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类经图翼-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然少阴太阳亦有中气,以少阴之中,太阳水也,太阳之中,少阴火也,同于本则异于标,
同于标则异于本,故皆不从中气也。至若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者,以阳明之中,太阴
湿土也,亦以燥从湿化矣;厥阴之中,少阳火也,亦以木从火化矣。故阳明厥阴不从标本,
而从中气也。要之五行之气,以木遇火,则从火化,以金遇土,则从湿化,总不离于水流湿,
火就燥,同气相求之义耳。故本篇曰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
气为化也。必详明标本化生之所自,则知所以调治之矣。故张子和标本运气歌曰∶少阳从
本为相火,太阴从本湿土坐,厥阴从中火是家,阳明从中湿是我,太阳少阴标本从,阴阳二
气相包裹,风从火断汗之宜,燥与湿兼下之可,万病能将火湿分,彻开轩岐无缝锁。又其十
二经水火分治歌,其义大同,皆本诸此,详载儒门事亲第十四卷中。
愚按六经从本从标从中者,盖以同类相从,归六气于水火,总万病于阴阳,二者而已。
此诚造化自然之道,然而经旨深邃,未易推测,自启玄子以来,注皆未得。及戴人张子和始
发明火湿二字之义,甚得其要,意谓标本相从之理,止于是矣。继自刘宗浓而下,莫不宗之。
愚亦深以为然,独惜其治法之有未尽善者,谓风从火断汗之宜,燥与湿兼下之可也。此概
指六气从化,皆为有余,而欲以汗下二法尽之。若然,则诸病之化,岂尽属有余而必无不及
者耶?殊失圣经本意矣。在内经之言,盖特举阴阳所化之理,本非谓其有余;而子和之意,
则但见其有余之为病,而不知其不及之难化也。夫六经之气,时有盛衰,气有余则化生太
过,气不及则化生不前。从其化者化之常,得其常则化生不息;逆其化者化之变,值其变则
强弱为灾。如木从火化也,火盛则木从其化,此化之太过也;阳衰则木失其化,此化之不前
也。燥从湿化也,湿盛则燥从其化,此化之太过也;土衰则金失其化,亦化之不前也。五
行之气,正对俱然,此本标化生之理所必然者。化而太过者宜抑,化而不及者不宜培耶?
治失其当,又安得谓之善哉?知乎此,则可与言化生之妙用矣。
r面部图pt13a102。bmpr
五色篇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
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
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
下极,五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
(详《类经》脉色类)
r脏腑色见面部图pt13a103。bmpr
庭者首面也,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下极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
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肠也,挟大肠者肾也,当肾者脐也,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
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痛,其圜直为茎痛。在女子为膀胱子处之病,散为痛,搏为聚。
r肢节色见面部图pt13a104。bmpr
颧者肩也,颧后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内 上者膺乳也,挟绳而上者背也,循牙
车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胫也,当胫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
屈者膝膑也,此五脏六腑肢节之部也。
r手十指应十日图pt13a105。bmpr
x出灵枢阴阳系日月篇x
r手足阴阳应十二月图pt13a106。bmpr
r十二经脉合十二经水图pt13a107。bmpr
x出经水篇x
r身形应九野太乙所在天忌图pt13a108。bmpr
九宫八风篇以八节分八宫而称为太一所居者,正合月建之序。盖月建所在之方,
实时令所王之位,人身之气,无不应之。故凡针灸家当知避忌者,恐伤其王气耳。
卷四经络(二)
太一人神避忌歌
属性:(针灸破痈切宜忌之。)
立春艮上起天留,戊寅己丑左足求。春分左胁仓门震,乙卯日见定为仇。立夏戊辰己
巳巽,阴洛宫中左手愁。夏至上天丙午日,正值膺喉离首头。立秋右手当玄委,戊申己未
坤上游。秋分仓果西方兑,辛酉还从右胁求。立冬右足加新洛,戊戌己亥干位收。冬至坎
方临叶蛰,壬子腰尻下窍流。五脏六腑并脐腹,招摇诸戊己中州。
卷四经络(二)
逐日人神所在歌
属性:(忌针灸。)
人神之法将何起?一日先从足大指。二日外踝三股内,四在腰髀五口里。六手七居内踝次,八腕九尻十腰背。十一
鼻柱二发际,十三牙齿皆相类。十四胃脘五遍身,六胸十七气冲寻。十八股内十九足,二十内踝须分明。二十一在手小
指间,二十二外踝二十三肝。(及足。)二十四手阳明勿错,二十五足阳明一般。二十六在胸二十七膝,二十八阴中勿相
逼。二十九元来膝胫前,三十足趺须记得。
卷四经络(二)
血忌歌
属性:(忌针灸刺血。)
血忌正牛二月羊,三当避虎四猴乡。五兔六鸡皆可畏,七龙八狗正刚强。九在蛇宫十
在亥,十一偏嫌马伏藏。十二月中逢鼠位,是名血忌必须防。
卷四经络(二)
十干人神所在
属性:甲日(在头)。乙日(在项)。丙日(在肩臂)。丁日(在胸胁)。戊日(在腹)。己日(在背)。
庚日(在膝)。辛日(在脾)。壬日(在肾)。癸日(在足)。
卷四经络(二)
十二支人神所在
属性:子日(在目)。丑日(在耳)。寅日(在胸。一云面及口)。卯日(在鼻。一云在脾)。辰日(在腰)。
巳日(在手。一云在头口)。午日(在心腹)。未日(在足。一云在足心)。申日(在头。一云在肩腰)。
酉日(在背。一云在胫)。戌日(在头。一云在咽喉)。亥日(在项。一云在臂胫膝)。
卷四经络(二)
十二时人神所在
属性:子时(在踝)。丑时(在头)。寅时(在耳。一云在目)。卯时(在面。一云在耳)。辰时(在项。
一云在口)。巳时(在乳。一云在肩)。午时(在胸胁)。未时(在腹)。申时(在心)。酉时(在膝。
一云在背脾)。戌时(在腰。一云在阴左右)。亥时(在股)。
上皆人神所在,并不宜针灸,慎之慎之!
卷四经络(二)
禁针穴歌
属性:(共三十一穴。)
禁针穴道要先明,脑户囟会及神庭。络 、玉枕、角孙穴,颅囟承泣随承灵。神道、灵
台、膻中忌,水分、神阙并会阴。横骨、气冲、手五里,箕门、承筋及青灵。乳中、上臂三阳
络,二十三穴不可针。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阳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无
妊娠。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客主人莫深。肩井深时人闷倒,三里急补人还平。
卷四经络(二)
禁灸穴歌
属性:(四十七穴。)
禁灸之穴四十七,承光、哑门、风府逆。睛明、攒竹、下迎香,天柱、素 、上临泣。脑
户、耳门、 脉通,禾 、颧 、丝竹空。头维、下关、人迎等,肩贞、天牖、心俞同。乳中、脊
中、白环俞,鸠尾、渊腋如周荥。腹哀、少商并鱼际,经渠、天府及中冲。阳池、阳关、地五
会,漏谷、阴陵、条口逢。殷门、申脉、承扶忌,伏兔、髀关连委中。阴市下行寻犊鼻,诸穴休将艾火攻。
卷四经络(二)
针灸诸则
属性:一,凡诸病之作,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治毕须好将护,
忌生冷醋滑等物,若不知慎,必反生他疾。
一,凡灸头与四肢,必火足气到,方能愈病;然头巅四肢肉薄,若并灸之,则血气绝于
下,宜时为歇火,或隔日再报,使血脉通达,火气流行,积数充足,自然除疾。又如本经针法
多云刺入三分、灸三壮之类,乃概举大纲,未尽心法;且手足皮薄,宜炷小数少,腹背肉浓,
宜炷大壮多,皆当以意推测。若灸背者,宜熟斯佳也。凡灸察生熟之候,当以人之盛衰老
少肥瘦为则。凡灸脐下久冷、疝瘕 癖、气块伏梁积气,宜艾炷大。又短剧诸方云∶腹背宜
灸五百壮。四肢则但去风邪,不宜多灸,七壮至七七壮止,不得过,随年数。如巨阙、鸠尾,
虽是胸腹之穴,灸不过七七壮。艾炷不须大,以竹筋头作炷,正当脉上灸之。若灸此处而
炷大灸多,令人永无心力。如头顶穴若灸多,令人失精神;臂脚穴灸多,令人血脉枯竭,四
肢细瘦无力。既复失精神,又加于细瘦,即脱人真气也。
一,凡微数之脉,及新得汗后,并忌灸。
一,凡人年三十以上,若灸头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以三里穴能下气也。凡一切
病,皆灸三里三壮,每日常灸,气下乃止。
一,凡灸法,须先发于上,后发于下;先发于阳,后发于阴。凡针刺大法,多宜在午时之
后,不欲在午时之前。
卷四经络(二)
针灸诸则
属性:r九针图一pt13a109。bmpr
针∶其头大,其末锐,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渐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用之。
圆针∶筒其身,卵其锋,取法于絮针,长一寸六分,主治分肉间气满身用之。
针∶其身大,其末圆,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主按脉取气,令邪气出。
锋针∶筒其身,锋其末,取法于絮针,长一寸六分,主痈热出血用之。九针十二原篇曰∶刃三隅,以发痼疾。
r九针图二pt13a110。bmpr
铍针∶其末如剑锋,可以取大脓,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用之。
圆利针∶尖如 ,且圆且锐,微大其末,反小其身,取法于 ,针长一寸六分,主取痈痹。
毫针∶尖如蚊虻喙,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
r九针图三pt13a111。bmpr
长针∶长其身,锋其末,取法于綦针,长七寸; 主取深邪远痹。
大针∶其锋微圆,取法于锋针,长四寸,主取大气不出关节。
卷五经络(三)
诸部经络发明
属性:头面部 喉口唇舌部 颈肩部 胸腹部 背部 胁肋部 四肢部 皮毛肌肉部 筋骨血脉部
脏腑部 前后阴部
〔头面部〕
巅∶足太阳交巅。足厥阴与督脉会于巅。(俱经络二。)手少阳别于巅。(经络三。)足少阳之
筋,交巅上。(经络四。)督脉上额交巅入络脑。(经络二十七。)
脑髓∶足太阳直者入络脑。(经络二。)足阳明循眼系入络脑。(经络十三。)诸髓者皆属于脑。
(经络二十一。)脑为髓之海。(经络三十二。)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疾病八十。)髓者以脑为主。
(疾病三十六)。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疾病八十一。)
额颅∶足阳明循发际至额颅。足太阳上额。足厥阴上出额。(俱经络二。)足少阳之筋,直
者上额角。手少阳之筋,结于角。(俱经络四。)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此五络皆上络左角。(针刺三十。)
头∶足少阳上抵头角。(经络二。)足太阳之筋,直者上头。手阳明之筋,直者上左角络头。
(俱经络四。)督脉之别散头上。(经络五。)头者精明之府。(疾病类九十一。)
面∶任脉循面。(经络二十七。)足少阳之别,散于面。手少阴出于面。(俱经络三。)诸阳之会皆
在于面。(疾病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藏象二十。)心者生
之本。其华在面。(藏象类二。)
目(附命门)∶目者肝之官也。(脉色三十一。)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象四。)东方
生风,在窍为目。(藏象五。)敷和之纪,其主目。(运气十三。)任脉入目。督脉与太阳起于目内
。其少腹直上者,上系两目之下。(俱经络二十七。)跷脉属目内 ,气不营则目不合。(经络二
十八。)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
阳,交于目锐 ,阳气盛则 目,阴气盛则瞑目。(俱针刺四十四。)足太阳起目内 。(经络二。)足
太阳之筋,支者为目上网。足阳明之筋,上合于太阳,为目下网。足少阳之筋,支者结于目
,为外维。(俱经络四。)足阳明还系目系。(经络三。)足少阳起目锐 ,至锐 后。手太阳至目
锐,支者至目内 。手少阳至目锐 。手少阴系目系。足厥阴连目系。(俱经络二。)手少
阴合目内 。(经络三。)手阳明之别者,合于宗脉。(经脉五。)足少阳别者系目系,合少阳于外
。(经络三。)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经络二十二。)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
则气上行于头,夜则气行于阴而复合于目。(经络二十五。)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藏象二
十。)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疾病八十。)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疾病七
十九。)诸脉者皆属于目。(经络二十一。)五脏六腑,目为候。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俱
疾病五十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
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
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目者,心使也。(俱疾病八十一。)
命门∶太阳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经络十二、三十。)
鼻(附天牝)∶鼻者肺之官也。(脉色三十一。)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象四。)肺主
鼻,在窍为鼻。(藏象五。)审平之纪,其主鼻。(运气十三。)手阳明上挟鼻孔。足阳明起于鼻之
交中,下循鼻外。手太阳支者抵鼻。(俱经络二。)足阳明之筋,下结于鼻。足太阳之筋,结
于鼻。(俱经络四。)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藏象二十。)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经络二十二。)
天牝∶天牝从来,复得其往。(论治二十。)
耳∶耳者,肾之官也。(脉色三十一。)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象四。)肾主耳。在
窍为耳。(藏象五。)足太阳支者,至耳上角。足阳明循颊车上耳前。足少阳下耳后;支入耳
中,出耳前。手太阳入耳中。手少阳系耳后,出耳上角;支入耳中,出耳前。(俱经络二。)手阳
明之别者,入耳合于宗脉。(经络五。)足少阳之筋,出太阳之筋,循耳后。足阳明之筋,其支者
结于耳前。手太阳之筋,结于耳后完骨;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俱经络四。)手厥阴出
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经络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藏象二十。)
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针刺三十。)足少阳之标在窗笼者,耳也。
(经络十二。)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疾病七十九。)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经络二十二。)
枕骨∶足太阳之筋,直者结于枕骨。足少阴之筋,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俱经络四。)
完骨∶足太阳之筋,上结于完骨。手太阳之筋,结于耳后完骨。(俱经络四。)手厥阴出耳
后,合少阳完骨之下。(经络三。)
颧∶手太阳斜络于颧。(经络二。)
∶足太阳之筋,支者下结于 。足阳明之筋,合于 。手阳明之筋,支者结于 。足少阳之筋,结于
。(俱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