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19-本经逢原 >

第7章

019-本经逢原-第7章

小说: 019-本经逢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为痰气之要味。治伤寒寒热及时气内外俱热,按∶二胡通为风药, 
但柴胡主升,前胡主降,有不同耳。又按∶前胡治气实风痰,凡阴虚火动之痰,及不因外感 
而有痰音者禁用。 

卷一山草部
防风
内容:甘辛温,无毒。叉头者令人烦喘,叉尾者发人痼疾。 
《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 
x发明x 防风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兼通足太阳,治风去湿之仙 
药,以风能胜湿也。其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等病,其性上行,故治上盛风邪,泻肺实 
喘满,及周身痹痛,四肢挛急,目盲无所见,风眼冷泪,总不出《本经》主治也。防风治一 
身尽痛,乃卒伍卑贱之职,随所引而至,风药中润剂也。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盖于土 
中泻水也。凡脊痛项强不可回顾,腰似折,项似拔者,乃手足太阳证,正当用之。凡疮在胸 
膈以上者,虽无手足太阳证,亦当用防风,为能散结去上部风热也。《经验方》治妇人风入 
胞门,崩中不止,独圣散用一味防风,面糊酒调丸服。然惟血色清稀,而脉浮弦者为宜。如 
血色浓赤,脉来数者,又属一味子芩丸证,不可混也。惟肺虚有汗喘乏,及气升作呕,火升 
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者勿服。妇人产后血虚发痉,婴儿泻后脾虚发搐,咸为切禁。 

卷一山草部
独活
内容:辛苦微温,无毒。香而紫黑者真。 
《本经》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痉,女子疝瘕。 
x发明x 独活不摇风而治风,浮萍不沉水而治水,因其所胜而为制也。《本经》治金疮为 
风寒所击而痛,及贲豚痫痉,女子疝瘕,皆邪气内贼之候。独活生益州,较羌活其气稍细。 
升中有降,能通达周身,而散风胜湿。与细辛同用治厥阴头痛目眩,又足少阴经伏风头痛, 
两足湿痹不能动止者,非此不治。甄权以独活治诸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肤苦痒,手足挛痛 
,劳损风毒,齿痛,皆风湿相搏之病也。但气血虚而遍身痛,及阴虚下体痿弱者禁用。南方 
无刚猛之风,一切虚风类中,咸非独活所宜。 

卷一山草部
羌活
内容:苦辛温,无毒。香而色紫者良。 
x发明x 羌活生于羌胡雍州,陇西西川皆有之。治足太阳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头痛,肢 
节痛,目赤,肤痒,乃却乱反正之主帅。督脉为病,脊强而厥者,非此不能除。甄权以羌活 
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手足不遂,口面 斜, 痹血癞,皆风中血脉之病也。苏恭曰∶ 
疗风宜用独活,兼水宜用羌活,风能胜湿,故羌活能治水湿。与芎 同用治太阳、厥阴头痛 
,发汗散表,透关利节,非时感冒之仙药也。但内伤元气,血虚头痛及遍身肢节痛,皆非所 
宜。昔人治劳力感寒,于补中益气汤中用之。深得补中寓泻之意。 

卷一山草部
升麻
内容:甘苦平,无毒。忌见火。解莨菪毒。 
《本经》辟温疫瘴气,邪气蛊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 
诸毒,咽痛,口疮。 
x发明x 升麻能引清气右升,足阳明本药也。《本经》治疫瘴蛊毒,取性升上行也。治 
中恶腹痛,取开发胃气也。治喉痛口疮者,取升散少阳、阳明火热也。同葛根则发散阳明风 
邪。同柴胡则升提胃中清气,引甘温之药上升,故元气下陷者,用此于阴中升阳,以缓带脉 
之缩急。凡胃虚伤冷郁遏阳气于脾土,宜升麻、葛根以升散其火郁。故补脾胃药非此引用不 
效,脾痹非此不除。升麻葛根汤乃阳明发散药,若初病太阳便服之,发动其邪,必传阳明, 
反成其害也。又升麻葛根能发痘,惟初发热时可用,见点后忌服,为其气升发动热毒于上, 
为害莫测,而麻疹尤为切禁,误投喘满立至。按∶升麻属阳性升,力能扶助阳气,捍御阴邪 
,故于淋带泻痢脱肛方用之,取其升举清阳于上也。古方治噤口痢,用醋炒升麻,引人参、 
莲肉扶胃进食,大有神效。凡上盛下虚,吐血衄血,咳嗽多痰,阴虚火动,气逆呕吐,怔忡 
癫狂诸证,皆在所禁。 

卷一山草部
苦参
内容:苦寒,无毒。反藜芦。 
《本经》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瘅,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 
泪。 
x发明x 苦参、黄 之苦寒下降,皆能益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 
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烁而相火胜者宜之。若脾胃虚而饮食减少,肝肾虚而火衰精冷,及 
年高之人不可用也。久服苦参多致腰重,因其性降而不升也。观《本经》主治皆湿热为患之 
病,详补中当是补阴之误,以其能除湿热,湿热去而阴自复,目自明矣。然惟湿热者宜之。 
沈存中苦腰重,久坐不能行,此因病齿痛数年,用苦参揩齿,其气味入齿伤肾所致也。后施 
昭先亦用苦参揩齿,岁久亦病腰重,自后悉不用之,腰疾皆愈。或云∶苦参既能补阴明目, 
何久服反病腰重乎,殊不知苦寒之性直入心肾,内有湿热者,足以当之。始得之,则有辅阴 
祛邪之力,清热明目之功,湿热既去而又服之,必致苦寒伤肾,腰重脚弱在所不免,理固然 
也,何疑之有。 

卷一山草部
白藓皮
内容:x一名白羊鲜x 
苦咸寒,无毒。 
《本经》主头风黄瘅,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x发明x 白藓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明经去风湿热药也。兼入手太阴、阳 
明,为诸黄风痹要药。《本经》所主皆风湿热邪蕴酿经中之病。《千金》治婴儿风痫,热则 
生风,胸中有痰,白羊鲜汤取其善祛风热也。世医只施之于疮科,浅矣。下部虚寒之人,虽 
有湿证勿用。 

卷一山草部
延胡索
内容:x即玄胡索x 
苦辛温,无毒。上部酒炒,中部醋炒,下部盐水炒。 
x发明x 延胡索色黄入脾胃,能活血止痛,治小便溺血。得五灵脂同入肝经散血破滞。《 
炮炙论》曰∶心痛欲死,急觅延胡,以其能散胃脘气血滞痛也。概当归、芍药调腹中血虚痛 
,延胡、五灵治胸腹血滞痛。又延胡善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与当归、桂心治一身上下诸 
痛,及经癸不调,产后血病,往往独行多功,杂他药中便缓。按延胡走而不守,惟有瘀滞者 
宜之,若经事先期,虚而崩漏,产后血虚而晕,咸非所宜。 

卷一山草部
贝母
内容:甘苦平微寒,无毒。反乌头。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 
,一种大而苦者,仅能解毒,并去心用。凡肺经药皆当去心,不独贝母也。其独颗无瓣者名 
丹龙睛,误服令人筋不收持。 
《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风,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 
x发明x 贝母乃手太阴肺经气分药,兼入手少阴心经。一名虻 风,言采其虻,善解 
心胸郁结之气,故诗人以此寓焉。肺受心包火乘,因而生痰;或为邪热所干,喘嗽烦闷,非 
此莫治。详《本经》主伤寒烦热者,甘寒能解烦热也。淋沥者,热结二肠也。清心肺郁热而 
淋沥通矣。疝瘕者,足厥阴之邪干手厥阴也。《经》曰∶诊得心脉搏滑急,为心疝,少腹当 
有形也。喉痹者,热郁结于上也。《经》云∶二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心主三焦之脉,皆络 
于喉也。乳难者,郁热结于手足厥阴也。风痉者,金疮热郁生风而成痉,总取解散郁结之邪 
也。仲景治伤寒寒实结胸,外无热证者,小陷胸汤主之,白散亦可。二方,一主热痰内结, 
一主寒实内结,虽同一例,治不可混也。俗以半夏性燥,用贝母代之,不知贝母寒润治肺家 
燥痰,痰因郁结者宜之。半夏性燥治脾胃湿痰,痰因湿滞者宜之。二者天渊,何可代用。若 
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痈疽及诸郁火证,半夏乃禁忌,皆贝母为向导也。至于脾 
胃湿热,涎化为痰,久则生火,火痰上攻,昏愦僵仆,蹇涩诸证,生死旦夕,岂贝母可治乎 
。浙产者,治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一切痈疡。又同苦参、当归治妊娠小便难, 
同青黛治人面恶疮,同连翘治项上结核,皆取其开郁散结化痰解毒之功也。 

卷一山草部
山慈菇
内容:x金灯花根也。九月开花,朱色,与叶不相见,故又名无义草x 
甘微辛,小毒。 
x发明x 山慈菇攻坚解毒,治痈肿疮 ,瘰 结核等证。紫金锭用之,亦是解诸毒耳。《 
丹方》治面上瘢痕用山慈菇末,和轻粉、硼砂末各少许,先用碱水笔涂患处,次掺上药,太 
乙膏盖,日易一次,俟疙瘩消尽后,以鹰屎白、密陀僧末,蜜水调护,数日勿见风,日效。 
惟眼胞上者不可治,以其眨动不辙也。 

卷一山草部
白茅根
内容:x一名地筋x 
甘寒,无毒。与百脉根相类,百脉根出巴西,他处罕得。 
《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x发明x 甘寒能降除伏热,利小便,止渴。治伤寒呃逆、喘哕,吐衄,便溺诸血。治黄瘅 
,水肿,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但呕吐衄亦有因于寒者,即非所宜。《本 
经》主治劳伤虚羸者,以甘寒能滋虚热,而无伤犯胃气之虞也。补中益气,胃热去而中气复 
,是指客邪入伤中州,渐成虚羸而言,非劳伤本病所宜。昔人考本草功用,言白茅根与百脉 
根相类。今肃州不行岁贡,百脉根无从可得,而止渴去热之用白茅根裕如也。其茅花甘温, 
色白轻虚,力能上升入肺散热止衄,屋上败茅,研敷斑疮湿烂,取其收湿之力也。 

卷一山草部
草龙胆
内容:苦涩大寒,小毒。去芦或酒炒或甘草汤浸一宿用。凡用勿空腹服,令人小便不 
禁。 
《本经》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 
x发明x 草龙胆苦寒沉降,主肝经邪热,下焦湿热,酒瘅黄肿,目病赤肿,瘀肉,小儿肝 
气,去肠中小虫。盖肝胆湿热,取苦寒以泻之。时珍曰∶相火寄在肝胆,有泻无补。故泻肝 
胆之热,正益肝胆之气。但大苦大寒,过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如久服黄连反从火 
化之义。《本经》主骨间寒热,是指热伤肾水而言,热极生风则发惊搐,重则变为痫病,湿 
热邪气之在中下二焦者,非此不除,以其专伐肝胆之邪也。肝胆之邪去,而五脏安和,经脉 
之绝伤续矣。杀蛊毒者,去湿热之患也。凡胃气虚人服之必呕,脾虚人服之必泻。虽有湿热 
,慎勿轻用。 

卷一山草部
细辛
内容:辛温,无毒。产华阴及辽东者良。反藜芦。 
《本经》主咳逆头痛,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 
x发明x 细辛辛温,上升入手足厥阴、少阴血分,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本经》治咳 
逆,头痛脑痛,善搜厥阴伏匿之邪也。独活为使,治少阴头痛如神,亦主诸阳头痛。诸风药 
用之治风湿痹痛,百节拘挛。去死肌、明目者,取辛以散结而开经脉窍隧之邪也。味辛而热 
,温少阴之经,故仲景少阴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辛温能散。故凡风寒风湿头痛、口疮、喉 
痹、 齿诸病用之,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发之之义也。辛能泄肺,故风寒咳嗽上气者宜之 
。辛能补肝,故胆气不足则肝气有余,惊痫眼目诸病宜之。辛能润燥,故通少阴,诸经及耳 
窍闭塞者宜之。又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凡口舌生疮者,用细辛、黄连末掺之。凡血虚内 
热火郁,头痛发热,咳嗽者戒用;以其辛烈耗真气也。细辛辛之极者,用不过五分。 

卷一山草部
杜衡
内容:x俗名马蹄香,又名杜葵x 
辛温,无毒。 
x发明x 杜衡香窜与细辛相似,故药肆以之代充细辛。亦能散头目风寒,下气消痰,行水 
破血。但其气浊,不能搜涤少阴经中之寒,稍逊细辛一筹耳。 

卷一山草部
白薇
内容:苦咸平,无毒。 
《本经》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 
有时。 
x发明x 白薇咸平降泄,抑阳扶阴,为足阳明经本药,兼行足少阴、手太阴。《本经》主 
暴中风身热肢满,是热郁生风,痰随火涌,故令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皆热邪 
所致。温疟乃冬时伏邪,至春而发,缪氏《经疏》言,暑邪所伤,秋必发为温疟,恐非经旨 
。《别录》疗伤中淋露者,女子伤犯阴中营血,而成淋露之疾,用以除热益阴,则前证瘳矣 
。下水气利阴气者,总取益阴之功,真阴益而邪水下。性善降泄,故久服利人。《金匮》治 
妇人产中虚烦、呕逆,安中益气,竹皮丸中用之。《千金》治风温发汗后身灼热,自汗,身 
重,多眠,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葳蕤汤中用之。又治妇人遗尿,不拘胎前产后,有白薇芍 
药汤,取其有补阴之功。而兼行手太阴,以清膀胱之上源,殊非虚寒不禁之比也。古方多用 
治妇人者,以《别录》有疗伤中淋露之功也。凡胃虚少食,泄泻及喘咳多汗,阳气外泄者禁 
用。 

卷一山草部
白前
内容:甘辛微温,无毒。 
x发明x 时珍曰∶白前入手太阴,长于降气,肺气壅实而有痰者宜之。《金匮》治咳嗽而 
脉沉者,用泽漆汤,以中有白前也。《深师》治久嗽上气,体肿短气,倚息不得卧,常作水 
鸡声者,用白前汤。《外台》治久嗽吐血,用白前、桔梗、桑白皮、甘草,皆取其下气耳。 
若虚嗽常哽气者,不可用也。白前较白薇稍温,较细辛稍平,专搜肺窍中风水。非若白薇之 
咸寒,专泄肺胃之燥热;亦不似细辛之辛窜,能治肾肝之沉寒也。 

卷二芳草部
当归
内容:甘辛温,无毒。蜀产者力刚可攻。秦产者力柔可补。凡治本病酒制,有痰姜汁制 
。白者为粉归,性劣,不入补剂。 
《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 
煮汁饮之。 
x发明x 当归气味俱浓,可升可降,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血分,凡血受病,及诸病夜甚 
必须用之。《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洒洒,妇人漏下绝子,皆取辛温润血之功。产后 
恶血上冲,亦必用之。《别录》温中止痛。甄权治下利腹痛,女人沥血腰痛。好古治冲脉为 
病,逆气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若坐水中。其功专于破恶血,养新血,润肠胃,荣筋 
骨,泽皮肤,理痈疽,排脓止痛,盖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甘温,能和营血,辛温能散内寒 
,使气血各有所归。入手少阴心,主血也;入足太阴脾,裹血也;入足厥阴肝,藏血也。身 
能养血,尾能行血。同人参、黄 则补气而生血。同牵牛、大黄则行气而泻血。同桂、附、 
吴萸则热。同大黄、芒硝则寒。血虚以人参、赤脂为佐,血热以生地、条芩为佐。仲景治阳 
邪陷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用当归四逆汤,于桂枝汤加当归、细辛、通草以通其血脉。 
即下痢脉大,气不归附,亦用此汤以归附之。凡血虚发热者,以当归补血汤,方用当归三钱 
,黄 一两,作三服。心下刺痛者,一味当归酒煎服。专主血分诸病。海藏言当归血药,何 
《本经》治咳逆上气。按∶当归辛散,乃血中气药,故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用血药 
补阴,则血和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