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近代后期经济史 >

第7章

世界近代后期经济史-第7章

小说: 世界近代后期经济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 

  莫大的幸福,那么通过研究收入就能够最好地达到这门科学的目的。”西斯 

  蒙第认为,分配应该按照各人的情况给予物质福利,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每 

  个人的物质福利合乎伦理要求的分配,才能使社会得到顺利发展。因此,要 

  使社会经济发展能够真正地为人们提供物质福利,只有国家和政府来指导财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 卷,人民出版社1962 年版,第51 页。 

① 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 年版,第47—48 页。 

② 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 年版,第10 页。 


… Page 27…

  富的生产、流通和分配才能实现。西斯蒙第把政治经济学当作研究国家如何 

  指导和调整经济生活的一门学问,即政治经济学要把研究政府的经济政策作 

  为研究的任务。作为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他坚持认为劳动是财富 

  的唯一源泉,并认为货币象其它商品一样也是劳动产品、具有一般价值尺度 

  的职能。西斯蒙第还认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使劳动和劳动条件相分离,从而 

  劳动的成果不得不分割为地租、利润和工资。西斯蒙第写道:“收入是从再 

  生产中来的;但生产本身还不是收入,因为生产只有在实现之后,只有在每 

  一件产品找到需要它或享受它的消费者、因而把它从流转中抽出来使它变成 

                                                                ① 

  消费基金之后,才能获得这一名称,才能具有这种性质。”在西斯蒙第看来, 

  生产决定收入,但是生产本身还不能立即变成为收入,作为收入只能被实现 

  以后才开始;而收入决定支出,支出不能超过收入,国民收入限制着国民的 

  支出;而支出决定消费,国民的支出消费着国民的全部生产物,如果支出不 

  能购买全部生产物,就会出现过剩的生产物。消费虽然决定着再生产,但消 

  费本身是决定于收入的,因此生产最终取决于收入。西斯蒙第继而进一步提 

  出了一个再生产的原理,即收入是由生产决定的,但是这种收入决定了下一 

  次再生产,因为支付今年生产的是去年的收入,所以生产和收入并不能直接 

  相等,然而社会生产必须和收入相适合,那些不顾收入而一味鼓吹生产的人, 

  想替国家开辟一条致富之路,而结果却把国家推向破产。西斯蒙第认为,资 

  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大的利润,生产者受自由竞争规律的影响, 

  在工业中广泛应用生产率高的机器进行生产,造成了生产的无限扩张,但是, 

  资本主义制度不公平的分配使财产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占国民多数的劳动 

  者收入不足,造成了国内市场越来越狭窄,从而使生产和收入之间的比例破 

  坏了,产品的实现遇到障碍。西斯蒙第在书中写道:“由此可见,由于财产 

  集中到少数私有者手中,国内市场就必定要日益缩小,工业就必定日益需要 

  寻求国外市场,因而该国的工业就要受到更加巨大的波动的威胁,”“在生 

  产上往往不以需要为转移,而是以拥有大量资本为转移的富有的国家里,…… 

                                                        ① 

  一旦生产猛然超过消费,就会引起严重的贫困。”西斯蒙第指出了资本主义 

  生产过剩经济危机产生的必然性,提出把社会经济的重心放在小生产之上则 

  资本主义的矛盾以及由它所产生的经济危机都可以消除。 

       19世纪中叶,法国有很大影响的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是比埃尔·约瑟 

  夫·蒲鲁东(1809—1865年)。蒲鲁东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农民兼手工 

  业者的家庭,亲身经历了法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对法国小资产阶级的境 

  遇有切身的了解。蒲鲁东少年时代,他的家庭就破产了,他做过雇工、排字 

  工人,后来成为一家小印刷厂厂主,不久也因资金不足而倒闭。蒲鲁东在19 

  世纪下半叶出来捍卫小生产者的利益时,法国小生产者仍然大量存在,工人 

  生活状况恶化、已爆发里昂起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已形成,西斯蒙 

  第理想的回到宗法制度上去的实践纲领已不现实。因而,蒲鲁东试图用一种 

  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方式来“改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用马克思的话来 

  说,蒲鲁东是最“纯种的”和不折不扣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家。 

       蒲鲁东1840年写成了《什么是财产》一书,作出了“财产就是赃物”的 

  结论。为了替自己的改良主义制造理论依据,蒲鲁东1846年出版了他的主要 



① 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 年版,第48 页。 

① 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 年版,第217—218 页、第221 页。 


… Page 28…

  著作《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1848年,蒲鲁东发表了《社会问 

  题的解决》一书,提出了改良主义的社会改革纲领。蒲鲁东的整个经济学说 

  是以其构成价值论为基础的,他写道:“由于我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在自然界 

  里为数有限或者根本没有,因此我不得不去协助生产我所缺少的东西,可是, 

  由于我不能单独生产这么多的东西,所以我就会向别人,即向各行各业中我 

  的合作者建议,把他们所生产的一部分产品同我所生产的产品交换。所以, 

  我特别保证我自己产品的数量始终超过我所能消费的数量;同样,我的同辈 

  们,他们也保证他们各自产品的数量也超过他们使用的数量。这项不言而喻 

                                    ① 

  的默约通过商业作用完成了。”蒲鲁东认为,凡是产品能够在交换时得到社 

  会承认,被列入社会财富之内,它就成为构成价值,如果不被社会承认,就 

  是“非价值”。一个生产者的产品要被社会所承认成为“构成价值”依据于 

  直接生产产品所耗费的劳动交换比例关系。蒲鲁东认为,商品生产者的产品 

  之所以不能实现或不能按照他所耗费的劳动完全实现是由于货币在作怪,如 

  果取消货币,把所有商品都变成象货币那样的等价物能随时随地根据生产它 

  所耗费的劳动直接进行交换,则供求可以一致,商品生产的矛盾也可以消除。 

  蒲鲁东提出建立交换银行的设想,这个银行接受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发给劳 

  动券,它表明耗费在生产这个或那个商品上的劳动的数量。交换银行采用劳 

  动券组织市场交换。在改良交换的方案中,蒲鲁东主张取消利息,交换银行 

  向工人和小生产者提供“无息信贷”。  1849年,蒲鲁东着手根据当时很时 

  髦的股份公司原则组织“人民银行”。根据蒲鲁东的计划,“人民银行”的 

  资本为500万法郎,分为100万股,每股5法郎,实行无息贷款。“人民银 

  行”于1849年2月11日宣布成立,加入股东的人数达1。2万人,由于蒲鲁 

  东被判监禁,银行在不久宣布关闭。 

       19世纪法国另一位有影响的经济学家是让·巴蒂斯特·萨伊(1766—1832 

  年),萨伊继1803年出版《政治经济学概论》后,1817年出版了《政治经 

  济学问答》、1828至1830年出版六卷本的 《政治经济学教程》。这两部著 

  作中,前一部著作只是 《政治经济学概论》的压缩本,后一部著作虽然扩大 

  了讨论的范围,加进了许多关于社会制度的经济影响的研究,但在理论上和 

   《政治经济学概论》基本相同。萨伊在后面的研究中重复政治经济学分为生 

  产、分配、消费的分类方法;商品的价值是劳动、资本和自然共同协作的结 

  果,因此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的生产费用,即工资、利息和地租;物品的 

  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就是物品的有用性;一切生产者的主要兴趣都不 

  在交换价值,而在于用一种产品交换到另一种产品,货币只起媒介作用,因 

  此,每一个卖者同时又是买者,在社会的范围内,供给和需求是平衡的,不 

  可能产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活跃于法国19世纪40年代的经济学家是费雷德里克·巴师夏 (1801— 

  1850年),巴师夏在40年代发表一系列小册子为自由贸易和反对关税保护 

  主义辩论;他在1850年出版的其主要著作《经济和谐》中写道:“我说价值 

                                       ① 

  就是交换着的两种服务的关系,”人们在交换中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替代对 

  方工作、提供相互服务,因此交换是资本主义社会自由贸易的乐土,使资本 



① 蒲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 年版第1 卷,第63 页。 

① 巴师夏:《经济和谐》,1860 年英译本第108 页。参阅季陶达主编:《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选辑》, 



商务印书馆1978 年版,第210 页。 


… Page 29…

  主义成为一种“和谐的社会组织”。 

       昂利·克劳德·圣西门(1760—1825年)和费朗斯瓦·沙利·傅利叶(1772 

  —1837年)是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代表。圣西门从1802 

  年发表著作,1817—1818年,他出版选集《工业或者政治、精神和哲学的推 

  论》、1821年出版《论实业制度》等。圣西门认为社会发展存在着规律性; 

  生产和分配的无政府状态、竞争、人民群众的贫困化以及工人的困苦状况是 

  资本主义的主要弊端;银行用一个统一的信贷体系把工业家阶级联合成为一 

  支货币力量;未来社会制度是实业制度,在未来社会里,社会将把一切力量 

  用于发展工业、科学和艺术,对人的管理和统治将被对物的管理所替代,国 

  家将变成只是管理生产的机关,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生产;在未来实业制 

                                                                            ① 

  度里“一切人都要劳动,都要把自己看成属于某一工场的工作者。”傅立叶 

  与圣西门是同时代人,他们试图将未来经济理想化。傅立叶从经济因素解释 

  社会发展,他把理想社会设想为由许多工农业相结合的“法朗吉”所组成的 

  整体。每一个法朗吉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生产单位,大家共同劳动、生活、 

  平等,共同分享公共收入,实行免费普及教育,既学科学知识,也学工艺和 

  劳动技能。法朗吉中全部的生产收入分配给成员,“必须使分配这样确定: 

                                                                       ② 

  资本占十二分之四,劳动占十二分之五,才能占十二分之三,”这样的分配 

  是公正、和谐的理想社会。 



                         3。德国、美国资本主义农业发展 



        (1)德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改良 

       德国是继英、法以后,19世纪欧洲大陆发展最快的国家。德国地处欧洲 

  中心地带,但是直到19世纪初,英、法已先后开始产业革命,德国还是一个 

  政治上分裂割据、经济上农奴制统治的国家。拿破仑战争对德国造成了很大 

  的冲击,德国战败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失去了领土,经济基础遭到破坏。同 

  时,拿破仑为了不战而征服英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结果使德国和其它海 

  外国家的贸易大为减少,工商业受到很大损失,许多工厂因缺乏原料以及产 

  品没有销路而被迫停工,经济更为困难。另一方面,拿破仑征服德国后,为 

  了便于统治,便于在德国推销法国的商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行了一些 

  资产阶级政策,为德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道路”提供了前提。废 

  除封建的农奴制度和建立强大和有效的近代国家机器是德国弃旧图新、富强 

  国家的道路。1807年普鲁士首相斯太因颁布“农奴解放令”,揭开了德国的 

  资本主义演进的序幕。 

       1815年拿破仑被打败后,德国参加了对法国的占领和要求战争赔款;同 

  时,德国各邦诸侯力图利用拿破仑的失败机会来维护其封建统治,限制正在 

  进行的农奴制改革。  1816年,普鲁士政府颁布了“皇家宣言”,规定只有 

  至少拥有一辆双套马车,而且是两三代以来一直占有份地的农户,才能按 

  1811年颁布的“调整法令”赎买封建义务。而且,森林、沼泽地和牧场都归 

  领主所有,因而广大农民失去了使用它们的权利。  1821年,普鲁士政府又 

  颁布了“义务解除法”重申只有富裕农民才能赎买封建义务和“公有地分割 



① 《圣西门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2 年版,第86 页。 

② 《傅利叶选集》第4 卷,商务印书馆1964 年版,第11 页。 


… Page 30…

法”规定将农村公社的公有地分割变为私人所有。19世纪上半叶的改革具有 

很多局限性,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专制制度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造,德国经济落 

后与政治分裂这两大难题也未能解决。农奴制改革也涉及到普鲁士以外的德 

国其它公国,在巴伐利亚、拿骚、符腾堡、赫森—达姆施塔特、巴登、库尔 

格辛也先后开始改革、废除农奴制。但是,各公国农奴制废除并不彻底,或 

多或少保留了封建制度残余。德国1845—1846年的农业歉收和1847年的经 

济危机增长了国内的反抗情绪,同时也加剧了上层统治层的矛盾。  1847年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解决财政困难召开联邦议会,但议会提出只 

有在制定宪法的条件下才给国王拔款。国王拒绝制定宪法并决定解散议会, 

从而加重了资产阶级的不满。  1848年,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德国邦国爆 

发了反封建专制的起义,才使德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全面地走上了“普鲁 

士道路”。农奴制改革,为德国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816—1848年,仅在普鲁士就有35万农户赎回了封建义务,变成了自己份 

地的所有者,农民有了人身自由;地主在农民赎买封建义务的过程中,得到 

了150万摩根的土地和1850万塔勒的赎金,成为资本积累;在赎买过程中, 

农民被剥夺了许多土地,以后又发生农民分化的过程,土地更多地集中于少 

数人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增长,农民比过去的农奴消费量 

提高,国内市场扩大了。这样,大多数农民贫困破产变为雇佣劳动者,与此 

同时,地主利用得到的土地和赎金逐渐地将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