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佛陀教你不生气 >

第4章

佛陀教你不生气-第4章

小说: 佛陀教你不生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
  女人的丈夫回到了家并上了楼,他看见了自己桌子上的信,他打开了信,于是他看到了以下的一些字句:我们曾经痛苦,对此,我们都应该担负责任,而我们也失去了应有的快乐,让我们试着再次沟通,让我们努力找回我们曾经拥有的和谐和快乐……这个丈夫花了很长时间才把信看完,可以说,看信的过程就是他修行的过程,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快乐的泉水已经悄然灌溉了他的内心。实际上,他和自己的妻子有着相同的感受和想法,今天,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把他们的爱重新连接了起来。
  一个老饼干盒,使很长时间里无法沟通的夫妇抓住了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是创造幸福的机会。如果这样的内心观照能够早一些时候出现,那他们的痛苦还会持续那么长时间吗?
  使人真正快乐起来的,不是世界上的各种新鲜事物和刺激。新鲜的东西和刺激的东西不长久,来自这些东西的快乐,不可能成为永恒的快乐,就像看戏一样,再精彩的戏也有结束的时候,一旦这个时刻来临,不管你多么舍不得,你也必须看着幕布落下,片段不可能成为永恒。
  我们应该知道,内心的宁静是不可缺少的,宁静的内心能够洞察人自己的想法,还会知道世界的常态就是变化的。宁静的心不惧怕困难,懂得如何保持自在之心,懂得消解烦恼,这样的人就属于会生活的人,生命只属于这种人。
  郊区有个农人,逢人便诉苦,他说自己倒霉透顶了,十二头牛全部跑掉了,他老是问别人有没有看到他的牛。他还说,他有两亩芝麻地,都被虫子吃光了。他觉得他是这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找到一位师父,要师父帮他解脱,这位师父看着他,只是微微地笑了笑,说:“幸好我没有十二头牛!”师父的意思是很明确的,不拥有某种东西,自然就不会有失去了这种东西的烦恼。当然,要求人们什么也不拥有,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人们就只能在失去了某种东西后,尽量调整内心的平衡,就当作自己从来不曾拥有某物。
  我们经常说对症下药,世界上有很多种疾病,也有很多种药,但一种药不可能治好所有的病,然而,对于人的心所生的病而言,需要的药却永远都是一种,那就是人的慈悲与智慧。
  当你不再忙忙碌碌,也不再为了一些表面的目的而操劳,你自然就会在自己的心里遇到“平和”。可见,“平和”不是外在的,而是藏在人们心里的,你也不用着急去找它,它只要安静地去发现就可。
  很多人在想要寻求内心平和的时候,选择了远离城市的深山,然而,家庭、社会和城市,并不是真正阻碍人们的内心变得平和的原因。平和是心内的,而不是心外的,所以,在心外是找不到人们想要的平和的。
  曾经有一次,很多修行佛法的普通百姓从不同的地方赶到一个寺庙,听一位师父讲经。在开讲之前,这位师父问大家:“你们一路上好吗?你们这些年是在寂静和团结中生活过来的吗?你们有过什么缺乏支持的感觉吗?”
  有两姐妹说:“师父,我们俩的情况并不好。彼此对对方都非常气愤,我们的肺都要气炸了,哪还有什么寂静!”接着,她们各自申述了自己的理由,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
  原来,姐妹俩都喜欢给对方提意见,同时她们的脾气又都很急躁,几句话不合,要么就互相咒骂,要么就动手动脚,有时候甚至由于怨恨对方而几天不说话。 
  听完她们的话,这位师父说:“她骂了我!她打了我!有这种思想的人,仇恨怎么能消失呢?任何时候仇恨都不是用仇恨来结束的,只有靠爱才能办到,这是一条老规矩。”
  姐妹俩听了这位师父的话,都安静下来了。她们认真地思考着,最终发现自己犯了很愚蠢的错误。其实她们彼此是情感深厚的,但往往由于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争执不休,言语过激,最后闹得不欢而散,实际上,这样做一点也没有意思,就算在话语的争锋中占了上风,她们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而且还使可贵的姐妹亲情一再受到破坏。总的问题只有一个:她们说话的方式很不对劲。哪怕是给对方提意见,也应该怀着爱的心理,用宽容的态度说出来——如果她们真的这样做,又哪里会产生对对方的仇恨呢?
  内心没有平和的人,是永远找不到平和的,不管你走了多远,花了多少时间,你仍然远离自己内心的平和。快乐的出现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心中装着快乐,那么你不用走任何一步路,都与快乐同在,如果你的心里本来就没有快乐,那么你也就与快乐无缘了。还有祥和与智慧也一样,一颗祥和的心,总是欢喜而逍遥的,一颗有智慧的心,能从世界上的每一棵树、每一只鸟那里看出真理来。
  有一个幼儿园的园长想要整修幼儿园,他托人去找画技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将幼儿园的墙壁装饰得更加美丽。但同时也有人建议他让幼儿园里的孩子给自己的幼儿园画一些画。
  设计师看起来很忙很疲倦,但还是答应了园长的请求,愿意为孩子们画一些画。幼儿园的孩子一听可以画画,高兴坏了,忙着拿画笔、找纸,一派热闹的景象。
  过了一个多星期,园长去找设计师,设计师一拍脑袋,说自己把这事儿给忙忘了,但他许诺三天后就交出所有的画。园长答应了。三天后他又去找设计师,确实也拿到了画,他把设计师的画拿回幼儿园,和孩子们的画放在一起。
  设计师不愧是设计师,每一幅画的构思都很巧妙,用笔也很讲究,而且还考虑到了孩子的兴趣所在,颜色搭配也非常的到位。园长和其他老师一起,细细地看眼前的画。
  看来看去,大家都发现了一个问题,设计师的画固然很优秀,但和孩子们的画比起来,好像缺了点什么。园长让大家说说,到底缺的是什么,老师们还在琢磨的时候,幼儿园的厨师刚好路过,也进来凑热闹,他一看那些画,就指着右边的画说:“这些画多好啊!快乐极了!轻松极了!”厨师说话很直,听起来很不专业,但却一下子说中了要点——设计师的画缺的就是一份轻松和快乐,这种情绪不是可以假装的,设计师忙于事务,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轻松和平和,而孩子则不一样,他们想的很简单,内心也很快乐,有什么就画出了什么,所以,虽然他们的画比较粗糙一些,但却是发自内心的快乐的一种表现。他们根本不懂得颜色的搭配技巧,但他们的画简单朴素而又透露出天真的气息,这是设计师做不到的。
  园长突然明白了:孩子们的心,是多么的平静啊。而这,正是真正的美。
  绚丽的色彩,看起来会很美,但不一定最动人心;宁静之景,却一定会搅动人们内心那个极乐世界的微风。如果用宁静的心去观照,没有什么不是美丽的,处处黄花,皆是般若,丛丛翠竹,都是法身。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倘若心灵美丽,当下就是极乐世界。


心灵的秘密


  也许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心到底是什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做什么?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过去不可把握,未来不可猜测,看起来,“心”像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如果始终弄不明白这些问题,当你走到生命末端的时候,难免会感到懊恼。而要使自己的心稳住,就应当自觉自察,悟透自己。
  一个人若没有德行,又不认识这个心,他的心就会走样变形;就像一面干净的镜子染上尘埃,又像太阳被乌云遮蔽,无法看到事物真实的面貌。
  人生、宇宙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但是很多人都茫然不解。所以,必须透过修行、修心来体证真理。
  那么,什么是心,我们又要修哪一个心呢?
  你也许感觉到了,你要走的路有很多意外之处,还有很多离奇古怪的因缘,每一件事情都有原因和结果,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人很容易丧失方向,要么走崎岖而错误的路,要么干脆就没有路可走。
  似乎怎么想也想不出答案。但答案绝对是存在的。如今有一个谜摆在我们面前:出生是为了什么?死去又是到哪里去?
  有一位教授,是学术界的泰斗。这位教授有一个儿子,由于他很想让儿子长大后也和自己一样有成就,于是就亲自教导儿子,为此他花费了很大的力气。然而,事不如人愿,他的儿子和先前一样愚笨,没有任何长进。这个事实使得教授极为难过,他说:“我的才华世人可以见证,但为什么我的儿子会那么愚笨呢?人生真是没有意思啊。”后来,教授不再强行管教自己的孩子,而是任由他自由发展,结果却令他很意外,他的孩子很受人们的喜爱,原因是,这个孩子本性非常善良,在和人打交道的时候,总是替别人着想,虽然这个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能力和成就,但似乎比他那声明显赫的父亲还受欢迎。教授对此深有感悟,看来,生活的答案并不是仅仅是出人头地,以一颗没有功利目的的心去生活,恐怕还会获得更多的东西。
  可以说,目前的很多人都是这样,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忙忙碌碌,有很多东西要追求,不管是想要考上大学,还是想成立家庭,抑或是当官……各种各样的目的,有的人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有的人花了很长时间才实现,有的人可能实现不了自己的目的,那么,人们是否想过,一旦目的实现了,自己又该去做什么呢?或者,目的已经没有希望实现了,又该怎么办呢?也许你只能无奈地换一个目的。既然没有目的是一定要去实现的,人就会放松下来,回到本真的自己,这时候的人,脑子是最清醒的。 
  并不是只有某些人才会顿悟,每一个人都拥有顿悟的能力。举个例子,刚开始看书的人,看不懂书上在说些什么;刚开始做题的人,往往不能得出答案,但看不懂书的人和做不出题的人,却会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就看懂了书、做出了题,我们把这种经历叫做“悟”,悟可以分为很多种:悟出了世界上的某种道理,是一种悟,此外还有小悟和大悟。“悟”更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本心的悟”。
  人的心念刹那间就发生变化。我们现在不可能拥有未来的心,我们现在这一刹那的心同样是过去的我们不可能拥有的,那么我们真正的心是什么呢?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而不是事物真正的一面。德山祖师看蜡烛的明灭时,悟出了一个道理:光明和黑暗都不是恒定的,都是在变化的,如果能够察觉到这一点,并超越了光明和黑暗的变化,那么你就进入了不生不灭的境界。
  旅行的人总是在流浪,在不停地寻找自己的目的地,他们在世界上来来去去地走着,从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只有那些住在屋子里,不四处走动的人,才是主人;灰尘在空中漂浮,难道空间会随着灰尘的飞舞而动荡吗?绝对不会。如果想要知道主人究竟是谁,就一定不要错误地把客人当作主人。
  以此推理,我们就可以明白,就人自己而言,变化的身体和心念是客人,你要想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就先要明白哪些不是自己的心。
  当你找到了自己的心以后,接下来要做的,是更深入地了解你的心,它究竟有些什么样的作用,如果在你的生活中,你的心能够作主,那么你的人生就是自在的。人们应当相信,很多问题都是人自己造出来的,因此转变自己的心念十分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因缘的转变,也关系到你的人生逆境和痛苦的转变。智者往往能够抓住机会创造转变,从而使身外的条件变得适合自己,此时,他们的心也更好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有位太太请了一个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可是男主人一向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匠在那里工作的那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油漆匠也从未提起男主人的缺憾。
  工作完毕,油漆匠取出帐单,那位太太发现比原先谈妥的价钱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
  她问油漆匠:“怎么少算这么多呢?”
  油漆匠回答说:“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所以减去的那一部分,算是我对他表示一点儿谢意,因为他使我不会把工作看得太苦。”
  油漆匠对她丈夫的推崇,使她淌下眼泪。因为这位慷慨的油漆匠,自己只有一只手。
  态度就像磁铁,不论我们的思想是正面抑或是负面的,我们都受到它的牵引。而思想就像轮子一般,使我们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我们无法调整环境来完全适应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调整态度来适应一切的环境。毕竟:你的生活并非全数由生命所发生的事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与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使我们产生怒气,变得生气,但我们应该知道,我们很难改变身外之物,我们能改变的,是我们的内心。因此,我们要转化自己内心的愤怒。
  密切关注自己的心念,可以及时地打断一种消极的意念,而使人们遭受痛苦的,往往就是这些消极的意念。在同样的情况下,正视一个人和仇视一个人的理由同样多。假如人们真的静下心来修行,同时密切地关注着自己的内心,那人们应该表达的意念,就会宽广得多,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些使人快乐的意念。就算整个世界对我们来说都是敌对的,我们也仍然可以与世界和他人达成友善关系,当然,前提是我们已经具备了控制自己的心念的能力。
  自觉控制自己心念的能力,是人们身上的一种宝贵能力,这种能力能够给整个世界都带来安详。困惑的人不再困惑,不断制造问题的人也不再制造问题,人们将觉得这个世界安宁了许多。
  勇猛的将军有足够的能力带领军队打胜仗,但他不一定能够平息自己的烦恼。因此我们才会说,最大的敌人不在你的前方,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有的人夸大了自己与世界的对立,包括与他人的对立,以及与所有事物的对立。因此有人形容人生如战场,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都成为了我们要战斗的敌人。实际上,哪有这么尖锐呢?当你的心不听你的使唤时,你才是遇到了最强悍的敌人。如今,人们普遍赞同一个观点:危机和竞争是使人顽强生存下去的动力,如果没有这种动力,人很可能难以继续生存,出于这样的考虑,人们疲于奔波,总在为自己和家人的前途而操劳,把生活当成了一次战争。
  想要战胜自己的心,是多么的困难啊!得意便忘形,失意便自暴自弃——这是一般人的表现,也就是说,一般人都没有战胜自己,因为,战胜自己的人是不会在乎身外成败的,不管他面临什么样的处境,他的心都保持逍遥自在。
  环境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就像一个驯兽师,很多时候都让我们跟着它转,不知不觉卷进了烦恼的漩涡中,此时,自我排解与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战胜自己呢?你只有约束自己、安定自己,使自己的情绪平和下来,否则,你将丧失处理事务的能力,就连最简单的事情,你都会给自己找很多的麻烦。


减少痛苦


  当一个人想要转化自己的愤怒时,有一些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总的来说分为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