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性论真谛译-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不得一时同一处生。于同生不得自在系属。无等生故。五增上者。谓女人不得作转轮王。系属自在故。六至得者。谓女人不得作缘觉及佛。是所至得系属大丈夫。故七行者。谓具正见人不作杀等恶行。但凡夫能作。何以故。系属见谛故。此七略说有三系属。谓业惑生。初两系属业。次一系属惑。后四系属生。若人了达此七处非处者。即能除我自在执。故名处非处胜智。此五名为胜智境界也。胜智者。即是人空智也。此五法门。为显五种人我空义也
第四净惑境界者有二种。一世间道境界。二出世道境界。世间道境界复有二种。一者下地有三相。谓粗动忧逼厚障。二者上地亦有三相。谓寂静微妙远离也。二出世道境界亦有二种。一为离烦恼障修四谛观。二为离一切智障修非安立谛观。此二境界能除三障。前观世间道境界。除凡夫障即皮烦恼。次观四谛。除二乘障即肉烦恼。后观非安立谛。除菩萨障即心烦恼。故名净惑境界也。如此所明圣行。四寻思。四如实智。四境界。由此四道能得转依也。复有三种转依者。三乘转依。二乘者。且约声闻自有二种。一一向寂静。二回向菩提
问曰。尽后生人。云何受得无上菩提。答曰。住于化身修菩提道。非住报身也。声闻转依。背于生死修无流道。独觉亦尔。并修习所得。菩萨转依者。由修正方便。及依止无二智。正方便何。自有五种。一通达无上法界。即般若以如如为境。二遍满法界。即大悲缘一切众生为境。三正勤功用。自有二种。一伏惑摄惑。二修智伏智。伏惑者。为异凡夫。若惑多不能自利。何况利他。故勤伏惑。摄惑者。为异二乘。若无惑人一向涅槃。则不能成熟佛法教化众生。是故菩萨勤摄留惑。修智者。为异凡夫。若无智人。则被染污入于生死。故勤修智。伏智者。为异二乘。若修偏智。则舍生死不能自利利他。故起正勤伏二乘智。是名正勤差别功用也。四由观众生事灭除生死者。若菩萨但观自利灭除生死。则同二乘。若菩萨但观众生不灭除生死。则同世间凡夫父母等。若翻此两行。则通能自他俱利。是名观众生事也。五为求无比无上智。无比者谓如来智。此智非有为以真如为体故。非无为以知见为体故
释曰。非无为知见为体故者。异于小乘教佛入涅槃后无复知见无所为作也。无上智者。于信比证至四智中最究竟故。故菩萨方便异于二乘。此五方便即有五意。第一方便真谛为体。第二方便俗谛为体。此二并据境能生智取。能生之境为方便体也。第三方便正行为体。第四方便共利为体。第五方便依止为体。虽有五意亦不出四义。前两是方便缘缘。次一是正方便。第四是方便果。由此方便得自他两利故。第五是方便依止。亦名为因因。依此智方便得成故。依止无二智者。在因位中于生死涅槃二处无碍。何以故。由爱众生不爱生死故。在果位中入涅槃有更起心。如小乘说佛入无心定还更起心也。此智于因果两位。无著不著。无在不在无著不著者。异凡夫二乘故。不著生死涅槃。无在不在者。据于果地。二乘所在有余无余涅槃涅槃故不在有更起心故非不在是故应知佛智无等。何以故。余人智者或著生死或著涅槃。佛则不尔。此智能利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能成就自利利他故。余人智者或但自利或不两利。以是义故。佛智不可思惟。二处不著故。为利益自他功能。为解脱涅槃不般涅槃故三无性品。究竟
三无性论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