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古代后期政治史 >

第15章

世界古代后期政治史-第15章

小说: 世界古代后期政治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① 《后汉书·李固传》。 


… Page 70…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后来设立了领录尚书事制度,就是由三公或大将军等加 

  上“领尚书事”或“录尚书事”的头衔,参予中枢决策,把徒有虚名的丞相 

  和国家行政轴心的尚书台连接起来,使尚书台成为实际的最高行政管理机 

  关。皇帝控制下的尚书台专权用事,实际上就是专制皇权的加强。这种皇权 

  与相权的权力再分配,虽然限制了大臣擅权,却导致了东汉后期外戚、宦官 

  更相挟主秉政的恶果。 

        (3)加强监察 

       加强监察是集中皇权的又一重要内容。西汉时期设置的3套监察机构在 

  东汉初年得到恢复,但有较大变化。 

       '1'御史台。光武帝称中央监察机构为御史台,改由御史中丞负责。御 

  史中丞原属御史大夫,这时改属少府。从表面上看,中央监察机构的级别下 

  降了,御史中丞由三公的属官变为九卿的下属,但这并不意味着监察职能的 

  削弱。把监察机构从三公的执掌中分离出来,是光武帝架空三公的政策之 

  一。御史中丞改属少府以后,如同尚书台归属少府一样,丝毫不影响其职能 

  的强化。御史中丞级别降低,更便于光武帝把监察权控制在自己手中,监察 

  职能也因而得到加强。 

       御史中丞秩千石,下有治书侍御史2人,负责解释法律条文;侍御史15 

  人,掌管察举官吏违法,接受公卿、郡吏奏事。官吏朝见皇帝或国家举行祭 

  天、祀庙、封侯拜相等大典时,御史中丞或侍御史监察威仪。御史中丞的权 

  力仅次于尚书令。在公卿朝见皇帝时,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设专席 

  并座,时号“三独坐”,这是从政治上明确提高他们的地位。 

       '2'司隶校尉。始设于汉武帝时,汉成帝一度废置,汉哀帝复置,称司 

                                                     ① 

  隶,隶属于大司空。东汉又复置,兼领一州事 ,秩比二千石,待遇较西汉 

  稍低,但职权比西汉要高。光武帝所置司隶校尉是一个独立监察机构,由皇 

  帝直接掌管。司隶校尉即是京官,又是地方官,监察权很大,“职在典京师, 

                           ②                    ③ 

  外部诸郡,无所不纠” ,“唯不察三公”。下设从事史12人,机构比西 

  汉完善,除察举中央百官犯法者和本部各郡事务外,还涉及选举、财经、军 

  事等事。 

       '3'州刺史。专门监察地方的官员州刺史,也始设于西汉武帝时。西汉 

  刺史常以八月巡行郡国,无固定治所。从光武帝开始,将其正式确定为地方 

  一级监察机构,加强了刺史的职权。光武帝把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即13 

  个州,除首都所在地由司隶校尉兼管外,每州设刺史1人,有固定的办公地 

  点,长驻地方,年终派属官回京师汇报工作。东汉刺史僚属机构远较西汉庞 

  大,反映出东汉刺史职权的扩大。 



① 东汉分全国为13 州部,京师附近为司隶校尉部,设司隶校尉,辖三辅、三河、弘农7 郡。 

② 《后汉书·百官志四》。 

③ 《通典》卷32 《职官》14。 


… Page 71…

       按照西汉旧制,刺史检举地方长官的违法行为,要先报告三公,由三公 

  派属员复查核实,然后决定是否黜免。光武帝不用旧典,要刺史直接向他报 

  告情况,不再告知三公及经三公审定。这样一来,既削弱了三公的权力,又 

  把地方监察权收归皇帝直接掌握,达到了强化集权的目的。 

       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州刺史这三套监察机构,经过光武帝的改革,组 

  成了较为完整的监察体系,在“明君贤相”的时期,有效地发挥了监察职能, 

  促进国家权力机构的正常运转。 

       此外,刘秀为加强中央集权,大量削减地方兵力,逐步扩大中央军队, 

  把军队的指挥权完全集中在中央和皇帝手中。 



                             8。东汉外戚与宦官的斗争 



                                                                               ① 

       东汉的皇帝在章帝(公元76—88年)以后,几乎都是在幼年继位 ,于 

  是出现了母后临朝,权归女主的局面。这些年轻的皇太后依靠两种人揽权理 

  政,一是她们的父兄,即外戚;二是她们身边的奴才,即宦官。章帝以后, 

  东汉政权主要控制在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手中。这两大集团各谋私利,互相 

  争斗残杀,是寄生在皇权肌体上的一对毒瘤。 

       从和帝永元四年 (公元92年)至灵帝建宁元年 (公元168年),外戚 

  与宦官的大规模争斗有5次,都以外戚失败、宦官胜利而告终。宦官势力逐 

  步增强,最终独揽大权。 

        (1)郑众捕杀窦氏 

       章帝死后,和帝即位,年仅10岁,其母窦太后临朝听政,委任同胞兄 

  弟窦宪、窦景等并居机要,掌握大权,这是东汉一代外戚专权的开始。当时, 

  窦氏一门富贵,窦宪的弟弟、儿子、女婿都在京师官居高位,刺史、守令等 

  地方官吏多出于窦氏门下。窦氏权倾京师,骄纵不法;他们的奴仆也仗势作 

  恶,侵害百姓,“强夺财货,篡取罪人,妻略妇女。商贾闭塞,如避寇仇。 

                           ② 

  有司畏懦,莫敢举奏” 。窦宪击破北匈奴后,权势更盛,企图谋杀和帝。 

  和帝得知,十分惶恐。公元92年,14岁的和帝依靠宦官郑众掌握的一部分 

  禁军,将窦氏党羽一举收捕,窦宪自杀,窦太后被迫把政权交给和帝。郑众 

  因此受封为剿乡侯,宦官由此开始得势。 

        (2)李闰、江京诛戮邓氏 

       和帝27岁就去世了,邓太后为了长期把持政权,废和帝长子,立生下 

  仅百日的婴儿为帝,即殇帝。邓太后临朝听政,她哥哥邓骘任大将军,掌握 

  大权。一年后殇帝去世,邓太后与邓骘迎立和帝13岁的侄子刘祐为帝,是 



① 章帝以后皇帝即位年龄分别为:和帝10 岁,殇帝3 个月,安帝15 岁,顺帝11 岁,冲帝2 岁,质帝8 



岁,桓帝15 岁,灵帝13 岁,少帝14 岁,献帝12 岁。 

② 《后汉书·窦宪传》。 


… Page 72…

  为安帝,大权仍由邓太后掌握。邓太后比较有政治才能,她吸取窦氏覆灭的 

  教训,既依靠外戚邓氏,也注意管束他们的违法行为;在控制政权方面,较 

  多地利用宦官,与郑众、蔡伦等也能合作共事;又起用名士杨震等,以图取 

  得士大夫的支持。一时政治还比较清明。可是安帝对邓太后久不归政感到不 

  满。 

       公元121年,邓太后死。安帝与宦官李闰、江京等合谋,诬称邓氏有“废 

  立”之谋,迫邓骘自杀,邓氏其他族人或自杀,或被免官。安帝认为除亲戚 

  之外,最可靠的就是自己的家奴。皇后阎氏的兄弟阎显等位居卿校,典掌禁 

  兵;宦官李闰、江京升任中常侍,封为列侯,大权在握,形成宦官、外戚共 

  掌朝政的局面。 

        (3)孙程捕杀阎氏 

       阎皇后是一个既妒忌又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她鸠杀太子刘保的母亲李宫 

  人,又陷害太子保,将他贬为济阴王。安帝死,阎后想久掌朝政,与阎显、 

  江京等迎立济北王寿之子刘懿为帝。几个月后,刘懿病死,阎后想再立一个 

  小孩为帝。事情尚未成功,宦官孙程等19人合谋,发动宫廷政变,杀掉江 

  京、阎显及其同党,拥立11岁的原太子济阳王刘保,是为顺帝。孙程等19 

  人都封为列侯,宦官的势力大为增长。他们不但可以充任朝官,还可以收养 

  儿子传袭爵位。 

        (4)单超等诛除梁氏 

       公元135年,顺帝以皇后的父亲梁商为大将军执政。公元141年,梁商 

  死,顺帝又任命梁商之子梁冀为大将军执政。3年后顺帝去世,其子冲帝年 

  仅2岁,梁太后临朝,她哥哥梁冀掌握大权。一年后冲帝病死,梁太后与梁 

  冀共谋迎立质帝,年仅8岁。年幼的质帝看不惯梁冀的过分骄横,说了他一 

  句“跋扈将军”,竟被毒死。太尉李固等主张建立长君,以安定帝位,触犯 

  了梁冀,也被诬陷下狱处死。梁冀与宦官曹腾合谋,扶立尚未成年的蠡吾侯 

  刘志,是为桓帝。桓帝即位后,娶了梁冀的另一个妹妹为皇后,东汉外戚势 

  力达到了顶点。 

       梁冀身为大将军主持政事,内有皇太后和皇后两位妹妹坐镇宫中,所用 

  宦官多是他安置的亲信,皇帝实际上处在他的监控之下。梁冀专权近20年, 

                                                                         ① 

   “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亲豫”。朝廷的 

  大小政事都由梁冀决定,百官升迁,都得先向他谢恩,满足他的各种需索。 

  地方郡县进献的贡品,上等的都先送梁府,次一等的献给皇帝。他还“遣客 

                                   ② 

  出塞,交通外国,广求异物” 。他大肆修建豪华的住宅园林,象皇宫一样 

  富丽堂皇。又在首都洛阳附近强占土地,兴建私人猎场,绵延千里。在河南 

  城西营建了一个周围数十里的兔苑,擅立禁令,不许别人伤害苑中一草一 



① 《后汉书·梁冀传》。 

② 《后汉书·梁冀传》。 


… Page 73…

  木。一个西域商人不知禁忌,误杀一兔,牵连处死的竟达十多人。他公开违 

  背东汉以来的禁令,掠取几千口良人作奴婢,称为“自卖人”。 

       梁氏一门前后有7人封侯,妇女封君(相当于侯)的也有7人,有2人 

  为大将军执政,出了3位皇后,6位贵人,3人娶公主为妻,其他文武大官 

  57人,宗亲姻戚充斥朝廷和郡县。 

       公元159年,梁皇后继梁太后死去,桓帝在宫中才稍得自由,在上厕所 

  时悄悄与宦官唐衡商议,让他物色对梁氏不满的宦官。随后,桓帝与宦官单 

  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5人密谋,派皇宫警卫1000多人包围了梁 

  府,梁冀惶恐自杀,梁氏宗族亲戚不论长少全部处死。受牵连被杀的公卿、 

  列校、刺史二千石有数十人,免官的300余人,朝中的大官几乎被杀黜一空。 

  没收梁冀的家产,拍卖后得钱30多亿,政府获得这笔意外的巨大收入,为 

  收揽民心,减收当年天下租税的一半。 

       单超等5人诛灭梁氏,同日受封为侯,桓帝又封宦官侯览、赵忠等8人 

  为乡侯,宦官从此独揽朝政,政治更加腐败混乱。宦官的宗族姻亲被任命为 

  地方刺史、太守,贪赃枉法,杀人越货,与盗贼无异,流毒遍于国中。宦官 

                             ①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权势熏天。顺从者“光宠三族”,违逆者“参 

  夷五宗”。民间愤怒地咒骂说:“一将军死,五将军出”。侯览前后夺人房 

  宅381所,田地118顷;他哥哥侯参出任益州刺史,搜刮财产累计达到亿万 

  数。 

        (5)曹节诛杀窦氏 

       公元168年,桓帝去世,无子。次年正月,窦皇后与其父窦武商议,迎 

  立12岁的解渎亭侯刘宏,是为灵帝。窦太后临朝称制,窦武为大将军执政。 

  太傅陈蕃与窦武谋划诛除宦官,窦太后因长期受宦官包围影响,只同意惩办 

  少数罪恶严重的宦官。窦武只好先杀掉管霸、苏康等人,打算逐步翦除。不 

  久,机密泄露,宦官曹节、王甫等先发制人,劫持灵帝和窦太后,占据皇宫, 

  假传圣旨收捕窦武等人。窦武拒不受诏,双方展开拼杀,窦武部下逐渐散走 

  归降,窦武、陈蕃遇害,窦太后被幽禁在南宫。曹节、王甫诛杀了一批支持 

  窦武、陈蕃的文武官员,完全控制了政权。曹节死后,宦官赵忠、张让等继 

  续把持朝政,灵帝刘宏常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宦官成了 

  皇帝的衣食父母,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东汉政治的腐败也达到极点了。 

       和帝以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在专制制度下 

  的尖锐表现。戚宦之祸源自君主专制制度,专制制度的完备,使权力高度集 

  中在皇帝手中,皇帝成为一切权力的化身,只要控制了皇帝,就掌握了最高 

  权力。皇帝幼弱,母后临朝,多凭借父兄以专朝政。乃至皇帝年长,欲收回 

  大权,必然和外戚发生冲突,于是皇帝又依靠宦官诛除外戚。有外戚专权, 

  必有宦官之祸。章帝以后,外戚、宦官之祸交替并起,不绝于朝。两大集团 



① 《后汉书·朱晖传》附《朱穆传》。 


… Page 74…

明争暗斗,愈演愈烈。起初太后临朝,外戚得势,其后皇帝亲政,宦官受宠, 

所以戚宦之争常以宦官的胜利告终。无论外戚或宦官专权,都力图拥立幼 

主,以便自己继续操纵。在外戚、宦官专权下,朝政日益腐败,怨声四起, 

民不聊生,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黄巾起义,埋葬了东汉王朝。 


… Page 75…

                       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 



                               1。三国鼎立 



      (1)董卓之乱和军阀混战 

     公元184年爆发的黄巾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王朝的中央集权 

力量。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州郡官吏和地方豪强纷纷扩充实力。黄巾 

大起义的主力在当年就被残酷镇压下去,但各地余众继续坚持斗争。东汉政 

府为了扑灭起义力量和加强对州郡的控制,把一些重要地区的州刺史改为州 

牧,选择有名望而又可靠的官僚充任,总掌一州军政大权。可是,这一措施 

不但没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却使分散的割据势力集中起来,增强了他 

们的离心力,东汉王朝实际上已无法维持对全国的统治,公开的军阀割据混 

战已不可避免。 

     当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东汉统治集团中外戚和宦官的斗争又趋激 

化。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继立,何皇后之兄何进任大将军,执 

掌大权。何进联络中军校尉袁绍,杀掉统领西园八校尉军的宦官蹇硕。为了 

彻底消灭宦官势力,他密召并州牧董卓带兵入京。因事机不密,何进反为宦 

官张让、段珪等谋杀。袁绍等举兵诛杀宦官2000多人,结束了长达数十年 

的宦官专政局面。接着,董卓带领西北军进入洛阳。 

     董卓原是临洮的大土豪,曾参与镇压羌人和黄巾大起义。灵帝死前,董 

卓任并州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