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_文本文档 >

第7章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_文本文档-第7章

小说: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_文本文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奔东西。虽然现在师徒、主仆、施主福田、道友、兄弟、夫妻等和睦相处,但最终无论如何也无法不分离。若突然出现死亡或暂时的恶缘,则立即会分离。这些都是无法确定的。现在朝夕相处的道友、家人等这些人不久必将分离,所以互相不应嗔怒、争吵、斗争、发生矛盾等,应当思维不一定长期相处,很快就会分离,因此在极为短暂的岁月中应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如帕单巴尊者言:“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切莫恶语争吵当热瓦31。”
  堆际必倒:一切修砌成的建筑都将倒塌,昔日,兴旺发达的城市和寺庙都有贤德之士管理和主持,但如今仅留存下遗址,并已成为鸟窝雀巢。如天子赤松德赞时期,由幻化工人32修建、邬金第二佛(莲华生大士)开光的桑耶33三层宝顶宫殿也遭受火灾,毁于一旦。法王松赞干布时,如尊胜宫34般的红山35宫殿,如今连基石也不存在了。我们对现在如同虫穴般的城市、住宅、寺庙等如何珍爱耽著又有何用呢?所以应象噶举派诸前辈高僧的传记中所说的那样:“背井离乡,奔赴异地,居住岩洞,与野兽为友,完全舍弃衣食名誉。”尔后彻底依止噶当四依处,即: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干涸之壑。我们应诚心观修此圆满四法。
  高际必堕:英勇无比、极具权威,如我乳轮王是统治四洲的金轮王,并主宰三十三天,与帝释天王同坐一座(处于同等地位),能战胜阿修罗,但最终也堕落于地上,于一切欲望未满足中死去。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国王、教主、尊者身边的眷属、地方的官员等,所有具有权势、地位的人也无一是恒常不变的。可以见到去年给他人判刑的官员今年却成了阶下囚的现象,因此,无有恒常地位有何用呢?所以我们应当诚心修持能获得无有衰败、人天应供、圆满正等觉果位之正法。
  同样亲怨也是无常的。从前,嘎达亚那尊者去化缘,看到一施主怀抱着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鱼肉,并且用石头打了正在啃食骨头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观察,发现那条鱼是施主父亲的转世,那条母狗是他母亲的转世,前世杀害自己的仇人转生为他的儿子来偿还宿债。观察后尊者说了这样的偈颂:“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希有。”可见此生许多人虽然成了自己的主要仇人,后来也会变成朋友,互相交亲,关系异常亲密。虽然是父母兄弟,有些却为了微薄的财产受用而心生嗔恨以致互相残害。虽然是家人或亲戚,但也有因暂时的琐事之故而成为仇敌甚至互相残杀。所以一切亲怨都是无常的,应当反复思维以大慈大悲心爱护所有的人。
  苦乐也是无常的。许多人上半生富裕快乐下半生穷苦潦倒;也有上半生痛苦下半生幸福;又有许多上半生为乞丐而下半生变成国王等。譬如:米拉日巴尊者的伯父,上午(为儿子)迎娶新娘大摆喜宴,下午房屋倒塌而痛苦哀嚎的悲惨情形也是无法想象的。然而为求正法所作的苦行,虽然暂时感受了许多痛苦,最终将获得无上的安乐,就象往昔出世的诸佛以及米拉日巴尊者等前辈们那样。有些虽然以造恶业而积累受用、获得了暂时的快乐,最终也将会感受无边的痛苦。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初降了七天的粮食雨,接着降了七天的衣服雨,之后又降了七天的珍宝雨,最后降下了土雨,所有的人被埋于土下,死后转生到恶趣。因此说苦乐是无常的,不要患得患失,对于此生世间的一切幸福受用应如丢唾液般的舍弃,应当至诚观修,追循诸佛前辈们求法苦行、策励精进、备受痛苦的足迹。
  贤劣也是无常的。虽然许多人从世间方面而言能言善辩、知识渊博、机智勇敢,但也有衰败之时。此时往昔积累的福德已经耗尽,思维颠倒,做事不顺,常受他人挖苦,自己遭受痛苦、备受众人欺侮,以前仅有的少分功德耗尽后,已是一无所有。许多人以前无有智慧,见识浅薄,又被他人称为狡猾、虚诳者,后来获得财富,受用圆满,别人也很信任,将他看成是贤善和见多识广之人。正如有谓:“狡者年老成主人。”从出世间法方面而言,有这样的俗话:“具证年老求学问,舍士年老积财物,法师年老成家长。”许多人虽然上半生是抛弃一切世间琐事的舍事者,下半生却努力积聚财物;也有上半生是为人传法的阿阇梨,下半生却成了猎人、窃贼或强盗;还有些上半生是持戒清净的戒师,下半生却子嗣成群。反之,也有些上半生唯造恶业,下半生唯一修持正法而获得成就,或者虽未获成就但已入佛门,死后往生清净刹土。所以现在的贤劣只是刹那的显现,无有任何是恒常、稳固的。有些人自己偶尔生起一点点出离心和厌世心,只是表面上修行相似之法,世间人也因此认为他是贤善的,后来又有了施主和弟子在足下恭敬顶礼,这时他们自己没有详细观察自相续,反而真的认为“我已如何如何了……”生起傲慢心,一切行为一反常态,认为“我什么事都可以做了”,这真正是着魔了。
  在未断除我执、未生起无我之智慧、未得到圣者果位之前,贤劣的显现都是无常的。所以我们应当恒时修习死亡无常,观察自之过失,恒常处于低劣位,生起出离厌世心,三门调柔不放逸,一切有为观无常,思维轮回之痛苦,恒时处于强烈的信心和深深的厌离心之中。如米拉日巴尊者言:“无人山谷岩洞中,恒具出离厌世心,上师乃为三世佛,强烈坚信永不离。”应当如此修行。否则,这些暂时的分别念是无常的,无法确定将来变成怎样。从前有一人,亲友都变成了仇敌,后来他入了佛门并修行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唐巴比丘,风心获得自在,可以在虚空中飞行。一天,他供施食子时集来了许多鸽子,他想:如果我有这样庞大的军队,就能够消灭那些敌人。因当时的恶念没有转为道用,后来他还俗成了军队首领。
  同样,暂时以上师和善友之助缘,虽获得修法的良机,但凡夫的想法是无有恒常可信的,所以应当日日不断专注修法,活到老,修到老。如是思维各种喻义,应深信上至三有之顶下至无间地狱之间,无有丝毫恒常稳固的,都是迁变增减的本性。

  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
  我们南瞻部洲的人有出生就必定会有死亡,但死的方式、死缘和死的时间是不定的。即于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以何因缘死亡谁也不能确定。于此世间,生缘很少,而死缘众多,如阿阇黎圣天(圣提婆)说:“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彼亦成死缘。”如火、水、毒、险地、野人、猛兽等等死缘很多,生缘却微乎其微,而且生缘中自足所需的衣食等也都将成为死缘,食用有毒的食物或者虽然无毒暂时为有利于身体而食用却变成毒物,或者不适应中毒36而成为死缘的也有许多。尤其当今时代,有许多人过分喜爱肉食,肆意食用血肉,因此似乎没有不染上“玛敦”病或“夏珍”病的37。此外由于饮食不当,患肿瘤、涎分、水肿病而成为死缘的也不计其数。为追求财富和名誉等而奔赴杀场,或遭遇凶猛野兽而被吞食、随意渡水而被溺死等成为死缘的不可胜数。
  此外,因死缘多种多样所以死期不定。有些在母胎中便已死亡,也有些刚刚出生就死了,还有些刚刚学会爬行就夭折,也有些在壮年时死亡的,有些是衰老而死的,有些是因未及时治疗而死的;有些因长期患病卧床不起于瘦骨嶙峋中死去并且死不瞑目,也有很多患了“洞特”病38的人在食物还未吃完、话还未说完、事情还未做完中死去,还有些自杀而死。在以上无数死缘之中,生缘却如风中残烛,极其稀少。也许现在死亡就会突然降临,谁也无法确定明天会不会转生为头上长角的傍生(有些湿生、化生的有情死后立即投生),所以应当诚信死期无定、生处无定的道理。

  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于时时刻刻唯一观修死亡,并且观想行、坐、卧等一切行为都是此世最后的行为,口中所言、心中所想也是如此。如果去其它地方也观想将客死他乡而没有重返故土的机会。走路或者在台阶上休息时也想可能死于此处。无论坐在何处也都应观想可能死在这里。晚上睡觉时也要想今晚会死在睡觉的地方,无法确定明天是否还活着。早晨起床时也要想:在今天当中也许会死,无法确定今晚还有睡觉的机会。当诚心殷切地观修死亡。从前,噶当派的格西们在晚上睡觉之前常思维:不知道明天早晨还用不用生火。因此他们常不盖火39并且碗也是扣放的,一切时分中唯一对死亡生起信解。我们也应象他们那样修行。
  但仅仅修习死亡不定还不够,因为临终时只有正法有益,所以应当恒时不离正知正念,并了知轮回一切事物皆是无常、无有实义而应策励修持正法。本来身心的暂时组合就是无常的,所以不应该把假合的身体执著为我。路上行走为无常,故当如理如法行(《汇集经》云:唯看一木轭,行走心不乱);所住之处为无常,故当意念为净土;饮食受用无常故,当以禅定为食物;床上睡眠无常故,迷乱修为光明梦;财物珍宝无常故,应依圣者之七财;亲友近邻无常故,当于静处修出离;名誉地位无常故,应恒处于低劣位;言谈话语无常故,当勤念咒与诵经;信心出离心无常,故应坚定立誓言;思维分别念无常,应具贤善之人格;验相证悟无常故,当至法界之尽地。此时了脱生死已,获得欲死之把握,已获无死之坚地,如鹰翱翔于虚空,死亡到来无所惧,自彼时起无需修。如米拉日巴尊者说:“吾初畏死赴山中,数数修行死无定,已获无死本坚地,此时远离死畏惧。”无等塔波仁波切说:“初时害怕生与死,需如鹿子逃出笼,中期死亦无遗憾,当如农夫勤耕田,最后内心得安乐,应如伟人成大事。最初无暇思余事,应如箭中人要害,中期无散中修行,当似死独子之母,最终了知无所为,如敌赶走牧童牛40。”在未生起如是定解之前应唯一观修死亡无常,世尊也说:“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安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犹如众迹中,大象迹最胜,如是佛教内,所有修行中,唯一修无常,此乃最殊胜。”又如《毗奈耶经》云:“我之眷属中,犹如妙瓶者,比丘舍利子,及目犍连等,于如是百人,供斋与供物,不如一刹那,忆念有为法,为无常殊胜。”
  有一居士问博朵瓦格西:“若专修一法,修何法最为重要?”格西说:“若唯修一法,无常最为要。倘若修行死亡无常,首先可作为进入佛法之因,中间可为勤修善法之缘,最后也有助于证悟诸法等性。又倘若修行无常,最初断除此生绳索之因,中间作为舍弃贪诸轮回之缘,最后也有助于趣入涅槃之道。又最初生起信心因,中间精进作为缘,最后生慧为助伴。又若修此无常,且于相续中能生起者,初可成为求法之因,中间可作修法之缘,最后有助于证悟法性。又倘若修行此无常,并于相续中能生起无常之念,则初为盔甲精进之因,中为加行精进之缘,后可成为无退精进之助伴。”帕单巴41格西也说:“若于相续中,生起此无常,初为入法因,中为精进鞭,最终能获得,光明法身也。所以,相续中若未生起真实无常之念,仅仅在表面上求法、修法,最终将成为佛教油子42之因。”单巴仁波切又说:“西藏修法者之中,无有一人修死亡,亦未曾见谁留世。身著僧衣喜积财,岂是供养于阎王?收藏一切妙财宝,岂非企图暗地中,贿赂供养地狱卒?若见西藏修法者,不觉仰天哈哈笑!谁具广闻我慢高,修行好者积财宝,谁依静处多散乱,谁离故乡无羞愧,彼为形象修法者。彼等喜爱造恶业,虽已见到他人死,然却不知自将亡,如是此等修行人,首先应当呵责之。”所以,观修无常是开启一切修行之门的前行。
  一居士问博朵瓦格西消除恶缘的窍诀。博朵瓦格西回答说:“汝当多思死无常,若心生起定死亡,净除罪业无困难,修持善行无困难。倘若在此基础上,汝多修持慈悲心,于自相续能生起,利益有情无困难。倘若在此基础上,多修诸法实相空,于自相续能生起,清净迷乱无困难。”如果于自相续中能对无常生起定解,则能够彻底舍弃对今生世间一切事物的贪执,犹如呕吐症患者不愿取油食一样。我的至尊上师(如来芽尊者)也再三说:“我虽看见世间上的那些最高贵、有权威、极富裕、具美貌的人,但对他们不起羡慕之心,而注重前辈高僧大德的事迹,这是自己的相续中生起了少许无常定解的缘故。因此,我除了无常以外没有其它更殊胜的教言传予别人。”
  那么在相续中对无常生起定解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象喀喇共穹格西那样。格西在后藏的觉摩喀喇山修行时,岩洞口有一荆棘丛,常常刮到他的衣服。开始他想砍除,但转念一想:唉,我也许会死在此岩洞中,不知能否再有出去的机会,唯有修持妙法为要。所以一直没有砍除荆棘丛。再出洞时又想:不知道能否再返回此洞。这样在此洞修行了多年,最后格西已经获得成就,仍然没有砍除荆棘丛。此外持明无畏洲有一秋季七月(藏历)沐浴的水池没有阶梯,进入时很困难。弟子问他:“是否应在此修一阶梯?”他回答:“不知明年有没有再于此沐浴的机会,那么费事有什么用呢?”他对弟子经常教诫无常之法。所以,我们也应如此修持,相续中未生起定解之前,加行发心,正行以各种方便调正自心,乃至在相续未生起真实无常之前反复修持,后行以回向印持。之后追循圣者前辈的足迹,尽力精进修持。

  无常现前反而执常有,
  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
  我与如我邪念诸有情,
  相续生起无常祈加持。

  寿命无常之引导终

  图:寂天菩萨

  三、轮回过患

  了达轮回诸事无实义,唯以大悲利益诸有情,
  不贪有寂依教行大乘,无等上师足下我顶礼。

  轮回过患之引导分二:总的思维轮回的痛苦,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的痛苦。
  总的思维轮回的痛苦
  首先如前所说,虽然已获得了难得的暇满人身,但是不可能长期住留,终将走向死亡。如果死后也如同灯灭或水干一样,那也就没有什么别的了,但是死后不可能了结,而必然要转生,有了转生就离不开轮回。总的来说,所谓的轮回,如同陶师手中的轮盘、井中的水车、瓶中的蜜蜂一样,接连不断地旋转。譬如将蜜蜂放在瓶内封闭瓶口,那么蜜蜂只能在瓶中飞来飞去。同样,无论生善趣或堕恶趣都超不出轮回的范围。善趣的人间天境如同瓶子的上端,三恶趣就象瓶子的下端,如此六道众生以有漏的善业和不善业为因,接连不断投生流转,所以称为轮回。
  我们这些人无始以来漂泊于轮回之中,一切众生无有未曾互为父母、亲友、怨敌或平常人。这个人的母亲又成为那个人的母亲。佛在经中说:如果把整个大地的土抟成象枣核一样的丸子,其数量可以数尽,但是各个众生互相作为母亲的次数却不可胜数。怙主龙树说:“抟土成如枣核丸可数,然为母之边际不可尽。”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没有不如此转生的,所以,以贪心的缘故断过的头和肢体不计其数。如果把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