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前期文学史-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区的关于海神、雷神、火神、蛇神等神话传说故事,不但想象丰富,而且表
现优美,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另一传说讲一个名叫肯克伯的人,在大
荒之年把粮食藏于山洞不让妻子儿女吃,自己最后也落了个可耻下场,体现
了劝善惩恶主旨。鳄鱼传说又表现了小钉子鱼敢于抗霸与凶猛的鳄鱼斗争的
精神。而东非关于帕特、蒙巴萨、基瓦尔等国的传说,西非关于创立马里帝
国的松迪亚塔国王历史的史诗,虽有虚构成分,但体现了一定历史依据,经
整理可成为重要历史资料。
到了19世纪以后,随着反殖民主义斗争的高涨,非洲的口头民间文学
也进入了黄金时代,内容方面爱祖国、争自由、歌颂民族英雄成为其突出主
题。如几内亚关于阿尔玛美·萨摩利·杜尔在19世纪末叶领导武装队伍同
法国殖民主义者英勇斗争故事的传说,以及其它一些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民
族英雄的诗篇传说,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非洲口头
民间文学的一个新的重要的特征。
这些口头民间文学来自于人民,同普通百姓有血肉联系,具有鲜明的现
… Page 70…
实主义传统。艺术手法方面有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寓意、幽默的语言、生动
的形象、强烈的节奏,艺术感染力极强。特别是有的为了流传方便,采用散
韵结合的形式,有的本身就是歌曲。如斯瓦希里语的古体杂诗虽然一般是长
诗,但以四行为一节,与民间歌谣相似。佛得角群岛的克列奥尔语民间文学
最流行的形式是“莫尔纳”,其既可表现爱情、忧伤、悲愁,又可表现冷嘲
热讽、抗暴抑恶的内容。圣多美的“索科佩”是其口头民间文学流行的最普
遍形式,它一般做伴脚舞的歌曲,节奏轻松活泼。这些都体现了非洲口头民
间文学的艺术特色。
正是在这口头民间文学发展的基础上,到了两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出现
了大批作家文学,推动了非洲文学的发展。如西非著名诗人、塞内加尔杰出
的文化活动家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马达加斯加的杰出诗人让·约瑟
夫·腊伯阿里维洛 (1901—1937),扎伊尔著名作家季·穆托姆波,尼日利
亚的西普利安·埃克文西等,使非洲文学走上了世界文坛。
综观世界现代前期亚非文学,其描写人民的反帝、反殖和反封建斗争,
反映各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表现人民的觉醒是其主旨,具有强烈的
爱国主义思想是其特色。其次,由于这一时期的亚非文学属资产阶级文学范
畴,所以文化启蒙、思想教育,揭露殖民者罪恶,鼓励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
而斗争的特色亦很鲜明。再次,这一时期亚非文学受到西方文学的明显影
响,对亚非文学的发展变化起了重要作用,所以,此时期亚非文学在文学样
式方面也由单纯的诗歌体发展到散文体,由故事体裁发展到现代小说的体
裁,由韵文发展到口语。另外,亚非文学毕竟植根于自己的土壤,所以虽然
受西方文化的明显影响,但它又不能摆脱本国固有文化的束缚,造成西方化
与本土化的匆忙结合体,亦即在本国文学史上有过渡性质。但它的承上启下
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它为亚非下一步文学的发展起了推动和先导作用。
2。阿拉伯文学与巴鲁迪
从18世纪末法国入侵埃及至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富饶辽阔
的阿拉伯地区几乎都被英、法、意等帝国主义者所侵略奴役。这种侵略奴役
阻碍了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激起了人民的坚决反抗与觉醒。另
外,也促使这些地区的统治者采取了相应的改良措施。在19世纪前半期,
以在阿拉伯地区经济文化处于领先地位的埃及为例,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
夺取政权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极力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并于1826
年派遣以雷法阿·塔哈塔威(1801—1873)为首的一批埃及青年到法国留学。
这对发展埃及经济是有好处的。但穆罕默德·阿里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埃及
人民在专制制度下生活,所以反映在文学方面仍沿袭传统、墨守成规、缺乏
生气。文艺欣赏标准以模仿古文(主要是韵文)为尚,创作方面也不敢超出
韵文范畴,这样就不可能有任何新的创造。就连埃及近代文化复兴的先驱雷
… Page 71…
法阿·塔哈塔威的《巴黎纪行》和阿里·穆巴拉克(1823—1893)的四卷本
小说《伊勒木丁》(1881)也都是用韵文写成。当然使用韵文只是一种表现
形式,内容方面也还是有新鲜东西的,不过也说明阿拉伯文学改革的艰难。
这种旧的形式与发展了的新形势是很不相适应的,它严重地束缚了作家表达
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和描写新鲜事物。
到了19世纪下半叶,由于阿拉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民族意识
的觉醒,西方文学的影响,印刷术的广泛使用和报纸的出现,其文学也起了
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表现在埃及、叙利亚、
黎巴嫩、伊拉克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帝反封建斗
争。民族意识的觉醒是阿拉伯人民对专制独裁统治非常不满,想学习欧洲实
行的共和制度。同时,他们看到当时伊斯兰教的软弱涣散,一些伊斯兰教国
家备受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压迫,想振兴伊斯兰教,发扬创教初期的伊斯
兰精神。从而提出进行政治改革和宗教改革的要求。埃及维新派学者穆罕默
德·阿卜杜(1848—1905)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西方文学的影响使这一
时期埃及、黎巴嫩、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与欧洲文化有了广泛的交流与结
合。西方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戏剧、故事、诗歌等陆续被译成阿拉伯文。
如埃及著名教育家、翻译家塔哈塔威翻译了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费讷隆
的《忒勒马科斯历险记》,黎巴嫩作家苏莱曼·布斯塔尼(1856—1925)翻
译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斯曼·贾拉勒(1824—1898)翻译了莫里哀
的四个剧本,纳吉布·哈达德(1867—1899)等侨居美洲的文人翻译了莎士
比亚、拉辛、莫里哀、大仲马的作品。20世纪初哈菲兹·易卜拉欣 (1871
—1932)又翻译了雨果的《悲惨世界》,穆斯塔法·曼法鲁蒂(1876—1924)
译写了《菩提树下》、《美德》、《为了王冠》等法国文学作品。这些大量
译作的出现,开拓了阿拉伯文学家的眼界,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表现手
法,从而对改变阿拉伯文学面貌起了有利作用。印刷术和报纸的出现,为文
学繁荣提供了现代物质手段。1828年,在埃及最早鼓吹维新的报纸《埃及纪
事报》发行,1865年,最早提倡阿拉伯文艺的月刊《蜂王》创刊。另外,黎
巴嫩、叙利亚的许多文人也来到埃及主办了《埃及报》、《金字塔报》、《莫
卡泰姆报》等报刊,表达了阿拉伯人要求社会改革、抒发民族感情的共同愿
望。属文艺性的刊物在埃及还有《埃及作家》、《使命》、《新月》、《文
艺撷华》等。正是在这诸多条件下,阿拉伯文学才出现了繁荣局面。
这一时期阿拉伯文学的繁荣表现为创作题材的扩大。既有政治性、社会
性的,也有宗教和其它方面的;既表现作家个人的感受,也反映作家生活的
时代和民族的感情等。这方面最突出的代表是埃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迈哈
穆德·萨米·巴鲁迪(详见本章)。他参加了阿拉比领导的反英斗争,后被
长期流放锡兰岛。他的诗歌在阿拉伯诗歌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黎巴嫩
诗人易卜拉欣·雅齐吉(1847—1906)的诗歌也号召阿拉伯人民起来反抗外
国侵略。此时期在贝鲁特和突尼斯等地也出现了一批受过西方教会教育的阿
… Page 72…
拉伯作家和诗人。他们在其作品中,号召阿拉伯人民冲破阻碍社会发展的中
世纪传统和习惯势力,吸取西方文化,为创造阿拉伯新文化作出了可贵努
力。其中伯特鲁斯·布斯塔尼(1819—1883)编纂了号称百科全书的《知识
界》,法里斯·舍德耶格(1805—1887)、纳绥夫·雅齐吉(1800—1871)、
易卜拉欣·雅齐吉、穆罕默德·贝赖姆(1840—1889)等人曾致力于创办阿
拉伯文的报刊杂志,并写了大量文章,揭露入侵者的罪行,传播西方进步思
想。另外,还有埃及作家阿卜杜拉·奈迪姆 (1854—1886)、叙利亚作家艾
迪卜·伊斯哈格 (1856—1885)、哲马伦丁(1839—1898)和埃及著名政论
家阿卜杜拉·拉赫曼·卡瓦基比(1849—1902)等人也发表了不少高质量的
作品。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埃及出现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提出了
结束英国军事占领和实施宪政等改良主义政治纲领。其中代表人物有反对保
守、主张创新的伊斯兰教维新派学者、作家穆罕默德·阿卜杜。他著有《论
一神教》(1897)和《伊斯兰教、基督教与科学和文明》(1902)等著作及
散见于报刊的文章,并注释了由谢里夫·赖迪编辑的《修辞坦途》和赫迈扎
尼的《玛卡梅韵文故事》。他的作品风格典雅、雄浑有力。他的思想对其后
阿拉伯作家有较大影响。另外,卡西姆·艾敏(1865—1908)也较著名。他
游学欧洲,回国后加入民族独立运动,以维护女权而出名。他著有《妇女的
解放》 (1899)和《新女性》(1906)等,认为必须使妇女得到解放,埃及
社会才能进步,才能摆脱外国的奴役。他的文风平实晓畅,用词精当,论理
性强。
这一时期处于阿拉伯文学领袖地位的埃及还有穆斯培法·卡米勒(1874
—1908)、赛阿德·宰额鲁勒(?—1927)、穆斯塔法·曼法鲁蒂(1876—
1924)、杰尔吉·宰丹(1861—1914)、叶阿古卜·赛鲁夫(1852—1927)
等著名作家。其中前两位又是著名政治家和演说家,他们的散文洋溢着追求
独立解放和爱国主义的思想,他们的演说词和政论文是阿拉伯文学的宝贵财
富。杰尔吉·宰丹与叶阿古卜·赛鲁夫原籍黎巴嫩,长期定居埃及。他们大
量的有关历史、社会、宗教的作品在阿拉伯国家有较大影响。穆斯塔法·曼
法鲁蒂著有小说集《泪珠集》和社会杂文集《观点集》等。他的作品揭露社
会弊端,同情不幸者的苦难,宣扬改良主义思想。其小说多取村于现实生活
或法国文学作品,往往蒙上一层悲戚哀伤色彩,读后令人伤心落泪。语言运
用注意节奏和谐,明白通畅。其作品在阿拉伯世界颇为流行。
阿拉伯文学囊括了诸多国家,他们共同点是反映民族解放运动和改良主
义思想,都为创造高度发达的阿拉伯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由于这些国
家不同的具体历史条件,所以其文学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在19世纪后半
期至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时期,在政治与文化方面处于领导地位的埃及的
文学成就最高。紧接着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长期以来都是一个整体的
黎巴嫩和叙利亚也加入了阿拉伯新文艺运动,其文学也取得了一定成就。20
… Page 73…
世纪初,伊拉克也作为一个新成员出现。至于马格里布 (摩洛哥、突尼斯、
阿尔及利亚)和阿拉伯半岛其它国家,除个别作家外,一般来说新文学发展
较晚。不过纵观这一时期的阿拉伯文学创作,各国成就虽有大小不同,但都
为阿拉伯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都为下一时期阿拉伯文学的发展提
供了坚实的基础。
巴鲁迪
迈哈穆德·萨米·巴鲁迪 (1838—1904)是埃及著名诗人和阿拉伯文艺
复兴运动的先锋与代表人物。他出生于开罗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曾做过朝廷
的大官。7岁时其父亲故去,他在家人抚养下读完小学,12岁入专门培养贵
族子弟的军事学校。1854年,巴鲁迪从军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军官。但他却对
文学非常喜爱,特别是酷爱阿拉伯诗歌,所以他在背诵了大量的阿拉伯古代
作家的诗歌等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开始练习写诗。
巴鲁迪早期的生活取向和诗歌创作,基本上是处于一种自我满足和嘻戏
享乐的状态中。虽然他对当时埃及统治者的对外妥协、对内专制的政策非常
不满,对其间矫揉造作、落后时代的文学创作持鄙视态度,但由于他在1863
年认识了埃及统治者伊司马仪并被委以重任,所以他在平步青云中沉浸在安
谧、幸福的享受中,并沉浸在中古时期阿拉伯诗歌的美的格律中。
1877年爆发了俄土战争,巴鲁迪作为支持土耳其的埃及军队中的一员,
参加了这次战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对祖国的怀念,使他颇多感慨。
回国后,又适逢埃及驱赶外国侵略者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陶菲格上台后
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与疯狂逮捕爱国人士的倒行逆施的局面,使巴鲁迪的民族
义愤和爱国主义精神被大大激发起来。1879年1月,巴鲁迪组织领导成立了
反对英法控制和陶菲格卖国政策的埃及第一个政党——祖国党。1882年 2
月,祖国党人组成新政府,巴鲁迪任首相,拟定了新的方针政策,辞退所有
外国阁员。这是巴鲁迪生活道路和思想转变的重要时期。
以巴鲁迪为首的祖国党政府的成立,使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感到非常
恐慌,并内外联手对新政府采取了扼杀手段。1882年7月,英国入侵埃及,
年轻的祖国党政府虽然带领人民进行了坚决的抵抗,但终因力量悬殊而失
败,巴鲁迪和其他领导人也被放逐到锡兰。巴鲁迪这一流放就是17年。他
在流放地写了大量的诗歌以反映他内心的痛苦和对时局的思索。他还在此期
间学会了英语,选编了收有阿拉伯古代30个诗人作品的《古代诗选》。
1900年巴鲁迪获赦回到了埃及,并以一个著名文学家、作家和诗人的身
份生活于开罗。1904年,巴鲁迪不幸去世。他的遗孀主持出版了《巴鲁迪诗
集》两卷和他编选的《古代诗选》四卷。
巴鲁迪诗作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首先表现为具有强烈的民族
自豪感和自信心。这实际上是对当时内忧外患时局的抗争和对民族解放运动
的支持与鼓励。如他对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的描写:
问问基泽大建筑,
… Page 74…
了解你所不曾知。
千年百载尽逝去,
战胜风侵真稀奇。
尽管灾难无数计,
嵬嵬巨塔旷野立。
历史见证具安在,
展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