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

第16章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第16章

小说: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莽又贬西域诸国王为侯,多次无故侵侮诸国。并下令断绝西域诸国与内地的交通。公元十二年,王莽征高句丽兵击匈奴,高句丽侯率众逃遁。王莽诱杀高句丽侯,又改高句丽为下句骊,引起高句丽、夫余、诸族的不断反抗。句町国在西南,汉昭帝时封句町国君为王。王莽却改句町王为侯,又诱杀句町王。公元十六年,王莽发动二十万人击句町,兵士死亡约十分之六七。西南地区各族纷纷起兵而反。 
  王莽随意改变西汉以来的惯例,引起了各族首领的不满;又轻率地决定动用武力,不仅导致边境冲突,还使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边疆,无法脱身,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了北方边疆人民深重的灾难。以后的反抗首先在北部边区爆发,绝不是偶然的。本来,中原王朝的政权更迭不至于影响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王莽完全可以维持现状,他却主动挑起了无谓的争端,使自己内外受敌。 
  俗话说屋漏偏遭连阴雨,疲于应付边陲战事的王莽,又不得不分出身来解决“内患”。 
  原来王莽的手下重臣甄丰虽然受王莽器重,但心里不满他取代汉朝,觉得以后会给家族招来灭顶之灾。所以,甄丰内心惶恐。王莽觉察出来后,便降了他的职位,这又使甄丰父子更加恼怒。甄丰的儿子甄寻便伪造了符命,说新朝应当将陕地分成两部分,让甄丰和太傅平晏分别治理。王莽很生气,但还是依照符命做了。但甄丰的儿子甄寻又伪造了一个符命,说王莽女儿、即已故汉平帝皇后要做他的妻子。这使王莽再也无法忍受了,下令抓捕甄丰父子,结果甄丰自杀,甄寻逃跑一年后也在华山被捕,当时甄寻手上刺着“天子”二字,王莽让人将他这个胳膊断下送给他查验,王莽说不是“天子”,而是“一六子”或者“一大子”,六就是戮,即杀死,最后王莽将甄寻也杀了。 
  王莽因为这次事件的刺激,对很多的亲信也不再相信了。每当外出的时候,他都要事先派兵在京城搜查,还取名叫做“横搜”。有一次外出,王莽惶恐得竟命令在京师搜查了五天之久。为了防范其他的人谋反,王莽对大臣入宫的随从人数做了限制,这又导致了新的矛盾。太傅平晏有一次进宫时带的随从超过了规定的人数,结果被把守宫门的仆射拦住,双方发生了纠纷,平晏的随从盛怒之下将仆射捆了起来。王莽听说后,气得七窍生烟,马上命人围攻太傅府,把闹事的卫士处死,这才算完。 
  王莽不仅和大臣矛盾激化,自己的儿孙们也和他不和。他的孙子王宗想取代他,于是让人画了自己穿着皇帝衣服的像,还刻了准备做皇帝用的印章。最后,事情被王莽得知,孙子自杀。有了这件事,王莽对子孙们也不信任了。后来,王莽借口大风将殿堂吹坏,将太子王临废黜,赶出京城到外地做王。 
  王莽原来和妻子的侍女原碧私通,王临侍奉母亲时也和原碧私通,后来王临给母亲写信,说自己不知道命丧何处,表示了对父亲的不满。信被王莽看到,王莽暂时没有采取行动。在妻子病死埋葬后,王莽便将原碧抓起来拷打讯问,原碧经不住拷打,将和王临私通的事都招认了,王莽为了遮家丑,残忍地将所有参与拷讯原碧的官员都暗地处死,将尸首埋在监狱中。然后,王莽派人给儿子王临送去了毒药,命他服毒自尽。王临不愿意喝毒药,最后引剑自杀。 
  王莽虽然将内部的祸患消除了,但由于他大量征用民伕,加重捐税,纵容残酷的官吏,对老百姓加重刑罚。这样,就逼得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了。正是风云突起的起义军把王莽的统治已经走上了末路。   
  丧命起义军之手 
  由于政治极其腐败,王莽新朝的诸多措施根本不符合实际,所以王莽政权遭到了从官吏豪强到普通百姓的一致反对。而由于王莽连年挑起战事,所需入不敷出,因此只有课重税于民间:盐税、酒税、铁税、山泽采办税、赊贷税、铜冶税等等多如牛毛。贫民无法谋生,富人也朝不保夕。揭竿造反的流民,四处攻城略地。从新朝十多年开始,刘氏宗族及各地豪强就不断起兵反抗,乱世之中,王莽不知道该如何挽救自己的命运。最后,他的所谓救亡措施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的笑柄。 
  王莽为了平息此起彼伏的大大小小的叛乱,便亲自去南郊祷天禳灾,用五彩药石烧了一个北斗形的铜斗,号为“威斗”,用来象征性地平息天下的叛乱。 
  一天,他梦见长乐宫铜人站起来走,醒来后看见铜人刻有“皇帝初兼天下”的文字,便命人磨去铜人的撰文。又梦见汉高宗庙里有神灵,就遣虎贲武士在高祖庙拔剑四击,户牖全被砍坏,以煮沸的桃汤洒在屋的四壁,令轻车校尉住在里面。 
  有人见他很害怕,便对他说,远古的黄帝曾经建了一个华盖,后来黄帝就成了仙。王莽听了,赶忙命人建了一个九重的华盖,高达八丈一尺,金银装饰,以安有秘密机括的四轮车装载,王莽将这当成了成仙的车。每次外出,都要在前边拉着。还让几个人在车上击鼓,同时,王莽拉车的三百名勇士边拉边喊:“登仙!登仙!” 
  王莽征集天下的奇能异士,有许多人应召前来。有的说自己渡水不用舟楫,只用马匹就可渡百万兵士过河;有的说吃了仙丹,打仗时不饥饿;有的还说自己插翅会飞,一天远翔千里。王莽让那个会飞的当场试演。那人取出两片鸟羽编成的翅膀系在身上,两翼间有机关,用手一扳,徐徐飞起十几米,接着堕落在地。王莽为了温度人心,就让这些人留在军中为将。后由韩博保荐了一个人,用四匹马拉的大车运入都城。这人叫巨毋霸,身长一丈,腰大十围,睡觉时枕鼓,吃饭用铁筷子。王莽让巨毋霸充当卫士。 
  但这些奇能异士与巨毋霸并不能挽回新朝的分崩离析。而这时天时也对王莽极其不利,公元初前后这一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阶段之一,见于记载的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区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如此大的灾害,即使是在国家储备充足,社会秩序稳定的条件下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何况发生在这样一个剧烈变革的动荡时代,出现在国库早已耗费殆尽之时!当时面对四起的饥荒,王莽叫百姓煮草根以代粮,饥民起而暴乱,赤眉、绿林军相继揭竿而起。 
  公元23年,绿林起义军拥立刘玄称帝,年号定为“更始”,刘玄就是更始帝。这使王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为了冲走这个不好消息带来的晦气,王莽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为了显示自己没有老,他还特意将自己的胡子染成了黑色。但这丝毫不能挽救王莽的败亡命运。 
  当时,隗崔等人推举隗嚣为大将军,在陇西举起义旗,劫持了地方官员,攻杀了雍州太守,直逼长安。紧接着,邓晔、于匡百余人在南乡起兵,劝说析县县令统率数千名士兵,一起投了降。邓晔自称辅汉左将军,于匡自称辅汉右将军,进攻武关。武关守将不战而降。邓晔、于匡直接向长安进军,势如破竹,很快便抵达京兆地区。 
  当时,王莽万分忧愁,不知怎么办才好。有个叫崔发的人对他说:“《周礼》和《春秋》,《左传》上都有记载:国家有了大灾大难,可以用哭来压制它。所以《易》经上说:先号陶而后笑。应该嗟告上天,祈求解救。”感到山穷水尽的王莽居然听信了他的话,带领群臣到南郊祭祀。他仰天说道:“我是受皇天的旨命才做皇帝的。皇天既然授命于我,为什么不消灭这些乱臣贼子呢?如果我说的是假话,就请皇天下雷霆劈死我吧!”说罢就大哭起来,哭得差点断气。他伏在地上不停叩头,最后,又陈述自己的上千条功劳,祈求皇天垂怜开恩。 
  他又动员城中的百姓跟他一齐大哭。一时间,长安街头日夜大哭。他特别设立粥棚,让他们吃饱了,有劲再哭。整个长安城哭得个天昏地暗。他在这些人中,挑选粗通文墨的年轻人为侍卫官,多达5000余人,让他们带兵到前线作战。又封了九名将军,都以虎为号,称为九虎。把他们的妻子搬进宫中,作为人质,让他们统率数万精兵去抵御郑晔、于匡的军队。 
  九虎到达华阴一带,在险要关隘防守。于匡带兵在正面挑战,邓晔带兵抄了他们的后路。双方一交战,六虎就被打得抛盔卸甲。两虎自杀,四虎溜走,剩下三虎带领残兵败将退回京师。 
  这时,更始皇帝刘玄的先头部队2000余人,由李松带领已经抵达京郊,与邓晔、于匡的部队合在一起,猛攻长安。陇西举兵的隗嚣军队也到达长安城下。各部都想抢得头功,攻击更加猛烈。 
  王莽无计可施,把监狱的囚犯放了出来,编入军队。让他们喝猪血酒对天发誓:不效忠新朝皇室,鬼神会记下他们的罪孽。然而,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哪有什么战斗力,常常一触即溃,一哄而散。 
  起义军很快攻至宫门,王莽在王揖等护卫下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也退至渐台。这时他的儿子、侍中王睦正想脱掉官服逃命。王邑将他喝住,父子俩一起守着王莽。最后将士全部战死,其他随员在台上被杀。商人杜吴杀了王莽后还不知道他的身份,取下了他身上的绶带。校尉公宾就见了,忙问是从谁身上拿到的,得知尸体还在后,立即冲进室内砍下王莽的头,王莽的尸体立即被争夺的士兵支解。不过这主要还是为了争功领赏,甚至有人割下他的舌头切碎分食,因为这些人觉得他的长舌一度欺骗了天下。 
  至此,王莽彻底失败了,但在他山穷水尽,必死无疑时,竟然还会有千余人自愿与他同归于尽,或许能给他一丝安慰,也向后人透露了一点真实的信息。     
·7·                
以柔克刚成大业的光武大帝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祖成祖、康乾盛世这类立下赫赫伟功的明君贤君,要不就是纣王幽王、隋炀帝、宋徽宗这类因荒淫残暴、昏庸无能等而致国破家亡的昏君、暴君,但对东汉开国皇帝、神武不可测的刘秀却知之甚少。这位谥号光武帝的刘秀名气虽然不如前面所提的几位皇帝和那些著名的亡国之君,但在政治、军事作为方面却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通过农民起义登上宝座的皇帝,也是一位中兴汉室,使汉室亡而复兴,断而再续的明君。有人甚至称他是中国历史上学识最高的皇帝、最会御权的皇帝、最善用兵的皇帝、“忍术”最好的皇帝,堪称中国帝王中的顶峰人物。文才武略、相貌人品,都达到了无人企及的程度。的确,在这些皇帝中,汉高心黑,魏武残忍,唐宗好色,宋祖贪杯,明祖嗜杀,而光武身上却没有这些让后人印象深刻的有特色东西。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知名度甚至还不如那些亡国之君。 
  中国人追求的处世的理想境界是柔中含刚,刚中存柔,刚柔相济,不偏不倚。这一点在太极图上表现得最为形象:在一个圆圈中有一个白色的阳鱼和一个黑色的阴鱼,阳鱼头抱阴鱼尾,阴鱼头抱阳鱼尾,互相纠结,浑融婉转,恰成一圆形,无始无终,无头无尾,无前无后,无高无下。最妙的是阴鱼当中有阳眼,阳鱼当中有阴眼,相互包容,相互蕴含,相互激发,相互转化而又相互促生。我们一度对这一处世方式进行过轰轰烈烈的批判,但当我们真正凝神谛视这个小小的太极图时,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它包含了宇宙中的至理,同时也是我们处理人事的最高准则。 
  中国人追求的理想化的处世方式则是以柔胜刚,以柔克刚。遗憾的是,不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却是刚者居多,柔者居少。若能以柔为主,寓刚于柔,其表现方式就是人们推崇的“柔道”。然而,“柔道”尽管是治国治民、为人处世的最佳方法,却由于贪婪、暴躁、逞一时之快、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等人性的弱点,人们一般不去施用,或是施行得不好。刘秀是这些少数将“柔道”处世,“柔道”治国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佼佼者。他是一位以柔开国、以柔治国的皇帝,在政治、军事诸方面都体现出了这种精神,应该说他把中国的“柔道”发挥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他的成功充分证明了“柔道”比“刚道”行之有效,其事半功倍、为利久远的特点,更是为“刚道”所不及。 
  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其父刘钦是南顿县令,在刘秀九岁时病故,此后,刘秀与哥哥刘縯便被叔叔收养。   
  牛背上的皇帝 
  刘秀,字文叔,是南阳郡蔡阳乡(今湖北省枣阳县)人。他的身上流着西汉皇家的血液——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定居南阳的原因则是由于他的六世祖: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不过到刘秀这一代的时候,封爵的传承已经结束,他的父亲刘钦只是南顿县令而已。 
  公元前6年,刘家的稻谷丰收,田地间甚至出现了一茎九穗的现象。就在这一年的12月,刘秀出生了。刘钦夫妻对小儿子降生在这样的好年成非常高兴,特地为他起名为“秀”,意思就是庄稼出好穗。 
  虽然刘秀已经离皇家宗枝很远,但他出生时,家境还是相当不错的。刘钦樊氏夫妻很恩爱,生了很多孩子。刘秀有两个哥哥:刘縯、刘仲,还有两个姐姐:刘黄(后来的湖阳公主)、刘元和一个妹妹刘伯姬。 
  刘秀九岁这年,他的父亲刘钦去世了。刘秀兄弟三人从此寄居叔父刘良家中,几个姐妹则继续跟随母亲生活。 
  刘秀性情温和,喜欢在田野间嬉戏,刘家的佃农不免要照应着他。时间长了,刘秀竟渐渐对农桑稼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把自己的小主人身份甩在一边,和佃农们一起耕作田园。哥哥刘縯的性格与刘秀恰恰相反,对田园生活毫无兴趣,专喜欢交朋结友、弄侠使气,养着不少乡间豪悍的少年。他对弟弟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很看不惯,常常笑话他没有出息。 
  公元8年,王莽废汉立新朝,刘氏宗亲后裔失去了所有的特权和财富。刘秀这年14岁,看起来,他真是要做一世农夫了。 
  在这种改朝换代的困境中,刘家很快就成了普通的老百姓,过着与从前截然不同的窘迫生活。这样的生活令刘秀的大哥刘縯非常不满,经常在家中大发牢骚,声言定要重振大汉王朝不可。他见弟弟仍然是老样子,心急如焚。有一天,刘秀在地里锄草,刘縯率领宗室兄弟与宾客侠士,忽拉拉围过来。刘縯指着刘秀,对众人说:“我小弟刘秀喜欢耕作,能够喂饱一个人的肚子,跟汉高祖刘邦的哥哥刘仲不是很像吗?”众人哗然大笑。刘縯又说:“诸位如果能成大事,不要忘了提携一下我的小弟。”众人七嘴八舌,都在嘲讽他。刘秀脸涨得通红,顿时醒悟:“天下大乱,醉心于田园牧歌、从事耕作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用脚一踏禾苗,扔了锄头,愤然变色说:“大丈夫生长于天地间,你们能够建功立业,我亦能名载史册。” 
  当同龄的朋友都纷纷成婚聘娶、沉浸于家室之乐的时候,20岁的刘秀却作出了另一个决定:西去长安,开拓视野、研习学问。 
  来到长安以后,刘秀成为许子威的学生,学习了《尚书》等当时最经典深奥的学问。刘秀生性聪颖,举一反三,对这部阐述政事的著作有相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