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

第26章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26章

小说: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贡献;他超越了任何一个人,他把研究从统治了几百年的僵化的神学和传统 

  教条中解放出来。”“这位伟大人物就是笛卡尔,他象征着从文艺复兴到现 

  代科学时期的转变,很多人感到,他代表了现代心理学的开始。”① 

       一个人,能在如此众多的领域作出如此出色的贡献,真真令人羡慕。笛 

  卡尔的绝妙之处,在于他博而能专——既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又有扎实雄 

  厚的专业知识;专而能精——不但学识兼备,而且富于创造,精而能思—— 

  不仅在某些专业领域作出划时代的成就,而且长于思索,能具体也能抽象。 

       笛卡尔博而能专,胜过培根;专而能精,胜过霍布斯;精而能思,又胜 

  过伽里略。在这方面,即使17世纪的那些伟大的思想家,除去后来的莱布尼 

  茨,几乎无人堪与其匹。但他也非完人:重视实验,不如培根;破除迷信, 

  不如霍布斯;忠贞不屈,也不如伽里略。 

       其次,因为17世纪乃是一个科学的世纪,伟大的牛顿即生长于斯。应该 

  说,17世纪之前,影响最大的是路德的宗教改革;17世纪之后,影响最大的 

  则是牛顿力学。以17世纪之后的相当年间,也可称为牛顿时代,生在科学时 

  代,非有相当的数学知识不能成功;与牛顿为伍,必在数学方面有很深的造 

  诣才有可能。恰恰在数学方面,笛卡尔比之培根、霍布斯所代表的英国经验 

  主义哲学具有更多的优越条件。培根并非全然不知数学的重要,但他本人的 

  数学知识实在令人不敢恭维;霍布斯对数学倒是情有独钟,可惜,这先生在 

  数学方面有些志大才疏,又有点自以为是。尽管他坚信自己已经解决了化圆 

  为方的数学难题,还是让真正的数学行家批驳得灰头灰脸。即使像斯宾诺莎 

  这样影响巨大的哲学人物,其数学功力与成就,依然不能与笛卡尔相提并论。 

  17世纪既是科学的世纪,笛卡尔焉能不成为这世纪的宠儿? 

       再次,17世纪欧洲哲学,虽然有大陆唯理主义与英国经验主义之别,但 

  其总体倾向却是理性主义的。而最能代表这种理性主义倾向的哲学,显然不 



①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第345 页。 

② 同上。 

③ 《数学精英》,商务印书馆1991 年版,第60 页。 

④ 同上书,第61 页。 

① 《现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年版,第19 页。 


… Page 103…

是英国早期经验主义,而是笛卡尔哲学。对此,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 

录》中,曾有几句言简意赅的评价,他说:“勒内、笛卡尔事实上是近代哲 

学的真正创始人,因为近代哲学是以思维为原则的。独立的思维在这里与进 

行哲学论证的神学分开了,把它放到另外的一边去了。”并且随即给了笛卡 

尔一个很高的评价。 

     唯其如此,笛卡尔哲学才比培根、霍布斯哲学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多的 

继承人。 



                       2。笛卡尔的文化性格与生平 



     笛卡尔的性格中充满了矛盾; 

     笛卡尔的职业道路也充满了矛盾; 

     造成这些矛盾的却另有原因。 

     笛卡尔既是一位思想家,又是一位军人,还是一位绅士,同时也是一位 

大数学家和多才多艺的科学家。把这些身份集于一体确实令人惊奇。他的一 

生经历其实并不复杂。但他的性格与生活习惯,却有许多有异于常人的地方。 

这种异常,自然也可以用中国人的观点去解释:夫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 

其实主要是他的个性有些特别罢了。 

     笛卡尔一生的追求,除去学问,就是安宁。为学问冥想苦想,为安宁东 

走西奔。自然,在一定意义上追求安宁也是为了学问。但像他那样对一个安 

宁平静的环境有如此强烈要求的,在有史以来的哲学人物中,确实也不多见。 

他自己说:“我只要求安宁与平静”。而且为了安宁与平静,他曾经多次隐 

藏起来,不让自己的朋友知道他的住处。他年轻时,曾在巴黎隐藏了两年。 

定居荷兰之后,也曾为了同样的目的,前前后后换了13个城镇,有过24处 

住房。在这一点上,他与西方近代以来的绝大多数哲学家都不一样;作为一 

个法国人,与18世纪的启蒙思想尤有鲜明的差异。尽管如此,把一位杰出的 

天才弄得东藏西躲,也真令人不好意思。 

     笛卡尔体质不是很好,心理负担有时还要沉重。他常常不能对自己的身 

体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他身体确实不算健强,他自幼年起,便养成早上卧 

床不起的习惯,这习惯大约一生也不曾改变。晚年去了瑞典,因为瑞典女王 

的原因,他的习惯不能不改了,但身体也很快垮下来,没过多长时间,便客 

死他乡。 

     而且他还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就是非有十分温暖的研究环境便不能产生 

灵感。这一点,刚好与古希腊圣贤苏格拉底相反。苏格拉底最喜欢在雪地里 

进行思考——他喜欢清冷的环境。笛公遇暖则灵,苏翁非冷不智,恰似梅花 

与芙蓉。 

     笛卡尔喜欢安宁平静,喜欢温暖舒适,喜欢高卧不起,但是他却选择了 

一条参军入伍的道路。据说,军人生活反而可以使他免去诸多烦扰,真可谓 

公衙之内好修行了。 

     但他并非一个书生,更非一个懦夫。他喜欢把自己打扮得风流倜傥,他 

着装讲究,他衣冠楚楚,他时装佩剑,他高兴戴一顶硕大、宽边、插着鸵鸟 

毛的帽子。他因为有人侮辱他身边的妓女便拔剑而起;他因为作战勇敢出众, 

受到上面的青睐,甚至要授与他中将军衔——幸而他有自知之明,没有接受 

这项任命。总之,他有非凡的才学,却不愿不屑做一名平庸的学者。 


… Page 104…

       笛卡尔是个以个人主义为主调的哲学家、思想家。这一点,罗素曾有中 

  肯的评价,他说:“近代哲学大部分却保留下来个人主义的和主观的倾向。 

  这在笛卡尔身上是很显著的,他根据自身存在的确实性建立全部知识,又承 

                                                                         ① 

  认 ‘清晰’和‘判然’(两样全是主观的)是真理的判断标准。”然而,他 

  却又是一位胆小怕事、循规蹈矩的人——至少他主观上是这样认识的,他曾 

  给自己制定“暂行的行为守则”,守则上规定:“服从我国的法律和习惯, 

  笃信上帝恩赐我从小就领受到的宗教信仰”,而且“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 

                                                              ② 

  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欲望,不求改变世界的秩序” 。 

       他的学说其实是充满时代气息和某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的,然而他本人又 

  真的有些胆小,甚至有些怯懦。他花大气力写了一本《方法论》,书中同哥 

  白尼一样肯定地球在转动,又和布鲁诺一样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但他一听到 

  伽里略被迫害的消息,马上紧张起来,以致他的这部著作终生也没发表,即 

  使身后发表了,也不过一些片断而已。 

       笛卡尔终生没有结婚,但并非没有恋爱。他喜欢嫖妓。他有过一个私生 

  女,但他却没有勇气认这个女孩是自己的女儿。后来,这个女孩在5岁时死 

  去了,他也仅仅表示一番沉痛而已。西方近代史上,独身的思想家大有人在, 

  然而如笛卡尔一般经历的却委实不多。 

       笛卡尔的性格矛盾,反映了他的时代的矛盾。因为他所生活的时代,正 

  处在法国君主专制的强盛时期。按理说,资本主义文明是以自由市场经济为 

  基础而以民主政治为特色的,但无论英国也好,法国也好,德国也好,都在 

  实行民主政治之前,经历一段或短或长或缓或烈的专制时代,而且这专制时 

  代往往还是一个强盛的时代——至少从表面上看属于一个强盛的时代。但 

  是,这种强盛终于掩盖不住且更解决不了它自身存在的极其尖锐的矛盾。作 

  为有着非常敏锐的头脑、渊博的学识、又富于沉思精神的笛卡尔,便将这种 

  深刻的社会矛盾在自己的文化性格中十分典型地表现出来。 

       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出生于法国西部图兰省与布瓦杜省交界处一个 

  名叫埃拉镇的地方。他父亲是一位律师兼法官,也曾做过布列塔尼省的参议 

  员;他母亲早亡,大约在他一岁时就死去了。他父亲很快再婚,而且也没有 

  和他同住。 

       笛卡尔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绅士家庭。他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医生,他 

  的母系一方亲属多以法官为业。他的家庭富有而且很有教养。这样的家庭于 

  笛卡尔的成长有好有坏。好的地方,表现在他的幼年教育颇有优势;坏的地 

  方,表现在他襁褓丧母,父亲无多关怀,而在他心灵深处从小就埋下孤独的 

  种子。 

       笛卡尔1604年进入拉夫赖公校学习。这学校赫赫有名,他在这里一共学 

  习了8年,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他异常聪慧,学习成绩非常出色,数学才 

  能更是出类拔萃,没有人能超过他。他身体病弱,而且因为性格原因,显得 

  更其病弱。学院的院长显然对他十分钟爱,特别允许他可以尽情睡早觉,而 

  且愿意几时起床就几时起床。这个特许正合笛卡尔所好,而且作为习惯终其 

  一生也未能改变。 

       1612年他从该院毕业,去了巴黎。在巴黎和一群纨袴子搅在一起,自由 



① 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5 页。 

② 转引自《欧洲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第327 页。 


… Page 105…

  放荡,无所不为。但他很快便厌恶了这种生活,于是躲藏起来。但他的这些 

  朋友全是些无所不能的人,大有他躲到哪里就找到那里的劲头,终于又把他 

  拉了出来。到了1617年,他为摆脱这群朋友的纠缠,下决心参军服役去了。 

       军队的生活显然对他有重要影响,而他本人的心态也发生重要变化。据 

  他自己说,他在这一年的11月10日做了三个很特别的梦,因为这些梦,他 

  才真正改变自己,开始了他辉煌的学术生涯。 

       三个梦的内容实在也够不上怪诞,但在笛卡尔看来,却是意义非常。“在 

  第一个梦中,笛卡尔被邪恶的风从他在教堂或学院的安全居所,吹到风力无 

  法摇撼的第三个场所;在第二个梦中,他发现他自己正用不带迷信的科学眼 

  光,观察着凶猛的风暴,他注意到一旦看出风暴是怎么回事,它就不能伤害 

  他了;在第三个梦中,他在朗诵奥索尼厄斯的诗句,首句为 ‘我将遵循什么 

  样的生活道路?’”① 

       特别是第二个梦,他认定是“梦境向他揭示了一把魔钥匙,这把钥匙能 

  打开大自然的宝库,并使他掌握至少是所有科学的真正基础。”② 

       这听起来颇似荒唐,但笛卡尔是认真的。若用现代精神分析方法对待此 

  事,显然大有说道。其实,这恐怕主要和笛卡尔的内心矛盾与现实追求有最 

  直接的联系。他此前的种种行为已无可辩驳地反映出他内心的重重矛盾。如 

  果内心没有特别剧烈的矛盾,那么,为什么要自由放荡?为什么放荡之后又 

  要躲躲藏藏?为什么心血来潮非入伍不可?又为什么既入军营还要弄得醺醺 

  大醉?他内心深处一定充满矛盾:从小失爱与所受良好教育的矛盾;学业突 

  出与情感无依的矛盾;放荡任性与学术向往的矛盾,以及力求自治而又难于 

  自治的矛盾。他因缺少父情母爱而孤独,又因教育良好而不能以粗俗的方式 

  去反抗这孤独,于是他放荡自己;但放荡又是对他优良学业的打击,于是他 

  痛悔;虽痛悔又不能自拔,于是他逃避;逃避又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于是他 

  入伍;入伍并非真的遂心所愿,于是他醉酒;醉酒更加增添了他的痛悔情绪, 

  于是他无奈,于是他想入非非,于是奇梦袭来,于是他认为这梦便是上天对 

  他的启示,于是自此之后,便浪子回头金不换,而且未用多长时间,便真的 

  写出了他那本很有名气的《方法论》。 

       1621年,他结束军旅生活,又去意大利访问了一回。很可惜,与伽里略 

  未曾见面。1625年,他开始定居巴黎,但巴黎始终不能给他安宁。他是绝对 

  需要很晚起床,而他的朋友一定要在他起床之前来拜访他。到了1628年,他 

  百般无奈,只好又到军队中“修行”去了。然而时间很短。1629年,他便去 

  荷兰定居下来。虽然在荷兰,他依然为寻找安宁而搬了无数次家,但在荷兰 

  的这段时间却是他一生中最为安宁又最富于创造成果的时期,他的最重要的 

  哲学著作《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及《论灵魂的激情》等著作都 

  创作于此。他在荷兰一住20年,20年间除了回过几次法国和去过一次英国 

  之外,一直在荷兰从事他所珍爱与钟情的科学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从1641年起,他便和被放逐的波西米亚国王的女儿伊丽 

  莎白公主住在同一个地方,而且和这位公主结下友情。伊丽莎白公主十分聪 

  颖好学,史家称她确实是一个学习的天才,她在掌握了6门外语之后,还要 

  学习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于是她便请笛卡尔来给她上课。他们之间交往甚 



① 《数学精英》,商务印书馆1991 年版,第43—44 页。 

② 同上。 


… Page 106…

密,时间也很久,但是笛卡尔始终没有向她求婚,她也没有向笛卡尔示爱。 

     1648年,笛卡尔52岁了。瑞典女王克丽斯婷娜执意请他去瑞典。虽经 

他再三婉拒,争奈女王“龙意”坚决,他只好同意。1649年10月,女王派 

出的军舰将他接到瑞典。然而瑞典很冷,他却甚为喜暖;他爱睡早觉,女王 

却只在早晨5点钟有时间听他讲学。殊不知早起与严寒正是我们这位哲学大 

师的克星。而以他的性格,他又是绝对不会拂女王的意的——实在他一生中 

连个教士也不曾得罪过的,他只会向他们脱帽鞠躬,表示敬意。大不幸的是, 

这一次他是以生命作代价的,到瑞典不过3个月时间,他便与世长辞,终年 

54岁。 

     回顾笛卡尔的一生,他性格上的矛盾,一大半是由他所处的时代造成的, 

但家庭环境,他本人的个性,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而这些矛盾,都非 

常典型地非常集中地表现在他的哲学思想里,从而最终形成他哲学的二元论 

特色。 



                            3。笛卡尔哲学解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