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612-古今医彻 >

第13章

612-古今医彻-第13章

小说: 612-古今医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汤。补助真气。胎自易产。人参补肺气。金生水而少阴益得力矣。 
一妊娠子烦。用麦冬知母茯苓黄芩。子肿。用五皮饮加白术车前条芩枳 
壳。随症加减。子嗽。用门冬紫菀桑皮知母桔梗竹茹。有血加阿胶。其外感嗽者。仍与解利。 
一妊娠外感疟痢。呕吐泄泻。俱用常法。但不可峻利。及损胎气耳。 
一妊娠七情所伤。及饥饱劳役。仍用补中归脾逍遥等汤加减施治。 
一妊娠转胞小便不利。用升提兼补气血。如肝经郁热。小柴胡汤加山栀 
生地木通。如子宫下脱。亦属肝火。兼升兼清。乃效。 
一妇人素有虚寒。即怀娠不可寒凉者。仍须温补。或过服寒凉。恣啖生冷 
而成病者。亦须以热药挽之。不得拘于常例也。 
半夏汤 治妊娠阻恶不食。 
半夏(一钱汤泡七次) 茯苓(一钱) 紫浓朴(五分姜制) 炙甘草(三分) 广皮(一钱) 
(内热)条芩(一钱) (胃寒)藿香(一钱) (或加)人参(一钱) 
竹茹一团。姜三片。熟砂仁末七分。水煎。 
束胎丸 
白术 条芩 广皮 
各等分。为末。水发丸。虚者人参汤下。多怒者砂仁汤下。 
知母汤 治子烦。 
知母(一钱) 麦门冬(一钱) 竹茹(一团) 广皮(七分) 炙甘草(三分) 茯苓(一钱) 
灯芯二十根。姜一片。水煎。 
紫菀汤 治子嗽。 
紫菀茸(一钱) 桑白皮(一钱) 桔梗(七分) 麦门冬(一钱) 前胡(六分) 茯苓(一钱) 广陈皮(七 
分) 炙甘草(三分) 阿胶珠(一钱) 
姜一片。水煎。 
黄芩汤 治子悬。 
黄芩 香附(便制) 
各等分。为末。水调二钱服。 
大腹皮汤 治子肿。 
大腹皮(一钱五分) 桑白皮(蜜炒一钱) 生姜皮(五分) 茯苓皮(一钱半) 广陈皮(一钱) 
白术(土炒一钱) 条芩(七分) 车前子(二钱焙研) 木瓜(七分) 
大枣二枚。水煎。 
八珍汤 六七八月。用此养胎。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土炒) 条芩(一钱) 阿胶(二钱蛤粉炒) 广皮(一钱) 当归(一钱) 杜仲(一 
钱盐水炒) 白芍药(一钱酒炒) 茯苓(一钱) 炙甘草(三分) 抚芎(三分) 香附(一钱酒炒) 
加砂仁末五分。姜一片。水煎。 
达生散 
大腹皮(三钱) 人参 陈皮(各半钱) 白术(土炒) 当归(各一钱) 白芍药(一钱酒炒) 炙甘草(三分) 紫苏(五分) 白术(土炒) 当归(各一钱) 
上作一服。入青葱五叶。黄杨脑七个。或加枳壳砂仁。以水煎。食后服。于 
八九个月内服十数帖。甚得力。夏月。加黄芩。春月。加川芎。气虚。加参术。 
气实。倍香附陈皮。血虚。加当归熟地。形实。倍紫苏。性急。加黄芩。有热。加 
生地。有痰。加半夏。食积。加山楂。别有他症。以意消息。 
抑青丸 
连黄(四两) 
为末。蒸饼糊丸。服。 

卷之四女科
小产论
属性:妇人正产。犹瓜粟之熟脱。乃候至而气足。半产。如草木之催残。乃枝萎则 
实落。盖一顺而一逆也。顺则不计月之足否。总无碍于经络。逆则无问月 
之多寡。均有伤于经络。何以言之。如妊娠一二月。足厥阴少阳脉养之。三 
四月。手少阴太阳脉养之。五六月。足太阴阳明脉养之。七八月。手太阴阳 
明脉养之。九月。足少阴脉养之。十月。则受气足而生矣。苟女子性不善调。 
动静违和。既不遵乎胎教。乃轻率而躁妄。以致半产漏下。或三四月而堕 
者。则伤手少阴太阳。后至二经而必复堕。五六月而堕者。则伤足太阴阳 
明。后至二经而必复坠。甚且三四次。五六次。而终不成孕者有之。故凡遇 
半产者。必需兼补气血。加阿胶香附。调养于被伤之余。预固于复孕之日。 
使至其所伤之经而不堕。则不患复堕矣。且当其欲堕时。有因暴怒而伤。 
有因闪挫而损。或先见红而胎未移。尚可固而安者。或腹疼甚而小腹坠。 
不可挽而留者。有小产后去血过多。元气虚脱。而肢冷脉微。用大温补而 
愈者。有小产后去之不尽。腹尚疼痛而琳沥未止。兼破恶血而痊者。种种 
不一。或补或泻。尤宜斟酌而不可忽耳。 
一小产有一二月而堕者。俗以为过期。腹痛凝结而下。殊不知足厥阴少 
阳。受伤而孕不固也。治者宜胶艾八珍之类补之。不可误认为凝经也。 
一小产年壮气盛。跌扑而伤。宜先去瘀而后补之。质弱经伤。屡堕而下。即 
当大补气血。而兼以去瘀可也。 
一小产下血不止。用补气养血汤。心腹疼痛。用补血定痛汤。 
一胎气不固。时常小产。宜预服安荣汤。加人参以固胎元。 
x治验x 
一儒者内室。初秋小产。去血过多。大汗如雨。肢泠脉微。以人参理中汤倍 
参。加黄 归芍。连进二三剂。四肢渐暖。汗止脉出。继以人参调理而安。 
一女子小产。腹中大痛。治者误行温补而愈甚。用补血定痛汤。复下瘀滞。腹痛遂减。 
胶艾汤 
阿胶(一两蛤粉炒成珠) 艾叶(半两) 
水煎服。 
补气养血汤 
人参 黄 (蜜炙) 白术(土炒) 当归 白芍药(酒炒) 阿胶珠 香附(各一钱酒炒) 艾叶 川芎 炙甘 
草(各五分) 青皮 砂仁(各七分) 
水煎。 
补血定痛汤 
白芍药 当归 熟地 川芎(各一钱) 玄胡索(七分) 桃仁泥 红花(各三分) 香附 青皮 泽兰 牡丹皮 
(各五分) 
水煎。 
安荣汤 
当归 白芍 熟地 川芎 阿胶 香附 白术 黄芩 缩砂 糯米 桑寄生 
各等分。水煎。 

卷之四女科
大产论
属性:妇人易产。由于气血之强。则儿身之转也捷。难产。由于气血之弱。则儿身 
之转也滞。捷则子安而母亦安。滞则子危而母亦危。故善治者。必扶元气。 
而调血次之。疏利又次之。盖女人怀娠十月。虽藉五脏之阴。六腑之阳。十 
二经脉养成而足。其实则元气载之举之也。且胞系于肾。肺为之母。子虚 
则补其母。阳生阴长。气旺则期未及者能安。期既及者能送。故当弥月。必 
需大进人参。而临期为尤要。抑儿之居母腹。朝夕与俱。寝食与共。入息与 
处。加以数月之久。譬如持重物而远行。虽有勇者。我知其力怯而气懦矣。 
世或不察。辄畏人参不敢服。谓补助胎气。恐其娠大难产。不知气旺。则胎 
有所束而展舒便。气弱。则胎无所制而传送艰。徒用葵子滑石脱颖等取 
其滑而利。遇气血盛旺者亦可。气血衰弱者。有不反耗其气乎。故临盆时。 
多服人参。佐以芎归杜仲茯苓陈皮等。则庶乎其易产矣。 
一孕妇只腹痛。未产也。连腰痛甚者。将产也。盖肾候于腰。胞系于肾故也。 
一分娩难产。及胞衣不下等。宜预服无忧散。 
一妊娠因跌仆。子死腹中。恶露妄行。疼痛不已。口噤欲绝。用芎归汤。 
一分娩交骨不开。至五七日不下垂死者。用加味芎归汤神效。妇人年长初孕。及素难产者。宜预备服。 
无忧散 
当归 川芎 白芍药(各七分) 木香 甘草(各五分) 炒枳壳 乳香(各一钱) 血余灰(四分) 
为末。分二服。水煎去渣用。 
芎归汤 
当归(一两酒洗) 川芎(七钱) 
分四服。水煎。将干。投酒盏半。煎五七沸温服。若子死腹中。立便逐下。若 
腹痛随止。子母俱安。又治临产难生。胞衣不下。及产后血晕不省。恶露不止。身热头疼。一切等症。 
加味芎归汤 
川芎 当归(各一两) 血余(一握烧灰存性) 龟板(一个酥炙) 
为末。每一两。水煎。俟人行五里许立下。盖此方觉难产。及虽产。儿不易 
下者。即须服之。有挽全保救之功。余曾屡试神效。幸广传之年长初产。 
及久患难产者。为天下幸甚。 

卷之四女科
产后论
属性:新产之后。丹溪谓大补气血。虽有他症。以末治之。其说甚善。然此谓恶露 
下尽而言则可。恶露未尽而言。则不可也。妊娠十月根据经而养。其精粹则 
为孕育。其滓秽则为恶露。分娩之日。年壮气旺。恶露易行。以六七日为期 
者有之。杂病相侵。或为阻滞。以一二十日未尽者有之。多产气弱。时行时 
止。以一月淋沥者有之。故其为患也。两胁作疼。少腹胀满。儿枕成块。寒热 
时作。甚至心神恍惚。发呕不食。败血流经等候。其害不一。故产后首重于 
此。其自行者所不待言。一或有阻而致他病。或因他病而致凝阻。必须芎 
归益母楂肉去瘀为主。而佐以他药。无论虚实。皆不可缺。而参 补气之 
药。切勿早投。恐恶露上攻。变异顷刻。若去血过多。恶露已尽。腹无疼痛硬 
满之处。半月一月以来。但见虚候。又须大补气血。兼温暖药。以复其生气。 
则又何疑之有哉。 
一产后恶露不下。少腹疼痛。用芎归益母楂肉香附陈皮玄胡索。或加桃 
仁红花丹皮五灵脂。腰痛。加杜仲续断。外感。加紫苏。呕恶。加藿香半夏 
茯苓甘草砂仁生姜。 
一产后恶露少去。用四物汤加牛膝山楂杜仲益母茯苓陈皮香附。 
一产后恶露未尽。脾气又虚。破血则碍脾。补脾则碍血。用二陈汤入川芎 
益母香附木香。少加炒当归。或倍入车前子。 
一产后恶露未止。血虚发热。四物汤加炮姜肉桂茯苓甘草广皮杜仲续断。 
一产后脾虚。不进饮食或浮肿。用白术茯苓炙甘草炮姜。入芎归益母陈皮。 
一产后心神恍惚。用远志茯神枣仁丹参木香及芎归益母杜仲甘草。 
一产后外感。头痛身热。用荆防紫苏川芎陈皮香附山楂。仍入当归茯苓。 
一产后停食。或因临产不化。用浓朴枳壳陈皮山楂青皮香附莱菔子木香等。以轻重加减。仍入芎归益母红花。 
一产后疟疾。或因胎前所致。用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加芎归益母山楂。 
一产后痢疾。或因胎前所致。用当归芍药川芎木香肉桂白术茯苓炙甘草广陈皮阿胶。 
一产后诸症。恶露未尽。必须遵以上法万无一误。但寒凉之药。切不可用。恐伐其生生之气也。 
一产后恶露已透。凡有杂症。随病制宜。血气亏损。或发寒热。十全大补汤。 
补中益气汤。怔忡惊悸。自汗不寐。归脾汤。中气虚寒。饮食不进。六君子 
加炮姜益智。或人参附子理中汤。血虚大便难。八珍汤加杜仲续断。或 
六味汤加苁蓉牛膝。 
一胎前脉洪大滑疾为顺。微小涩滞为逆。产后脉虚软柔弱为顺。弦大急 
疾为逆。故胎前宜清热。而亦有用温药者。病之变也。产后宜温补。而亦 
有用凉润者。亦病之变也。治者守其常。而达其变。则病无遁情矣。 
一丹溪云。虽有他症。以末治之。非不治也。如实症多。则泻中带补。虚症多。 
则补中带泻。如此则正气不脱。而邪气不炽矣。此用药之权衡也。 
益母草汤 产后恶露未尽。腹疼痛者。 
益母草(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杜仲(一钱盐水炒) 牛膝(一钱) 川芎(五分) 丹皮(一钱) 香附 
(一钱醋炒) 茯苓(一钱) 山楂(一钱半) 广皮(一钱) 
炒熟砂仁末一钱。姜一片。水煎。甚者加桃仁延胡红花。 
黑神散 治产后发热。恶露不下。 
黑豆(三钱) 黑姜(一钱) 牛膝(二钱) 当归(一钱) 川芎(五分) 熟地(二钱) 
水煎。 
加味六君子汤 治产后中气大虚。恶露不下。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土炒) 肉桂(一钱) 牛膝(一钱半) 茯苓(一钱) 炙甘草(三分) 半夏(一 
钱) 广皮(一钱) 益母草(二钱) 
砂仁末七分。姜一片。水煎。 
远志汤 治产后心神恍惚。恶露未尽。 
远志肉(一钱) 枣仁(一钱半) 茯神(一钱) 丹参(一钱) 石菖蒲(五分) 牛膝(一钱半) 广皮(一 
钱) 杜仲(一钱) 益母草(一钱半) 
桂圆肉五枚。姜一片。水煎。 
黄 补气汤 治产后去血过多。自汗体倦。 
黄 (一钱半蜜炙) 人参(二钱) 白术(一钱半土炒) 当归(一钱) 芍药(一钱) 炙甘草(三分) 茯 
苓(一钱) 肉桂(五分) 附子(五分制) 
枣二枚。煨姜一片。 
贝母汤 治产后内热咳嗽。心神不宁。 
川贝母(一钱半) 茯苓(一钱) 车前子(一钱半) 当归(一钱) 炙甘草(三分) 广陈皮(七分) 远志 
肉(一钱) 枣仁(一钱) 钩藤钩(一钱) 牡丹皮(七分) 
桂圆肉五枚。灯芯一握。 
八珍汤 治产后气血两虚。四肢乏力。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土炒) 茯苓(一钱) 炙甘草(三分) 川芎(五分) 熟地(一钱) 当归(一钱) 
白芍药(一钱酒炒) 杜仲(一钱盐水炒) 川续断(一钱酒炒) 
枣二枚。姜一片。水煎。 
八味汤 治产后阴虚发喘。气上逆者。 
怀熟地(三钱) 山茱肉(二钱) 肉桂(五分) 熟附子(五分) 牡丹皮(一钱) 山药(二钱) 川牛膝(一 
钱半) 茯苓(一钱) 泽泻(一钱) 
水煎。如汗出不止。兼进生脉散。 

卷之四女科
续产后论
属性:产后之症。变怪百出。要不越乎虚实。实则瘀血凝滞。虚则去血过多。凝滞 
者攻之无难。去多者挽之匪易。此人参之可用不可用。判若天渊也。然有 
元气大虚。而恶血未尽。则以四君子入芎归肉桂益母。或去术倍参。加二 
陈。一以补中气。一以通血脉。庶有当乎。矧且其因多端。不易枚举。有胎前 
受病而发。有坐草过艰而致。有杂病相侵而作。有本质柔弱而得。如胎前 
饮食停留。而产后不化。或感冒发热。而产后弥甚。或疟痢太乏。而产后益 
虚。或祈望得子。而不育滋戚。或产女已多。而中情鲜悦。或茹荤太早。而寒 
热顿作。或起居骤聚。而外邪干侵。或惊恐偶得。而心神欠宁。或恼怒不谨。 
而肝气怫郁。凡此数者。毋论恶血之凝与不凝。皆足为产后之累。且男性 
急速。产母受病恒少。女性阴滞。产母受病恒多。元气强壮。产母受病易愈。 
元气素虚。产母受病难疗。如余内子。戊戌年。得双胎。产以前。自五月至弥 
月。形体削瘦。日进参三钱。可纳谷半盏。若缺参一日。食便不入。临产旬日。 
日进参两许。果易产而安。产后亦经无恙。及甲辰春。复得一子。胎前未曾 
服参。产后大虚。二旬外。忽面青多怒。时昏晕不醒。脉得纯弦而细。饮食不 
入。余知其真气已衰。心脾既失所养。肝木从而凌肆。即以归脾汤入参五 
钱。熟附一钱。投数剂。屡止屡发。益参至一两。附二钱。亦如故。再加参五钱 
附三钱。其势犹未定。乃益参至二两。附四钱。怒始解。昏晕不作。以后参附 
渐减。调理两月余而愈。余始叹人参之功。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亦能调 
脏气于大不平之日。若使此症临于病家。焉肯亲信而服参不辍有如是 
耶。余故论产后。而实举以告云。 
一女子产后八朝。医妄以滚痰丸进。遂上呕下泄。昼夜不止。吴门周子云 
来疗之。投参八钱加赤石脂禹余粮呕泄俱止。后其家。又有一生产者。 
医作外感治。面赤气喘。肢冷脉弱。乃延余诊。云来亦至。余见其中气空 
虚。欲以归脾入炮姜与之。云来曰。先补阴后补阳何如。余曰。火气即浮。 
敛之有何不可。遂以六味汤入肉桂远志枣仁。气渐平。脉渐出。余辞归。 
忽复厥逆。复延余。余以他往不及。云来用人参四钱。附子八分进之。向 
安。因托吾友松声唐子。复与云来商温补而愈。但因年少。气血偶衰。病 
虽痊。后发痔漏。用滋阴降火。每致缠绵。观此知用药之不可轻也。 
一女子胎前发疟。面色痿黄。余以六君子连进。疟未止而产。产而疟愈甚。 
恶露少行。一友进以炮姜。腹中大痛。恶血不下。余用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