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国社会史 >

第24章

中国社会史-第24章

小说: 中国社会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錾淼慕焐希衔潜群鹤寰烁子诓僮荨=彀猜簧奖阌纱说玫匠⒌暮窦由痛汀K蝗嗽谙纸竦谋本┑厍芟饺龇颉W运宄猿首髡揭岳矗本┑厍阒苯佑纱笤撕庸┯ξ镒省0猜簧街肝谔厝耍肝回嗜耍湫杖≡脊ò⒛泛又保┑乃谔厝酥眨衷蚴且晾拭諶oxane(“光明”之意)相当准确的标音,这是大夏公主的名字,亚历山大大帝曾娶她为妻。755—756年冬天,安禄山率部进攻洛阳、长安,两城不战而陷落。随后发生的激动人心事件——皇上溃逃至成都,757年安禄山死后史思明继任叛军首领;在藏人与回纥人协助下新帝肃宗克服困难收复两都地区——看来此处不宜详述,本稿无非是中国史的概要。不过这段悲剧的严重后果却应予着重指出。

    注释

    ①唐时称“道”。——译注

    ②此地名自译,原处不详。——译注

    ③即黑龙江。——译注第二章向近代过渡

    一、叛乱的后果

    安禄山与史思明的叛乱可以视为是中国历史一大转折点,因为随之而来的是各个领域的明显方向转变。7世纪上半叶,演变仅仅开始,看来此危机愈发使其加速:自755—763的可怕年代起,对外关系、政治、经济、社会、精神生活各方面无不迅速变化。

    退缩

    在危机当中,设于帝国边区的整个防御制度趋于瓦解。自阿拉伯人在安史之乱前数年占领疏勒以来,帕米尔的控制权便已失去。唐合法政权的主要盟友回纥人,757年扩张至甘肃,由此控制着甘肃中部与吐鲁番之间的全部地区。西藏势力牢牢扎根:藏人进犯中亚绿洲、青海及甘肃。763年,藏人进驻位于黄河上游的宁夏,劫掠甘肃东部皇家马场的马匹,甚至挺进至长安。自790年起,位于玉门关以西的领土终于全部脱离中国控制。自汉代以来华夏诸国便与中亚及帕米尔以外地区保持经常联系,只要考虑到这种关系,便可知道这是对中国文明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东北方面,7世纪末以来统治朝鲜的新罗,宣布脱离唐朝独立。最后,自7世纪中叶起,四川与缅甸之间的各藏缅国家亦发展起来。这些国家已经汉化并深受中国、印度、西藏的影响,有时与中国结盟,有时则与西藏联合。南诏国是其中最强的,它将对手吞并并自750年起开始扩张,虽然中国曾出兵远征遏止之。9世纪时南诏日益成为威慑力量,直至进犯成都地区并于827年占领红河流域与河内。865—867年,中国远征失败后,南诏竟至一度占领四川首府。902年起,西南王国以“大理国”而著称于世(大理位于云南西部洱海之西岸),该国一直存在到13世纪中叶,直至被蒙古人征服之时。

    7世纪与8世纪上半叶大扩张时期之后的总收缩至10世纪愈益严重,当时东北部汉化的契丹国业已形成,中国也失去对红河流域的控制。越南受中国千余年来殖民行政统治,留下深深印记。939年它摆脱了建于广州的南汉国的管辖,自此一直保持独立,只有两个时期除外:一是蒙古人占领时期,另一是15世纪初,当时越南隶属于明皇朝。

第五部分 12。向近代过渡:税制与社会演变

    另一领域——税务组织的变化亦不少,税制与政治组织、社会现实乃至经济都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口分田”的分配制度有赖于人口与地籍的精确普查而且要定期掌握新情况,因而这一旨在收取谷物税的制度繁杂而不可靠。此外,因地理条件与人口密度千差万别,也不可能到处实行统一法制。缺地的地方,便允许迁出。再者,凡是种大麻而不种桑树的小块土地之处(中国西北部的情况就是这样),总想将口分田纳入家产之中。最后,土地律令规定的许多例外也使人有机会绕过法律。因此,自7世纪末起,享受口分田的小农阶层开始分化瓦解,窜改户籍、地籍册的现象极为普遍。

    这种现象的原因大体有多方面:游牧民族与藏人在边境的窜犯引起自发迁徙;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水稻种植的发展产生了吸引力;能给穷困农民贷款的地主富豪施加的压力。而穷人受富豪剥削大概是8世纪纳税家庭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7—8世纪上半叶,控制政治生活的西北豪强家族、皇室贵胄(皇亲国戚、妃嫔家族)、军事将领与高级官吏,乃至大寺院等均拥有私属领地,领地的称谓不一,其中以“庄园”为最普遍。这类庄园兼有乡居与游园,包含农场(处于农民耕地之侧),有山地或丘陵地,有果园,同时还有种谷物的农田。设于河道中的庄园水磨坊有时成为跟缺水灌溉的农民争议的根源。但唐朝初期这类私人领地已大加扩张,连农户土地也被兼并进去,因而其性质已起变化,“庄园”一词竟指由佃户与长工耕作的大农场。这种大庄园有如罗马的别墅,后来由此产生了小型居民点:宋代许多小城的名字(“庄”)便保留了这种起因的痕迹。变化的原因大体是8世纪以后华夏世界商业发展带来的。

    8世纪上半叶曾致力于重新登记逃避普查的家庭与土地,但表明劳而无功。于是开始采用新的征税形式,不再按农户,而是按土地(“地头钱”)、按收获(“青苗钱”)征收。780年杨炎著名的直接税改革——夏、秋“两税法”,便是上述做法的系统推广。

    但土地税改革(其中一部分税收已用于各州预算)并不足以解决问题,须要谋求新的财政收入,因为许多地区已不受中央政权统治。国家专营可以对日用产品在生产阶段或在分配阶段完成征税,从而有可能通过正常收入填补赤字,上述收入不受政治局势影响。税收新形式曾受公元前117年汉武帝时期设立的著名盐铁专营所启发,8世纪期间长江流域与四川发生的经济飞跃想必为此税收新形式的成功提供了基础。盐专营最为可靠,收益也最好。因为只要国家政权控制生产地区(河北至广州地区沿海州府的盐田、山西南部的盐湖、四川的盐井)即可。759年,设立盐专营;764年酒专营;793年茶专营。饮茶习惯传播极快。自780年起,盐专营为国家赢得一半财政收入。806年,这项收入已达600万吊钱;808年,880万吊。于是,760—800年间,税收制度与不同税种的分配发生了根本变化。不仅土地税性质改变(不以耕作者而以土地为基础),而且商业税制比基于小农户的直接税制日益重要。这种趋向在宋代(960—1279年)愈加明显。

    国家在税收方面的行动结果导致负责收盐税的富商大大得益。无论如何,这种做法为其提供机会,使之有可能运用大批资金并增加其经济实力。800年前后起,长江流域与华北之间的贸易、四川与浙西(江苏南部与浙江北部)之间的贸易已由富商掌握,富商成为行政部门的代理人,如:扬州(位于长江北面20公里的大运河上的商业大都市)的贩盐巨商、四川成都的富商。值得指出的是:8世纪期间,茶叶贸易异常发达(唐朝时期,茶作为饮料的习惯开始普及)。自8世纪末起,茶叶贸易税收达40万吊,即几乎相当于巨额盐税收入的12%。茶叶产地位于安徽、浙江、福建以及四川。

    茶商在发明信贷转让新方法方面起很大作用。806—820年间出现了第一种兑换票据,名为“飞钱”:赴京都销货的茶商将产品交售给代表州行政机构的“进奏院”,并领取借据,凭借据回到本省,经扣除在京城应缴的税款之后,便可领得现金。9世纪末、10世纪初,货栈、当铺、兑换所,还有四川成都的商行开始发行可流通的存款证据,这就是钞票的前身。1024年,四川出现第一批由国家发行的纸币。当时商业交易已迅速发展起来,而支付手段贫乏,于是引起在信贷转让手段方面进行革新。

第五部分 13。水稻种植第一次大发展

    8世纪,华夏世界的重心趋向于从渭水流域与中原地区往长江下游平原转移。前者自古以来(实际上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便一直是华夏世界的中心。历史上这一重要现象大体与水稻种植进展、长江地区商业发达息息相关。长江流域是丝、茶、盐(淮河盐田)的产地。6世纪以前的水稻种植方法一向是一次播种,在原地收割,因而不得不让农田休闲,而唐代实行插秧,收成便可迅速提高。11世纪时,由于引进早熟谷种,随后还进行系统选种,因而收成益发增加。由是水稻种植成为一种世界上最精湛的农业技术,能使单位产量提得极高,直至现代仍然如此。水稻种植专用的农具也于唐代出现,其样式已经与当代的农具十分接近,如:龙骨车(以脚踏方式将水上提)、耙、稻田用的犁。水稻种植的进步不仅使长江流域的移民受益,而且因有600年前后为战略与政治目的而建的运河系统,还可以保证向华北提供补充供应。当时北方的生产依然受制于变化无定的气候。据当时统计,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从600年左右至742年,由300万纳税人增至1000万,而中国北部却出现人口轻度下降。唐代中国约有5000万人口,大部分集中于中国北方。在上述的两个年份之间,北方各省人口,从占总数的75%下降至53%。裴耀卿(681—743年)曾创设驿站与粮仓(734年)以改进水路运输系统。这时期大运河的稻米运输量增长大致与长江下游农业开始大发展同时。734—736年间,有700万石即4亿多升稻米运往中国北方。

    水稻种植的飞速发展大大有助于唐朝在756—763年大危机之后的复兴。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粮仓幸而免于战祸。自8世纪末起,唐朝的整个经济便以上述地区为基础。

第五部分 14。皇朝崩溃:政治演变

    虽然中央政权在税制方面能表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780—850年前后,唐皇朝的权力已真正恢复起来——但它却未能在整个帝国中恢复安史之乱前的政治控制。

    安禄山叛乱之前,其势力异常强大,原因是他一人兼任三镇节度使:范阳(北京地区)、河东(山西)、平卢(山东)。他拥有的兵员近20万人,骑兵马匹30000,还不算蒙古东部与南满洲的游牧部族能给他提供的援助。但平定叛乱后却没有能根治叛乱之源:管辖藩镇的节度使事实上不受约束。反之,中央政权还要在各州增加藩镇设置并扩大节度使权力以对抗反叛者。唐朝末年,计有40~50个大小不等的藩镇,而此制度到五代时(907—960年)依然存在,那时藩镇还有30~40个。742年左右存在的十个藩镇

    名称驻地兵员马匹

    安西龟兹(塔里木盆地)240002700

    北庭金满县(近现今乌鲁木齐)200005000

    河西凉州(甘肃东部)730007900

    朔方灵州(黄河上游)6470013300

    河东太原(山西)5500014800

    范阳幽州(现今北京地区)914006500

    平卢营州(山东)375005500

    陇右鄯州(青海)7500010000

    剑南成都(四川)309002000

    岭南广州154000

    节度使事实上的自主性,中央政权无法不承认,于是引起帝国分裂,导致皇朝垮台。由于发生了一场奇怪的流动起义,此种演变似乎益发加速。

    中国北方饥荒肆虐之后,874年,山东、河南、江苏交界地方有人组成抢劫团伙。次年,团伙有了自己的首领,第一位是王仙芝,另一位是黄巢(874—883年),两人原是私盐贩子。王仙芝归顺朝廷后,878年被处决,这场流动起义便以黄巢的名义进行。起义军从山东西南部出发,遍走国中大道,劫掠富裕城市,行经之处,破坏一切。开始时,攻打黄河畔的村镇,878年离开洛阳南部赴长江中游,至鄱阳湖,在安徽与浙江游动,抵福州,后于897年至广州,在广州曾屠杀城中的富商。其后取道广西、湖南,于880年末占领洛阳。次年初,60万之众的起义军突入长安,京城及其附近地区遭烧杀掳掠。政府军将起义队伍逐出长安,本身也大肆劫掠。黄巢五天之后复回长安,据其本人的用语,“血洗”了这可怜的城市。883年,李克用(856—908年)率领的鞑靼沙陀军队夺回长安时,余下的不过是废墟而已。李克用是突厥人,已经汉化,为唐朝效力。他在唐末混乱时期,是觊觎帝位的人之一,后来其子于923年建立后唐,终于达到目的。自885年起,唐朝君主成了各大军事首领的玩物,已经不住长安(短时间者除外),而安驾于洛阳,但长安大都会7—8世纪时却是唐朝光辉灿烂的象征。

    907年,黄巢旧部朱温(朱全忠,852—912年)建立新国——梁国(后梁)。朱温原是黄巢的防御使,后降唐,掌握开封至河南东部的战略要地。907年是标志唐朝结束的年代,而事实上自885年起朝廷已丧失实权。

第五部分 15。政权新形式

    唐朝衰落与瓦解的直接责任者是派驻藩镇的节度使。节度使及其军队夺过中央政权对各州的控制权,导致中国四分五裂,持续几达一百年。

    第一批节度使是贵族阶层人士或文人学士,而自王仙芝与黄巢起义以来,皇朝政权削弱,于是导致革除藩镇中的旧行政官员。军队以某种民主方式(在摆脱中央政权的队伍中并不罕见)任命自己的将领,将其推上“节度使”的高位。这种选择仅凭名声、武功以及已有的威望;因而出身于社会下层的人物也被推举出来执掌州郡政权。朱全忠(朱温)就是一个乡村破落秀才的儿子。907—960年间,先后在开封定都的有五个朝代,朱氏便是第一个朝代的缔造者。他原先是农业工人,后在军中当小首领,后来被任命为节度使大概是因攻打黄巢立下大功之故。在四川立国的王建,原是一名强盗,后选择军旅生涯。钱镠是吴越国(江苏之南,浙江之北)的第一位君主,他本是个离乡背井的农民,后来参加杭州富豪家族的武装自卫队伍。统治福建的王氏兄弟,则原是河南强盗。又如长江中游荆南国的开国君主原是开封商人的奴仆。再如楚国君主马殷,本是木匠,后转而从事偷盗劫掠。而后唐的创建人李克用,上文已提及,他是突厥沙陀部族首领,他在黄巢起义时曾为唐朝效力。

    一个新统治阶层就这样形成,它在非法时期的传统依然十分鲜明:地方官员与将领存在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在绿林江湖阶层中,通常结拜为兄弟。这类盟誓要求承担的义务比血缘关系所要求的更多,而唐末的独立部队也发展了收养或认亲的习惯。作为政权首脑人物的将领将自己的下级军官及文官收为“义儿”,这种虚构的亲属关系是私人卫队与个人雇佣军之所以具有凝聚力的原因。而卫队与雇佣军是新政权的牢靠基础,各地区的新政府起而取代中央政府权力,将文官排除出去。五代及宋初的特点乃是军队实权集中于国家首脑手中。从这个角度看来,自9世纪末的藩镇割据至宋朝开国君主统一华夏诸国,其演变过程是连续的,宋皇朝便直接来自唐末的独立藩镇。唐朝分裂与藩镇演变为诸国

    地区(藩镇)国名皇朝名山西北部,883年晋,895年后唐,923年河南东部、淮河上游,883年后梁,901年后梁,907年安徽北部、江苏北部,892年吴,902年吴,927年河北北部,894年燕,909年燕,911年渭水西流域,887年岐,901年后唐,923年福建,896年闽,909年闽,945年四川,891年前蜀,907年湖南,891年楚,907年浙江,898年越,902年吴越,907年(此表显示,自9世纪末起,后来五代各国的实际独立已经取得。)开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