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巨枭-毛人凤-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认为,孙已经在策划政变,重要的是给予有力的支持,促其成功。
不久,中央情报局的判断得到印证:孙立人两次向驻台湾以及前来台湾的美国
官员表露了想采取“剧烈行动”的意图,这使美国务院大为兴奋,但计划一经讨论,
立即遭到了美国防部的强烈反对,这当然和美国会“院外援蒋集团”的积极影响分
不开。
美国政府的这些动向,通过“友好”的共和党议员以及毛氏特工系统驻美情报
人员的“通道”,让老蒋了然于胸。只是苦干无奈,被迫采用一边示弱容忍,一边
另谋它途的方法。为此,老蒋曾向法国政府放出试探气球——中共一旦渡海作战法
国能不能帮助保卫台湾?法国拒绝了。接着,老蒋又与韩国、菲律宾秘密接触,准
备去那里建立流亡政府,甚至还派人向麦克阿瑟建议,愿意接受麦帅以盟军总司令
统辖整个远东地区(包括台湾)防务的事实,但绝不把权力交给孙立人。同样遭到
了拒绝。
1950 年6 月19 日,美国务院在总统的支持下,正式制定出了一个在台湾实
施政变的机密计划,要点与程序是:第一,美国如要达成防卫台湾的协议,必须迫
使蒋介石及其党羽离开台湾,将所有的权力交给由美国人支持的中国人领袖。第二,
完成上述步骤后,美国海军驻防台湾海域。第三,如果蒋介石抵制,美国就派出密
使以严密的方式通知孙立人,如果愿意发动政变,美国将提供必要的军事援助。
说来也巧,计划中的“密使”还未去台湾(这个计划中的“密使”是美国第七
舰队司令柯克上将),孙立人便主动向柯克投来一封密函,呼请美国支持他实行政
变,并表示:自己掌权后,将制止腐败。柯克收到这封密函,马上转交腊斯克。腊
斯克看了内容,觉得事关重大,为防止泄露,将信烧了,只是口头上向国务院作了
汇报。40 年后,当有人问起此事,腊斯克仍然守口如瓶,咬定说,不知道有这么
一封信。
正当美国方面紧锣密鼓地盘算台岛军政大权之际,朝鲜战争爆发,迫使华盛顿
把更多的精力和物力投到朝鲜战场上,倒蒋的计划只得暂时缓一缓了,除却明里支
持岛内的亲美派,暗中支持岛外的“第三势力”外,并没有采取激烈的行动。蒋介
石与之周旋,明里多容让,暗中小敲打,也基本是这个时期的主调。一直维持到1952
年10 月底开始搬动吴国祯时止,才有了向亲美势力发动攻击的转变。因此,“孙
立人事件”就是这类大清算中带有总结意义的一环。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毛人凤起了什么作用呢?如果用“一以贯之,举足轻重”
来概括,不失恰当。
从1950 年起,孙立人等亲美派人士的一举一动就在毛人凤的特工系统监视之
下,包括孙立人去日本、美国访问,都无法躲过保密局的耳目。其间,诸多有关孙
立人与美国官员勾结,并且在军队内建立组织的重要情报,均是由毛人凤直接向老
头子提供的。另外(也是最重要的),在挫损、打击和剪除孙立人及其党羽的行动
中,毛人凤是最主要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就拿1950年到1952 年那段时间来说,孙
立人权势倾天,如日中天,蒋介石表面容忍,暗里算帐,时时不忘敲打孙立人。比
如1950 年7 月,孙立人的嫡系部属、陆军总司令部少将军法处长周芝雨以“共谍”
罪被逮捕,后被处以死刑;又如1952 年2 月,孙立人的老部属、原新七军军长李
鸿以“共嫌”罪被判处25年徒刑,李鸿夫人则以“共谍”罪被处死刑等等,这些欲
加之罪的罗织勾当,全出自毛人凤之手。这个李鸿“共嫌案”,便是一例。
李鸿,黄埔5 期工兵科毕业。孙立人在中央军事教导队任排长时,李是班长,
由此建立上下级关系。孙于税警总团当团长时,李鸿为所属团的团长。
后来,税警总团改编为陆军新38 师,孙立人当师长,李鸿在其所辖第114 团
当团长,并且随孙参加远征军,因战功卓著,被提升为新38 师师长。此时新38
师已编入新一军,孙立人为军长。
抗战胜利后,新一军奔赴东北,军长孙立人兼任东北第4 绥靖区司令官,李鸿
以38 师师长兼任吉林城防司令。1948 年辽沈战役打响,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
指挥新七军、第六十军和第一兵团直属部队死守长春,李鸿以新七军军长兼任长春
警备司令。1948 年10 月17 日,李鸿因患伤寒,部队由副军长史锐指挥。18
日夜,在大势已去的绝境中,史锐和参谋长龙国钧率部向解放军投诚,李鸿被送到
哈尔滨,经治疗,伤寒症痊愈。1949 年秋,李鸿回湖南老家,住在长沙,平时沉
默寡言,不谈时势,不论政治(当时长沙已解放)。
1949 年12 月,先赴台湾的孙立人派人潜入大陆,要李鸿归队,李便约了陈
鸣人(原新38 师师长)、彭克立(原新38 师副师长)、曾长云等十几个孙立人
的老部属一同前往。1952 年2 月,这些反共之志未混,报效之心犹盛的老顽固们
历尽艰险,辗转抵台。孙立人闻讯大喜,专门设宴接风。不久,刚复职“总统”的
老蒋在官邸召见李鸿等,对其率同僚属“万里跋涉,间关归来,深为嘉许,语多慰
勉”,并且当场端出两个职务来供李鸿挑选:一是出任“成功军”军长;二是出任
中央军校校长。对老蒋的“垂青”,李鸿十分感激,但左等右等不见下文,随后便
有了所谓李鸿“共嫌案”,涉及陈鸣人、彭克立、曾长云等十几个一块从大陆来台
湾的同僚,均被毛人凤一网兜尽,虽有拷讯连连,却众口一辞,声称:“只为拥护
领袖,冒死而来”,最后以“共嫌”案成立,李鸿被判25 年徒刑。
1975 年老蒋去世,李鸿刑满开释,垂垂老矣,不久,中风瘫痪,长期卧榻。
1988 年1 月蒋经国去世,7 个月后,李鸿也赴黄泉,旧属袍泽、同窗故友在屏东
为他“送行”,忆及当年“冤狱”,愤愤不平,跃然于字里行间,其中有一幅挽联
倾吐极为淋漓,把老蒋、小蒋、阿毛全都骂了进去。挽联云:
格老子啊,你坐牢,我坐牢,统统坐牢。皇上喜欢哪!
龟儿子呀,老归阴,少归阴,个个归阴。天下太平啰!
当然,相比其他,收拾孙立人还是整个过程中的重头戏。当时,孙立人在军队
中拉帮结派的行为已经暴露,郭廷亮又“受命”进行发难串联,引动20 多人向当
局告密。于是毛人凤接到小蒋的指示,迅速采取行动,一边让情报局特勤室主任毛
惕园在台北秘密逮捕郭廷亮,一边亲自指挥对各部队中“联络员”的围捕,一共抓
了300 多人,最后立案有罪者100 多人。
常言道:伏虎容易纵虎难。一场涉及几百名少壮军官的大逮捕,总该对外界有
个“像样”的交代吧。如果说是台岛的“西安事变”,美国人会出面干预,弄不好
孙立人还可逃脱制裁;如果说是阴谋政变,震荡太大,势必会引起岛内海外对台湾
政局稳定与否的猜测,而且由此牵带出孙立人搞的意见书、改革方案,其中涉及到
制止腐败的内容,肯定会博得方方面面的同情和支持,“负面”效应实在是太大了。
为此,老蒋心事重重,最后选择了以“共谍案”连累孙立人的方式,平稳顺利地解
决了这个难题。
如此工于心计的老谋深算,究竟发端于何人?根据现有的资料,无从查考。但
有一点是清楚的,即整个“孙立人”事件的关键——“郭廷亮匪谍案”是毛人凤一
手罗织的。为此,毛人凤软硬兼施,多次找郭廷亮密谈,要郭顾全大局,承认自己
是“共谍”,最后擒得郭廷亮臣服。
“郭廷亮匪谍案”成立后,由军事法庭判郭为死刑。当天,总统出面核减为无
期徒刑,一直关在原保密局的看守所内。1975 年4 月蒋介石去世,台湾当局对所
有的在押犯实施减刑,郭廷亮由无期徒刑减为15 年有期徒刑(其时,郭已服刑20
年),获得释放。但情报局出于特殊的考虑,没有让他出狱回家,而是直接押送到
绿岛,以“分配工作”的名义延长监禁。到了1988年小蒋去世,不久孙立人又恢复
自由时,郭廷亮才通过传媒,公开发表了以前写给张群和蒋经国的“陈情书”,接
着又分别于1991 年11 月17 日和11月25 日,发表了致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宋楚
瑜,以及“总统”李登辉的“陈情书”,详细地披露了罗织此案的内情,其间毛人
凤的活动尤为引人注目。
据郭廷亮陈情:1955 年5 月25 日,他被秘密逮捕后,关在台湾南部的凤山,
昼夜接受拷打,“在身心完全崩溃及非自由意志之下,依照侦讯官们所设计的好险
政治阴谋,捏造了许多荒谬而毫无事实根据的口供和自白。”从25 日起,他被放
到老虎凳上,直到6 月4 日放下来,已“奄奄一息”,“躺在地上作生死的挣扎。
6 月20 日,特工人员突然改变审讯方式,开始要求他“扮演匪谍自首”。情报局
特勤室主任毛惕园对他说:“你必须站在党国利益的立场上,来与我们密切合作,
扮演假匪谍自首,使政府对舆论及社会各界有所交代”。7 月14 日,情报局长毛
人凤用自己的专用轿车,把他接到毛公馆谈话。毛人凤说:“为了使这次案情不要
扩大而能圆满解决,只有委屈你了。所以我要毛(惕园)主任劝告你,站在党国的
立场和我们密切合作,这不但是为了党国的利益,也是处理好参军长孙上将的唯一
办法”。接着,毛人凤故意提到了郭的妻子和年在垂髫的儿女,使他产生顾虑,并
说:“我保证你的军籍,军职和事业前途,绝不会因本案而受到任何的影响”。毛
还说:“本案是以你自首来办理,所以既不公开,也不起诉,仅在政府内办个手续,
然后我将真实情况向领袖提出报告,以政治方式来解决。”据郭廷亮的“陈情书”
所述,由于毛人凤的软硬兼施,他屈服了——“当时我听了毛上将的训示,为了党
国的利益,只有遵照他的指示去做。因此,后来所有的自首书和口供笔录,都是以
当时案情发展的需要,由毛(惕园)
主任等杜撰编造的。”1955 年9 月9 日,毛人凤首次在侦防组召见郭廷亮说
:“为使本案能圆满顺利的结束,你必须毫不迟疑地照我的话去做。特别是王云五
先生(九人调查委员会成员)约谈时,一定要根据我们为你所编的资料去回答,以
免引起不良后果。王云五先生现任行政院副院长,他不仅在学术界有崇高的地位,
而且也是无党派人士有力的代表人物。作为一个革命军人和忠贞的国民党员,绝不
可在无党派人士面前,说出有损党国利益的言论。”郭廷亮在“陈情书”中还回顾
说,当时毛人凤曾向他交底:“现在我可以坦白地告诉你,本案之所以要这样做,
我们完全是执行最高当局的决策!”9 月10 日,郭廷亮在严密的戒护下,乘车去
“国防部”军法局,接受王云五委员的约谈,内容全都按事先编定的口径应对。到
了10 月份,九人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书见诸于媒体,这就是本节开头的那段“官样
文章”。至此,“郭廷亮匪谍案”已告成立。
然而,事情并不像毛人凤说得那么简单。郭廷亮在“陈情书”中又披露了一些
情况——1955 年12 月初,毛惕园突然通知他说:“你的自首虽获上级批准,但
仍需经过军法审判。”郭廷亮当即争辩说:“上级既已批准我的自首,依法就不应
该再军法审判;既要军法审判,就是自首没有批准。”为此,两人争论不休。接着,
毛人凤第三次出面约见郭廷亮,时为12 月26 日。
毛人凤对郭说:“由于调查委员会的调查及新闻界的传播,上级不得不决定依
法来处理,因此本案必须移送军法局办理。但无论将来案情如何发展,我再度向你保
证,你的军籍、军职和事业前途不致受到丝毫的影响,将来无论军法局对你的判决
如何,都只是一个形式而已。”于是,郭廷亮又屈服了,并按原先的陈述在法庭上
“供认不讳”,具结按了手印。
事后,郭廷亮背着“黑锅”去服刑,毛人凤倒也守信用,对郭的家属给予了尽
心的照顾。1956 年初,毛人凤命毛惕园将位于圆山的房子腾出来,让郭廷亮的妻
子儿女搬进去住。毛人凤死后,但这种照拂继续得到贯彻。1981年,台湾警备司令
部出资30 万元新台币,买下永和一处房产,产权归郭廷亮的儿子郭志忠。1982
年,郭廷亮被批准回家探亲,台湾警备司令部又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费”60 万
元新台币,直到郭的一系列“陈情书”陆续公布于众,才知是交易的代价。可惜,
此时孙立人已死去一年多矣!①
① 孙立人死于1990 年11 月19 日,郭廷亮的后两份“陈情书”分别发表
于1991 年11 月17 日和11 月25日。
水命归阴
1956 年5 月5 日,国民党召开七届七中全会,毛人凤带病出席,中途劳累吐
血,被送进台北的荣民医院,经查,诊断为肺癌,“中央”当即决定,送毛人凤到
美国治疗,作了肺切除手术。8 月间,毛人凤精神梢有“好转”,提笔给同乡至友
姜超岳回信,简述了自己的病况与心情,信中说:“弟健康不争气,给番大夫拿去
肋骨一根,肺两叶,可痛之至,并不许我今后吃酒。将来在欢叙席上,只能说:‘
超岳,你干杯,我随便了’……”措辞不乏乐观。可是,术后四个多月,康复情况
并没有起色,渐露灯枯油尽迹象。毛人凤知道大限将近,挣扎着要回台湾,于是搭
乘飞机归岛,几天后离开了人世,时为1956 年10 月14 日,卒年59 岁。
毛人凤患病期间,蒋介石多次到医院探视。闻噩耗,垂泪哀位,手书“忠勤永
念”四字,还下令追赠毛人凤为陆军二级上将,这对一个从未带兵打仗一生浸润于
秘密的特工头子来说,算得上是罕有的殊荣了。
毛人凤死后,葬于台岛汐止吴天岭,岭端形似隆,高数丈,周约千余步。
自岭下踏阶而上,如登崇台。祭坛宽阔,能容纳好几百人,规模宏伟,数里外
可见。墓前立有三座骈碑,一人多高,都是大理石的料。中题“毛人凤将军之墓”,
于右任书。左“褒扬令”,右墓表,由江山小同乡姜超岳撰,原“考试院院长”、
现“总统府资政”贾景德书。略观死后气派,足见生前显赫。
毛人凤一生迷信,自认水命缺火,最终偏偏栖于孤岛之上,四面环水,不得天
年。这一次修建墓穴,登高求阳,不知是潘其武的踏勘,还是蒋介石的选址(蒋介
石曾为戴笠选定墓址,详见第八章),想来总有一番文章。据说,蒋介石把毛人凤
葬在这里,就隐含“镇煞”的意思(因为50 年代,汐止昊天岭地区曾是“台湾人
民解放军”活跃的地方)。
毛人凤生不能还乡,死不能归根,历史给他作了无情的安排。
附录
主要参考资料:
(书籍类)
1。《三凶传》万峰青中国科学公司印刷1950 年出版
2。《群魔嘴脸》陈益亮华东人民出版社1951 年出版
3。《军统内幕》沈醉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 年二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