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s倍速考试法-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的方法,或者在牙齿间衔一根筷子,直到纠正“唇读”的习惯为止。要纠正心读,只有靠读者用意志来克服。
杜绝回视。正确使用眼睛很重要,要坚决杜绝回视。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字词或前后不易理解贯通的地方,许多读者经常采取翻回去再读一遍的办法,不仅造成阅读速度减慢,而且对文章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快速阅读要求读者即使对某一句或某一段落不明了,也要在把全文看完后,再复习不懂的地方。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遇到过多的生字和难词,不得不多次回视,那么,足以说明这个练习材料难度太大,应该马上换用浅显易懂的阅读材料。
杜绝逐字逐句阅读。当代结构语言学认为,科技材料的水分很多,有时竟达到75%,而只有25%的材料对读者有用。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阅读速度远远低于思维速度,大脑常常处于“空转”的状态。所以快速阅读专家认为,逐字逐句阅读是一种浪费。训练有素的快速阅读者可以一次读一行、多行、甚至一页并且把握文章的核心意思。
集中精力。在家读书的时候,很多人都有时间被“蚕食“的感觉——整整一天的时间没有做多少事情就被一点点杂事消耗掉了。这是典型的精力不集中的情况。“眼脑直映”的原理告诉我们,阅读的器官只是眼睛和大脑而已,阅读时不应有除眼部肌肉和脑力的紧张活动之外的任何外部运动。阅读能力的好坏同我们精力集中程度是成正比的。阅读时有的读者常常用手指、铅笔在页面上移动或指点,还有的经常摆动头部使眼睛对准自己正在读的一行字,这些不良习惯影响了读者集中精力,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低,是一定要改掉的。
此外,对阅读材料是否感兴趣,阅读时周围环境是否安静等因素都影响着我们的精力集中程度。对有兴趣的材料,阅读时阅读速度快、理解深刻;对于没有兴趣的材料,读者应努力激发兴趣,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强烈的阅读目的,将催化人的兴趣,加快牵引视线掠过页面,不断获取有用的信息。声音会干扰注意力,因此,学习环境要安静,最好能有固定的读书场所,使自己养成一进入其中,就有快速阅读的心理准备,很快进入角色,集中全部注意力。
变化阅读速度。快速阅读并不是一种匀速运动,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材料的不同部分采取不同的阅读速度。在阅读的实践中我们要分清哪些材料是需要精读的,哪些材料是可以速读的,对于需要精读的材料要采取比较慢的阅读速度,对于速读材料只要把握住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当然,速读可以是精读前的准备和预习。
开发阅读潜力
充分运用大脑,勤于思考,多读书,可以延缓大脑衰老。我们应该遵循大脑用进废退的规律,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力,始终不懈地追求知识,不断进取,在青年时期更要浏览大量书刊,扩大知识面,不断地学习与掌握新学科、新知识,勇于提出与研究新问题。要克服那种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懒散拖沓、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的消极倾向,绝不要使自己陷入那种思维停滞、放弃学习的状态之中。
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我们应当科学用脑,充分利用大脑的功能特点,这对于提高我们的阅读力是十分重要的。大脑两半球虽然各有独特的功能,但在正常时,左、右半球是整体地发挥作用的,左、右半球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复杂的功能,根据大脑两半球功能的特点,根据形像思维与抽像思维互补的客观规律,我们应该在阅读中坚持左、右半球结合运用,抽像思维与形像思维结合运用。
不少著名的科学家均是文理兼通的学者,他们都善于调动两半球的优势,使大脑得到协调的发展。
著名数学家高斯说过,文学对于他研究数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认为搞数学的人,整天与数学公式、数字运算、逻辑推理打交道,是抽像思维为主,属左脑功能优势。这种脑力劳动比较枯燥,大脑容易疲劳。如果能发挥右脑优势,搞点形像思维,对打开思路,活跃思想,很有好处。他在长期的读书、治学中,养成了左、右半球结合运用,充分调动两半球的优势,并使其协调发展的好习惯。研究数学疲倦了,就取出《莎士比亚全集》、《雪莱诗选》等书翻阅诵读一番,顿觉心旷神怡,再接着写数学论文,这样思想更开阔,写起来也顺手多了。
我们在阅读中,应当注意在内容上做到文理相通,学理科的要多看看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学文科的要多学习理工方面的书籍。或者将文科与理科的书籍交替地读,使左脑和右脑在疲倦时都得到休息与调节,使阅读始终能保持充沛的精力,保持头脑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由于大脑左半球的机能主要是进行受语言和逻辑支配的抽像思维,右半球的机能主要是进行想像、联想,把所感知的信息联成某种整体形像的形像思维。在阅读过程中,最有效的阅读应当是使两半球都处于思维活动之中,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从而使阅读者能更深入的理解所读的文献,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说明认识真理,必须从形像思维到抽像思维,而不是相反,更不是只要抽像思维,而忽视形像思维的作用。阅读者在阅读与写作时,必须广泛地利用记忆表像,脑子里表像储存越多,越有利于思维的鲜明、生动、丰富和灵活,越有利于创造性阅读。
阅读者通过想像,在头脑中构成相应的形像,使抽像的概念、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这样使书本知识形像化、系统化,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助于记忆。至于科学的创造和发明就更不能没有形像思维,只有把形像思维与抽像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才富于创造性。例如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理性思想家,是一个脑袋里充满符号和公式的数学家,是一个左半球发达的有逻辑条理的人,然而他十分善于利用右半球的功能,他能出色地拉小提琴,并从中掌握了作曲家的思维方法。他的科学思想往往首先来自形像和图景,然后他把它们用词句和数学符号写出来,表达他的科学思想。爱因斯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既善于运用形像思维,又有杰出的抽像思维,他能用数学方法使他的洞察力变成逻辑的符号公式,这样就沟通了大脑的两个半球,形像思维与抽像思维的结合运用使他的科学研究卓有成效。总之,阅读者要尽量使形像思维和抽像思维互为依存,相互促进。
在阅读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像爱因斯坦那样,利用音乐来影响自己的大脑,提高阅读效率。首先要培养自己对音乐的兴趣。比如,试着在外语阅读或听读时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古典乐曲,音量要小一些,有人称之为“背景音乐”,做到身体和精神放松,与音乐协调,然后再来比较读书的效果。实践证明,音乐可以丰富情操,调节情绪,并为右半球所反映。阅读时,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轻柔的乐曲就会不知不觉地刺激右脑,使两个球大脑得到均衡的活动,不仅不会增加左脑的负担,而且会促进左脑抽像思维能力的提高。欣赏或演奏乐曲,都能强化人的神经系统功能,使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都得到锻炼,从而增强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和准确性。
著名的俄罗斯学者兼作家伊凡业夫里莫夫指出:“一旦科学的发展能够更深入了解脑的构造和功能,人类将会为储存在脑内的巨大能力所震惊。人类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如果人类能够发挥一半的大脑功能,将轻易地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这种描述并不夸张,而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观点。
如何发挥这种巨大的潜能呢?这是一个牵涉既广而又复杂的大问题。一些十分优秀的科学家曾积极研究人类潜能的因素,以及如何发挥阅读的潜能。加州大学洛杉矾分校研究脑的约翰·爱迪博士及其同事也从事相同的研究,他们对人类潜能都抱着乐观的态度。他们最近的研究发现,脑的阅读功能非常微妙、复杂,几乎无所不能,并且提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假设:“就实用的目的而言,脑的阅读力是无穷无尽的。”
突破阅读极限
按照阅读的规律,掌握阅读技巧,加以训练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果。
在一些时候,我们讲到读书忌过快,这是从理解和牢固掌握书的内容的角度说的,因为贪多求快往往不能理解和掌握。但不能说我们因此反对速读。我们认为,在理解的前提下,还是越快越好,再者,作为泛读、浏览或是对有些易于理解的材料,也需要速读。所以说,在一定条件下速读也是需要的,我们应该学会速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
实际上,快速阅读对掌握信息来说,不仅有好处,而且也很重要。速读能力往往也是一些具有非凡能力人物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富兰克林就具有速读的能力,他的一位亲密助手回忆说:“当我看到富兰克林在读书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不是一行一行地读,而是在一页接着一页地翻着看,并且理解得极其深刻而准确。过一段时间他能凭记忆整句、整段地引用。”据说,拿破仑每分钟能看2000个单词,巴尔扎克半小时能读完一本小说,他们的快速阅读能力令同时代人惊叹不已。
阅读中的另一种认知方式是由视觉系统与发音系统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即文字光波刺激读者视网膜,然后由视神经传至大脑言语视觉中枢,言语视觉中枢又把信号传至言语运动中枢,继而再引起人发音器官(即喉、舌、唇)的运动,发出文字的声音。而声音又通过听觉神经传至言语听觉中枢,这一认知方式由言语视觉中枢、言语运动中枢和言语听觉中枢协同活动,通过思维活动理解文字的意义。这种阅读通常被称之为朗读和低声诵读。
采取默读的方式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途径。学习速读,首先要训练默读的能力。由于人们从小学识字开始,就练习朗读,低声读,人都已养成多种言语中枢协同活动的习惯。要想学会纯视觉阅读,就得控制或排除言语运动中枢和言语听觉中枢参与默读。阅读时,咬紧牙关,用手指按住双唇及喉部,或将一物含在双唇问,阻止它们做出发音活动,有利于纯视觉默读能力的形成。
这就是说,有效速读的第一种方法就是要学会默读,它是一种纯视觉的阅读。
第二种有效速读方法就是扩大视距,整体认知。有人也称这种方法为动态阅读法。研究指出,在阅读时,人的眼球是时停时动地向下跳动。眼球停的时候认知文字。眼球跳动的时候转向下面的文字。
因此,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就要加大视距,进行整体认知,也就是说,眼停认知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识,而应一个个词组或一个个短语、短句整体地认知和理解。实验研究指出,扩大视距,进行整体认知,能够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在阅读时,要克服一字或一词一停顿的毛病,而要训练自己阅读认知短语、短句的能力。可以将短语写在卡片上,快速闪示,然后说明呈现卡片上短语的意思。也可以阅读一些诗歌,诗文用铅笔划出短语或短句,以划好的单位练习整体认知。甚至走在马路上,尽力读出一晃而过的汽车牌号,记宣传画或广告上的广告词等,有意识地练习,一眼就能“逮住’并能读出上面的内容。
要明白,当你一眼看到的单词越多,你的视距就越大,你的阅读速度也就越快。
第三种有效快速阅读的方法是减少回视。所谓回视,就是人们在阅读文章时,一般都是由前往后做定向式移动,有时候为了弄明白前后字形或意思,就需要从后面返回前面再阅读一下前面的已读过内容,这种回头看就叫做回视。在阅读过程中,回视出现的次数越多,阅读的速度就越慢。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就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读书不必回头看,两眼只顾往前赶。有研究指出,用这种方法可使阅读速度提高10-15%。
第四种有效快速阅读认知法是准确扫视。所谓准确扫视是指在阅读时,视线从前一行的末端转移到下一行的首端的过程。阅读时如果能准确熟练地进行扫视,速度就快,否则就会降低阅速度,所以,掌握扫视的技巧也是提高阅读速度的重要方面。
要掌握准确扫视技巧,一是要根据已经读过的一行文字预测下一行开头的文字。就是在阅读中要有快速移行的思想准备和训练,使移行能够顺利完成。二是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视线,在读到一行的末端时,以跳跃的方式转移到下一行的首端。不要回视和犹豫不定。最好也不要用尺子之类工具帮助移行。运用工具易分散注意,而转动工具的速度也赶不上眼球运动的速度。
总之,进行快速阅读时要采用纯视觉系统即默读、扩大视距和整体认知、减少回视及准确扫视,掌握了这些技巧,将会大大提高阅读速度。
快速阅读中,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应展开快速思考,从而理解阅读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和重点。如果阅读神速,但不知所云,那么这种阅读是无效的,是无用功。所以快速阅读必须与敏锐思考结合在一起。
学习的过程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获取最丰富、最多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最有效的筛选,取得最佳效果,产生最好效应,已经不只是一种愿望,而且成为了一种可能,成为了一种现实。
第3节选择适合的方法
笔记式读书法
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他读书时极为重视作笔记。他在大学读书期间给父亲的一封信中曾说:“我不仅习惯于从所有我读过的书籍中作出摘要,例如对莱辛的《拉奥孔》、李尔格的《伊尔文》、温克尔的《艺术史》和鲁登的《法国史》等书,都是这样做的,并且还附上自己的意见。”
马克思虽然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但他读书时总要作笔记。在他的写字台上,不仅堆着高高一摞书籍,还摆着厚厚一叠笔记本。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研究了1500多种书籍,光笔记就写了100多本。马克思的不少笔记本是自己制作的。通常的做法是将一叠白纸一折为二,然后在中间缝上一道线。在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旁边留出的空白间或有用铅笔、钢笔做的粗细实线、虚线、“×”、“+”等各种记号。有的地方还重重地画上三道粗线。
为了查阅方便,马克思还对许多笔记编制了目录和内容提要。然后放到特定的地方,需要时不用翻找,随时就能抽出来。同时,马克思还在书本上直接作笔记,如画线作记号、写眉批等等。正因为作笔记有许多好处,马克思十分重视作读书笔记,把它视为读书学习不可缺少的步骤。
学习法上有一条著名的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手到就是作笔记。善读书的人,总是书不离笔。
列宁在研究帝国主义时,曾用了23年时间阅读大量资料,先后从148本书和49种期刊的232篇文章中作了摘录、札记、提纲、图表、评论等,共达60多万字。法国杰出的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一生作笔记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