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国古代十大阵图 >

第1章

中国古代十大阵图-第1章

小说: 中国古代十大阵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环阵,十面埋伏阵
            古代阵法-鹤翼 
            鹤翼是古代战争常用阵形。不用猜也知道这是人类一定会发展出来的。因此是专供包围用的阵形。此种阵形;主将位于中央(多半是弓步兵);两侧是副将。两侧最好使用强的部队(骑兵为多);当敌人后方有我方部队出现时;两翼立刻可以拉长;跟我方部队会合;立刻形成包围。三国志五代中有说到;是唯一可以积极攻击的阵形;其实严格说来;他说的就是要形成包围圈。@种阵形的弓箭攻击力较不集中;所以不强。等一下会跟雁形去比较。 


            古代阵法-鱼鳞 
            鱼鳞是把兵团分成五到六段;一层压一层的阵形。主将的位置是位于中后方。请注意;鱼鳞跟锥形的不同点;就在于三角形的宽度;锥屋^宽。而且鱼鳞在前方的部队;通常跟保护主将的是一样是很密集的。这样的排列造成跟锥形不一样的结果。由于锥形的部队比较散;所以互相推挤效果小;移动速度非常快。但是速度稍慢的~鳞却可以突击(因为最前方的部队很密集;全军才不会被冲散;锥形却会)。不用看也知道;~鳞跟鹤翼都是〃;文官阵形〃;;也就是主将不用在前面亲自带头攻击;而是躲在后面(例如武田信玄;诸葛亮)。但是~鳞防守力很弱;被人背后一冲;立刻全军溃散。因为背后露出太多了。 


            古代阵法-锋矢 
            顾名思义;就是在全军形成箭状的样子。主将的位置在最前面;所以适合战斗力高的勇将。由于最前面的部队非常密集;所以也是突击阵形。请注意;所谓的突击阵形;并不是只有这种阵形可以突击;事实上所有阵形都可以下突击令但是不见得能够做到突击效果(全军穿入敌阵不会被冲散);也就是说;三国志五里面说的可以突击;是说真正战场上有突击的效果;而非只有此部队可以下突击令。此外;此种阵形的后方是一平行队形;所以在山地的移动效果相当好;当然此阵防守也是很弱的(背后露出太多)。 


            古代阵法-冲轭 
            顾名思义是车前方的横木;也就是英文字母X形阵。把队形排成X形有什么效果呢最大的效果就是从前;左;右三方来的敌人;都如同前方一样(请注意两排的部队前方朝东北跟西北方)。是个相当好的山地防守阵形(因为也是线形;所以山地移舆够快)。 


            古代阵法-长蛇 
            是人的自然会发展出的阵形。这种队形专为山地移动用。事实上攻击;防守均不利。不过历史上描述这种队形常常会有;例如陈寿三国志:〃;孔明观姜维阵形;势如长蛇。〃;指的就是这种 


            古代阵法-车悬 
            在历史上却赫赫有名。车悬不是指形态;指的是涵义。车悬是一种骑兵阵。军队排成不互相推挤的多列;也就是说;这种是一车轮战法。谦信用此阵;说穿了就是要冲散信玄队形;取信玄的性命。 


             

            阵对于中国战争的影响;这个题目很大;个人能力有限;不足之处还望多多海涵。 

            首先要分三个阶段;既大量骑兵投入实战以前为一段;骑兵对步兵为一段;步骑混合为一段;拟定三篇。本篇是骑兵大量出现以前。 

            骑兵大量出现以前;也就是秦;汉之前;从有记载的周到秦灭六国的这一段历史。这一时期由于骑兵还没有投入实战;(虽然已用来侦察;传递消息)中原各国的主战兵力依然是车兵和步兵;而当时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时常用‘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作为标准;如此庞大而昂贵的战车部队自然要步兵的掩护(单纯的战车在弩兵;长戈;长戟兵面前很容易被消灭;原因就在于战车的冲击力有限;至少和骑兵比起来是这样);于是乎;步车阵便出现了(在此之前就有;但从没有像春秋;战国时对阵这么讲究) 


            有人会认为中国历史上的阵纯粹是扯淡;那他是误解了;真正原因在于中国的演义和影视将古代的阵儿戏化了(如一字长蛇阵啦;六丁六甲阵啦;九宫八卦阵啦,八门金锁阵啦,白痴的编导,虚假的道具;不合格的群众演员;蹩脚的导演;给人的影响就是假的,也难怪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的阵都是假的);真正的阵;或者说春秋至秦的阵;没影视剧中表现的那么复杂;很简单;大致分进攻和防守两种;;中将阵完整系统地分为八种阵型;既:“方;圆;锥行;雁行;钩行;玄襄;疏阵;数阵;及火阵;水阵;”后两种是特殊战法情况下才使用;一般以方;圆;锥为主。这三种是在打堂堂之阵时用;依兵力;兵士的战斗力;战车的数量不同而定;并没有多少玄机可言;只要队列整齐既可。锥行阵主攻;将最精锐的车兵放置前沿作冲击用;圆阵主守;车兵置于阵中央。方阵攻守兼备;车兵置于后;保证阵型有足够的厚度和反冲击的力度。疏阵;数阵是以步兵打车兵的战法;类似于以后的散兵阵;以小股混合步兵依什伍行列独自作战;尤以吴;楚用得多(战车少;倒不是装备不起;是用处不大;水网密集;不适合车兵驰骋)。雁行阵是弩兵的特殊战术;长处在于加大弩兵的正面远程火力密度;玄襄;钩行则较复杂;除非训练有素;才能运用自如;威力也大;相当于大兵团的兵种配合;以玄襄为例;弩兵在前阵;射完后后撤;车兵在两侧;长戟在中阵;长矛在后阵;讲究的是一浪接一浪的攻击;当时的中原可能只有魏;秦两国能列此阵迎敌。(;中有一段秦军攻韩的一段列玄襄阵阵势的场景很好看;黑衣黑甲;战场上一片死寂;各兵种依次出击;很有气势)。钩行阵则是标准的车兵终极阵法;预先将车兵排在钩的两头;中间放置弩;戟;矛诸兵种;由中间先出动攻击;两侧纵列的车兵出击;戟兵等集群兵种再跟上。 


            此外;还有林林总总的‘阵”。比如射击时用“云阵”,包围敌军要用“赢渭”阵,奇袭用“阖燧”阵,而向山陵要用“封(那个字打不出,是封字半边加右边刀形)”阵,反正总加起来不会少于20种阵。(前面引用的大多是<孙膑兵法>中的阵型,也就是战国中期的事,估计比孙子,吴起所列的阵要全面,毕竟年代相差了百多年) 


            说到列阵;首先要治兵;要使士兵做到闻鼓出击;闻金退兵的概念;具体到列阵时的排列;直击还是迂回;由两;伍长之类的下级军官看中军旗决定;一伍的成员本身就是一个小的战斗集体;大致分(按步兵计)殳;戈;戟;矛;弩五兵;以长兵器和远射兵器为主(短兵缺乏也与当时的青铜器铸造工艺不精;难以造出适合短兵相接的长剑有关);后又去殳加入大盾;这其中弩兵站第一排(近战时撤至最后)持盾兵站第二排(两军对射时到第一排);其下是戈;戟;矛三件长兵器;戈在最前;以横扫为主;主要对付对方的战车和战马;戟可扫可刺;属于多功能兵种;矛以刺为主;主要作战对象是对方的作战人员;各伍之间成纵列向前推进(伍为阵型之中最小的作战单位;四伍为一两;五两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皆为春秋以前兵制)。之间严格禁止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出现(再直接一点就是说;不允许逞匹夫之勇);这大概也是秦以前单骑突阵的情况不多的原因(单独一辆战车;突击训练有素;配合精熟;基本以长戟;长矛为主要兵器的重阵;跟送死没什么巨别)。 


            再来重点说一说当时的兵器状况;也许会有助于了解为什么秦代以前阵那么流行。前面说了;青铜器时代短兵刃不可能做得很长;一般到50~80CM之间;这样短的兵刃;韧性又不好,易断,用来作主战兵器好像不适合。主战兵器最主要的就是稳定性,攻击性倒是其次,而以长戟,长矛和战车为主要兵器,近身的时候。特别是面对的是吴,越这类以短兵为主的步兵时会很吃亏(吴越的铸造工艺比当时的中原要发达,这点从越王剑可以看出来),毕竟长达两丈四尺(5。5~6米)的长戟运转起来是远不如只有60~80厘米的剑的(虽然也有长一丈二尺的短矛,但那是以投掷为主要作战方式的,虽然也可以近战),结果是只要对手能抢进身来,则长兵器的一方几乎必败,为了有效地进行对抗,只有使对手不得近身,这就需要配合,也从客观上推动了阵的发展。只有戈,戟,矛有效配合,才能使对手不得近身这点道理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 


            还有一点,秦以前由于长期处于战争之中;各国的常备军数量庞大且有效(既便是临时征召的士兵也有很高的战斗技能和很强的纪律意识,因为他们时常要被征召);也从客观上保证了阵对他们能进行有效的约束。也保证了将领们能有效地排出他们想要排出的;最适合战场形势和双方兵力对比的阵势;这一点很重要;也是这时的军队和以后的中国战争时大量的乌合之众的区别。(自汉以后,只有岳家军的步兵阵才能算是真正的阵,噢,还有戚家军)秦灭六国,天下一统,秦二世时,陈胜吴广起义,天下重又大乱,涌现出两股有影响力的义军。一是西楚霸王项羽(名籍),二是汉王刘邦(字季)。应该说这时的步兵阵在中国几乎已发展到一个高潮,随着三十几万秦军主力被项羽在巨鹿击败,早期的楚汉争霸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兵团,有组织的将阵用于战争。这样比刘邦更强悍的项羽占尽了优势,一度将刘邦打得狼奔琢突,溃不成军。只是在韩信出现之后,汉军才凭借其出色的用兵,有效的战阵(二者缺一不可,再强的计策,再突然的奇袭,士兵不守纪律也是徒劳,试想汉,赵井陉之战,一万老弱汉军能击败二十万赵军,背水一战是不假,但若没有有效的阵,能坚持到汉骑偷袭成功吗?),终于击败不可一世,只凭勇力的西楚霸王。 


            楚,汉争霸从总体来说,只是乌合之众的较量,有效使用阵的情况很少。汉帝国建立后,随着北方匈奴的屡屡入侵,汉军的步兵又几乎没有用处(战不能胜,胜不能追,败不能逃),只好凭借强大的国力组建庞大的骑兵集群,而骑兵又不大可能象步兵一样进退有序地列阵,(仪仗兵也许能做到,但大规模的骑兵再拘泥于阵而不能放胆突击,就将骑兵的优势彻底放弃了)同时也将步兵的阵近乎完全放弃。(只有弩兵的战术雁行阵还保留着) 


            骑兵的战术大部份时间里就是正面突击,长途奔袭,战略合围,断敌后路等等,既使是骑兵战术的祖师爷匈奴人也只有这些。但这时的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琢磨出了一种新战术,车悬。(玩过三国八的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另看过日本电影<天与地>的朋友也能从影片中找到一些汉家骑兵的影子,哪里面出现过车悬之阵)车悬其实也就是突击战术的威力加强版,但比突击要霸道很多,也不像突击哪样一窝蜂似的一拥而上,更注重各骑之间的间隔,(前后,左右,各兵器的使用,有时甚至还有意将横列的间隔拉得大一点,以使敌军有空隙可以躲,不至于堵住前军的路,留给后边的骑兵收拾)配合,等于一个骑兵版的锥行阵,不同之处在于宽度要更大一些,深度窄一些。因为车悬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阵(至少相对步兵的阵来说是这样,并没有各兵种间有效的配合,纯骑兵的冲击战术),所以后世兵家大都不认为有此阵,如<曹操兵法>,<将苑>(诸葛亮),<百战奇略>(作者不详,成书于宋代)都对此阵抱不置可否的态度,个人认为还是真实存在过的,只是随着中国骑兵的衰弱,后人无法亲身感受其威力罢了。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阵的发展处于停滞,甚至是倒退状态,因为步兵只是处于守城,护卫的地位,不怎的要他们上阵厮杀。 

            两汉之后,进入三国两晋,中国在骑兵方面对北方民族的优势丧失殆尽,(不管是战马的来源,数量,还是长于骑术的士兵,以致于当时评价一个将领武艺精熟也要用“弓马娴熟”来表示,而这在两汉时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当时有大量的边地良家子)不得已重操旧业,又把阵这个东东给提了出来。但这时的步兵阵威力已大不如前,首先是阵所遇到的对手不同于战国时期了,当然自身也不同,多以步骑兵混合军队,总不能将骑兵放在步兵阵中吧?这样将大幅降低骑兵的威力,而不能将骑兵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发挥,这个将领几乎也就是个常败将军了。另外这时的兵员也大成问题,人口之少难以想像,能提起兵器上战场的更是少之又少,(如蜀汉政权,不足百万人口,兵员竟有十几万,怎么也想像不出这都是些什么兵?)这种结果使得这时期的兵员质量差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当然也有少量精兵),又不可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训练,(战争频繁,时间不等人啊,你还没训练好,敌军就打来了,只好上,而河西兵,岳家军都是经过常年的训练才出来的),对各兵种,个人需要紧密配合,并且要有非常严明的纪律的阵对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那又怎么办?最典型的是曹操的打法,他可以说是深知阵的奥秒,不在兵的多少,而在纪律是否严明,士兵是否有足够的战斗力。(虽然道理很浅显易懂,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不太容易,很多庸才只知其形,不知其髓,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犬)选其精锐,练成精兵,(时间非常长,也非常有效,因为他们的统帅是孟德)而以骑兵单独作战,执行诸如急袭,包围的战略目的。(所谓以正合,以奇胜,也就是将纯步兵为正阵,将骑兵作为决定性的力量,不追求一城一地的得失)不求数量上的优势,这也是他能以两万兵击败十倍于已的袁绍军的主要原因。(从破黄巾得青州兵到对袁绍开战,近十年的时间,这个时间是诸葛亮所无法拥有的)又大败于赤壁的原因跟这也有很大关系。(水战,河流众多,不适合步兵摆阵,骑兵又没有突袭的空间,再加上大量新加入的荆州兵,其实这些荆州兵对其军队的战斗力是个负增长的因素,否则也不会溃败成哪样)相同的战例还有淝水之战,百万秦军一败涂地,(当中有大量新招入的新兵)而此之前,前秦军队几乎都是以弱敌强,却累战累胜,王猛还以十万步兵列阵击败了前燕的数十万铁骑,可见阵的威力。 


            经过隋,唐短暂的二百多年的强盛之后,中国又一次迎来了军事上的低潮,反过来说,对步兵的阵,又一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由于宋军对外战争的累战累败,其步兵在战争中拙劣的表现引起了全国性的反思,不久,在中原又出现了一股重新起用阵对付辽,金骑兵的潮流,但由于宋的兵权大都由文官掌握(一个个高谈阔论,贪生怕死,男盗女娼,当然有少数例外,如范仲淹等人),他们哪里懂得什么叫实战,于是乎一种种,一套套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的奇形怪阵出现了,典型如:车轮阵,冲方阵,常山阵,八卦阵,风扬阵,龙飞阵,太乙阵,五花阵,弯阵,直阵,长虹阵,握奇阵,当头阵,满天星阵,重霞阵,六花七军阵,等等,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而忘了一个根本性的条件,人,众所周知,宋代实行的是内重外轻的策略,换言之,就是精锐在内,老弱在外,凭这些老弱病残,能对付得了北胡的铁骑?这个神话也只有朝廷和哪些个文官们才能相信,结果是辽(金)人益轻宋军,每战无不奋勇直击,而宋军是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