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

第18章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18章

小说: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些关于宇宙的结论,难免不出差错。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可以打败中世纪神 

学,因为神学原本不合逻辑,但仅用逻辑推理的方式不能完成科学,科学自 

有它本身的逻辑和规律。比如他认为月亮上面有海,认为太阳上有万物,等 

等,就既没有根据,也没有说服力。 

    布鲁诺的影响,在他的时代尤其在教会内部,无疑是巨大的。但从历史 

的发展宏观来考虑,就不如伽里略来的立论坚实,也不如蒙田来得意味绵长。 

至少以今日中国的情况看,还是伽里略的知名度更高,而蒙田散文的读者更 

多些。虽然布鲁诺也猜到了一些真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预言了能量守恒 

的学说”,但是,这些猜测和预言,很快就被后来的巨大科学成就所淹没了。 

    一些西方哲学家认为,1600年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分界线,而 1600 

年正是布鲁诺牺牲的年份。或许可以这样说,布鲁诺的死宣告了以人文主义 

思想为主导的哲学时代已经结束。他们身后的一批真正可以称为巨星的思想 

界人物,将逐步登上西方近代哲学的宏伟舞台。 


… Page 70…

                        四、17世纪西方哲学概览 



     17世纪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且一些哲学史大家,都将西 

方近代哲学史的真正源头,界定在17世纪。他们或者认为,弗兰西斯·培根 

才是近代西方哲学史的第一位代表;或者认为笛卡尔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真正 

始祖。 

     17世纪的西方哲学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他和15、16世纪的西方哲 

学比较起来,有自己的鲜明特征。这些特征包括: 



               1。西方近代思想史上哲学家集群出现的世纪 



     现代社会学有这样一种观点:一个专业的兴盛与否,其基本标志是看这 

个专业有没有人才集群出现的现象。很显然,这是一个富于说服力的标准。 

人才集群出现,证明其事业的兴旺发达,也证明该领域达到或正在达到全盛 

时期。世界上不论那个地区或民族,人才集群出现的情况都是不可多得的, 

或者说十分罕见的,古希腊罗马时代,是西方哲学家呈集群状况或成团崛起 

的时期;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也是这样一个时期。这种情况,在他们之后 

的1000多年时间,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很少再现了。但是西方的17世纪 

却再度辉煌,重现了这种哲学家集群出现或成团崛起的情况。一个世纪对于 

一个人来讲,确实是太长了些,毕竟百岁老人,于今为罕。但相对于整个人 

类而言,100年不过白驹过隙,瞬间而已。所谓百年易过,如花如梦。但17 

世纪这100年,西方哲学家成批出现,其中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哲学大家,就 

有七八位之多。人类固然有几千年文明史,但能够称为哲学大家的能有几人, 

能产生数百年历史影响的又有几位。人类——以不同民族的各自历史计算, 

——有时一连好几个世纪连一个这样的人物都不曾出现过。而仅仅一个 17 

世纪,这样的大思想家就有七八个之多,这等光荣,堪称奇迹。若不是在这 

个世纪中还有其他一些同样影响巨大的人物和同样影响巨大的事件,17世 

纪,简直就可以称之为哲学世纪。尽管如此,人们仍然将17世纪毫不犹豫地 

命名为理性时代。 



                     2。西方近代哲学卓然独立的世纪 



     我在前面说过,15、16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他们虽然对人类思想进 

程产生过巨人般影响,但就他们每个人的思想或成就的具体构成而言,他们 

却并不以哲学取胜,那是一个巨人哲学的时代,而不是一个哲学巨人的时代, 

以致罗素要批评那个时代是哲学的不毛之地。当时最有影响的人物中,马 

丁·路德以宗教改革著称,马基雅维利以政论政见著称,托马斯·莫尔以乌 

托邦思想著称,哥白尼、伽里略以自然科学成就著称,布鲁诺以传播哥白尼 

学说著称,蒙田以人文主义散文随笔著称,埃拉斯谟以文学名作《愚神颂》 

著称,达·芬奇以多才多艺特别是他的绘画成就著称。可以说,这是一个没 

有狭义哲学的哲学家时代。 

     到了17世纪,瓜熟蒂落,风云变化。17世纪的大哲学家中,固然有在 

科学方面卓有成就的大科学家、大数学家,比如笛卡尔对解析几何的贡献, 

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贡献,都可以和人类历史上超一流的大科学家相提并 


… Page 71…

论。但是他们与自己前辈不同的表现是,他们尽管科学成就巨大,并不影响 

他们在哲学方面作出同样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他们既是大数学家,又是大哲 

学家。如果用一句简捷明了的语言比较这两个时代思想家的特点或许应该这 

样说: 

     15、16世纪的哲学特征是——巨人们在思想; 

     17世纪的哲学特征是——哲学界有巨人。 

     17世纪的思想英华真正开始以一代哲学伟人的面目登上历史舞台。顺便 

说,这些哲学人物的主要创作时代几乎齐刷刷都处在17世纪这个历史时间之 

内。他们最早登台的人物培根,生于1561年,死于1626年,但他的主要创 

作时间,不在16世纪,而在17世纪。紧随其后的霍布斯生于1588年,去世 

于1679年,几乎完全是17世纪的思想人物了。该世纪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洛 

克,则生于1632年,去世于1704年,虽然他的影响在18世纪才最充分地表 

现出来,而就其本人的生命历程来看,他依然是个不折不扣的17世纪的哲学 

天才。 

     所以,到17世纪,虽然文艺复兴运动已经经历了近300年历史,而西方 

近代哲学,则直到培根、笛卡尔,才算露出庐山真面目。 



                  3。科技、革命、哲学高潮迭起的世纪 



     17世纪之前的人文主义思想时期,不但没有狭义上的思想家,而且也可 

以说没有狭义上的哲学著作,尤其没有真正的哲学巨作。哥白尼和路德是 

15、16世纪影响最大的人物,但他们并没有哲学著作问世。其他如马基雅维 

利,莫尔、康帕内拉莫不如是,蒙田以随笔见长,干脆不写理论著作。唯库 

萨的尼古拉和布鲁诺最富思考与论辩精神,但二人皆为教会中人,所言所辩 

固有新说,不脱旧彀,其书在神学与哲学或科学与神学之间。17世纪不同了。 

17世纪的思想家,从培根、笛卡尔,到霍布斯、斯宾诺莎,以至生命结束于 

世纪之交的洛克,几乎个个都有哲学著作,绝大多数都有以哲学为本色的重 

要历史文献。即使帕斯卡固以杰出的大数学家享名于世,同样写出《思想录》 

这样出色的作品。以这作品比之于15、16世纪的诸位思想人物的大作,堪称 

佼佼者也。但与他17世纪的同仁相反,还是低了一个档次。 

     自然17世纪也有一些影响同样巨大甚至更其巨大的科学巨匠。但是17 

世纪已不再是科学家或综合性思想人物独占鳌头的世纪了。哲学家们正如科 

学家们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一样,也写出了同样不愧于这个时代的哲学著作。 

     然而,17世纪哲学又是与15、16世纪的思想进程不能截然分开的,按 

西方著名哲学史家文德尔班的划分方法,这几个世纪就其发展阶段看,原本 

属于同一个时代,即文艺复兴时代。他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史主要 

是从希腊哲学的人文主义的复兴开始逐渐形成自然科学世界观的过程史。据 

此,文艺复兴时代哲学史恰如其份地分为两个时期:人文主义时期和自然科 

学时期。我们也许可以把1600年作为两者之间的界线。这两个时期的第一个 

时期用真正的希腊思想传统取代了中世纪的传统,这两个世纪对于文化史和 

文学活动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但从哲学观点看,这两个世纪仅仅表现出早期 

思想的传递,为新的时期开辟道路。第二时期包括逐步取得独立的近代自然 


… Page 72…

  科学研究的初期,并包括随之而来的17世纪的伟大的形而上学体系。”                ① 

       按照文德尔班的意见,没有人文主义时代的思想解放,就没有17世纪的 

  科学成就;反之,没有17世纪的科学成就,文艺复兴运动也就没有达到自己 

                                                                      ② 

  的逻辑目的。于是他说:“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而且这句话 

  专门用了黑体字。 

       这个说法无疑是符合西方近代历史的实际的,但应该补充的是:没有科 

  学的进步,例如没有哥白尼的天文学研究成果,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说也 

  就缺少必要的依据——他脚下少了一块巨大的基石;没有17世纪理性主义哲 

  学,则该时代的科学成就虽大,依然是一种不完整的历史文化。本来人文主 

  义哲学与科学成就就是不可分的,充其量只是不同时期各有侧重点而已。 

       但17世纪确实比15、16世纪深化了,深化也是分化,因分化而产生各 

  自独立于世的哲学家、文学家与科学家;分化也是深化,因深化而使这些哲 

  学家、文学家和科学家打上了新的时代印记。 

       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自然是牛顿力学,最伟大的人物自然是牛顿爵 

  士。 

       牛顿力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划时代的,全方位的,它不仅属于西方,尤 

  其属于人类。哪里有近代科学,那里就有牛顿。 

       牛顿力学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也改变了人类的历史文化风貌。牛顿谦虚 

  地自称是有幸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但他实在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 

  伟人。他的文化地位也是无可争议的。美国一位作家将对人类历史产生重要 

  影响的人物挑出来,按他们的影响大小而排座次,牛顿排名第二,名次赫然 

  排在基督耶稣、释迦牟尼和孔夫子之前。 

       牛顿力学之到本世纪才遇到爱因斯坦的挑战,于是有人说牛顿力学已经 

  过时。其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能证明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是有特定空间 

  的,却不能全然取代牛顿力学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是个科学巨人,巨人的出现因为有伟人群落给他作基础。仿佛天上 

  的繁星,一颗明星,不成光景,群星灿烂,方成气象。17世纪及其之后相当 

  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完全可以称为牛顿时代,但促成这时代来临的却绝非 

  牛顿一人。一方面是牛顿主导了时代,另一方面,也是这时代造就了牛顿。 

  他的科学成就,严格地说来,并非仅仅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促成其成功的, 

  至少有波兰的哥白尼,意大利的伽里略,瑞典的布拉赫和德国的刻卜勒。难 

  怪英国科学史家沃尔夫要说:“共同促成牛顿综合的5位主要思想家分属5 

  个不同国度,这是意味深长的。”① 

       牛顿生也有幸。在他生前99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已经发表。那不 

  过是星星之火,燃于千里之外。但自此之后,百年之内,风起云涌,势如破 

  竹,终于蔚为大观。 

       17世纪不再是个人奋斗的世纪。 

       17世纪是科学社团兴起的世纪;是科学仪器大批涌现的世纪;又是各个 

  自然学科全面丰收的世纪。 

       讲科学社团的兴起,就有佛罗伦萨的西芒托学院、伦敦的皇家学院和巴 



① 《哲学史教程》下册,商务印书馆1993 年版,第472 页。 

② 同上书,第473 页。 

① 《16、17 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第161 页。 


… Page 73…

黎的科学院。讲科学仪器的大批涌现,就包括显微镜、望远镜、温度计、沸 

点测定器、气压计、抽气机、摆钟,以及各种航海仪器等等;讲各自然学科 

的全面丰收,就包括数学、力学、物理学、气象学、化学、地热学、地理学、 

生物科学等专门学科都取得重大科研成果。 

     可以说,处在这样的时代,唯有牛顿这样的科学巨匠才能名副其实成为 

学术界领袖;反过来讲,也只有这样的时代,才能哺育出对人类科学作出空 

前贡献的伟人牛顿。因此,将17世纪称为科学时代也是有充分的理由的。 

     除去科学成就,17世纪的另一个历史性大事件,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 

     英国革命并不是资本主义文明的第一次成功的政治行动,早它半个世 

纪,荷兰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成功。荷兰虽然是个土地面积很小,人口相对 

很少的国家,但它的革命的意义,却不是国界可以限定的。它作为人类历史 

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对于欧洲特别是当时的西欧产生了不可估量 

的影响。而它本身也曾作为一块资本主义文明的自由圣地,收留和保护了许 

多被自己祖国的当权者迫害而来的思想家与政治人物。 

     但是,毕竟荷兰的革命不能和英国革命相提并论。英国革命是建立在当 

时世界上最先进也是最强大的国家基础上的革命。它的意义自然非同小可。 

     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道路,是从小到大,从一个城市的成功,到一个国 

家的成功,又从一个国家的成功到一个强大国家的成功。而英国正是欧洲最 

强大的国家,它的革命的成功,从根本上启动了欧洲大陆的历史性活动,从 

而也在新的历史基础上揭开了资本主义文明新的一页。或许应该说,真正成 

熟的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7世纪开始的。所以17世纪,也可以称之为革命 

的世纪。 

     但英国革命有它自己的独特的文化风格。它虽然是一场成功的革命,却 

不是一场政治性很强的革命,就如同下个世纪法国革命那般。它的核心问题 

虽然是政治问题,但英国人的政治却又是和经济利益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政 

治。虽革命不忘利益分配,要政治更要法权,是英国人独特的历史文化。英 

国革命的基础,首先在于它的经济实力和科学进步。英国革命是一种渐进型 

的革命,因为在革命发生之前,就已经革过命了。现在革命的爆发,不过是 

要使过去已经提出甚至已经存在的各项要求合法化罢了。英国革命反反复复 

40年,终于以“光荣革命”的形式结束。这并不表明英国人生性喜欢妥协, 

而是说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它的目的已经达到。英国革命的这种务实风格, 

对于英国以后的繁荣和强大,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后来美国革命所产生的潜 

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不同寻常的,这种影响本质上依然属于历史文化的影响。 

     英国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后来又恢复了君主制。好像它的目的没有达到。 

然而,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光荣革命后的君主制虽未革面却已洗心,它在 

骨子里已经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英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