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一个人和他的影子-莫泊桑述评 >

第2章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一个人和他的影子-莫泊桑述评-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座古老的诺曼第式的两层楼房。巴尔扎克曾用细致的笔触描绘过这一类象征没落贵族的虚荣以及困窘的老式邸宅。墙壁是用坚固的白石砌成,不过,它已褪色,若不擦掉表层的积垢,还让人误以为是花岗岩石;巨大的窗框被漆成银白色,在暗色调的墙壁上勾勒出一些醒目的白色方框;邸宅的四周栽着成片成片的苹果树,都是一些球形的诺曼第苹果树,吉曾这样回忆这些绚丽的果树:“苹果树圆蓬蓬的,象一些巨大的花束,有白的,也有粉红的,香气扑鼻,遮蔽着整个院子,成了一个大花棚。苹果树周围,不断有雪片似的小花瓣散下来,它们飘着,旋转着,落入深深的草丛。”苹果园的外面,散落着一些农舍,也是一些典型的诺曼第农民的低矮的农舍。

  这位年幼的贵族之子的早年见识全是一个农民之子的见识。作为这些低矮的农舍的常客,吉不仅熟悉了那些因日晒雨淋而变得粗糙的庄稼汉的脸,而且还知道了一些农活知识,一些农家制作食品的方法,等等等等,概而言之,诺曼第的活生生的农村生活象无数的意象潜入吉的记忆,只等他若干年后从画家的角度赋予它们一个明晰的形式。谈到绘画,有必要提一提居斯塔夫·莫泊桑,这个风流郎倒是能画一手不错的风景画。不过吉日后的形式感并不是由这位父亲遗传的,而是由另一位精神父亲赋予的。

  吉晚上回到古宅里,总是没完没了地向洛尔讲述他的见闻。这是在他母亲的房间里,靠窗的一张桌子上摆着一些书,是她准备教育儿子的;另有几封信搁在桌上,这是一个名叫“福楼拜”的人寄给母亲的。这当儿,洛尔拿起福楼拜的一封信。“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洛尔对吉说,“等你再大一点的时候,应该和他见见面”。洛尔说着,眼前又浮现出往昔的情景。只是,此时,这个“很了不起的人”因写了《包法利夫人》而遭到了中产阶级的攻击,甚至被迫到法庭为自己辩护。福楼拜说:“在我们这个时代,社会虚伪已经发展到这样残暴的程度,想说什么都是不可能的了。”他被虚伪的社会弄得有些心灰意冷了,而蛰居在克鲁瓦塞。“可是妈妈”,小莫泊桑问,“我们不也是布尔乔亚吧?”“对,”洛尔笑着说,“福楼拜也一样。”

  与吉交谈,读福楼拜的来信,这成了洛尔寂寞的生活中的恬静而又幸福的短促的时光,只有在这个甜密的时刻里,洛尔线条坚硬的脸上才漾出一种柔和、无声的微笑。她在不谙世事的儿子面前,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慈母的样子,而在私下,当“妻子”这重身份缠绕她时,她总显得既烦躁又暴烈。为了驱散满心的烦愤,她常常骑上那匹鹿毛色的马,奔过整个低矮的洼地,一直跑到快要望见海的地方才勒住缰绳,然后满身泥斑地让马缓步往回走。她的内心坚强,不会屈于这种幽黯的命运,也不会对别人倾吐自己的痛苦。

  可是吉多少已从深夜的吵架中——那时,洛尔以为吉睡着了呢!——从父母的眼神中,察觉出了某种巨大的不幸潜藏在这似乎宁静的邸宅中,随时都会爆发出来,正象躲在树丛中的巨兽,会在某个时候猛地从隐身的地方跳出来一样。九月末的一个起风的黄昏,吉在大花园的村从中玩大灰狼的游戏,远远地望见父母顺着一条通到树丛的林荫路碎石走了过来。吉本想躲在一棵大树背后,象大灰狼一样突然跳出,把他们吓一跳。可是,这时,一阵恐怖攫住了他,因为他听到双亲在以一种仇恨的语调争吵着什么,他听不清争吵的内容,只见父亲一下揪住母亲的脖子,另一只手狠狠地抽打在她的脸上,帽子都打落在地上了,头发散落了下来。多年以后,吉在一篇题为《堂倌,来一大杯!》的小说中回忆起了那个可怕的黄昏,谈到林中的这一“发现”对他当时的感受:“这时,我好象觉得永恒的法则已经改变了,世界就要完蛋了。我所感到的震惊,是人们面临超自然的事物、面临巨大的灾难、面临不可弥补的祸害时才会有的。我幼稚的头脑迷乱了,恐慌之极。”这种仿佛动摇了所有的法则的震惊,使莫泊桑过早地结束了童年的幸福之感,人世间的一切不幸,象赤裸着的刺人眼目的丑物一样,在他早熟的心里投下了巨大的阴影,而且,也象一些挥之不去的影子,留连在他成人以后的意识里。谁说吉日后的精神分裂症与这早年的经历没有直接的联系呢?尽管吉一直回避直接谈家庭的悲剧,可这种“回避”正好说明了他内心的一个情结。

  这事过后三周,仿佛心平气和的父母乘着一辆双人马车离开了伊莫维尔堡。独自留在家里的吉扑到窗子前,望着马车沿着庄园的林荫道,驶了出去,接着上了公路,消失了。天黑以后,正上床睡觉的吉听到马车的车轮驶近了声音,又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吩咐老女仆。过了片刻,吉房间的门被洛尔轻轻推开了。小莫泊桑隐隐约约知道:那个隐在树丛中的巨兽就要显形了。“吉,你已经长大了,”洛尔柔和地说,“我想现在就告诉你,我们已经和爸爸分开了,原因现在不能说。也许你会感到突然和奇怪,但你再大一点就会了解的。人时常会犯错,而且认为各自随心所欲地做比较幸福。因此,爸爸和我决定离婚。我们要搬到新的地方去住,爸爸则住别的地方。”

  吉拥抱了母亲。“吉,”洛尔又说,“我尽可能的告诉你,使你不会因为被人轻视而烦恼。”她的耽忧的目光落在吉稚嫩的脸上。洛尔的耽忧是有道理的。试想一下把一个不久以前还在“十全十美”的家庭幸福氛围中悠哉游哉的孩子猛地抛入一个解体的现实中,并让他自小就承受着同龄孩子的轻视,这会对他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实,一直到死,这种受轻视的体验的记忆就没有离开过他。他正式发表的第一个短篇小说

  《西蒙的爸爸》,就是这个记忆的一个折射。那时他已二十九岁,通过小西蒙的经历、幻想性地替自己已经消失的童年弥补了一位父亲的形象。”有他这样的一个人做爸爸,不管是谁都会感到骄傲的。”这位过早地失去了父亲形象的作家以这一句话作为这篇小说的结尾。

  一八六○年的夏天,洛尔带着吉以及艾尔维——洛尔的小儿子,生于伊莫维尔堡,此时已经四岁——离开了浪荡子,前往第埃普和费冈之间的海滨胜地埃特尔塔,住进了不久以前购置的别墅维尔基。一年以前,吉曾来过埃特尔塔,那是暑假回家的路上,他与接他的老女仆乘马车路过这儿,在这儿消磨了一个难忘的下午。

  埃特尔塔地处诺曼第北部科乡地区的一片白垩质的高原上,这片象秃头一样的高原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然而肥沃的土壤。原野一望无穷,不时点缀着一群群的奶牛,或者几处农舍。维尔基处在这片令人心旷神怡的高原上的某个矮丘上,白色的墙壁,悬空的阳台,篱墙上的金银花、菟丝子,宽大的院子,给吉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最使吉终生难忘的是当他登上维尔基的阳台的时候,一眼望去,数百公尺之外,浩瀚的大海湛蓝碧透,象是铺在高原边缘之外的一块巨大无比的碧玉,一些渔船扬帆驶过,在白帆的桅顶上,一大群白鸥在翻飞着,盘旋着。

  埃特尔塔海滨是吉常去的地方。有时,太阳西沉的时候,他随老女仆散步到海滨的绝壁,在日后的一篇故事中,他把老女仆换成一个名叫“密斯哈列蒂”的英国老姑娘,而其它部分却是真实的:“现在我和她走到那条绝壁的边上了,那片卷着小浪花的大海离开我们脚底下约莫有百十来公尺……在我们前面,辽远的地方,视界的尽头,一般张着风帆的三桅船,在着了火一般的天空描出了它的剪影……那个火红的球不断地慢慢往下降。不久,它恰巧在那般不动的船的后边触着了水面,船在这座光芒四射的星球中央显出来,真象是嵌在一个火样的框子里。星球渐渐下沉了,被海洋吞噬。”这段小小的写景文字具有某种“浩瀚的气势”,显得壮丽而又而深远,肯定出自一颗对大自然的敏感的心。而埃特尔塔的海岸的确具有这种雄壮的美:海岸象是一堵屹立在波澜壮阔的大海边缘的巍峨的屏障;海水日夜的侵蚀,使得白垩质的海岸一层层往后退缩,一路留下一些巨大的岛礁或都像象鼻子一样垂向海里的海上拱门。这里浓缩了大自然的一切伟大的对抗的力。它更多的不是以一种景物而是以一种伟大的意志进入吉的视野的,所以那位英国老姑娘才失口说出这么一句赞语:“噢!先生,您用一种动人的方式领悟着大自然。”

  自从一八五○年阿尔封斯·卡尔对这一壮丽的海岸作了大肆渲染的报道后,埃特尔塔很快成了艺术家的聚集地。作曲家雅克·奥芬巴赫率先在海滨建起了庞大的别墅。莫泊桑日后回忆起埃特尔塔海岸的时候,说过这么一句:“小港城所特有的一切使人们身心都充满强烈恬适感的浓郁气息。”

  洛尔把吉领入上帝的伟大作品之中,启发他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吉花在别墅里的时间并不很多;更多的时候,他随母亲——年龄再大一点,他就独自——散步到海岸,在礁石间、海滩上或浅水里游玩。洛尔真不愧为一个伟大的母亲,而且,她对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具有极深的领悟力。有一次,她随吉走下悬崖,在海水边尽情游玩。有时,望见远处海岸的一处有特色的岸礁,就让吉试着用文字描写一番。就在他们乐而忘返的时候,海水涨潮了。海浪象一群奔腾的白色野马,扑向沙滩,或者撞在巨大的礁石上,飞沫四溅。沉着的洛尔意识到眼前的危险:在大海与悬崖间,他们几乎无路可逃。也许出自一种爱子的母性的力量,洛尔拉起吉,跑到悬崖下,连推带拉,终于使胖胖的吉攀上了悬崖,而潮水瞬间就把他们刚才站立的地方淹没了。整个海洋象是一个沸腾的水锅,在他们脚下咆啸着。

  吉在埃特尔塔海度过了三年与大自然亲密相处的时光,不过,就在他满十三岁的时候,洛尔决定把他送去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因为,在洛尔看来,灵感是得自于神的传授,而形式感则是得自于人的传授;吉正需要培养一种形式感。尽管洛尔本人对于宗教并无太多的敬意,可他还是按照贵族的教育方式,把吉送到一座距埃特尔塔约五十公里的教会学校,正象勒培奇·德沃男爵把少女时代的约娜,送进一所修道院一样。可是,假若说修道院对约娜来说是一个恬静而又充满梦幻的所在,那么,伊弗托的这座教会学校,正如日后的海军部,对吉那如“脱缰的野马”

  的心灵来说,都是一副沉重不堪的枷锁。死板的人也许将此视为这个小叛逆者的不受约束的散漫作风,然而,天才,无论当其处于何时何刻,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对于“规则”的疏忽或者超越。

  这座教会学校的治校原则是:“严格如斯巴达,优雅如雅典。”但这并不说明它具有异教思想,那些神父都是一些气质阴郁的人,正象这座教会学校的阴暗、压抑的灰色建筑。它的内在精神倒是一种吸收了斯巴达的苦行主义而放弃了雅典的优雅的禁欲主义。犯了小错的学生往往要受到诸如吃青苔的严厉惩罚;饭前要喝一种难以下咽的名叫“阿蒙丹”的自制饮料。最要命的是在严冬里,天刚麻麻亮,就要排着队伍,抖索着穿过雪雾弥漫的昏黑的小平原,到教堂里望弥撒,手脚冻得通红。

  这种苦行主义的生活是与吉的自由的天性格格不入的。他尤其恨身上那件又灰又旧的袍子,觉得自己裹在这种象床单一样宽松的衣服里,象个滑稽的小丑似的,而那些监视他们的神父却象一尊尊虎视眈眈的恶神。有时,在行进的行列里,吉的目光突然被平原上的一颗孤独的树吸引,这时,总有一个严厉的声音粗暴地打断他的默想。这种装模作样的礼拜仪式使他大有身受肉刑折磨的痛苦。他后来向仆人弗朗索瓦·塔萨尔回忆教会学校的生活时,说:“很小很小的时候,宗教仪式和各种典礼形式就让我头痛。我只觉得这一切滑稽可笑。”吉日后描绘了一些教士的生活,总使他们处于一种尴尬的情境之中。“玛里蒂姆神父是一个政治家,喜欢玩弄手腕。”他这样评价一个本堂神父。不过,吉的气质并不是嘲弄的,嘲弄并不是天才的真实的本性,因而,更多的时候,他对这些身披黑袍的人总显示出一种善意的嘲讽,或者真实的同情,总是让黑袍子下那颗被僵化的宗教教条榨干的心,重新浸润人性的甜汁。毫无疑问,当那个初生婴儿的体温透过道袍传到当蒂神父的膝盖上时,某种人性的东西觉醒了,“好象是面临着一种他从来没有料到的、言语无法形容的神秘,一种既庄严而又神圣的神秘,一种新的灵魂的化为肉身、生命肇始、爱情觉醒、种族延续和人类永远前进的伟大的神秘。”他在这神秘前,鸣鸣咽咽地哭了。

  正是在伊弗托教会学校的阴暗、压抑的宿舍里,吉写下了他平生的第一首诗。吉对文学的兴趣最初显现于诗,这大概和在维尔基时洛尔常向他读些雨果的诗有关。诗人的荣誉,在吉看来,是至高的荣誉,他简直把雨果崇拜为人间的神。整天被困在修道院似的高墙里的小莫泊桑,借助诗的翅膀,才能片刻地逃离这压抑的生活。当然,有时,这个小叛逆者也真的逃离一下教会学校,为此他得承受学监们的严酷的惩罚。

  有位嗅觉很灵的学监在吉的《圣经》里翻到一首短短的情诗,这很快就成了一桩蔑视宗教的行为。校长飞快地扫过这首“世俗的诗”后,大喊起来:“小坏蛋,一定是魔鬼附身了!”

  这首短诗是写给表姐的。吉曾和这位表姐有过一段亲昵的时光,如今,表姐要出嫁了,而他却坐在修道院里,压抑着爱情:

  在这远离人世的地方,看不到田野和森林,心头是无尽的忧伤,哪会有温柔的歌声。

  你曾对我说:“要歌唱

  鲜花和钻石交相辉映,在金发姑娘头上的美景,歌唱情人们幸福的爱情。”

  可是,被深深围困在

  这荒僻的修道院里,我们只知道世上有

  黑色长袍和白色法衣。

  这首诗透露了小莫泊桑的世俗热情,也暗示了日后他的生活方式。

  另外,从诗艺上说,这不象是一首诗,没有圆润的韵脚,更象是一些截成短句的散文句子,被铁夹一样的韵脚笨拙地拢集着。但这首“有辱教规”的蹩脚的诗却给莫泊桑带来了灾祸:他被校方粗鲁地开除了。神学院里少了一个未来的心不在焉的神父,却为文坛添了一颗耀眼的星座,这也许出乎那些死板的学监的意料。日后,吉将在他的作品里勾勒出这些严厉的学监的苍白、阴郁的侧影。

  不过,从教会学校起,一种奇特的病缠绕着他,并且最终成为他的死因。每当这处怪病袭来之时,吉就感到头痛欲裂,痛得大声嚎叫,煞是怕人。巧合的是;他的弟弟艾尔维也患了相似的头痛病,并在吉之前死于精神病院。一个阴沉的影子在他一生中都在暗中窥伺着他。这使他此后的人生态度染上了一种浓郁的缩命色彩。

  本来,洛尔把吉送到这样的教会学校里是出于某各根深蒂固的贵族生活方式的虚荣,这位根底里是卢梭的“自然教育”的信徒的女子,并不愿意让吉接受那些身披黑袍的人的监管。这时,她想起了鲁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