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魔鬼经济学 >

第7章

魔鬼经济学-第7章

小说: 魔鬼经济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粒幌M蝗丝闯墒且桓霾腥痰募一锘蚴歉鲇衅娜恕T谌齂党的全盛时期,它的成员感觉公开鄙视“黑人基督徒”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可从那以后,偏见已经受到了巨大的谴责。(如今已经88岁的斯戴森?肯尼迪认为这种变化是他的“皱眉力”运动的一部分成果。)即便是那些稍微表现出偏见的人现在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特伦特?洛特(Trent Lot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2年洛特曾经在斯特罗姆?瑟蒙德(Strom Thurmond,曾担任美国参议院临时议长)100岁生日晚会上发表了一段祝词。在这段祝词当中,洛特谈到了瑟蒙特1948年参加的那届总统竞选,当时瑟蒙特就提出了种族隔离的主张;洛特所在的密西西比州,是当时支持瑟蒙特的4个州之一。“我们为此感到自豪,”洛特告诉前来参加晚会的人,“如果这个国家的其他州都能像我们一样,那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很多问题都不会出现。”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最后洛特被迫辞去了他在参议院的职务。
  普通的美国公民也不希望在公开场合展现出一副“偏见分子”的形象。有什么办法可以发现一个人是否在公共场合表现出偏见吗?
  这听起来好像很难做到,但电视节目《最弱的一环》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公开场合偏见行为的绝佳方法。作为一档源自英国的游戏类节目,《最弱的一环》在美国几乎可以说是一夜成名。该游戏一共有8位参赛者(日间版的参赛人数为6位)。按照规定,每位参赛者都会回答一些小问题,然后大家共同竞争一个以现金形式结算的累积赌注。可事实上,即使是那些几乎回答对所有问题的人也未必能够晋级。根据规定,在每一轮问题结束之后,参赛者就会进行投票来淘汰其他参赛者。从理论上来说,在投票过程当中,参赛者回答问题的能力可能并不是那么重要;他的种族、性别、年龄也不是那么重要。可事实是怎样的呢?通过对比参赛者的实际投票情况和投票方式,我们就会发现在该比赛当中是否存在歧视现象。


10条最常见的不动产广告语(2)


  随着游戏的进行,投票规则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根据比赛规定,选手回答对的问题越多,赌注中的现金也就会越多,所以在刚开始的几轮投票当中,参赛者大都会淘汰掉那些水平不高的选手。而在后来的投票当中,因为留下的人数越来越少,参赛者的心理开始发生了变化。“赢得赌注”的欲望超过了“积累赌注”的欲望。要想做到这一点,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淘汰掉那些能力比较强的选手。所以简单来说,参赛者通常会在最初几轮的比赛当中淘汰掉成绩较差的选手,而到了后几轮问题当中,参赛者便开始考虑淘汰掉那些比较优秀的选手。
  在对《最弱的一环》节目中投票情况进行分析的时候,关键是要把选手回答问题的能力跟他的种族、性别和年龄区分开来。如果一位年轻的黑人男性回答对了很多问题,但却在前几轮就被淘汰出局,这说明其他参赛者显然有歧视心理。与此同时,如果一位年迈的白人女性没有回答对一个问题,但却始终没有遭到淘汰,这也可以说明其他选手很可能存在偏见。
  需要提醒的是,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摄像机镜头前面发生的。参赛者们心里非常清楚:他们的朋友,家人,还有同事们都在看着自己,所以他们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偏见。那么在《最弱的一环》当中,通常是哪些人会受到歧视呢?
  事实证明,被歧视的并不是黑人。通过对160多期节目进行分析,研究者发现,无论在早前几轮还是在后几轮比赛当中,黑人的淘汰率都跟他们回答问题的能力直接相关,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肤色而受到歧视,女性参赛者也是如此。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两个发现都没有什么让人惊奇的地方。因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当中,美国最有影响的两大社会运动就是民权运动和女权主义运动,而在这两大运动当中,人们主要反对的就是对黑人和女性的歧视。
  因此你可能会说,歧视现象在20世纪就已经被消除了。
  或者如果歧视某个群体已经变得不再那么流行了,所以即便是那些最不敏感的人群也会尽量使自己,至少在公共场合,给人留下为人公正的感觉。可这并不意味着歧视心理本身已经消失了,它只是说明那些有歧视心理的人会为自己的这种心理感到难堪而已。那么我们该怎么判断《最弱的一环》中的现象呢?难道歧视心理真的已经不复存在,或者人们只是设法掩盖了自己的歧视心理而已?只要看看那些不受社会保护的群体的情况,答案自然就会很明显。事实上,《最弱的一环》中的投票数据的确表明,有两种人经常会受到歧视:老年人和西班牙裔人。
  在经济学家看来,歧视主要分为两种。有趣的是,那些参加《最弱的一环》节目的老年选手似乎正在遭受其中一种歧视,而受歧视的西班牙裔人遭受的则是另一种歧视。第一种歧视被称为品味歧视,也就是说一个人歧视另外一个人,主要是因为他不喜欢这种类型的人。而在第二种歧视——能力歧视当中,一个人之所以会歧视另外一个人,是因为他觉得此人能力低下。
  在《最弱的一环》节目当中,西班牙裔人实际上是在遭受能力歧视。其他的参赛选手似乎认为西班牙人的能力很差,即使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歧视心理导致西班牙裔选手经常在比赛的最初几轮就被淘汰,可一旦坚持到后面几轮,即使该选手的实力并不强,他们也很少会被淘汰,因为此时其他选手会选择保留下一些实力比较弱的选手,以此来减少自己的竞争压力。
  而与此同时,那些上了年纪的选手则会成为品味歧视的牺牲品:无论是在比赛初期还是在后期,他们都会无辜地被淘汰出局。(《最弱的一环》的观众的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好像其他选手并不希望那些上了年纪的选手来参加这种比赛。
  需要指出的是,通常情况下,参加《最弱的一环》的选手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对西班牙裔和老人的歧视行为。可事实上,当一位选手在舞台灯光的照射下进行节奏极快的游戏时,他通常会变得非常紧张,甚至有些焦虑。这最终就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同样一个人在家里会如何表现出自己的歧视心理?
  每年全美大约会有4千万人向完全陌生的人披露自己的隐私——主要是在互联网上。其中有些网站,例如Match、 eHarmony和Yahoo Singles等的访问者非常多。还有一些网站则适合一些更加具体的人群,比如说ChristianSingles、Jdate、LatinMatcher、BlackSinglesConnection、CountryWesternSingles、USMilitarySingles、PlusSizeSingles,以及Gay等等。这些约会网站已经成为互联网最为成功的收费网站。
  不同的网站运作方式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点是相同的:访问者首先需要在网站上刊登一条推销自己的广告,其中包括一张照片、一些必要的统计数据、收入水平、教育水平、个人喜好等等。如果你的广告能够引起别人的兴趣,那么就会有人给你发来电子邮件,甚至是安排一场约会。在很多网站上,你甚至可以公开你的约会目的——“建立长期关系”,“一夜情”或是“随便看看”。
  所以我们在此分析的资料有两类,一类是访问者在自己的个人广告当中所公布的信息,一类是他们收到回复信息。研究者可以对每一类信息展开研究。对于第一类信息,问题是“人们在公布个人信息的时候诚实度有多大?”对于第二类信息,问题是“什么样的个人广告最能吸引其他访问者?”


10条最常见的不动产广告语(3)


  两位经济学家和一位心理学家最近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专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阿里?霍达斯库(Ali Hortacsu)、古恩特?希施(Günter J。 Hitsch)和丹?阿里(Dan Ariely)最近对一家大型约会网站上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的对象主要集中在3万名网络用户,其中有一半来自波士顿,另一半来自圣地亚哥。有57%的用户为男性,所有用户的平均年龄范围大约为26~35岁。虽然他们的种族分布比较有代表性,研究者们也可以通过分析结果得出一些有关种族的结论,但接受调查者主要还是白人。
  这些人通常也比普通人更有钱,个头更高,身材更苗条,而且相貌也更好看,至少在他们的个人介绍里是这么写的。超过4%的网上约会者声称自己每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但实际上只有不到1%的约会者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由此可见在这部分人当中,至少有3/4夸大了自己的收入水平。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通常会声称自己的身高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英寸(25。4毫米)。至于体重,男性用户通常宣称自己跟全国平均水平一致,而女性用户则宣称自己比平均水平轻20磅(约9千克)。
  值得注意的是,有70%的女性用户宣称自己的长相“比较出众”,其中有24%的女性用户表示自己长得“非常好看”。男性用户大都也都很漂亮:67%的用户称自己“超出一般水平”,其中有21%的男性用户声称自己“非常英俊”。只有30%的用户说自己“长相一般”,1%的用户表示自己的长相“低于平均水平”,这说明大部分网上约会者不是吹牛鬼,就是自恋狂。(或者他们可能只是比较现实而已,根据房地产经纪人的经验,如果你不声称一所房子“迷人”或者是“棒极了”的话,别人甚至都不愿意去看它一眼。) 28%的女性用户说自己是金发,这一比例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很多人都在染发,或者是在撒谎。
  与此同时,有些用户却表现得非常诚实。8%的男性用户(大约每12名用户中就有一个)承认自己已经结婚了,其中有一半人声称自己“婚姻很幸福”。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很轻率。在258个声称自己婚姻幸福的人当中,只有9个愿意公布自己的照片。显然,他们宁愿找不到情人,也不希望妻子在网上看到自己的照片。(可以想象,当妻子大发雷霆“你在网上到底干什么?”的时候,丈夫通常会无言以对。)
  在导致网络约会失败的诸多因素当中,“没有张贴照片”无疑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因。(不一定要张贴你本人的照片;你完全可以在网站上贴一张更好看的陌生人的照片,可这种做法有时反而会给你带来麻烦。)跟那些张贴了自己照片的男性用户相比,一个没有张贴自己照片的男性用户通常只能得到1/4的回应率;而一位没有张贴照片的女性所得到的回应数量只有张贴者的1/6。即便是一位收入不高,教育水平低,工作没前途,长相不吸引人,身体超重,有些秃顶的男性用户,一旦他把自己的照片贴到了网站上,他所得到的回应率也会高于那些自称“年薪20万元,极其英俊”但却没贴照片的用户。一个人选择不张贴照片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他不知道该如何张贴照片,或者他害怕被朋友们认出来,或者他觉得自己长相不够好。但是如果他不肯张贴照片的话,其他用户对他的信任度显然就会大打折扣。
  约会成功并不容易。即便在那些张贴了自己照片的男性当中,也有57%的人没有得到过任何回应;23%张贴照片的女性从没得到过任何回应。事实上,网上约会者所表现出的偏好和日常生活中男女交往的模式完全一致。
  比如说,声称自己准备建立长期关系的男性比只准备发展一夜情的更容易得到回应;而只准备寻找一夜情的女性用户却更容易得到回应。对于男性用户来说,女性的长相非常重要;而对于女性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一个男人的收入水平,一个男人越有钱,他所得到的电子邮件就越多;女性收入水平对男性的吸引力却像是一道抛物线:男人不喜欢跟收入水平过低的女性交往,可一旦女性的收入水平过高,他们又会对其敬而远之。男人更喜欢跟学生、艺术家、音乐家、动物医生和名人进行交往,他们不喜欢秘书、退休女性或者是在军队和执法部门工作的女性;而女人喜欢跟军人、警察、消防队员(尤其是在“9?11”事件之后,就像保罗?费尔德曼在出售小甜饼时遇到的情况一样),以及律师和财务执行官等交往,女性不喜欢蓝领工人、演员、学生以及那些在医院或者是食品服务行业工作的人。女性不喜欢男性红发、卷发或者是秃顶(故意剃成秃头的除外);而男性则不喜欢那些头发干枯,毫无光泽的女性,他们更喜欢金发美女。在网上约会的时候,女性的一头金发能顶得上一个大学学位(染个头发只需要100美元,而读完大学要付10万美元学费,这笔费用显然小得多。)
  除了以上提到的所有关于收入、教育、相貌等信息之外,这些网站的访问者还会列出自己的种族。他们同时还会公布自己对于种族的偏向。根据调查,在种族问题上,人们最普遍的倾向是“跟我一样”或者“无所谓”。就好像《最弱的一环》当中的参赛选手一样,这些访问者也都在公开场合表示出了一种开放性的种族态度。当然,在真正与某位回复者进行单独通信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真正的种族倾向。
  调查表明,在所有网络用户当中,大约有一半白人女性和80%的白人男性宣称自己并不在乎对方的种族。但根据他们所得到的回复数据来看,结果并非如此。在那些宣称不在乎种族的男性用户所发出的电子邮件当中,有90%都是发送给白人女性用户的。而在那些表示在种族方面无所谓的女性用户所发出的电子邮件当中,有97%都发送给了白人男性用户。
  是否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些男性和女性确实并不在乎对方的种族,他们只是碰巧没有关注那些非白人用户?或者,是否他们表面上虽然声称种族并不重要,可实际上却只是为了给人,尤其是那些潜在的同种族约会对象,一种“思想开放”的印象呢?
  我们所公开宣称的信息和我们实际拥有的信息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或者说:我们说的是一回事,做的却是另一回事。)无论是在私人关系、商务交往,还是在政治活动当中,都是如此。


10条最常见的不动产广告语(4)


  如今我们对于政客们“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已经司空见惯了。可有时选民也会撒谎。想想看,当一名黑人候选人和一名白人候选人同时竞选的时候,会出现怎样的结果?白人选民是否会对公众撒谎,说他们会投票选举那位黑人候选人,以此来表现他们的公正吗?显然会。在纽约城1989年的市长选举当中,戴维?丁金斯(David Dinkins,1988年…1992年间任纽约市长,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市长。——译者注)最终的选票只比鲁道夫?朱里安(Rudolph Giuliani)多出了几个百分点,而早期的民意测验表明,丁金斯的支持率至少比对手高出15个百分点。当种族优越论者戴维?杜克在1990年竞选美国参议院议长的时候,他所得到的选票比之前的民意测验结果高出了将近20个百分点,这说明在选举之前的调查当中,有成千上万名路易斯安那人并没有坦承自己的种族主义倾向。
  虽然并没有赢得自己梦想的政治高位,但杜克确实是一位滥用信息的高手。就好像三K党中的骑士巫师一样,他能够收集到成千上万名三K党成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