〔过分〕】
bhanga 完全消融
bhagava 带来幸运的、卓越的、令人崇敬的〈因此称为:「世尊」 〉
bheda 〈身体的〉崩溃、分离
bhikkhave 啊!比丘们!【比丘的〔呼〕〔复〕】
bhikkhu 禅修者、比丘
bhiyyobhava 增殖
bojjhanga 菩提分【〔字面〕 bodhi…anga :觉悟的分支】
byadhi 疾病、病
byapada 瞋恚、恶意
C C C C
ca 又
caga 弃舍、舍离、远离
cakkhu 眼
cattaro 四
cetasika 属于心的( cetas )的内含
cha 六
chanda 欲、意图、决心、意志
cinta…maya 思所成
cittanupassana 心的观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