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财富心经-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句口号是牛根生最喜欢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检查,事完评价”。
在蒙牛商学院的教室里,还有一条标语:“尊重人的品德,重视人的智慧,承认人的价值,珍惜人的感情,维护人的尊严,提高人的素质”。
5.“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
对于牛根生和蒙牛管理层来说,“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并不是简单地说说而已,而是将其作为了自己和公司的一个信条,并用心去实践了。
与“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一样,“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也是牛根生为人处世的一个信条。牛根生认为,“经营人心”是蒙牛的终极目标,而“感恩心”则是蒙牛文化的灵魂,所以,“以蒙牛事业为己任,不以蒙牛利益为己有”源自对员工的感恩。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事实,来探寻牛根生的“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
据说,牛根生在离开伊利时有400多名属下跟随了他,所以业界一致认为,这些人才是牛根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基础。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人才的开发和补充就明显不足了。为了解决这些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牛根生成立了蒙牛商学院,聘请多位专家、教授和高级技术人员,所有员工轮流培训学习,旨在为蒙牛培养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开学当天,蒙牛商学院的教室里便贴上了“尊重人的品德,重视人的智慧,承认人的价值,珍惜人的感情,维护人的尊严,提高人的素质”的标语。这些做法,与牛根生经常强调的“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极为相符。
另一件事实就是,后文将会详述的轰动国内外的牛根生“裸捐”事件。牛根生放弃了自己那仅有不到10%的蒙牛股份,捐献出来成立了“老牛基金会”,积累的基金用于奖励对蒙牛发展有贡献的人员,同时也作为未来董事长的一个支配权。
牛根生类似的举动还有很多。如为员工修建了漂亮的小区,员工的待遇和股东的回报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等等。
无论是牛根生常做的“散财”,还是如上的一些事实,都是牛根生在用实际行动对“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的诠释。当然,这也是牛根生“经营人心”的有力延续。所以,舆论界在评析牛根生和蒙牛后来的成功时,也一致认为,“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这一信条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只眼看牛】
爱默生说:紧紧追踪四轮车到星球上去,要比在泥泞道上追踪蜗牛行迹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人生要想成功,就要只争朝夕,做得比对手更好更快,所以,只要想到了,就开始动手去做吧!
我国的张爱玲也有个著名的理论,被人广为流传: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放在今天来看,成功的确需要我们飞起来去追求。
所以,牛根生和蒙牛才有自己的“飞船定律”!
三 竞争对手其实是最好的老师
竞争对手其实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牛根生和蒙牛创业者们用自己的实践再次给出了有生命力的诠释。
牛根生曾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常想,如果缺乏参照物,缺乏警觉性,可能对市场的敏感度也差,反而散了……蒙牛超不超伊利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我们与伊利同属于草原品牌、内蒙古品牌。今后比较大的可能是,有时伊利超过蒙牛,有时蒙牛超过伊利。哪一方长期做第一,也不一定是好事。”
第35节:第3章 中庸人的财富伦理(6)
于是,舆论界才说,就像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如影随形,就像麦当劳与肯德基的狭路相逢,蒙牛和伊利这两杆中国乳业的“大旗”也始终是猎猎偕行。它们七年来正是这样相互参照的,产品上你启我发,价格上你迁我变,渠道上你开我辟,促销上你吟我唱……
1.伟大的学生与伟大的老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过,谁又都明白,师优者优,师庸者庸。
牛根生不仅谦虚好学,而且经常向管理层推荐学习材料。有人说,在知识与工具的海洋中,他的确是一个好“猎手”,清楚企业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善于挑选“猎物”。
《蒙牛管理团队文摘》中说:与螳螂作战,你的胸怀会越来越小。与蜗牛伴跑,你离冠军的宝座不是近了而是远了。与结巴子辩论,你有成为第二个结巴子的危险。所以,牛根生和蒙牛管理层都非常重视建立学习型组织。同时认为,不管是师于自然、师于生活,还是师于书本、师于人物,择师是个首要问题。
用牛根生的话说,择师也有境界问题。“同样是师法自然,师虎者独,师狼者群,师牛者勤,师狐者诈;师山者仁,师水者智,师竹者直,师藤者绕。以蝼蚁为师,苟苟于一己之私;以天地为师,皇皇于万众之公。”
所以,牛根生认为,择师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战略问题。
对于自己这样,对于蒙牛的团队牛根生也是如此。牛根生深知,“团队学习”比“个人学习”更有利于形成共有的“企业哲学”。所以,从创立之日起,蒙牛便规定了一个每周“学习日”,雷打不动,有媒体称之为“让‘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实至名归”。
除了形式上,牛根生在具体行动上更是处处体现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努力。为了实现“团队学习”的目的,牛根生前后5次向参加学习的干部赠送书籍;学习型组织的创始人彼得?圣吉来中国讲学时,蒙牛高层还亲赴北京,亲聆大师讲道;2003年4月2日,蒙牛商学院正式成立,总裁在“愿景卡”上写道:“为员工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增进健康的绿色产品,为民族创建一个绵延百年的世界品牌,为国家创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企业。”
不仅如此,蒙牛团队学习的途径更是多种多样。例如,在蒙牛液体奶事业本部员工的办公桌前,每人都摆着一面镜子,镜子的下方写着:“你的表情决定你的工作态度”。这面朝向自己的镜子,代表着蒙牛人良好的工作态度与健康积极的心态。“我去联想集团参观的时候,看到他们客服中心的每位员工面前都有一面小镜子,刚开始以为是化妆镜,后来才发现,这面镜子不仅可以帮助员工看到自己的整体形象,保持仪容整洁,更可以使员工时时都能够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表情,从而能知道自己对待客户的态度。于是我将这种虽然细小,但却有效的管理方式学了过来,让我们的员工能从这面镜子中认识自我,端正工作态度,保持积极心态,使每一项工作都畅通无阻。”年轻的蒙牛高管杨文俊对此解释说。
为了更深层地探寻牛根生和蒙牛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用意,我们可以来品味一下蒙牛团队曾共同学习过的一个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猎人带着猎狗在树林里打猎。有一天,猎人发现了一只野兔,举枪射击,打中了兔子的一条腿,受伤的兔子慌忙而逃。猎人命令猎狗追击,猎狗追了很久却空手而归。猎人问猎狗:“你怎么空手回来了呢?”猎狗说:“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兔子拖着受伤的腿跑回家,全家欢欣鼓舞,问小兔子,你拖着受伤的腿,是怎么逃过猎狗追捕的呢?兔子回答:“我全力以赴地跑,猎狗尽力而为地追,所以我赢了。”
此可谓是“尽力而为”还是“全力以赴”。所以,我们也才说:先有伟大的学生,后有伟大的老师!
2.竞争对手的警醒往往比朋友更深刻
在牛根生的办公室,可以看到一侧墙面上挂着其称之为“竞争队友”的战略分布图。牛根生对媒体解释说:“竞争伙伴不能称之为对手,应该称之为竞争队友。以‘伊利’为例,我们不希望‘伊利’有问题,因为草原乳业是一块牌子,‘蒙牛’、‘伊利’各占一半。虽然我们都有各自的品牌,但我们还有一个共有品牌‘内蒙古草原牌’和‘呼和浩特市乳都牌’。‘伊利’在上海A股表现好,我们在香港的红筹股也会表现好;反之亦然。‘蒙牛’和‘伊利’的目标是共同把草原乳业做大,因此‘蒙牛’和‘伊利’是休戚相关的。”
第36节:第3章 中庸人的财富伦理(7)
牛根生的这番解释也非常符合本书前文中所述的蒙牛成长过程。有人说,“蒙牛”起步创业就是站在“伊利”这棵“大树”的浓荫之下成长起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牛根生和蒙牛高层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有过相似的表示。在本已竞争激烈的中国乳业,要创建自己的品牌为名牌,对于“蒙牛”这样行业排名千名之外的“小树”来说,犹如登天之难。然而,正是“蒙牛”的当家人牛根生用自己的成长感悟,将竞争对手看成了踏板,借着“大树”的名望巧妙地打出了“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旗号,在令人想象不到的短时间内,不仅仅把除“伊利”外所有的其他竞争对手都甩到了脑后,更为重要的是将“蒙牛”品牌一飞冲天。
所以,后来有许多评论都认为,当年在伊利的时候,老总郑俊怀认为牛根生由助手变成了“对手”,影响了自己对伊利的控制,他解决的方法是让牛根生离开;而后来当蒙牛壮大以后,牛根生就真的成了他无法轻易解决的对手了。
而对于牛根生和蒙牛来说,郑俊怀和伊利除了“都是大哥”外,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蒙牛的内部资料披露,企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针对行业老大哥伊利的,即明确要超过伊利。于是,一段时间内,蒙牛和伊利两家在各个竞争领域都展开了短兵相接,有媒体也称为“贴身肉搏”。如蒙牛的广告牌甚至就曾出现在伊利的大门前。
后来,舆论界一致认为,正是因为有了伊利老总郑俊怀的存在,牛根生不得不更加努力、更加自省,才不得不走得更快,以避免被竞争消灭在萌芽之中。也正是这种“快”,蒙牛才得以生存、发展,进而壮大起来。牛根生自己也说,“有老郑这么个人也挺好,你哪儿稍有点儿不注意,他就会给你好看,让你不得不处处留心。”
3.“从师”其实就是为了“超师”
不容置疑,牛根生的成长离不开昔日的老总郑俊怀和伊利的培养。牛根生在伊利干了16年,从一个刷瓶子的小工干到伊利副总裁的位置,他对伊利的感情并不是外人所能体会到的。所以,每当提起伊利前总裁郑俊怀,牛根生依然称“领导”。由此也可以看出,牛根生骨子里是中庸的,不管他和郑俊怀之间曾经有过什么恩怨,感恩的心却溢于言表。
当然,富有创业雄心的牛根生更加深知,“从师”其实就是为了“超师”的道理。我们还是来看看牛根生和蒙牛是如何从师的吧。
(1)产品创新“你启我发”。
产品同质化在中国乳业是普遍现象,而蒙牛与伊利两家企业的产品同质化却又是最高的。如在牛奶领域,两家企业的主打产品都是UHT牛奶,而且主要是利乐砖与利乐枕两种包装形式。于是,形势迫使两家企业的竞争精确到了每一个点。
例如;在利乐枕的开发上,蒙牛占有先机,而在牛奶的“第三包装”百利包的开发上,伊利又比蒙牛抢先了一步;在早餐奶领域,蒙牛做火半边天后,伊利跟着也做了早餐奶;在酸奶领域,蒙牛首创“果粒”型,伊利则有“果味”型;在乳饮料领域,伊利有优酸乳系列,蒙牛有酸酸乳系列,而2005年“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之后,蒙牛更是通过维权诉讼,使“酸酸乳”成为中国第一个司法认定的未注册驰名商标。
在冰淇淋产品上,蒙牛和伊利也是如此。
(2)抢占市场“先行一步”。
2000年2月,蒙牛在中国乳业内第一个开发出利乐枕产品,一时间所向披靡。这是利乐公司1999年推出的一种全新包装,保质期45天。此时,在中国市场上,只有外来品牌帕玛拉特在生产这种包装的牛奶,市场占有率极低。
据说,利乐曾经与伊利和其他国内厂家进行过谈判,愿意免费提供两条利乐枕生产线。但考虑到背后的风险,这些厂家都拒绝了。最后,机会被牛根生和蒙牛抓住了。牛根生认为,率先挺进无竞争领域是弱势企业迅速制造相对强势的不二法门。
为了首战得胜,蒙牛枕选在北京率先上市。只所以首选北京,据蒙牛内部资料披露,一个重要原因是,帕玛拉特在北京已经销售一年多,人们对这种包装的牛奶已经有所认识。同时,蒙牛还推出了“免费品尝,买三赠一”的销售模式,这在北京牛奶界是前所未闻的事情。于是,消费者迅速被吸引过来,短短一个月,蒙牛枕的销售量就达到了20吨/日。
第37节:第3章 中庸人的财富伦理(8)
此后,几乎在所有大一点的超市,蒙牛枕都紧紧贴着帕玛拉特摆放,价格比帕玛拉特枕低一角钱。有人惊呼:“草原上的帕玛拉特”来了!
同样精明的伊利人很快就修正了自己的失误,迅速跟进。接着,国内其他乳业也争相跟进。但是,蒙牛已经抢到了先机,在利乐枕的产品上已经稳坐霸主地位。
2003年2月12日,牛根生从西方企业家Nick Shreiber(中文名:蔡尔柏)手中接过两块沉甸甸的奖牌:“利乐枕无菌包装使用量全球第一”,“2002年度使用利乐包装超10亿包”。至此,蒙牛成为“双料冠军”: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利乐枕销量全球之冠。
后来,牛根生面对媒体回顾这段历程时说,“2000年的时候,我们面临着‘生产什么’的抉择。当时,各种高价的利乐包牛奶堆满商店,低价的巴氏杀菌奶也是无孔不入,如果我们也像其他企业一样只生产这两种产品,那明显是一岁半的孩子与拳王泰森过招。怎么办?当时利乐公司刚刚推出利乐枕包装,我们就选择生产这种保质期为45天的纯鲜牛奶,结果走了一条‘中间路线’,打了一个空当市场,利乐枕一下子火了起来。”
(3)竞争规则也要“不时创新”。
在这一方面,蒙牛的香米奶茶粉可谓是一典型代表。自2002年1月以来,在有泡喝炒米之俗的内蒙古地区,由西到东,蒙牛香米奶茶粉逐一布线,并将触角延伸到新疆等地。
“香米奶茶粉”是蒙牛独立研发的新产品。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内容,在传统奶茶粉中加入了炒米成分;二是改变了“游戏规则”,由传统227克装变革为200克装,消减人们对香米奶茶粉的价格敏感及家庭存货期。
蒙牛此举一出,引起全行业震动,追随者纷纷效仿,致使200克包装由企业标准晋升为行业标准。尽管跟进者使尽浑身解数,蒙牛已在该产品中牢牢奠定了领导者地位。
(4)蒙牛永远“贵一角”。
尽管人们对价格战的指责很多,但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每一个企业家也都不能忽视这种竞争方式的有效性。
在中国乳业界,2004年的“奶价不如水价高”更让价格战成为焦点。在发展初期,行业老大一度期望通过价格战来打垮蒙牛。但自2002年之后,蒙牛制订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应对策略:蒙牛的牛奶在大部分市场中要贵一角。
对于这种做法,蒙牛人有自己的解释:因为蒙牛牛奶的特色是“一净一稠“,既确保天然,又闪蒸去水,品质好自然卖得贵。这样一来,一些企业挑起的价格战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还让蒙牛树立了一个“东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