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迷失-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经历了一系列震撼历史的非常事件以后,中国国民党终于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当北伐军打过了长江的时候,当西北军杀出了潼关,当指挥这场战争的首领们忙于争权夺利的时候,东部的企业家们比他们更早意识到这场革命所带来的机遇。
至少在1929年以前,这些人仍然幻想着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将以很快的速度向前推进,并创造稳定的政局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兴高采烈的民族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没有觉察到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最大障碍,并不在于某一个官僚集团,而在于地域最广阔、文化最落后、生活最贫困的农村。
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当北伐完成的时候,控制着中国局势的这批军人们,大多数是来自乡村,而且是来自最边远和最封闭的那些地区。在四个集团军中:
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来自甘肃、陕西、宁夏一带;
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来自山西;
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来自广西。
这就注定了中国现代政治的悲剧性。
在冯玉祥的眼中,这场战争和以往的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以及大大小小、打了十几年的军阀战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它的目的只有一个:权力。军队推进到哪里,地盘就扩大到哪里,权力就覆盖到哪里。丢失军队,意味着丢失地盘和丧失权力。
北伐完成以后,蒋介石以谒祭孙文灵寝的名义,在北京西山和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见面。大家在孙文遗体前痛哭一场,然后互相祝贺北伐战争的胜利,赞扬对方的英勇善战。虽然是胜利后的第一次聚会,却没有多少欢乐的气氛。谁的心里都清楚,这次会面是战争结束后坐地分赃的前奏。
在西山会议上,基本上以目前各集团军驻军的位置来划分地盘。即第四集团军以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为地盘;第二集团军以山东、河南、陕西、甘肃为地盘;第三集团军以山西、河北、察哈尔、绥远、北平(原北京)、天津为地盘;而第一集团军则以江、浙地区为地盘。
最令冯玉祥感到不满的是,他的地盘里没有河北。虽然他没有立即表示反对,但已经为下一次倒戈埋下了伏笔。
蒋介石面临着一个极大的困境。当时,国民革命军的规模已经高达84个军,300个师,兵员在220万人以上(东北、云南、四川等地的30万地方部队还未计算在内)。1928年的国家年度总收入,据财政部估计,约为4。57亿元,除去偿还债务和财务费以外,军费竟占78%。
蒋介石开始以强硬的态度向上海的商人们伸手要钱,动辄通缉抓人、没收财产。上海金融界和实业一直把国民党看作救星,现在才忽然发现白色恐怖的矛头竟对准了他们。
曾任中国通商银行总裁、招商局总经理和商会会长的傅宗耀是上海巨富之一。蒋介石向他索取1000万元的贷款。把傅宗耀吓慌了,他一口拒绝,南京政府遂下令逮捕他并没收其财产。另外一个例子是荣氏企业,在上海工商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垄断了整个纱布、粉麦市场,因为不愿认购南京政府摊派的江海关二五附税库券,其总经理便被政府下令通缉并查封财产。
雷霆手段,固然有镇慑作用,但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和中产阶级的关系,况且对军队来说,杯水车薪,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庞大而系统杂乱的军队,必然是动乱的根源。
蒋的身边谋臣如雨,纷纷进言,应尽快以“编遣”的方式,实行进一步的彻底统一。他们提出了一大堆建议,最早见诸实行的,便是成立编遣委员会,同时把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和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调到南京,冯担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李则担任军事参议院院长。
对冯玉祥来说,这比当年调他去南苑天天操练更加可厌,以他今时今日的实力,根本不会就范。白崇禧说他当了军政部长以后,洋洋自得,气焰薰天,“今天令蒋中正,明天令李宗仁,真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周玳《回忆编遣会议》。《文史资料选辑》第五十二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64年版。
1928年底,国军训练总监何应钦将军誓言“非将现有陆军大加裁减不可”,他重申五中全会的决议,军费不得超过全年收入50%,全国兵额只能80万(海、空军另定)。胡汉民也发表了《整理军队的十大意义》一文,疾言厉色,力陈编遣的重要性。一时间,裁军的呼声响遏行云,深入人心。
冯玉祥、李宗仁都到了北京,大家都深知编遣会议关系到自身的生存问题,因此都在密锣紧鼓地活动,冯玉祥的策略是先捧蒋、拉蒋,消灭三、四集团军,将来有机会再把蒋推倒。但蒋介石此人,是从上海交易所里混出来的,工于心计,精于权谋,并非布贩曹三可比,怎么会让冯玩于股掌之上?
1929年元旦,编遣会议在国府大礼堂举行开幕典礼。1月5日上午在国府第一会议厅召开第一次正式会议。
会议一致决定废除大卫戍区制,军制以师为单位,师的驻地,即其卫戍区域。师与中央之间,不再另设承接或统辖机关。中央对各师驻地,可随时更调。其理由计有六条:一、军政统一;二、不致有类似从前巡阅使督军之类的军阀产生;三、节省经费;四、训练统一;五、地方政治不致为拥有巨大军权者操纵;六、遵照孙中山建国大纲,以县为自治单位,不应再有大卫戍区制的设置。一番大道理,冠冕堂皇,可惜全是纸上谈兵。
1月8日,召开第二次会议,由各集团军、各路军报告缩编的情形和收支情况。在涉及到利害关系时,会议气氛,便陡然紧张起来了。冯玉祥突然提议,这次会议不谈裁兵,先谈裁将。应该先论功行赏,安置将领,以免动天下之兵。
代表南方利益的广州政治分会主席李济深首先附和冯的提议。李是广西人,他要求广西军队仍由中央供给军费,四集团军的名义仍然保留。
蒋介石一心只想先干掉冯玉祥,对桂系的要求一律答应。
冯玉祥四面树敌,在会议期间和蒋介石、阎锡山、李宗仁同时作对。在正式会议上,冯玉祥提出的方案是:一、二集团军各编12个师;三、四集团军各编八个师;杂牌军编八个师。阎锡山受蒋介石的委托,也提出了一个方案,除将一、二集团军的12个师减为10个师,其他大致相同。与会者多赞成阎的方案。
第二天冯玉祥便告病假,只派代表出席会议。他在长江边秘密安排了一条船,以便随时说走就走。
蒋、冯二人已到了针锋相对的地步。蒋介石痛骂中国的募兵制,把无赖、流氓、土匪都招募到军队里来了。冯玉祥的代表立即反驳说,第二集团军的士兵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由冯玉祥和上级军官一一看验的,决不是土匪、游民、无赖。
在后来的会议上,冯玉祥又给自己加码,提出:一、冯本人任国民政府副主席;二、首都卫戍司令须由冯委派;三、鹿钟麟等人均须给以部长职务。完全是当年倒阁逼宫的口吻。
冯玉祥指责第一集团军是御林军,蒋介石把钱都给了他们,其他集团军已经有半年没有发饷了。其实当时全国税收尚未统一,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被当地驻军把持,像阎锡山占领平、津,天津海关和长芦盐运使署等税收机关,便由阎锡山控制。其他二、四集团军的情形也大致相同。冯玉祥说二、三、四集团军都是嗷嗷待哺的饥兵饿将,但编遣会议刚开完,阎锡山便大规模扩军,由原来的17个师扩编为30个师、四支保安纵队、四个骑兵师和七个炮兵旅,钱从何来?能参加这个会议的,没有一个穷人。
冯玉祥提出裁兵的原则应该是裁弱留强,裁无功留有功。听起来持论公允,其实是针对蒋、阎而发。当时蒋的方针是扶阎抑冯,可是阎的军队在四个集团军中,力量最弱;而蒋的部队由于在北伐中收编了不少直、鲁残军,品质混杂,亦无战功可言。
蒋介石既不肯明确提出第一集团军的编遣计划,其他集团军就更不肯从我开始。会议陷入僵局。冯玉祥索性装病不到军政部上班,悄悄溜回原防。冯玉祥一走,阎锡山也依样画葫芦,请假回山西去了。
在1月17日召开的第四次会议上,草草通过了《国军编遣委员会进行程序大纲》17条,规定全国现有的陆军步兵至多不能超过65个师,骑兵八个旅,炮兵16个团,工兵八个团,共计兵额约80万人。军费不得超过总收入的40%。各编遣区和中央直辖部队,至多不得超过11个师。
现实和计划相差太远,以致于计划变成了天方夜谭,制订出来的唯一意义,就是让人们去违反它。
编遣会议既毫无实际效果可言,反而促使各集团军和蒋介石的矛盾激化。
【叁】当蒋桂战争时,冯玉祥既想乘势而动,又想坐收渔利,举棋不定,结果蒋介石得以用东部财团的金钱,挫败了西南的农家子弟。
李宗仁出生在西南边陲的广西临桂县。这是一个与外界交往不多的穷乡僻壤。这里的乡民大多是半耕半读、自给自足的小农。当年,那些一心跟着洪秀全“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的农民,就是李宗仁的同乡。李宗仁在回忆录中称自己是“地道的农家子弟”。
李宗仁
1929年,广西农家子弟的势力空前浩大。第四集团军所属军队达40万人。白崇禧(临桂人)驻军北平,李宗仁坐镇武汉,李济深(苍梧人)雄踞两广。南北贯通,连成一线。
编遣会议之后,农家子弟要造反了。
据李宗仁说,他反蒋有三条理由:一、蒋对第一集团军训话时,指非中央嫡系的部队为新军阀;二、蒋以共产党问题来恐吓要挟党内外人士;三、蒋收买湖南省主席鲁涤平,对第四集团军实行两面夹击。《李宗仁回忆录》(上卷)。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80年版。
如果仅凭这三条“理由”,便大动干戈,未免太过儿戏了,太过不把人命当回事了。2月21日,李宗仁借口鲁涤平偷运枪械,突然以武汉政治分会的名义,罢免了他的职务。几乎所有报纸都预言,蒋桂即将发生战争。李宗仁在当天晚上,乘京沪线三等车秘密逃离南京,前往上海。
中原风云紧急,西北蠢蠢欲动。
山东的西北军,顷奉总司令的命令,一夜之间,悉数向开封撤退。豫、陕两省,已经连续几年灾旱,老百姓早已一贫如洗,易子而食,死于匪祸与旱灾者,达数十万人,其惨况实难作一尽致的描述。而这次大军西撤,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不扰民、真爱民”的西北军,将陇海铁路沿线的粮食,全部查封西运,不管河南的老百姓有没有饭吃。
本来西北军从山东长驱直下浦口、南京,蒋介石便岌岌可危,但冯玉祥认为西北才是他的老巢,要做大事,先守住家门才行。当军官们问他,这次撤退的战略意义是什么时,冯玉祥回答:“把拳头缩回来再打出去才有力量。”
这只拳头,到底是要打在蒋介石的身上,还是桂系的身上?他还没拿定主意,蒋、桂势均力敌,总要看上一个月至两个月,才能决定把宝押在谁身上。
冯玉祥印了大批讨逆檄文,却没有“逆贼”的名字,他的如意算盘是,如果蒋介石占上风,就填上李宗仁的名字,如果桂系占上风,就填上蒋介石的名字。
西北老农的30万大军布置在京汉南段、南阳、荆紫关、豫西一带,准备隔岸观火,坐收渔利。出身盐商家庭的蒋介石,立即和冯玉祥讲价钱。只要冯通电讨桂,中央即委任冯玉祥为行政院长,山东仍归西北军,连同青岛特别市一并奉送;另外,湖北、安徽两省,任选一省为西北军的地盘。买一送二大酬宾,可谓优惠之至。
但冯玉祥仍不满足,以为价码还可上升。不料长江中游的形势却发生戏剧性的转变。
在上海,李宗仁与白崇禧下了一道对中央军不得还击的命令,桂军一路南撤。但这并不意味着李宗仁不打算造反。桂军南撤与冯玉祥西撤的动机,大致相同。
蒋介石积极策动湖广军队(唐生智、俞作相、张发奎等)出师讨桂。因为白崇禧布置在北宁路上的两个军,都是唐生智的旧部,蒋发给他们军饷,然后派唐生智携款到青岛运动他们倒戈,以“护党”为旗号,鼓动他们“打倒桂系军阀,回湖南去”。
果然,在南京政府的重赏之下,不仅湖广军队踊跃效力,连桂军也纷纷倒戈。到3月下旬,李宗仁的大家族已经土崩瓦解,他只身逃往香港。
形势突变,冯玉祥、阎锡山急忙通电拥护中央,大放马后炮。但这时蒋介石却不屑于和冯玉祥讲价钱了,原先的承诺,统统收回。在3月14日召开的国民党三全大会上,蒋介石声色俱厉地说:“今后应极力消灭一切小组织……以后若再组织小组织者,即系总理之叛徒、本党之敌人!”
胡汉民也桴鼓相应:“此次大会之次议案,即系我们之材料,现在材料很多,请努力向反动派打去。”
谁是反动派呢?李宗仁?白崇禧?还是冯玉祥?冯玉祥知道他和蒋介石之间,终会兵戎相见,他在南京召开西北军新编各师师长以上将领的会议,显然有向蒋介石示威的意思。但这次会议的作用,却适得其反,把西北军内部一些矛盾公开化了,让蒋介石一目了然。
当时,驻扎在潼关的第二十师师长韩复榘,是冯玉祥手下的一员大将,从十六混成旅的时候起就跟着冯玉祥打天下。但北伐战争以后,觉得人人都得了地盘,独他一人向隅,开始变得消极。接到开会通知后,他只派一名副师长出席,自己装病不去,并托这位副师长把一封信交给冯玉祥,要求他发还部队的欠饷。
索饷本来是冯玉祥的专利,当年就凭这本事把黎菩萨赶出北京。现在他的部下竟向他索饷,这使他怒不可遏,冲着副师长大发雷霆。据说韩复榘听到回报后,不住地摇头叹气,一言不发。
会议之后,国府发表韩复榘为河南省主席,实际上是把他调离第二十师。冯玉祥痛骂第二十师军风纪败坏,简直和土匪差不多。韩复榘自然又伤心又愤怒。
5月间,长江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冯玉祥深感机会稍纵即逝,时不我与,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从南京赶回河南,准备大干一番。
韩复榘听说他来了,躲到许昌不见面。冯玉祥在省府开会,痛骂韩复榘生活腐化,吸烟、喝酒、打牌还不算,打了几个胜仗,自己以为了不起,你弄个唱戏的,他弄个说书的。韩复榘在许昌流着泪说:“我要开小差不干了。”
这些话全都传到蒋介石那儿了。
当局势开始明朗,桂系已经呈土崩瓦解之势时,冯玉祥宣告出任“护党救国西北军总司令”,急急地命令韩复榘和石友三,率领13万大军直扑湖北。名为和蒋夹击桂系,实为抢夺武汉地盘。可惜这回又慢了一步。他的部队刚开到广水,武汉已经被中央军占领。
蒋介石对冯玉祥和韩复榘之间的恩恩怨怨,看得非常清楚,他送给韩复榘200万元,另送100万元给石友三,还答应以后每月分别给韩、石协饷60万元。这13万大军就归蒋调遣了。
5月26日,韩复榘宣布服从中央,就任蒋介石委任的西北军总指挥,将部队从陕县东开;石友三就任第十三军军长,把部队从南阳调到豫东南。
冯玉祥在华阴听到韩、石倒戈的消息,开始还不相信,等到证实以后,突然歇斯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