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全史-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告,也必须定期汇报、伦敦情报机构负责人随随便便就把“争取核裁军运动”声
势浩大的抗议和反对部署飞航式导弹的妇女运动都记在了自己的功劳簿上。西方部
署飞航式导弹能引起这样大的抗议浪潮,总部一开始对此就持怀疑态度。因为苏联
也有五0枚中程导弹是对准西欧的,而且每枚导弹装有3个核弹头。但当由“和平运
动”组织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全面展开时,不知为何总部又认为,这是它“积极行动”
的功劳。
1984年夏季,从莫斯科休假回来的克格勃工作人员明显感觉到,核导弹攻击间
谍战的优先地位正逐步丧失,对于总部领导们着迷的“突然核袭击危险”一事,无
论是苏共中央委员会国际部,还是外交部都不再支持,就是在总部内部,似乎也有
所降温。1984年年底,在两个主要的危言惑众的军人退役后,对核导弹攻击间谍战
的关注就更加少了。 9 月, 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奥加尔科夫元帅好像是因为
“非党性行为”被调出莫斯科。3 个月后,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离开人世永远
告别了这个岗位而接替他的谢尔盖·索科洛夫也未能成为政治局委员。
在核导弹攻击间谍战期间,世界并没有走到核深渊的边缘。但在西方进行导弹
演习时,世界虽没经历核威胁,却无论如何是接近了核战争的边缘,它远远超出了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的危险。程度。在经历了这场危机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
有苏联未来的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显然,他那时已作出结论,认为缓和
东西方关系是最主要的政治优势。1984年10月。西方记者报道说,戈尔巴乔夫赞成
“为回到谈判桌上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四章 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3-1991)
1984年的最后几个月,戈尔季耶夫斯基和伦敦情报机构都已知道,克格勃拥护
候选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作为奄奄一息的契尔年科的接班人。1984年12月,
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议会代表团团长访问英国期间,与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进行
了会晤。在他来英国之前,总部多次要求伦敦情报机构为他准备材料。令人惊奇的
是,材料发出之后,总部又来了许多附加要求。显而易见。戈尔巴乔夫在与克格勃
人员交谈后,又询问了别的什么。比如:矿工罢工8 个月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矿
工靠什么生活;罢工期间他们的生活费从何而来;他们每周多少工资;他们的工资
能保证生活吗等。在戈巴乔夫访问期间,总部一直使戈尔季耶夫斯基处于高度紧张
状态,令他每天报告情况。访问显然很成功。“核导弹攻击间谍战”被彻底扔进了
历史的垃圾堆里。
然而,总部还是担心美国和北约各国,会竭力取得对苏的强大战略优势。1985
年2 月,伦敦情报机构接到总部一份篇幅短小的文章,其标题为《美国太空军国主
义化政策》。随同这份资料还有三处处长尼古拉·彼得洛维奇·格里宾的一封附函,
描述了美国的太空计划,这是“美国当局顽固坚持要取得对苏军事优势”的证明。
信中说,美国计划给它的太空站装备“武器,把这个飞船作为轰炸机使用,以击毁
苏联的卫星定向系统”。现在。总部比两年前更害怕。驻伦敦使馆武官A·H·萨任
中校在外交官和情报人员会议上宣布,据莫斯科核算,“星球大战”系统迟早能截
击苏联90%以上的战略导弹。他认为,苏联在研究“星球大战”计划方面很难与美
国并驾齐驱。
苏联糟糕的经济形势使它难于与西方竞争。第一总局非常了解西方各国的情况,
对其不断增长的巨大的经济优势有精确的估计。西方国家只把苏联看作“带导弹的
牛皮大王”,而并非真正的超级大国。苏联以前对西方国家的核打击有一种偏执狂
的害怕,现在却担心西方利用它的经济弱点制造阴谋。总部在收到中央情报局的情
报后特别震惊,因为情报列举了美国要搜集苏联各部门的消息,包括苏联粮食和其
它国家产品的输入额、外汇储备、国外贷款、粮食的进口与分配等。
1985年年初,第一总局向驻西方各情报机构发出紧急警告:有人要搞“破坏活
动”,以“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衰退”,最直接的危险表现在苏联进口粮食方面:
“美国企图利用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一些困难,迫使苏联粮食依赖进口,以达到
它在将来把粮食作为对苏联施加压力的武器之目的”。一家经营粮食公司的总经理
曾说:“与俄国人打交道很容易,他们不善经商,每吨粮食平均超付了八美元”。
第一总局建议说,苏联对外贸易部门要“积极利用”情报员去发现受贿者。进口粮
食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质量变得低劣,这造成了“重大财政损失”:不排除这种可能
——敌人有专门机构,利用粮食接收公司在直达运输港污染了这些准备供给苏联的
货物。
克格勃认为,如果苏联领导层没有变化,苏联经济问题就不能得到彻底解决,
这就意味着,西方国家就不会停止它们的剥削企图。由于不了解问题就出在苏联的
制度本身,克格勃期待着戈尔巴乔夫能带来新的活力,制定必要的纪律,以解决苏
联经济停滞问题,并同西方建立可靠的“力量对比关系”。克格勃在不久前等待着
契尔年科去世的几个月里(契尔年科于1985年9 月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就各方面
问题给了戈尔巴乔夫以详细咨询,期待着他能以自己对苏联和国际问题的真知灼见,
给政治局留下深刻印象。克格勃送给政治局的报告,完全支持戈尔巴乔夫的立场,
当然这并不是说戈尔巴乔夫1985年3 月当选为总书记完全是克格勃的功劳,但总部
认为这是自己的一次重大胜利。4 月,从1983年12月起就是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切布
里科夫,终于当选为政治局委员,而国防部长照样还是候补委员。 戈尔巴乔夫很快就表现出对克格勃在苏联国内和国外活动的支持。过去,当西
方国家把苏联间谍驱逐出境时,莫斯科虽然以牙还牙,但是驱逐的人员比较少,因
为驻莫斯科的西方代表机构本身就不多。 1977年,“哈维克事件”时,挪威驱逐6
名苏联情报军官,而苏联只驱逐了3 名挪威人。然而,1985—1986年,戈尔巴乔夫
在这个问题上立场强硬,以牙还牙。1985年9 月,英国驱逐32名克格勃人员,作为
回报,莫斯科驱逐的英国人数量与此相当;1986年9 、10月间,美国从华盛顿、纽
约、旧金山驱逐大约80名苏联间谍,苏联立即赶走了同样多的同级别的美国大使馆
人员。当时,克里姆林宫根据克格勃的建议,命令在美国大使馆的全体苏联服务人
员停止工作。戈尔巴乔夫在支持克格勃的这段时间内,完全是按照葛罗米柯给他的
著名信条去做的,即“带着慈祥的微笑和钢铁般的牙齿”。
在戈尔巴乔夫时代开始之前,苏联在近2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其情报机构的无
限扩大工作。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建立了全球电子侦察网,它的任务是监视别国陆
军和海军军事设施,这项“荣誉职责”主要是由情报总局承担。到80年代中期,苏
军共有40个雷达团,170个营,近700个连。情报总局在20种不同飞机和60艘水面舰
艇的协助下,搜集电子侦察方面的情报。在1967年“太空一 189”卫星发射以后的
20年内,苏联又把120多颗侦察卫星送入轨道,完成情报总局太空侦察的任务。
克格勃从事电子侦察的第十六局,规模虽比情报总局第六局小得多,但它也得
到了迅速的扩充。十六局除了坐落在捷尔任斯基广场上的克格动主楼内的核心机构
外,在莫斯科市中心还有它的计算中心,在莫斯科亚谢涅沃西北15公里处的昆采沃
城,有它的规模庞大的科研试验室。像情报总局一样,十六局在遍布世界上60多个
国家的苏联外交和商务代表团内,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其中大部分主要从事电子侦
察情报搜集工作,而对情报的处理和密码破译则在莫斯科进行。克格勃和情报总局
的侦察站主要分布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和亲苏国家,其中规模最大的位于古巴的卢
尔杰斯,距亚丁湾不远的南也门和越南的金兰湾,克格勃和情报总局共同利用这些
电子侦察站。情报总局原则上只从事军事通讯和电子侦察,但它和十六局一样,也
利用电子侦察手段搜集政治和经济情报,这两个局在行动上好像是互相仿效。
克格勃十六局一般是依靠第一总局十六处,来获取由外国间谍搞到的密码材料。
1985年,第十六处伦敦情报机构的一名工作人员对戈尔季耶夫斯基说,现在他们在
不列颠没有能够接近高级密码的间谍。但是,十六处在第三世界国家却取得了很大
成绩,因为在那些国家,对于十六处的密码分析人员来说,当地的通讯联系就是一
本明码册。北约其它成员国的情形也大致如此。1984年总部通知伦敦情报机构,北
约一成员国外交部的密码译员(他为克格勃卖命已10年)将调住伦敦大使馆,但在
调任前夕,该间谍突然死亡。
1986年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再次出现防守薄弱的缺口。当时两名海军陆战队警
卫人员承认,是他们为克格勃间谍潜入大使馆开了绿灯。1987年,警卫人员、中士
克莱顿·洛温特里因受克格勃间谍维奥莱塔·塞娜诱惑,被判处30年监禁。但与上
一辈大使馆工作人员的此类事件相比,因完善了安全措施,显而易见,洛温特里带
来的损失要小得多。现在克格勃人员再想顺利地潜入了大使馆的密码室,或者在大
使馆其它能引起特工人员兴趣的地方安装窃听装置,恐怕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80年代初,在对美国的电子侦察渗透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罗纳尔德·威廉·佩
尔顿事件。佩尔顿1964…1979年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1980年1月他自己主动表示,
愿为华盛顿的克格勃情报机构效劳。在被捕前6 年中(1985年11月被捕),他向克
格勃提供了有关美国国家安全局在70年代的活动和安全系统的详细情报。虽然这些
情报已很陈旧,但十六处却认为它们异常重要。佩尔顿还编写了一份长达60页的文
件,标题为《通讯参数集》,他分析了美国国家安全局认为最重要的通讯手段,提
供了分析程序和结果。他甚至泄露了五个搜集情报的电子侦察系统,其中包括要从
苏联鄂霍次克海海底电缆中获取情报的行动。后来,克格勃叛逃人员维塔利·尤尔
琴科于1985年出卖了佩尔顿,这也是尤尔琴科所知道的唯—一个潜入美国国家安全
局的克格勃人员。
在戈尔巴乔夫登上党的总书记宝座之前,克格勃已是一个安全和情报的大帝国,
它在国内总计有将近40万工作人员,20万边防部队和大量的预备役人员。十六局虽
然搜集到了许多重要的电子侦察情报,但它却没有被授予总局的地位。而对外侦察
是克格勃内最富名声的部门,所以,虽然第一总局对内而言规模并不大。但它在20
年内发展得异常迅速。1985年,在亚谢涅沃又落成了一座11层的建筑,作为原有的
芬兰式20层大楼的辅楼。60年代中期,第一总局只有大约3000名工作人员,而80年
代中期却猛增到12000 名,活动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愈来愈引起日本和太平洋地区
国家的关注。
1983年成为克格勃东京机构负责人的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沙波什尼科
夫,在第一总局内有很高的威望。70年代,克格勃在日本的间谍网包括显赫的政治
家、记者、实业家和国家公务员,但1979年在东京情报机构的工作人员斯坦尼斯拉
夫·列夫琴科逃跑后,它第一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沙波什尼科夫担任领导时,情
报机构的活动似乎又有了生气。第一总局在1982——1985年的工作计划中,第一次
把太平洋地区置于首要地位,虽然日本的名次至今还排在美国、中国、印度、联邦
德国、英国和法国之后。80年代中期以前,澳大利亚和亚洲地区还没有特别意义,
在三处只有3名人员研究该地区事务(他们同时还要监视爱尔兰和马耳他岛)。
1984年秋天,第一总局召开党委会,大部分高层军官都出席了会议。在会上有
人向三处处长尼古拉·格里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澳大利亚有大量的中国侨民,
但为什么澳大利亚方面的情报却很少呢?格里宾反问:提问者是否知道情报机构有
几个人在那里工作呢?发问人不知道,其他高级军官们也不知道。格里宾回答道:
在澳大利亚只有7 名具有合法身份的克格勃人员,而从事地下工作的完全没有。于
是大会决定,要加强克格勃在澳大利亚的实力。1984年,新西兰工党政府靠代维德
·伦加的反核计划在选举中大获全胜,此后,克格勃在澳大利亚一亚洲地区的活动
逐渐活跃起来。在此之前,克格勃在新西兰的力量非常弱小。1979年年底,那里的
克格勃负责人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沙茨基赫去休假,另一名克格勃人员也于
不久前被驱逐出境,所以B·H·索芬斯基大使受命亲自出马,向社会主义统一党秘
密转交援助款项,而这样的事通常都是由克格勃来完成的。索芬斯基因此事被抓往
把柄,最后被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然而,总部为伦加在大选中的获胜而感到高兴,
它通知伦敦情报机构,要组织相应活动,让欧洲方面支持新西兰不允许装有核武器
的美国船进港的决定,支持反核的政策方针,要把它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来对待。
戈尔巴乔夫时代开始时,克格勃除在太平洋地区及其它一些地区的新领事馆内
稍微扩编外,并没扩大在国外的实力。在和以色列、南韩、智利和南非建立或恢复
外交关系后,克格勃经过深思熟虑,计划公开在这些国家的情报机构。由于石油价
格下降和不断加深的经济危机,苏联不得不紧缩了克格勃扩大活动范围所必需的外
汇支出。
毕竟还有许多人朝思暮想在第一总局内找到工作。安德罗波夫学院教学中心每
年要招收300 名学员进人一年级学习,但竞争得相当厉害。通过莫斯科几个有威望
的学院、特别是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进入第一总局,是传统之途,戈尔季耶夫
斯基就是1962年从国际关系学院毕业的。国立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列别杰夫,也十分
坦然地受纳克格勃的军官们效劳,因为他们都要求把自己的儿子送人该学院。院长
曾让一个军官给他寄一份狩猎器具清单,然后他从中挑选了一支带有光学瞄准仪的
猎枪。这个克格勃军官很快便把猎枪寄去,他的儿子也顺利地被国立国际关系学院
录取。但在戈尔巴乔夫时期,他在院长的位置上只干了一年半,1986年年底,他丢
人地被赶了下去。
80年代中期,第一总局越来越抱怨,从莫斯科名牌学院毕业来工作的都是娇生
惯养的高干子弟,他们不思努力,却追求腐化堕落的生活。安德罗波夫采取相应措
施,越来越多地从外省招收学员。总部定期要求各地克格勃机关给第一、第二总局
输送优秀的年轻军官作为候选人。因此,许多来安德罗波夫学院之前根本就没见过
莫斯科的学员开始进人第一总局接受训练。
对中学应届毕业生一直按民族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