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以色列史综览 >

第55章

以色列史综览-第55章

小说: 以色列史综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注  二:然而可能罗波安的管辖权从未延伸至便雅悯地。耶罗波安设立伯特利为宗教中心,虽然属以法莲地(代上七28),却位于便雅悯与以法莲的边境上(书十八13);后来巴沙坚固距耶路撒冷以北仅四里的拉玛,就是在便雅悯境内(代下十六1)。可能实际的边境不时地在改变。

注  三:例如王上十二21~23:代下十一1、3、10、12、23;十四8;十五2、8、9及其他。

注  四:历代志下三十四章6节提示,更准确的位置是北玛拿西,因为位在更北端的拿弗他利是与西缅相连的。西缅迁移的基本理由是因为这支派地位低微,她只获得一些城邑,而其他支派则配得土地。这种卑微的地位,与雅各的预言相关,他说西缅要分散在以色列中(创四十九5~7),而且西缅支派进入迦南地的人数稀少(只有二万二千人,最小的支派)。参考L.J Wood,“Simeon,The Tenth Tribe of  Israel〃,Theolog,4(Fall,1966),六~一○页。

注  五:最北端的两个城邑是琐拉和亚雅仑,原是分配给但支派的(书十九41~42)。既然历代志下十一章10节说,那十五个城邑是属于便雅悯和犹大的,可见自但支派迁徙后(士十八章),这两个城邑(最靠近便雅悯地的)便被便雅悯支派吸收了。

注  六:刻在卡纳克(Karnak,译者注:埃及底比斯北部之废墟)亚孟庙朝南的墙外。图中见示撒正在击打亚洲人。当时亚孟神赐他十行列的俘掳,象征着所列名的城邑。关于图片,参考ANEP,图349;关于译文、论述及出版的书目,参考J.Simons,Handbook for the Study of Egyption Topographical Lists Relating to Western Asia(Leiden:E。J。Brill,1937),九○~一○一,一七八~一八六页。

注  七:然而示撒可能曾在迦萨东南部的沙鲁亨(Sharuhen,即现在的Tell el…Farah)仍保有一座营垒。这个营垒有一道坚牢的砖樯,二十三尺宽,被认为是属于示撒的,若属正确,可见他有意逗留在这个城邑中,以之作为当地的一个据点。参考Wright,BAR,一四九~一五○页。

注  八:历代志下十三章1节及下文称他为亚比雅(Abijah,非Abijam)。亚比央的意思是「大海之父」,亚比雅的意思是「耶和华是父」。他显然有两个名字。

注  九:因为亚比央和亚撒的母亲及祖母都是同名的(王上十五2、10;代下十五16),所以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是兄弟,并非加王上十五8,代下十四1所说的,他们是父子;参考亚比央只有三年的短暂统治。但亚比央已年长,可以有孩子了(事实上,按代下十三21,他有二十二个儿子,十六个女儿,这些子女是十四个妻子所生的)。可能母亲玛迦和祖母亚希沙龙(Ahishalom)实在是亚撒的祖母和曾祖母。只是因为亚比央短暂的统治,玛迦便继续任太后,而因为敬拜偶像,被亚撒所废(王上十五13;代下十五16),参考Albight,  ARI,一五八页。

注  十:一些学者认为谢拉就是奥梭冈O(serak)hon,但可能性不大:因为基本上的拼音就有差异;谢拉并非法老,而奥梭冈是利比亚的后裔,他不是衣索比亚人,而谢拉却是。参考G。Ricciotti,The History of Israel(2d。trans,ed;Milwaukee:Bruce Publishing Co。,1958),I,三五九页。

注十一:泰利MNHK,五七~六二页支持此论点。他是根据历代志下十六章1节,他认为「第三十六年」这个年代的记号,是指当时犹大的历史年代,而非指亚撒已独自当政三十六年之久了。他反驳Albright时,有可信服的论点,参考“The Chronology of the Divided Monarchy,”BASOR,100(十二月,1945),一六~二二页。

注十二:玛利沙曾被认为是Tell Sandahannah,靠近基伊拉和亚革悉(书十五44;弥一14~15),不到两哩以北就是今日的Beit Guvrin。

注十三:根据泰利的年代计算法;MNHK,五九~六○页。

注十四:但我们必须注意,在两次战役之间,亚撒可嘉地在耶路撒冷召聚百姓,更新与神所立的约。事实上,所献上的七百只牛,七千只羊大部份是就地取材的,整个场面显然是出于一种感谢神恩宠的心,而不是出于炫耀。虽然如此,但亚撒显然在潜意识中,因着这一切的成就而骄傲。

注十二:亚撒可能重立便雅悯北端的边界。后来在约西亚统治期间,他所坚固的迦巴也靠近北方边界(王下廿三8)。关于位置,参考第十章,二八一页,注二四;米斯巴,第九章,二五六页,注八二。

注十六:参考泰利,MNHK,六四~六六页中提及的有关证明。

注十七:在约阿施统治的尾声,参考第十三章,三五五页。

注十八:列王纪上二十二章43节和历代志下二十章33节说,邱坛并未废去,但历代志下十七章6节则说都废去了。可能的情况是:较著名的邱坛都除去了,但一般大众聚集敬拜的邱坛(王上廿二43)则未曾除去。

注十九:参考第八章,二○一~二○三页。

注二十:参考第十三章,三四三~三四五页。

注二一:没有明确的记载说她是那洗别的女儿(王下八16~24),但却很有可能性。

注二二:死里逃生后,约沙法也直接遭受哈拿尼的儿子,先知耶户的指责(代下十九1~3),责他与北方联盟。

注二三:参考列王纪下一章17节,三章1节。关于辩论的内容,参考Thiele,MNHA,六四~六八页。

注二四:在罗波安时代,大卫在以东所拥有的管辖权已丢失了,约沙法的新战绩非常重要,因为它重新打通了往南部的重要贸易路线。

注二五:有时立拿被认为是Tell es…Safi,距亚西加以西四哩,位于以拉谷的入口;但更可能是它南边六哩的Tell Bornat;参考Albright;BASOR,15,一九页。

注二六:早期非利士人与阿拉伯人惧怕约沙法,并且向他纳贡(代下十七11)。

注二七:历代志上二十一章17节称这儿子为约哈斯(参考廿二1)。约哈斯与亚哈谢基本上是同一个名字,只有其中复合的拼写“Ahaz〃和“Jah〃位置互调而已。

注二八:以利亚可能在主前八五○年逝世,在约兰于主前八五二年登上以色列的宝座后没有多久。犹大的约兰在八五三年开始摄政,可见这封信是在他统治的早期便来到,可能约沙法当时仍然在世。

注二九:列王纪下八章26节记载他年二十二岁,这是正确的,历代志下二十二章2节的四十二岁是一个错误。因为他的父亲约兰死时才四十岁(王下九17)。可能这是抄写的人的疏忽,他将数目字kaph(20)与mem(40)混乱了。

注三十,:参考第十三章,三六八页,注五六。

注三一:亚他利雅的品性事实如此,虽然她经历到无与伦比的灾难:她母亲的尸身刚被狗吞噬;她的兄弟,以色列的约兰,在耶户整肃暗利家时被杀;她的丈夫最近因恐怖的肠病而去世;她的儿子亚哈谢遭耶户的部下追杀;而她其馀的儿子,刚被群起暴乱的非利士人和阿拉伯人俘掳了。

注三二:亚哈谢死时年二十三岁(王下八26)。

注三三:这年龄远超过当时的平均寿数了。所罗门仍然当政时,耶何耶大已出生了,因此,可能在亚撒部份的统治时期中当祭司,而在约沙法全部的统治时期中也当祭司。他们的仁政,耶何耶大是功不可没的。他膏立约阿施时,年约一百。他的妻子约示巴(Jehoshabeath)是约沙法的孙女,她的年纪显然比他年轻许多。

注三四:参考第十三章,三五二~三五四页。

注三五:圣经形容贡物为他父亲本他自己「所分别为圣的物」,及圣殿与王宫库中一切的金子。

注三六:从他们袭击的行动可见他们的不满。他们是否绕道回家,或后来才袭击犹大西北部的伯和仑则不详:他们杀戮三千百姓,抢夺大量的掠物(代下廿五13)。

注三七:约阿施比亚玛谢更有智慧,虽然表面上要禁止亚玛谢,但事实上,他所采用的寓言,大大的轻藐犹大王,结果不仅没有改变犹大王的主意,反而激动他的怒气。

注三八:泰利(Thiele),MNHK,八三~八七页论述的结果是:(1)在列王纪下十四章13节,言下之意似乎亚玛谢披俘掳;(2)列王纪下十四章17节出奇不意地说,约阿施死后,亚玛谢仍然存活十五年;可能约阿施死后,亚玛谢得释放,并回国统治犹大十五年;(3)在那时乌西雅成为摄政王,这就是最好的解释了。

注三九:乌西雅这个名字出现在王下十五31、30、32、34;代下廿六1、3、11及其他;赛一1;六1;何一1;摩一1;亚十四5)。亚撒利雅在王下十四21;十五1、6、8、17、23、27;代上三12出现。亚撒利雅(‘azaryah)意思是「耶和华已经帮助」;乌西雅(Uzziyah)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力量」。

注四十:参考第十三章,三五五~三五六页。

注四一:参考泰利,MNHK,八一~八三页中关于与亚玛谢共同摄政的论述;一二○~一二三页关于约坦的相同问题之讨论。

注四二:「九」这个数目是根据相关的年代而决定的,表示以色列的约阿施统治至公元前七八二年,在公元前七九一年,乌西雅登基后九年。

注四三:参考第十三章,三五六~三六○页。

注四四:某些学者因为年代的问题尚无法解决,并且这次的战役发生在犹大极远的北方,因此提议这位亚撒利雅是北方叙利亚某王国的君王。但在同一个时期,要有两个名字相同的君王,来自两个名字相同的国家,简直不会有这种巧合。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参考Thiele,MNHK九三~九四页;Unger,ISrael and the Aramaeans of  Damascus(London:James Clark&Co。,Ltd.,1957),九六~九八页。内容,参考ANET,八二页;或DOTT,五三~五六页。

注四五:乌西雅已成为麻疯病患八年了,但显然对他的军事技巧与领导才能毫无妨疑。提革拉毗列色宣称他战胜了联盟军。

注四六:列王纪下十五章30节说他统治二十年,而与其他君王合拼计算之下,事实上也吻合。列王纪下十五章33节和历代志下二十七章1节所提及的十六年,可能是指他统治的期限,在亚哈斯坚持之下结束;但约坦还活四年,合并起来刚好二十年。参考H.G.Stigers,“The Interphased Chronology of Jotham,Ahaz,Hezekiah and Hoshea;〃BETS,8(Spring,1966),八六~八八页。

注四七:论述,参考Stigers,见前,八六~八八页。

注四八:约坦统治的二十年中,前十二年与父亲共同摄政,最后十二年与儿子共同摄政,因此中间有四年是重叠的。

注四九:亚哈斯成为最高的统治者后,采取亲善亚述政策,因此,可能是犹大的亲善亚述份子影响促成了这次的摄政事件。若事实如此,便成为这种特殊情况的第二个解释了。

注五十:共有一百他连得银子,小麦一万歌珥,大麦一万歌珥。

注五一:以赛亚在乌西雅王崩的当年接受呼召(或者是重新的任命;赛六1~8),他可能在稍前的时候已开始工作了。他继续在约坦、亚哈斯和希西家治下事奉(赛一1)。

注五二:自主前七三五年他接管当政(约坦仍存活四年),直至主前七一九年,他的儿子相继接掌政权(亚哈斯仍然存活四年)。参考Stigers,见前,八八~八九页的讨论。无可否认的,亚哈斯与希西家的年代发生困难。参考Payne,BS,126(1969),四○~五二页此处讨论主要难题的处理方法。这种所提供的日期似乎最能吻合圣经的证据。

注五三:关于理由,参考Stigers,见前,八七~八八页。

注五四:在他七三四~七三二著名的战役中;参考第十三章,三六○页。

注五五:可能在围困的时期中,发生一些重大的战役,才能解释丧失生灵的原因。根据以赛亚书七章6节,盟军虽然有意立他比勒(ben  Tabeel)代替亚哈斯。参考Bright,BHI,二五六页,注十一。

注五六:俄德在撒玛利亚与大军相遇,而那些俘掳则披送往耶利哥蒙释放。显然因为没有将他们直接解回耶路撒冷,避免了一些困窘的场面。

注五七:证据如下:(1)列王纪下十八章13节说,他在位十四年的时候,西拿基立举兵袭击,而按亚述的记载,这次的袭击是在主前七○一年,因此,希西家的统治始于主前七一五年。但(2)列王纪下十六章1~2节明说,亚哈斯自比加统治十七年后(主前七三五年),只执政十六年,因此,日期大概是主前七一九年,在七一五年前四年。答案可能是希西家在七一九年接掌大权统治,而亚哈斯则活至七一五年,列王纪下十八章13节提到年代是从希西家独自执政的那一年关始计算,参考Stigers,见前,八六~九○页。泰利(Thiele)忽略了希西家的摄政期间,因此未解释列王纪下十八章1节、9节、10节的年代问题。

注五八:当时,希西家可能只有十二岁;参考Stigers,同上,八三页。注意列王纪下十八章1节、9~10节的年代说明是根据希西家,而不是根据仍然存活的亚哈斯的。

注五九:亚撒(王上十五11)、约沙法(代下十七3)和约西亚(王下廿二2)都得着类似的称赞,但亚哈斯前任的四位好君王约阿施、亚玛谢、乌西亚或约坦则没有被称赞。事实上,圣经说明,亚玛谢「不如他祖大卫」(王下十四3)。大卫的所作所为自始至终成为后代君王的准绳。

注六十:庆典可能在希西家第一年举行(代下廿九3),这大概是他独当一面的那一年,即主前七一五年。撒玛利亚早在六年前已失陷,因此,他们可以邀请远至北方的但。可见希西家曾竭力在以色列进行改革,正如他改革犹大一般。参考Keil,KDC,Chronicles,四五四~四六二页,但他认为改革以色列是希西家统治后期的措施。

注六一:在提革拉毗列色三世之后(七四五~七二七),是撒缦以色五世(七二七~七二二),然后是撒珥根二世;参考第十三章,三六○~三六二页。

注六二:撒珥根的碑文记载,大马色与撒玛利亚也有份于哈马所领导的暴乱;参考Ricciotti,The History of Israel(2d  ed.Trans。;Mil…waukee:Bruce Publishing Co。,1958),三五六~三五七页。

注六三:乌拉图族是亚述多年来强大而麻烦的敌人;参考E。A。Speiser,Introduction to Hurrian(AASOR;20,1940~1941)。

注六四:自提革拉毗列色在主前七三四年蹂躏迦萨后,亚实突显然挺身而出,领导反叛。埃及的第二十五朝代应允协助叛变,而撒珥根记载犹大、以东和摩押也被邀参与。然而,撒珥根平息暴乱的时候,埃及的协助并未兑现,甚至当叛军的领袖逃奔埃及求荫庇的时候,竟被解送到亚述手中!参考ANET,二八六页的内容。

注六五:他没有入盟可能是得以赛亚的忠告;参考以赛亚书二十章1~6节。

注六六:领导权现在由推罗肩负,因为迦萨与亚实突在主前七一一年已元气大伤,无能加入任何联盟了。但亚实基伦和以革伦也加入。以革伦帕王地(Padi)因为拒绝联盟而被废。参考ANET,十八七页。

注六七:在燧道口发现的碑文说(有关内容,参考ANET,三二一页),发掘的人自两端进行工作。他们相接的地方显出凹凸不平,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