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修订版 >

第26章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修订版-第26章

小说: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修订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纾丛馐芷茐模槐环Q為思惟色(sammasanar?pa)因為它們是觀智觀照三相的目標。
節四:詳述:不完成色
  8。  ?kàsadhàtu paricchedar?pa§ nàma。
  9。 Kàyavi¤¤atti vac?vi¤¤atti vi¤¤attir?pa§ nàma。
  10。 R?passa lahutà; mudutà; kamma¤¤atà; vi¤¤attidvaya§ vikàrar?pa§ nàma。
  11。 R?passa upacayo; santati; jaratà; aniccatà lakkha?a… r?pa§ nàma。 Jàtir?pam eva pan'ettha upacayasantati… nàmena pavuccati。
  八、空界名為限制色。
  九、身表與語表名為表色。
  十、色輕快性、色柔軟性、色適業性及兩種表色名為變化色。
  十一、色積集、色相續、色老性及色無常性名為相色。在此,積集與相續是指色法的生(時)。
節四之助讀說明
  不完成色:從第八至第十一組的色法被稱為「不完成色」(anipphannar?pa),因為它們不是由四種色法之因(見節九至十四)直接造成,而只是完成色的素伲
  (八)、空界(àkàsadhàtu):於《阿毗達摩論》,空界並不只是指空間,而是諸色聚之間的空隙,令人能夠辨識它們為個別的個體。空界的特相是劃定色(聚)的界限;作用是顯示色(聚)的邊際;現起是色(聚)的界限或(色聚之間的)孔隙;近因是應被區劃的色(聚)。
  (九)表色(vi¤¤attir?pa):巴利文vi¤¤atti(表)是指把自己的思想、感受與態度表達給他人知道的方法。有兩種表達的方法,即:身表(kàyavi¤¤atti)及語表(vac?vi¤¤atti)。前者是心生風界的特別作用,使到身體移動以表達自己的意念。後者是心生地界的特別作用,使到能夠發出聲音以表達自己的意志。這兩種都有表達意念的作用。它們各自的現起是身體轉動及言語之因;各自的近因是心生風界與心生地界。
  (十)變化色(vikàrar?pa):這類色法是完成色的特別呈現方式。它包括了上述兩種表色,以及色輕快性、色柔軟性、色適業性三種色法。
  當中,色輕快性(r?passa lahutà)的特相是不遲鈍;作用是去除色法的沉重;現起是色法輕快地生起及變易;近因是輕快的色。
  色柔軟性(r?passa mudutà)的特相是不僵硬;作用是去除色法的僵硬性;現起是不對抗身體的一切作業;近因是柔軟的色。
  色適業性(r?passa kamma¤¤atà)的特相是適合身體作業的適業性;作用是去除(由於風界不平衡而造成的)不適業性;現起是色法不軟弱;近因是適業的色。
  (十一)相色(lakkha?ar?pa):這類有四種色法。當中,色積集(r?passa upacaya)與色相續(r?passa santati)都是指色法的「生」(jàti,生時)。它們之間的差別是:前者是起初或開始時的色相續流之生起;後者是色相續流隨後不斷地再生起。例如:在結生時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與心色十法聚的生起是色積集,(而在五根具足之後)這些色聚的生起是色相續。
  色積集的特相是開始建立(或成長至諸根具足);作用是令色法開始生起;現起是起始或完成的狀態;近因是生起之色法。
  色相續的特相是(在諸根具足之後,真實色法)持續不斷地生起;作用是連續地結合;現起是不間斷;近因是當被繫結的色法。
  色老性(r?passa jaratà)的特相是色法成熟與老化;作用是導致壞滅;現起是雖然還洠У咽バ滦裕唤蚴钦谒ダ系纳ā
  色無常性(r?passa aniccatà)的特相是色法完全壞滅;作用是令到色法消失;現起是色法滅盡;近因是滅盡的色法。
節五:二十八種色
  Iti ekàdasavidham p'eta§ r?pa§ a??hav?satividha§ hoti sar?pavasena。 Katha§?
  Bh?tappasàdavisayà bhàvo hadayam icc'api
  J?vitàhàrar?pehi a??hàrasavidha§ tathà。
  Paricchedo ca vi¤¤atti vikàro lakkha?an ti ca 
  Anipphannà dasa cà ti a??hav?savidha§ bhave。
  如是依據各自的特性,十一類色法可分別為二十八種色。如何(是二十八)?
  元素、淨色、境色、性根、心色、命根色與段食是十八種完成色。
  限制(空界)、表色、變化色與相色是十種不完成色。如此一共有二十八種色。
Ayam ettha r?pasamuddeso。
於此,這是色法的列舉。
色之分別
(r?pavibhàga)
節六:一種
  Sabba¤ ca pan'eta§ r?pa§ ahetuka§; sappaccaya§; sàsava§; sa?khata§; lokiya§; kàmàvacara§; anàramma?am; appahàtabbam evà ti ekavidham pi ajjhattikabàhiràdivasena bahudhà bheda§ gacchati。
  於此,一切色是一種,因為它們都是:無因(無根)、有緣、有漏、有為、世間、屬於欲界、無所緣、非當斷。
節六之助讀說明
  一切色是一種:一切色都是無因,因為它們不與善、不善或無記因相應,只有名法才會與因相應。一切色都是「有緣」,因為它們依靠四因(之一)生起(見節九)。色法是「有漏」,因為它可以成為四種漏的目標(見第七章、節三)。它是「有為」與「世間」,因為洠в腥魏紊軌虺轿迦√N的世間。一切色法是欲界:雖然在色地裡也有色法,但色法依本性是屬於欲界,因為它是欲欲的目標。色法是「無所緣」的,因為它不能像名法一般識知所緣。它是「非當斷」的,因為它不能像煩惱一般被四出世間道斷除。
節七:多種
  Katha§?
  Pasàdasa?khàta§ pa¤cavidham pi ajjhattikar?pa§ nàma; itara§ bàhirar?pa§。
  Pasàda…hadayasa?khàta§ chabbidham pi vatthur?pa§ nàma; itara§ avatthur?pa§。
  Pasàda…vi¤¤attisa?khàta§ sattavidham pi dvàrar?pa§ nàma; itara§ advàrar?pa§。
  Pasàda…bhàva…j?vitasa?khàta§ a??havidham pi indriyar?pa§ nàma; itara§ anindriyar?pa§。
  如何?
  五種淨色名為內色,其餘的是外色。
  淨色與心色六種名為依處色,其餘的是非依處色。
  淨色與表色七種名為門色,其餘的是非門色。
  淨色、性根色與命根色八種名為根色,其餘的是非根色。
  Pasàda…visayasa?khàta§ dvàdasavidham pi o?àrika…r?pa§; santike r?pa§; sappa?ighar?pa¤ ca; itara§ sukhuma…r?pa§; d?re r?pa§; appa?ighar?pa¤ ca。
  Kammaja§ upàdinnar?pa§; itara§ anupàdinnar?pa§。
  R?pàyatana§ sanidassanar?pa§; itara§ anidassanar?pa§。
  粗色、近色與撞擊色包含五淨色與(七)境色十二種,其餘的是細色、遠色與非撞擊色。
  業生色是「執取色」,其餘的是「非執取色」。
  色處是可見色,其餘的是不可見色。
  Cakkhàdidvaya§ asampattavasena; ghànàdittaya§ sampattavasenà ti pa¤cavidham pi gocaraggàhikar?pa§; itara§ agocaraggàhikar?pa§。
  Va??o; gandho; raso; ojà; bh?tacatukka¤ cà ti a??havidham pi avinibbhogar?pa§; itara§ vinibbhogar?pa§。
  眼與耳不到達(其所緣境),鼻、舌與身則到達(其所緣境),這五種是取境色,其餘的是不取境色。
  顏色、香、味、食素(營養)與四大元素是八不分離色,其餘的是分離色。
節七之助讀說明
  內(ajjhattika):在此「內」是指作為名法之門的五淨色。雖然其他種類的色法也能在身體裡生起,但只有五淨色被稱為「內」。
  依處(vatthu):見第三章、節二十。
  門(dvàra):五淨色是識知之門,即心與心所接樱繕说墓艿馈I肀砼c語表是業之門,即造身業與語業的管道。
  根(indriya):五淨色稱為根,因為它們在各自的範圍裡有控制力(indra)。它們每一種都在執行各自的看、聽等作用方面控制與它們俱生的色法。性根色控制男性或女性特徵的顯現。命根色控制俱生色法,就有如領港員控制船一般。
  粗色、近色與撞擊色:在此粗等三詞所指的並不是一般的含義,它們是指作為根識生起的管道的色法,而完全與體積和目標的遠近無關。這些色法有十二種,即:五淨色與七境色,樱壦闶侨N境色,因為它是地、火及風三大元素。
  洠в兄苯拥厥沟礁R生起的色法稱為細色、遠色及不撞擊色,同樣地也與體積和遠近無關。
  執取(upàdinna):十八種業生色名為「執取色」,因為它們是受到渴愛與邪見推動而造下的業的果報。由業之外的因產生的色法名為「非執取色」。然而,一般上身體裡的一切色法都稱為「執取色」,而無生命物的色法則稱為「非執取色」。當知與其他成對詞不一樣,「執取、非執取」並不是包括完全不同的色法,因為有九種業生色也能夠緣於其他因而生起(見節十)。
  眼與耳不到達(其所緣境):根據《阿毗達摩論》,眼與耳是不到達(asampatta)其目標的淨色。若要眼與耳作為識的依處,其目標必須洠в信c它們直接碰在一起。反之,其他三淨色則直接碰樱╯ampatta)其目標。
  取境色:巴利文gocaraggàhika(取境)是用來譬喻作為識生起的依處的五淨色。但五淨色是色法,並不能真正的識知目標。事實上是依靠它們而生起的根識才能識知目標。
  不分離色:四大元素與顏色、香、味及食素(營養)四種所造色合稱為八不離色(avinibbhogar?pa),因為在一切的色聚裡都有這八種色法。其他色法則可以存在或不存在於某些色聚裡,所以稱為可分離色。只擁有八不離色的色聚(kalàpa)名為「純八法聚」(suddha??haka…kalàpa)或「以食素為第八法的色聚」(oja??hamaka…kalàpa)。
節八:總結
  Icc'evam a??hav?sati vidham pi ca vicakkha?à
  Ajjhattikàdibhedena vibhajanti yathàraha§。
  如是智者依內等正確地分析二十八種色法。
Ayam ettha r?pavibhàgo。
於此,這是色之分別。
色法生起之源
(r?pasamu??hàna)
節九:四種生起之源
  Kamma§; citta§; utu; àhàro cà ti cattàri r?pasamu??hànàni nàma。 
  色法生起之源有四種:業、心、時節(熱能)與食(營養)。
節十:業為生起之源
  Tattha kàmàvacara§ r?pàvacara¤ cà ti pa¤cav?satividham pi kusalàkusalakammam abhisa?khata§ ajjhattika…santàne kammasamu??hànar?pa§ pa?isandhim upàdàya kha?e kha?e samu??hàpeti。
  於此,自結生起始的每一剎那裡,二十五種屬於欲界與色界的善業及不善業在內相續流裡產生了以行為緣的業生色。
節十之助讀說明
  業生色(kammasamu??hànar?pa):在此業是指過去善心及不善心裡的思心所(cetanà)。二十五種能夠產生色法的業是十二種不善心、八大善心及五色界善心裡的思心所。無色界善心裡的思心所只能產生無色界的結生,因此並不能產生業生色。
  從結生的生時小剎那開始,在每一心識剎那裡的生、住、滅三個小剎那裡,業都產生了色法;業繼續在一世當中如此產生色法,直到死亡心之前的第十七個心為止。業生色有十八種:在九種業生色聚裡的八不離色(見節十七)、五淨色、兩種性根色、命根色、心色及空界。當中,八根色及心色只由業產生;對於其餘九種,只有在業生色聚裡的才是業生色,在其他色聚裡的是由其他因所產生。
節十一:心為生起之源
  Ar?pavipàka…dvipa¤cavi¤¤à?a…vajjita§ pa¤casattatividham pi citta§ cittasamu??hànar?pa§ pa?hamabhava?gam upàdàya jàyantam eva samu??hàpeti。
  從第一個有分心開始,除了無色界果報心與雙五識之外的七十五心都會產生心生色,但只有在「生(時)」才能產生(心生色)。
  Tattha appanàjavana§ iriyàpatham pi sannàmeti。 Votthapana…kàmàvacarajavan'àbhi¤¤à pana vi¤¤attim pi samu??hàpenti。 Somanassajavanàni pan'ettha terasa hasanam pi janenti。
  
  於此,安止速行也保持姿勢。但確定心、欲界速行及神通心也能產生(身與語)表。於此,十三悅俱速行也能生笑。
節十一之助讀說明
  心生色(cittasamu??hànar?pa):從結生心之後的第一個有分心的生時開始,心生色就開始生起。結生心不能產生心生色,因為此心初來到新一世,所以在投生時只有業生色生起。十種根識(雙五識)缺少產生色法之力,而四無色界果報心只能在無色地裡生起,所以不能產生心生色。根據諸論師的看法,名法是在生時最強,色法則是在住時最強。因此心只有在它最強的生時才會產生色法,而不會在住時或滅時產生色法。
  安止速行等等:保持身體姿勢是心的一種作用。二十六種安止速行(十色界、八無色界與八出世間安止速行)只是保持身體坐、立或臥的姿勢。上述所提及的確定心、欲界速行心與神通心三十二種則不單只保持姿勢,而是也能產生身表及語表。
  十三悅俱速行也能生笑:普通凡夫只能通過四種悅俱貪根心及四種悅俱大善心八者之一生笑。有學拢邉t通過其中六心之一生笑,即除去兩種悅俱邪見相應的貪根心。阿羅漢則通過四種悅俱大唯作心及無因生笑心五者之一生笑。
節十二:時節(熱能)為生起之源
  S?tu?hotu…sama¤¤àtà tejodhàtu ?hitipattà va utusamu??hàna… r?pa§ ajjhatta¤ ca bahiddhà ca yathàraha§ samu??hàpeti。
  包含熱與冷兩者的火界在達到住時即能根據情況在內及外產生時節生色(熱能生色)。
節十二之助讀說明
  時節生色(utusamu??hànar?pa):從結生心的住時開始,在業生色聚裡的火界即能開始產生時節生色。在此後的一世當中,由一切四種因產生的色聚裡的火界都能在住時產生時節生色。外在無生命物的火界也能產生時節生色。
節十三:食(營養)為生起之源
  Ojàsa?khàto àhàro àhàrasamu??hànar?pa§ ajjhohara?akàle ?hànappatto va samu??hàpeti。
  稱為食素的食,吞下之後,在達到住時的時候,即能產生食生色。
節十三之助讀說明
  食生色(àhàrasamu??hànar?pa):從吞下後開始,在受到(消化之火)支助之下,(食物裡屬於時節生)色聚的食素即能產生食生色。在已達到住時的食生色聚裡的食素能夠(在其他食生食素支助之下,)再產生新一代的純八法聚,而該八法聚裡的食素又能產生另一個八法聚;如是食素能夠如此產生十至十二代的食生八法聚。當孕婦所吃下的食物的營養傳送到胎兒裡時,它即能在胎兒裡產生色法。由其他三因(即:業、心與時節)產生的色聚裡的食素也能連續地產生幾代的食生八法聚。一天裡所吃下的食物能夠維持身體長達七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