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428-类经图翼 >

第29章

428-类经图翼-第29章

小说: 428-类经图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角,林钟定为征,南宫定为羽也。如黄钟属子,子有五焉∶甲子征,丙子羽,戊子宫,庚子 
角,壬子商,此黄钟五声也。大吕亦有五焉∶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五音亦如之。余 
律自寅至亥皆然。朱子曰∶律凡十二,各以本律为宫而生四律,如黄钟为宫,则太簇为商, 
姑洗为角,林钟为征,南吕为羽,是黄钟一宫之声也。若林钟为宫,则南吕为商,应钟为角, 
太簇为征,姑洗为羽,是林钟一宫之声也。(夫五音长短之序,则宫商角征羽;五时相生之序,则宫 
征商羽角。故黄钟之宫作而林钟之征应,大吕之宫作而夷则之征应,天然妙合,不假人为,所谓同声相应者也。) 

类经附翼卷二律原
律吕夫妻母子
属性:黄钟,干之初九;下生林钟,为坤之初六。林钟上生太簇,为干之九二;太簇下生南吕, 
坤之六二。南吕上生姑洗,干之九三;姑洗下生应钟,坤之六三。应钟上生蕤宾,干之九 
四;蕤宾下生大吕,坤之六四。大吕上生夷则,干之九五;夷则下生夹钟,坤之六五。夹钟 
上生无射,干之上九;无射下生仲吕,坤之上六。如初九生初六,一阳一阴也,是为同位, 
同位者象夫妻。初六生九二,一阴二阳也,是为异位,异位者象母子。所谓律娶妻而吕生子也。 

类经附翼卷二律原
声音翻切
属性:邵子曰∶律感吕而声生,吕感律而音生。故声为律,律为阳,律有辟翕;音为吕,吕为 
阴,吕有唱和。律随天而变,吕随地而化。辟随阳而出,翕随阴而入;唱随刚而上,和随柔 
而下。然后律吕随声音,宫征羽角之道,各得其正矣。伊芳川先生曰∶一辟一翕而平上去入 
备,一唱一和而开发收闭备;平上去入备而万声生,开发收闭备而万音生。故康节以二百 
六十四字母,总括律吕声音之数,其内用一百五十二字括音,一百十二字括声,音与声互 
相翻切,各得一万七千二十四音声。音为母,声为韵;音分唇舌牙齿喉,声分平上去入; 
音辨开发收闭,声别内外八转,而音声之道尽之矣。 

类经附翼卷二律原
候气辨疑
属性:候气之说,古之所无,埋管飞灰以候十二月之气,不经之谈也,学人感之久矣,自宋元 
以来,诸儒皆未尝辨论,近赖本朝二三儒臣,渐得辨明,今采其略,以解后世之疑,或有不无 
少补者。按王氏家藏集曰∶天地之气,有升有降。天气降,地气升,则达而为阳;天气升,地 
气降,则闭而为阴。时之寒暑,其气也,日之进退,其机也,气无微不入者也,达即不可御 
矣,岂拘拘于九寸之间哉?岂胶固留滞于方寸之差而月余始达以应耶?若曰夏至以前阳 
律应,冬至以前阴律应,是一岁之中,阴阳皆上升而不下降矣,天下古今,安有是理?故曰 
谬幽之说也。又按刘氏乐经元义曰∶六律为阳,阳数九而始于子,故黄钟象阳,以次而短, 
至无射而极;六吕为阴,阴数六而始于未,故林钟象阴,以次而短,至仲吕而极。此十二律 
取象取义于十二月之微旨也。后世既不识月令肇造之原,又不识圣王造律简易之心,遂以 
十二律为神物,真可以通天地而合神明。及考其法,皆极为不通,然后知其非圣人之制也。 
夫一岁之气,有升有降,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为阴。秋冬之事也,升者上,降者下,埋 
管于地,将谁候乎?天气下降,地气上升,畅达而为阳,春夏之事也,氤氲两间,发育万物, 
地下无气不可候矣,气无微而不入者也,十二管飞则皆飞,不飞则皆不飞。若曰冬至动黄 
钟,夏至动蕤宾,其余皆以辰位应动不爽,是气为有知,择管而入,管为有知,择气而施, 
天下古今有是理乎?其说始于张苍定律,推五胜之法,京房刘歆又傅会以五行幽谬之术, 
大叛于先王之教也。又按何氏乐律管见曰∶律吕本为正五音而设,候气其用之一端耳。或 
问∶古有十二律管候气之法,其理何如?曰∶此相传之讹也。候气止用黄钟之管,候子月冬 
至之气,余月则否。何以知之?盖古法占候,恒在岁始,冬至盖阳生之始也,气在地中,且 
无形可见,故以黄钟之管候之。当冬至之日,气至灰飞,则气节相应,是为和平;若气至灰 
飞在冬至之前,或在其后,则为太过不及,于是乎有占,与冬至登台望云物以占吉凶,盖同 
一意也。若谓余月皆候,则丑月阳气未出地中,候之犹可;寅月以后,阳月已出地上,又何 
候乎?况午月以后,阳气皆自上降下,又安有飞灰之理?然则谓十二月皆以律管候气者非 
也,其为相传之谬无疑矣。 
郑世子曰∶候气之说,六经不载,即邹衍吹律生黍,京房吹律知姓,亦无吹灰之说。或 
谓始于蔡邕,然邕月令章句,但云律,率也,率公之管也,截竹为管谓之律。律者,清浊之率 
法也。声之清浊,以律长短为制,亦为按月奏乐言也。前汉志言律甚详,但云律吕唱和,以育 
生成化,歌奏用焉而已,初无吹灰之说。吹灰之说,其始于后汉乎?光武以 兴,命解经从 
,汉儒遵时制,不得不然也。隋唐以后,疏家递相祖述,而遂为定论矣。按后汉、晋、隋志 
所载候气之法,各有异同。既云以木为案,加律其上;又云埋之,上与地平;又云置于案 
上而以土埋之,上平于地。此置律有浅深高下,其说不一也。既云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气 
至者灰去;又云以竹莩灰实律中,以罗KT 复律口,气至吹灰动KT ,而有小动、大动、不动三 
说;又云灰飞冲素散出于外,而气应有早晚,灰飞有多少。其说又不一也。总似道听途说, 
而未尝试验耳。又如后齐信都芳,埋轮扇以测二十四气,尤为虚诞。孟子曰∶尽信书,则不 
如无书。儒家以格物穷理为要务,乃被无稽之辞欺惑千载而未能觉,则格物致知之学安在 
哉?(率音律,率之正体,约数也。) 

类经附翼卷二律原
律管
属性:郑世子曰∶八音之内,当以竹音为首;竹音之内,当以律管为首。律管之为器,吹之以 
候气,奏之以和声。舜典所谓律和声,月令所谓律中某之类,皆指律管而言。是知管即律, 
律即管,一物而二名也。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律者其道也,管者其器也。书 
曰下管 鼓,诗曰磬管将将, 管声,礼曰下管新宫,下而管象,与夫孤竹、孙竹、阴竹之 
管,皆是物也,然则先王雅乐,何尝不用管哉?近代雅乐废之何也?盖由前儒不识管者,谓 
管如HT 而小,并两而吹。疏引广雅云∶管长尺围寸,八孔无底,或云六孔。此汉大予乐官之 
双管,非古所谓管也。今按八孔双管,声如头管,俚俗有之,不入雅乐,旧说非是。后儒不 
识管者,谓管除HT 子外,长六寸余。此系教坊俗乐之头管,亦非所谓管也。所谓管者无孔, 
凡有孔者非也。惟管端开豁口,壮如洞箫,形似洞门,俗名洞箫者以此。礼运载孔子之言 
曰∶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据此明言管有十二,而世儒止知双管头管何哉?( 音桃。 
音讳。HT 音叫。) 
按律吕精义,管制有三,即前纵黍斜黍横黍之谓。根据纵黍尺,黄钟管长八寸一分,外径 
四分零五毫,内径二分八厘六亳,吹口广一分四厘三亳。斜黍尺长九寸。横黍尺长一尺。 
三制围径之数,及十二管详数,具载本书,兹不备录。 

类经附翼卷二律原
黄钟生度
属性:历代尺度,皆本诸黄钟而损益不同。有以黄钟之长,均作九寸,而寸皆九分,此黄帝命 
伶伦始造律之尺也,是名古律尺,又名纵黍尺。选中式之 黍,一黍之纵长,命为一分,九 
分为一寸,九寸共八十一分,是为一尺。有以黄钟之长,均作十寸,而寸皆十分者,此舜同 
律度量衡之尺,至夏后氏而未尝改,故名夏尺。传曰夏禹十寸为尺,盖指此尺也,又名古度 
尺,又名横黍尺。选择中式之 黍,一黍之横广,命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共计百分,是为 
一尺。有以黄钟之长,均作四段,加出一段而为尺者,此商尺也。适当夏尺十二寸五分,传 
曰成汤十二寸为尺,盖指此尺也。有以黄钟之长,均作五段,减去一段而为尺者,此周尺 
也。适当夏尺八寸,传曰武王八寸为尺,盖指此尺也。有以黄钟之长,均作九寸,外加一寸 
为尺,此汉尺也。唐尺即成汤尺,而唐人用之,故又名唐尺。宋尺即黄帝尺,而宋人用之, 
故又名宋尺。上七代,尺共五种。纵黍之尺,黄帝尺也,宋尺也;横黍之尺,夏尺也;斜黍之 
尺,汉尺也。互相考证,皆有补于律者。 
蔡元定曰∶周家十寸、八寸皆为尺。以十寸之尺起度,则十尺为丈,十丈为引;以八寸 
之尺起度,则八尺为寻,倍寻为常。说文曰∶十寸为尺,八寸为咫。然则尺之与咫,二器之 
名也。今人但知八寸为咫,乃别是一物之名而非尺也。 
礼记王制曰∶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礼记王制,撰自汉文时。郑世子 
曰∶今以周尺,周字当作夏字。陈祥道曰∶六尺四寸者,十寸之尺也。十寸尺之六尺四寸,乃八寸尺 
之八尺也。)小尔雅广度篇曰∶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跬音傀。)司马法曰∶六尺为步。 
郑世子曰∶按唐虞及夏后氏之制步也,皆以夏尺六尺为步。商以夏尺一尺二寸五分为 
尺,故以五尺为步。周以夏尺八寸为尺,故以八尺为步。(置一尺二寸五分为实,五因,得六尺二寸五 
分。置八寸为实,八因,得六尺四寸。然则商之一步,乃夏尺六尺二寸五分;周之一步,乃夏尺六 
尺四寸也。)今工部收藏宝源局所铸量地铜尺,五尺为步。今之五尺,乃夏尺之六尺四寸,周之八尺也。以夏 
尺八寸均作十寸,即周尺也,周尺最小。以夏尺一尺二寸五分均作十寸,即商尺也,商尺最 
大,即今木匠所用曲尺也。盖自鲁班家传以至于唐,唐人谓之大尺,由唐至今用之,名曰今 
尺,又名营造尺,盖此尺即殷汤尺也。去二寸,即夏禹之尺。夏禹之尺去二寸,即周武王之 
尺。是今一曲尺,包括三代之制,不待累黍而自明矣。且夫黄帝至于舜禹,历世因仍,未尝 
损益;惟殷周始改统易朔,而损益之道兴焉。故又因此以知黄帝针经孔穴,舜同律度量衡, 
皆与夏尺同,而禹之身为度者,亦因夏尺而可想见也。 
又曰∶岐伯云八尺之士,与周礼云人长八尺相符,则是上自黄帝,下至成周,数千年间, 
人与尺度,未尝有异,此盖言魁伟丈夫之身,非众人之度也,故黄帝问于伯高曰众人之度长 
七尺五寸是也,外台亦作七尺五寸,正与此同。梁陶弘景撰本草序录,一用累黍之法,孙思 
邈从而用之,其书言尺则用夏家古尺,而又参诸司马法六尺为步以互证之,其立意之精,岂 
寻常医家者所及?但孙氏云夏尺古尺,即江淮吴越所用八寸小尺是也,当唐尺八寸。唐会 
要云∶唐高祖武德四年,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盖唐尺之八分也。夫一钱径八分,十钱径 
八寸,即孙氏所谓夏家古尺之一尺也。开元钱今固有之,以钱考尺,则尺可知矣。近世医 
家,取同身寸法,其说一出,无复考古,幸孙氏之方及唐会要可证耳。众人身度,当以黍尺 
七尺五寸为准,其如曹交之长,九尺为有余,晏子之短,六尺为不足,二者折衷之,亦得七尺 
五寸,故孔子荀子,皆谓七尺之体为中人之率,黍尺七尺五寸,盖今曲尺六尺也。素问、周 
礼所谓八尺者,黍尺八尺,比今曲尺六尺四寸也,其伟人之度欤?故素有八尺及七尺五寸 
二说。而庸俗弗晓古今尺度不同,乃谓古今人品有异,岂不谬哉?! 

类经附翼卷二律原
步法三种
属性:夏尺六尺为步。(比营造尺五尺短二寸。) 
商尺五尺为步。(即今营造尺。) 
周尺八尺为步。(比营造尺五尺长一寸二分。) 

类经附翼卷二律原
今制三种尺
属性:钞尺即裁衣尺。(三尺是夏四尺,用四因三归。) 
铜尺即量地尺。(比裁衣尺短四分。) 
曲尺即营造尺。(比裁衣尺短六分,即商汤尺。) 

类经附翼卷二律原
古制三种尺
属性:商尺法天。(五尺为步,象天中数。) 
夏尺法地。(六尺为步,象地中数。) 
周尺法人。(八尺为步,以象纲常。) 

类经附翼卷二律原
黍法三种尺
属性:(此下三尺,于营造尺减去二寸,是为真黄钟。) 
纵黍尺。(九黍为寸,计八十一分。轩辕氏尺,宋尺宗之。) 
横黍尺。(十黍为寸,计一百分。夏后氏尺,唐尺宗之。) 
斜黍尺。(十黍为寸,九寸为尺。周景王尺,汉尺宗之。) 

类经附翼卷二律原
黄钟生量
属性:嘉量起于黄钟律龠。前汉志曰∶量本起于黄钟之龠。龠者,黄钟律之实也。(律龠,乐器 
也,尺寸之数与黄钟同,容黍一千二百粒,是为半合。嘉量,量器也,其形圆,以铜为之,下有圆足 
曰,上有两耳,量腹内径一尺四寸一分四厘微强,高深一尺, 内径一尺,高深一寸,耳内径二 
寸五分,高深四寸,俱浓一分,造用夏尺。量腹容二十豆,是为一 ; 容四升,是为一豆;耳容 
一十龠,是为一升。二图具律吕全书。)嘉量为器,端直以应绳者,表里上下,皆端直也;平正以应准 
者,内外中边,皆平正也。后世好古之士,欲为此器者,八法之义,不可不知。八法者,律度量衡规 
矩绳准也。此器体圆应规,函方应矩,端直应绳,平正应准,容受应量,轻重应衡,声音应律,八 
法具焉,是为嘉量矣。 

类经附翼卷二律原
五量所起
属性:六十黍为圭。(旧云六十四黍,四字衍文,今删之。) 
四圭为撮。(三指撮之曰撮,五撮为一龠,一千二百黍也。) 
十撮为合。(黄钟律龠,容千二百黍,二龠为合也。) 
十合为升。 
十升为斗。 
(孙子算法,以六粟为圭,十圭为抄,十抄为撮,十撮为勺,十勺为合。此流俗之鄙谈,非先王之 
法制,儒者所不道也。) 

类经附翼卷二律原
五量正数
属性:(即黄帝所设也。周公嘉量、太公旧量并同。) 
四豆为区。(四升曰豆。区为一斗六升,三百二十龠。区或作 。) 
五区为釜。(八斗也。为一千六百龠。釜或作 ,即所谓斛也。) 
倍釜为庾。(十六斗也。庾或作 ,又作逾,又作 。) 
五庾为钟。(八十斗也。) 
倍钟为秉。(一百六十斗也。) 

类经附翼卷二律原
陈氏三量
属性:(此非周制,而与汉制颇同。) 
五豆为区。(二斗也,比旧区多四升。) 
五区为釜。(十斗也,比旧釜多二斗。) 
十釜为钟。(百斗也,比旧钟多二十斗。) 

类经附翼卷二律原
我朝斛法
属性:成化十五年奏准铸成斛法,根据宝源局量地尺,斛口外方一尺,内方九寸,斛底外方一尺 
六寸,内方一尺五寸,深一尺,浓三分,平秤一百斤。根据古黍度尺,斛口外方一尺二寸八分, 
内方一尺一寸五分有奇,底外方二尺零五分,内方一尺九寸二分,深一尺二寸八分,浓四 
分。(郑世子曰∶按古人未尝以五斗为斛,五斗为斛,盖自唐宋始也。算法根据宝源局尺量,置斛口内 
方九寸自乘,得八十一寸,置底一尺五寸自乘,得二百二十五寸,又以口底相乘,得一百三十五寸,三 
宗相并得四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