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全史-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少也不次之,并且更为残酷。”往德国使馆派遣间谍的任务交给了1918年五月成
立的肃反委员会肃反局的反间谍处。1921年到1922年间,反间谍处有所扩大,并以
其为基础成立了反间谍局,简称“反间局”,这便是克格勃第二总局的前身。20岁
的左派社会革命党人雅科夫·布柳姆金成了该局局长。布柳姆金向德国使馆进行渗
透的行动干得十分出色。他结识了罗伯特·米尔巴赫伯爵,此人是德国大使的一个
奥地利亲戚, 战争期间沦为俄国战俘。6月,市柳姆金得到其书面保证——为肃反
委员会提供有关德国以及德国使馆活动的秘密情报。
但捷尔任斯基将这个行动委托给布柳姆金是不太明智的,因为左派社会革命党
人仍在积极反对布列斯特和约。7月4日,左派社会革命党中央委员会通过了暗杀德
国大使的计划。左派社会革命党人认为,杀了他,可以迫使布尔什维克停止对德国
人的“安抚”,进而恢复在东线的军事行动,并依他们所见,这将促进世界革命事
业的发展。暗杀行动交给了布柳姆金和他的一个同事——左派社会革命党人、摄影
师尼古拉·安德烈耶夫。7月6日晨,布柳姆金备好一份用肃反委员会的公文纸写的、
有伪造的捷尔任斯基及肃反委员会书记签名的文件、内容是委托他和安德烈耶夫同
德国大使进行谈判。捷尔任斯基的助手、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亚历山德罗维奇也被布
柳姆金扯进了这项阴谋之中,他在这个文件上盖上了肃反委员会的公章。当日午后,
布柳姆金和安德烈耶夫驱车来到德国使馆,商定同大使见面的事宜,他们称,必须
和他讨论一个有关他的亲戚罗伯特·米尔巴赫的问题。后来布柳姆金说,是他用自
己的手枪打死了大使,但是据使馆工作人员讲,布柳姆金开的三枪都没打中,威廉
·米尔巴赫是被安德烈耶夫打死的。
这样一来,肃反委员会作为“革命的盾牌和利剑”的使命差点因这次惨剧而告
完结。 1918年7月,肃反委员会非但没能保卫新生的共产主义国家,反而差点充当
了摧毁它的工具。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列宁写道,暗杀米尔巴赫的行动,将俄国
推到了“几乎重演与德国开战”的边缘。在搞了暗杀行动以后,左派社会革命党人
又发动了起义,在卢比扬卡的肃反委员会的大楼被占领,捷尔任斯基也被逮捕。但
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计划,他们的骚乱也在二十四小时内被忠于共
产党人的拉脱维亚军队镇压了下去。7月8日,捷尔任斯基主动辞去了肃反委员会的
领导职务。后来设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对这次暴乱的情况做了调查,肃反委员会内
的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也被清扫出门、8月8日,捷尔任斯基又重新被任命为肃反委员
会主席。从此,肃反委员会内便是清一色共产党人了。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抑制作
用消失了,对待政治敌人的恐怖政策就又有所抬头。捷尔任斯基说:“我们是有组
织的恐怖,这应该明确说明。”
列宁对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其中也包括采用恐怖手段一一来打击反革
命分子表现出积极的(虽然也不乏幼稚的)兴趣。他非常赞赏使用大型电磁铁来搜
寻藏在房屋里的武器的想法。他总是坚持在肃反委员会中审议这一想法,但捷尔任
斯基则持另外的主张。他对列宁说:“磁铁在搜查中不一定有用,我们已经试过这
个方法了。”但他还是同意在搜查中试验性地使用大型电磁铁,这主要是为了威慑
反革命分子,以使他们自动交出窝藏的武器。
肃反委员会对协约国的公使馆和其在俄国的情报网的间谍渗透行动。要比他们
对付德国大使馆的行动成功得多。
直到今天,克格勃还将1918年夏肃反委员会揭露所谓的“洛克哈特阴谋”的行
动视为其最重大的胜利。参加此阴谋的有英、法、美等国的外交官和秘密间谍。罗
伯特·布鲁斯·洛克哈特,这个革命前英国驻莫斯科的代理总领事,是个有才干但
并不可靠的领事工作人员。在自己的仕途中,他有两次不得不在其乱七八糟的桃色
绊闻被曝光后,从头开始一切、1918年初,英国大使被召回后,洛克哈特被派往俄
国同布尔什维克政府进行非正式接触。他没有取得多少成果。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
为了说服布尔什维克,帮助协约国部队继续对德国作战。尽管洛克哈特未获成功,
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仍然签订了和约,但他并没有对形势好转失去信心。在
给伦敦的报告中他写道,尽管签订了和约,但“组织对付德国的行动还是很有可能
的”。军事委员托洛茨基及接替其外交人民委员位置的格奥尔吉·契切林,对同伦
敦建立联系格外感兴趣,他们千方百计地力图使洛克哈特相信布列斯特和约维持不
了多久。但洛克哈特在自己的政府中没有得到多大的信任。英国外交部的一位官员
曾刻薄地说:“也许洛克哈特给了我们一些糟糕的建议,但不能指责我们,说我们
遵循了这些建议。”
当洛克哈特对恢复东线的战争失去了一切希望之后,他立刻改换了自己扮演的
角色, 由亲布尔什维克的外交官变成一个反布尔什维克的阴谋家。5月中旬,他与
社会革命党恐怖分子鲍里斯·萨温科夫领导的反苏地下组织的间谍建立了联系,此
人在战前就参加过组织刺杀普列韦和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的行动。在自己
的回忆录中,洛克哈特否认他曾唆使萨温科夫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行动,但在发往伦
敦的电报中, 他讲的则全然不同了。1918年5月23日,他往英国外交部发去一份未
加任何说明的电文(这是从萨温科夫的间谍那儿得来的),讲的是关于“在协约国
部队空降之夜除掉所有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并建立一个真正的军人专制的政府”
的计划。同更关心对德战争问题的英国政府不同的是,洛克哈特成了对协约国出兵
干涉、帮助推翻共产主义制度的狂热的拥护者。
英国秘密情报机构,即当时的军情处,在洛克哈特制造的混乱中也有一份“贡
献”。不仅指示英国情报机构驻俄国的总头目、大尉埃内斯特·博伊斯直接参与行
动,1918年初还派去一些情报机构的军官去碰运气。洛克哈特对他们的工作评价不
高。他认为,“尽管他们很勇敢,也有着明显的语言才能,但却不能正确评估政治
局势。”因而,他们相信那些说共产党的领导人得到德国人的资助的假文件,还相
信那些关于布尔什维克在西伯利亚组建由德国战俘组成的兵团的假传闻。
尽管肃反委员会声称,军情一处是英国权力核心制定秘密计划中强大的武器,
但该处在英国对外政策中却仍扮演着次要角色。英国秘密机构,即今日军事情报总
局的前身,是1909年才建立的。到战前它也只是一个不大的组织,预算少得可怜,
使得它无法在国外拥有哪怕是一个长期的情报站。如晚些时候公布于众的秘密报告
中所述,由于经费短缺,这个机构直到1914年“用的都是些临时的间谍,其行动就
战争年代的实践和经验看来,简直是无效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情一处
的机构有所扩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一些专业人员。到了1918年初,它已拥有
由四百多比利时人和法国人构成的网络,他们固定地报告德国军队在被占领的比利
时和法国北部的推进情况。西线一直是军情一处活动的主要目标,也就是在那里此
机构有了辉煌的战绩。同西线相比,对付俄国成了次要任务。被派往俄国的军情一
处的军官们同维多利亚女王和爱德华国王执政时期(即职业化的秘密机构建立之前)
被招到秘密机构的那些狂热献身者们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虽然他们的那些惊险经历
对英国关于共产主义俄国的政策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肃反委员会并没有把他们这
些顽童式的阴谋视为混乱和浅薄的见证,而是当作西方情报机构深思熟虑的、无处
不在的行动。
尽管洛克哈特对军情一处在俄国的行动评价不高,但连他也为西德尼·赖利的
勇敢所叹服。赖利于1874年出生在俄属波兰领地上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他是家
中的独子,在九十年代(19世纪)离开父母,侨居伦敦。从此他为自己博得了精通
数种语言、多情、自信而无畏的国际冒险家的美名。他在自己的仕途上编织了一张
梦幻般的蛛网,坠入网中的通常是那些报道他的人,也有赖利本人。他是一个幻想
家,但同时又无所畏惧,具有一个优秀情报人员所具备的天赋和职业精神。这些品
质引起了曼斯菲尔德·卡明——英国秘密情报机构的第一任头目和温斯顿·丘吉尔
的惊叹。用洛克哈特的话说,赖利的个性是“犹太人的演员气质与天不怕地不怕的
爱尔兰人的勇猛”的结合。
在一本记叙英国秘密机构历史的畅销书中曾写道;“没有第二个间谍能拥有赖
利所有的权力和影响。”他是个搞暗杀的行家,通晓下毒、刺杀、枪杀、扼杀等各
种手段。他总是备有“十一个证件和同样多的妻子。”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浪
漫的光环,赖利生平中的一些事情仍然令我们兴趣十足。在一战前的圣彼得堡,他
是一个极成功的商人和有两位娇妻的无人不晓的名人。 除此之外, 他当时还作为
“临时间谍” 为卡明效力。1918年春,代号为“CT1”的赖利回到俄国后,他便沉
迷于非同寻常的冒险和哗然一时的闹剧的旋涡中了。但是肃反工作人员们却没有看
出他的奇遇中有什么可笑之处。赖利在5月7日,以同其习性很相宜的妄然行为表现
了他的莫斯科之行。他走到克里姆林宫门口,自称是劳合·乔治的特使,要求同列
宁本人会面。不管怎样,他得以见到了列宁最主要的助手之一弗拉吉米尔·邦奇一
布鲁耶维奇,后者自然对赖利的行为万分惊讶。外交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洛
克哈特,想核实一下,邦奇一布鲁耶维奇的造访者是否是个普通的骗子。洛克哈特
后来承认说,他差点没对他们说,“赖利很可能是一个冒充英国人的俄国人,否则
就是个疯子。”待后来洛克哈特从军情一处驻俄国的情报站长博伊斯那里得知赖利
是英国间谍后,他差点儿大发雷霆。他将赖利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像训小学生
一样将其训斥一通,扬言要将他打发回去”。但据洛克哈特回忆,赖利是个“各种
开脱之辞的天才创造者,而我们最后以痛笑一场收场。”后来赖利装扮成旅居近东
的希腊人,找了几个情妇,开始认真地准备起推翻列宁的阴谋来。
赖利继续使得那些仔细研究其充满矛盾生涯的苏联情报机构的专家们惊讶不已。
根据1979年发表的军事情报人员的正史记载,赖利出生在奥德萨,他的父亲是一个
爱尔兰大尉,母亲是俄罗斯人。就在这份文件中讲道,在他“充满英雄行为”的一
生中并不具有什么“轰动一时的和凭空虚构的”色彩。就在这份有着真凭实据的文
件材料中还确认,他是军情一处驻俄国的“主要头目”。(而事实上坐在这个位子
上的是埃内斯特·博伊斯)。赖利的生涯使得克格勃现任主席弗拉基米尔·亚历山
德罗维奇·克留奇科夫将军颇感兴趣。1979年,当时任第一总局(对外情报机构)
局长的克留奇科夫向第一总局图书馆索要了所有有关赖利的书。很有可能,他的这
种兴趣更为克格勃内部有关国家安全委员会历史的新材料所激发。据一位图书馆馆
员说,“看来,他把这些书都读了。”
乔·阿·希尔大尉(后来成了准将)大概在赖利的同行中属最有名的一个。他
也是军情一处安插在俄国的间谍, 其代号为“NKS”。据洛克哈特讲,他“和赖利
一样勇敢,同样无所畏惧”,而且“俄语也不比他说得差”。“快乐的乔治·希尔”
(金·菲尔比后来这样称他) 认为他在俄国度过的那段充当英国间谍的日子是其
“生活中一段愉快的经历”。童年时他曾和自己的父亲,“一位英国探险商人(应
从此词最好的意义来理解)”,周游了全世界,从西伯利亚一直到波斯。正是这些
旅行比任何一个专门的职业训练都更好地为其从事间谍工作打下了基础。希尔是在
布尔什维克革命前两个月,以皇家飞行使团工作人员的身份来到俄国的。但到1918
年春他就已和军情二处合作了。和洛克哈特一样,他也指望着布列斯特和约会被撕
毁,指望能说服布尔什维克加人对德的战争。在被冠以响亮的名称《伟大的使命》
的回忆录中,他夸耀了自己是如何获取了托洛茨基的信任,又是如何促成了苏联军
事情报机构和肃反委员会的建立:“同托洛茨基的会面、看戏、赴宴一点也没有影
响我的工作。我帮助布尔什维克的军事参谋部组建情报处,首先是为了弄清德军在
俄国战线上的集结情况,对其部队的推进作长期监视……其次,我参与组织了反间
谍处的工作,是为了监视德国秘密机构和使团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行动。”
但是,希尔发往军情一处和相关军事部门的报告并未引起轰动效应,虽然其意
义不能低估。他“向布尔什维克许诺说,英国将会提供全面帮助,以说服莫斯科军
区的司令组建一个处,负责对德军配置进行检查和跟踪”。确实,和希尔在其回忆
录中写的不同的是,没有找到任何文件证明他亲自参加了这个处的组建工作。而且
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在1918年肃反委员会反间谍处的组建中起到过什么作用。后
来他自己也承认,他从未和该处第一任处长雅科夫·布柳姆金见过面。但是希尔和
肃反委员会曾就德国军队的情况作过有限的情报交换也是有可能的。当二战期间英
苏两国情报机关之间建立了更高层的合作之后,希尔又作为特别行动处的联络军官
回到了莫斯科。据金·菲尔比讲,“俄国人很高兴地迎接了他,要知道他们对他可
是再熟悉不过了。”到1918年夏,他与苏维埃的情报机构的短期合作结束了。和洛
克哈特一样,他最终也未能说服共产党人重新向德国开战。于是他就建立了揭露东
线上的德国和奥地利军事小分队的网络,并在“有爱国情感的俄国军官’”的帮助
下准备对付这些分队的挑衅性行动。
到1918年7月, 洛克哈特卷人了旨在推翻共产主义制度的阴谋之中、尽管后来
他否认了这一点。他和驻莫斯科的法国总领事费尔南·格列纳尔一起将一千万卢布
转交给在莫斯科的反革命的“民族中心”,该组织同东北的萨温科夫以及库班河的
沙皇将军阿列克谢耶夫的白军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无论是洛克哈特还是格列纳尔,
都不能与捷尔任斯基一决胜负。 6月,捷尔任斯基向彼得格勒派去两名拉脱维亚族
肃反工作人员扬·布伊基斯和扬·斯普罗基斯。两人自称是施密德肯和布雷迪斯,
扮成了两个在寻求同协约国联系的反革命地下组织的代表。他们见到了英国领事馆
的海军武官P·H·克罗米大尉,此人在英国大使被召回后留在了彼得格勒,为的是
在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一旦有落人德国人手中的危险时,就将其毁掉。克罗米同时又
将布伊基斯和斯普罗基斯介绍给了赖利。这两个人向赖利反映说,驻莫斯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