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1000个细节-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安已属文化生态上的西北地区,所以很多小吃都跟面食有关,羊肉泡馍、西安饺子宴、梆梆面、柿面糊塌、凉皮、炒粉鱼、锅盔、千层油酥饼等等,都是。
628
西安的小吃聚集在南稍门、东新街的夜市,还可以去鼓楼后的小吃街,那里的街道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游走在里边慢慢地寻找着小吃,别有一番滋味。
629
陕西凉皮种类繁多,因地名而分,如麻酱凉皮、秦镇凉皮、汉中凉皮,所出不一,做法也不一,调拌时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如麻酱凉皮,是将面粉调成糊状,盛入特制的金属凉皮箩里蒸熟,再把面皮切成半厘米宽的条,加入黄瓜丝,调入盐、醋、酱、芝麻酱、辣椒油等即可。
630
要吃正宗的羊肉泡馍就到老孙家,西安人都这样给外地人推荐,他们当然只在街边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的,泡馍的特点我至今不甚明了,配盘的烧饼闻起来有股生面味,然后是要撕成黄豆粒的大小,往滚烫的羊肉汤里一烫,仿佛还煮了一下似的。吃羊肉泡馍,我的体会是,这东西必得要自己参与这个过程,不是用来斯斯文文地享受的,而是要你粗鲁豪放地敞开干的,你可以站在凳子上,可以蹲在地上,但必须是要大个海碗,唏溜唏溜地喝得山响,那才够劲够味。
631
西安的落后去老城墙根看看就什么都清楚了,各种偏摊帐篷扯满,直接戳进城墙里去,现实就是这样锲入历史的。还有护城河,我捂着鼻子走了一段,似乎就通过那里边散发出来的气味,嗅到了这个城市市民身上气味的平均水平。
/* 90 */
青瓦白墙的四合院
632
西安可不仅有青瓦白墙的四合院,盘根错节的古槐以及美丽的绒线花树,还有号称“中国六大古药店”之一的“藻露堂”,“藻露堂”比名扬海内外的“同仁堂”还早100多年,顺便也记下中华老字号六大古药店: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广州敬修堂、西安藻露堂、杭州胡庆余堂、重庆桐君阁。
633
西安人说话都像重感冒,鼻音特别重,我常常听着听着就有要犯心脏病的恐惧。
也许因为“文字始祖”仓颉是陕西宝鸡人,所以使得陕西方言极其复杂,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也不同,只要听听贾平凹说话,你就知道那叫一个难懂,而要是请他说普通话,那就叫一个别扭。
634
1974年3月29日,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生产队农民杨志发等人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发现了陶兵马俑,但这事情过去了近30年,几人才回想起要追认发现权———可惜据说至今还没有成功。
635
我在碑林一连呆了3天,挨着去看,挨个字地看,当然这习惯养成很多年了,在四川时只要有字的景点都能吸引我呆上十天半月的,我看字的经验可以事先在此交代一番,那就是,逮住一个书家,就争取把他的字背下来几十个,然后是熟悉这个人,由字到人,又由人及字,如此反复不断,直到字与人完全吻合同一。这项修炼我至今也还没有停止,我希望今年能有个初步的研究成果出来。
636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建筑全是仿唐式,当然,这个城市里的很多建筑都是仿唐式,青瓦灰砖地为它的历史添加着底色,或者为着给十三朝古都寻找历史的注脚吧?秦砖汉瓦,似乎一场雨、一次随意的挖掘都可捡得好几只青铜方鼎什么的玩物,若要看陕西的历史,这个地方真的是太恰当不过了,千年的时空不灭,依次铺陈,恍如隔世。
637
杨贵妃的澡堂子我没有去,我不是西安的旅游者,我犹豫了很久,想法子去了一趟秦始皇的陵墓,我太喜欢那个什么一号战车了,也就是上边撑着阳伞的那个,据说伞柄有两个机关,活动上边的机关,伞柄可转动90度,配合下面的机关就可以调节出180度———以此就使乘车人任何时候都可遮风避雨,甚至,伞还可以取下撑在地上,如遇敌人来袭,可取下伞头,折成一件很实用的防身武器。
638
据《史记》记载的秦始皇陵墓内情形是这样的:挖地极深,用铜液浇灌加固,上面放置棺椁;墓中建有宫殿及文武百官的位次,还有大量的珠宝玉器等;为防盗墓,里面设有弩机暗器,地底下又灌注水银造形似江河、大海,以机械转动川流不息;又用鱼油膏做成蜡烛,点燃长明,久不熄灭。始皇死后入墓,秦二世下令,凡先帝宫内无子女的宫女以及修建陵墓的工匠,全部殉葬。
639
从秦皇陵出来开车不远就是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墓因山为陵,远远望去气势雄伟壮观,给我的震撼远大于秦皇陵。
武则天的墓碑为无字碑,据说武后当年遗言“功劳自让后人作评”。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两个皇帝合葬在一起,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例,在世界历史上也属罕见。更为奇异的是时至至今,乾陵这座合葬墓还未被盗过。
640
1966年至1971年,据考古学家多次勘查,乾陵合葬墓从墓道口到墓门长631米,宽3.9米,共39层,全用石条填砌,各层石条再用铁栓板固定,并灌注了铁汁,其坚固确非一般小贼可以觊觎。
641
有一阵我呆得无聊,试图去西北大学青年教师楼三号楼找过贾平凹讲师,我虽然早就听说这人打麻将经常赖账,但我心里有底,我又不找他要路费什么的,我要找他只是因为我到过的许多地方,总发现有他的痕迹。他总是先去一步,弄得我很恼火。而且,我喜欢的风水啦,看相占卜啦,书法啦,这家伙无一不精。
可是,到地儿一问,贾老师早就搬出讲师楼了。
/* 91 */
混在西安
642
我决定在西安打工———漂流了这么多城市,我都没怎么打过工,只有在西安,我突然萌生了这个念头,结果就找到了近郊一个建筑工地去筛沙,一想起在帮贾平凹建设他的西安,我就咬着牙齿兴奋不已。
643
干体力活我还算是一把好手,也就是努力地把手磨出死茧,晚上就睡在四面透风的建筑工地大楼里。有一个晚上我正在玩我随身带着的一块形状很好的恐龙化石,突然电光闪处,一男一女上楼来了,女的是白日工地食堂的胖厨子,我正说这么晚了,她上楼来干什么呢?就听她殷勤地招呼着:哪位兄弟先来?接着就听有人压价:三元,两元,最后低到一元。女厨子不干,要五元。有一个男的应允了,付了一把零钞,一同跟来的男的就沾着口水数够了钱,女厨子就麻利地钻进了地上男人的睡窝去,我这才看懂了是干什么事。大概三分钟吧,那女的就出来了,又摸到下一个工人的被盖筒里,跟着的男人继续收钱数钱,睡在我身旁的兄弟就帮忙算账,女厨子一共和多少个人干过了,算着算着就流口水,不知是垂涎女厨子,还是艳羡她挣的钱。
644
我很奇怪的是:我竟对这事儿一点都不觉奇怪,直觉是省略了许多过程,只觉得那女厨子真好,好到我也真想抱住她的身子暖和一下,我需要点这种滋养,但我知道地上的民工兄弟们更需要。我就这样流着泪看完那美丽大方的厨子安慰完地上的兄弟们,齐齐地互相道着谢,亮光一闪一闪地走远了去。
就是到现在,我对性的渴望也从来没有超出过这个肥胖的白白的女人。
645
我的手上很快磨起了血泡,没法筛沙了,递砖都很困难了,于是辞工算完账就径直去逛易经一条街,检查了一遍,大失所望,因为这里所有先生的六十四卦方位图没错一个字,而在四川不搞错几个字简直就不配用八卦算命,哪怕你眼睛不瞎。
646
离开西安,后来又多次路过或小住,都对西安格外上心地挂着。
这地方的人像农民,人们都这样说,麦面辣子菜籽油,老婆孩子热炕头。人们只图得过,几千年都过下来了,当然,这地方总也有一种说不出的诱惑,据我所知,从西北的、天远地远地方的人,就在一直不停地迁移至西安,他们穿着对襟,裹着白羊肚头巾,还没有学会西装革履,也不惯于公文包和信用卡,他们还在用蛇皮袋子装钱。
也就是说,西安没有选择从外表去变化自己,哪怕落后,但它仍然有一股子含蓄而温厚的内敛。这是让人很放心的。
647
让人不放心的是,当下的西安很像一个极力想赶上趟的落伍老人,历史的荣光已不够当下兑现,外边世界的诱惑又太过盛帜,欲望直接从喉咙里伸出大手。于是,经常有外地人抱怨说,一下火车就被抢了现金和手机,更有观光客说去西安西关派出所报案的时候,看到登记本上一天被偷被抢的案件就记录了整整10页。此外,还有街道破旧、灰扑扑的,旅游公交很脏,景点的服务态度及意识差,也多为人诟病,等等。
西安,也许真的需要点观念革命了。
648
因为传统太旧,保守太厚,观念太落伍,西安在某种程度上又常常转为了一个过激的城市,球队一输了就要大闹,没有理智,无法自控,只有冲动,球迷如此,大学生也是如此,动不动就因为一个韩国学生或日本人的表演而罢课游行,他们还不适应从传统转为现代的过程,似乎现代公民教育这一课离他们太远,没有现代意识,也没有更多的个体觉醒,更没有学会讲规则,但又要强行参与进来,这就是西安人的尴尬。
649
是的,这是迟暮之城,充满了彷徨和烦躁,一方面是最古老的传统和保守,一边却又是最新潮游戏的实验者———有统计说西安的换妻游戏玩得比全国的哪个城市都火。
650
观念革命不是彻底把旧的抛弃,而是要在接引外部世界的现代观念的同时,也要守住自己的古风,才能使自己站得更直更稳,西安让人倾慕而踏实的古风之一是读书之风昌盛,而且几乎是从来如此,这地方或许还太穷,但惟一不穷的是他们的精神,根据我对全国二十个城市的图书签售情况的统计,西安的读书传统大概是保持得最好的。
651
跟西安的浪漫告别是从灞桥离开,此桥位于西安城东10公里处,横跨灞河之上,是连接八百里秦川与中原大地的交通要道。唐时,灞桥上设立驿站,长安人送别亲友,都要来此折柳惜别,因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名句。可惜的是,横跨灞河近两千年的古老灞桥因年久失修和失去交通意义,已惨遭爆破撤除,从此也只能活在古诗里了。
/* 92 */
最长的土皇帝
652
阎锡山除了“窄轨”,还有“村本政治”,他以军权为基础,以自办工厂和矿山为依托,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自成体系,思想上自我封闭,成为当时的“国中之国”,在民国军阀中居然成为维持地方统治时间最长的土皇帝。
这事几乎像一个基调,或是象征。
653
韩石山说:“为什么地图上,山西连同西边的陕西北部,要涂成黄褐色,且标明黄土高原。那不叫山,山是从地面上突起的,堆成的,而这些山梁,却是雨水将周遭的黄土冲走了,留下一道道的土梁,可以说是挖出来的。高高低低,沟沟岔岔,正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山西也有石头山,比如南边的中条山,跟河北交界的太行山,那才是真正的山。平原嘛,也就晋南、晋中几小块儿。”
这就是山西的概貌。
654
清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第39卷中说到山西:“东有太行山为之屏障,西则黄河为之襟带,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南则……诸山滨河而错峙,又南则孟津、潼关为门户……山西之形势,最为完固。”因而山西一直为霸业的生长之初,春秋晋国、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北齐高欢、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皆从太原起家。
655
山西,历来被誉为“民歌的海洋”,其曲调优美,感情真挚,情真意切,歌词生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最典型的有《走西口》、《绣荷包》、《想亲亲》、《桃花红杏花白》以及夸说自己家乡好的极至之作《人说山西好风光》等。
656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入了“魏风”多篇。当时的“魏”就在山西南部,“魏风”就是山西南部的民歌,于此就可以看到山西人性格中豪爽与细致的两重性格。
657
再往下还有更顺口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此“敕勒川”即指今山西北部天地的辽阔草原,于诗可知山西曾经真是个好地方。
658
山西是典型的人种杂交地区,几百年来都处于来回拉锯且首当其冲的位置,如蒙古人进军中原,首先要占住山西,山西就是忽必烈的后方留守处。其他如匈奴人、如宋代的互市等,都是以此为“民族杂处”的根据地。
659
山西文化中有一种非凡的融合能力。山西中北部历来处于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汇地带。从周初开始,山西人就与戎狄杂处而居,虽有纷争,但渐趋融合,晋成霸业大国。在更长的时间长河中,匈奴、鲜卑、羯等族纷纷南迁,与汉族政权不断碰撞,但金戈铁马,白爪鸿泥,许多民族纷纷湮没于历史,只剩下了融合了各民族的山西人。
660
山西历史上出美女,武则天是文水人(与刘胡兰是老乡),杨贵妃是晋南的,貂蝉是忻州的,有人说这首先要归功于更北方来的猛男,来的都是入侵者,体格剽悍,一来必找最漂亮的本地人,所以,两相搭配,就生出了更多美女。“米脂婆姨绥德汉”也是近似的道理。
661
山西人尚武,一直出武将,其中“裴杨”两姓至为有名,“裴”是指山西裴氏家族,“杨”是指北宋的杨家将,其他名将还有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三国的关羽,唐朝的薛仁贵、郭子仪,都叫一个赫赫有名。
662
山西文化名人也不少,诗人王勃、王维、王之涣,文学大师柳宗元、关汉卿、罗贯中、史学大师司马光等等,文气余脉还是有的。
/* 93 */
风味小吃
663
太原的风味小吃,略述两种于后,一曰头脑,传为太原著名医家傅山先生所创,用肥羊肉、黄花、煨面、藕根、长山药、良姜、酒糟、黄酒八样原料配制而成,又名八珍汤,食用的固定时间为每年阴历白露至来年立春,清晨;二曰灌肠,将肠划成菱形小块,浇以由鸡蛋、豆腐皮、金针、木耳、葱、姜、蒜、辣椒配制的卤汁,配用荞麦面蒸熟制成,呈碟形薄片。
664
拉面,又叫抻面,是山西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山西人吃拉面,是因为山西的很多地方至今保留着婚嫁、生辰都用拉面待客的传统。高明的厨师,一分钟能拉水面团3斤、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