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牛根生财富心经 >

第7章

牛根生财富心经-第7章

小说: 牛根生财富心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3年末,牛根生在液态奶客户大会上的讲话中曾说:
  企业大了,人与人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刚开始时,我跟客户每一个人见一面也不难;但发展到今天,就连与全国30多个分公司的负责人见一轮面也变得很难。这就是相声中所说的:“你忙我也忙,难免看不见。”看不见怎么办?我希望今后我们大家能够在网上沟通,“理”上“网”来。无论是谁,跑得再快,也跑不出这个网,跑到地球对面也跑不出这个网。过去用“枪杆子”打天下,今后要用“笔杆子”治天下了。
  除了建立“互联网通道”、“信箱通道”、“会议通道”,蒙牛还拟设立“反对意见奖”——重奖那些因为提出反对意见、推翻错误方案而使公司避免了重大决策失误的人。
  2004年7月19日至8月19日,蒙牛举行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寻找短板,自我超越”大型方案征集活动,全国14个省市20多个生产基地的干部积极参与,共汇集1300多个竞赛方案,其中10个方案获得“最佳方案”大奖。
  牛根生和蒙牛管理层所采取的这一切,无疑都是为了保证大小决策均运行在科学的轨道上。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家族化”就是企业成长的催腐剂
  竭力避免“家族化”,也是牛根生坚持“盲人摸象”用人法则的重要体现。其实,自蒙牛成立伊始,牛根生就在极力避免企业的“家族化”。
  为了防止企业“家族化”,蒙牛创立之初,牛根生就和大家约法三章:第一,所有管理层成员的直系亲属一律不能进公司;第二,所有管理层成员一律不能往企业里“塞人”,否则列入“黑名单”;第三,管理层成员完成了阶段性的历史使命之后必须退出管理岗位。
  2004年,主管奶源的老总退休,液态奶事业部推荐一位姓李的员工接任。这位员工干过销售,搞过物流,熟悉奶源,是层层筛选后脱颖而出的理想人选。但是,牛根生否决了。理由只有一条:李与自己有亲戚关系,虽非直系,也要回避。
  对此,牛根生对自己的部下做出了相应的解释。他认为,原则没有弹性,才能不被破坏。虽然李挺合适,但自己只能忍痛割爱;如果在自己手里不这样做,制度化就不可能;要是被别人误解了,危害就更大。
  如果说这是牛根生在维护蒙牛的制度,那么,这又何不是牛根生的另一种经营人心呢?
  这里不妨看看牛根生后来所说的另一番话:我为什么不给闺女儿子留财产,不给妻子留财产?干企业就得“对自己狠点”。我对儿女这么严格,对亲戚那么严格,如果部下违规,他们能不扪心自问吗?
  牛根生的中庸和智慧正在于此。

  第24节:第2章 经营人心背后的财富经营(8)

  3.选才信奉“三合论”
  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才的战略地位是被公认的。而对于牛根生来说,所谓人才,就是合适时间合适地点的合适人选,即最适合岗位的人员。离开岗位谈人才,就像离开矛谈盾,离开船谈帆,离开脚谈鞋,并无实在意义。这就是牛根生的选才“三合论”。
  例如,在蒙牛,卫生工被奉为最恪尽职守的典范性人才。对此,牛根生曾对一些媒体说:“讲到用人标准,从人本管理的角度看,人人都是人才,就看放的是不是地方,这是一个人岗匹配的问题。这就像木头,粗的可以做梁,细的可以做椽,浑身疙瘩的还可以做柴禾……人也是这样,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人才需求,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岗位适应性。”
  牛根生告诉媒体,蒙牛选卫生工,肯定不能选择文化程度太高的,也不能选择家庭条件特别好的,所选择的都是老实厚道的农村妇女,她们为能得到这份旱涝保收的工作而自豪。结果,那么大的一个厂子,她们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擦呀洗呀,以致工厂里任何一个角落,即使戴着白手套摸,都摸不到一点灰尘。因为她们知道,这里每天的产品都要走向全国的角角落落,有的还要漂洋过海,“安全、卫生、营养、健康”是每个食品企业必须时刻紧绷的第一根弦,对亿万消费者负责是第一位的;同时,蒙牛工厂每天接待着几百名、上千名各行各业的代表,有一处打扫不到位,就会影响到公司的声誉。
  所以,牛根生认为,论人才问题说它复杂,著书立说也仅能说个皮毛;说它简单也就一句话:所谓人才,就是合适时间合适地点的合适人选,也就是最适合岗位的人。
  牛根生后来还在一次公开的演讲中说,“我们就是‘聚精会神搞牛奶,一心一意做雪糕’。一个做雪糕的人,他的人才标准就是把雪糕做得全国消费者都爱吃;如果他一会儿关心亚非拉黑奴的解放,一会儿分析伊拉克战争的动态,一会又研究太平洋的地壳运动……惟独做出来的雪糕没人喜欢吃,那他绝不是雪糕岗位的人才!”
  4.用才坚持“三级火箭理论”
  据蒙牛的内部资料所述:用才的“三级火箭理论”,就是借自于飞船升天,先是点燃第一级火箭,烧完了就丢弃;之后点燃第二级火箭,烧完了又丢弃;之后是第三级火箭……于是,牛根生和蒙牛管理层在用人上就有了自己的相应规定:完成历史使命,就得退出历史舞台。
  2005年,经牛根生倡导,一个新的机构——“蒙牛集团顾问委员会”(后更名为“出资人委员会”)正式建立,牛根生兼任主任。牛根生对顾问委员会的定位是:只搞建言的事,不搞建设的事;只干服务的事,不干业务的事;只管验收的事,不管创收的事;只谋战略的事,不谋战术的事——总之一句话:给年轻人腾位子,为接班人出点子,成为公司发展的导航灯与智囊团。
  目前,蒙牛的这个委员会已有多位高管人员进入,他们腾出的岗位无一例外都由新人接替。牛根生自己也表示:2006年,他会辞去总裁职务;2008年,自己50岁,如果条件允许,他将辞去董事长职务。
  其实,牛根生的这种用才布局是有着一定的背景的。总体上看,经过了6年高速发展的蒙牛,已经步入了国际化轨道,原来的人才结构显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需求,新陈代谢势在必行。对于其他高管有如此要求,牛根生自己也是讲信誉的,推崇身体力行。
  2006年2月,在经过了“全球招聘总裁”的活动后,牛根生毅然辞去了总裁职务,由年轻的杨文俊正式接任蒙牛这一重要职位。这在本书的后文中将有专门的交待。
  牛根生用才“三级火箭理论”的背后,同样能品味出牛根生经营年轻人心的战略思维。
  5.“使用就是培养”
  在善于经营人心的牛根生看来,一个企业的活力就来自于年轻人,而一个企业家能够永葆青春,就在于要大胆使用和培养年轻人。同时,牛根生信奉“使用就是最大的培养”。特别是对于蒙牛这样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牛根生深知年轻的人才在保持基业长青上的战略意义。

  第25节:第2章 经营人心背后的财富经营(9)

  所以,蒙牛破格使用德才皆备的年轻人才,高管层年轻化在中国乳业界也是出了名的。30多岁就做一个部门的总经理,在蒙牛并不是稀罕的事。蒙牛冰淇淋部事业部总经理孙玉斌等年轻人,都是被牛根生在使用中培养起来的。目前,蒙牛有多少个25岁以下分厂厂长、30多岁总经理,很多人都说不清。
  杨文俊就是这些年轻人中的一个代表。年仅30余岁的杨文俊在蒙牛开创之初,就被牛根生任命为液体奶本部总经理。其时,舆论界对这个当时全国乳业最年轻的液体奶“掌门人”表示过忧虑,认为这个年轻人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琢磨”,不宜一下子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
  最终,牛根生还是用自己的大思维和独到的魄力结束了一切争论:使用就是最大的培养!于是,牛根生顶住质疑,大胆地起用了全国乳业最年轻的液体奶“掌门人”。后来,杨文俊自己也说,“如果我还算一匹千里马的话,那就是董事长牛根生这个伯乐相中了我。”
  从结果来看,杨文俊也没有辜负牛根生的信任。在牛根生的亲自指导下,杨文俊充分利用牛根生“虚拟经营”理念,调动宁夏、黑龙江牛奶企业的设备为蒙牛生产产品,以不足300万元的投入,迅速盘活了需要投入三个多亿元才能组织的产能,为蒙牛的超速度成长打下重要基础。而蒙牛和中国航天进行合作的“事件营销”更是展现了牛根生大胆起用杨文俊这个年轻人的正确性。正是这次的“飞天之旅”制作,充分展示了杨文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将风范。
  牛根生和杨文俊的决定和努力得到了社会的承认。2005年,杨文俊获得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年仅38岁。后来有媒体披露,牛根生对自己的用人之道曾做过这样的解释:年轻往往意味着缺乏经验,但是你不让他多做事,他哪里来的经验呢?把准大方向,放手让年轻人去干,信任他们,给他们解决困难的机会。他们手脚放开了,就会想出很多出人意料的新点子。
  【第三只眼看牛】
  谁拥有了青春,谁就拥有了未来。精明的牛根生深知,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并持续生生不息,人才,尤其是对年轻人才的使用和培养是一个很大的关键。而“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也是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上下皆知的一个用人原则。
  实践证明了,蒙牛成功的一个重要秘诀,就是通过对青年人才的精心培养和大胆使用,形成高素质管理团队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 “切掉员工回望的尾巴”
  牛根生的经营人心可谓是做到了极致。工作生活中,他不仅处处关爱员工,还为员工修建了漂亮的小区,员工的待遇和股东的回报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更进一步的是,牛根生对员工的家庭也不“放过”。
  牛根生对于员工家庭的不放过,被舆论界称为是“切掉员工回望的尾巴”。难怪蒙牛的员工们不仅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对牛根生的为人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1.首创员工家属“西点军校”
  如果说牛根生对待自己很“抠门”,那么,他对待自己的员工和朋友则十分地宽厚。不仅如此,由于他深谙经营人心之道,他还在企业经营和管理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的先例。
  牛根生所开创的先例就是,自己掏腰包创建了属于蒙牛的西点军校——“和谐家庭特训营”。根据牛根生的设想,这个“西点军校”就是要用传统文化培训员工家属,以提高生命质量,寻找和谐之根。
  2005年5月,牛根生面向员工家属举办的“和谐家庭特训营”正式开始。这个被称作的培训组织的创立,体现了老牛的双重思维:既散财,也散智;通过散财之手段,达到散智之目的,散财散智“两位一体”。
  6月25日,“蒙牛和谐家庭特训营”举行了隆重的闭幕式。
  7月5日,“第二届和谐家庭特训营?妈妈班 亲子班”接着开训;7月25日,两个平行班同时毕业。

  第26节:第2章 经营人心背后的财富经营(10)

  牛根生的“西点军校”,被评论界视为国内第一个由企业家个人出资、以培训方式答谢员工家属的特训机构,也是企业界第一个以“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寻找“和谐之根”的培训组织。此次培训用多部中国传统文化古籍来培训员工家属,以“虚拟富裕家庭问题”让家属们对富裕之后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防性思考。
  至于牛根生的内心真实想法,许多媒体后来都有如下记述:
  最近乳业市场连续发生的事件,使人们对乳业的诚信和质量再度产生怀疑,而蒙牛高管们中间又将产生10个亿万富翁和100个千万富翁的传闻,以及蒙牛今年极有望成为液态奶的全球冠军、冰淇淋销售的全国冠军等这些喜忧参半的因素,使牛根生对蒙牛乳业能否保持风平浪静、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某种潜在的危机感。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牛根生用此种模式经营人心的另一番用心。我们可以认为,牛根生举办“和谐家庭特训营”的目的,也是想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之机充实蒙牛企业文化,消除蒙牛内部可能出现的“小富即安”的涣散和懈怠心理,避免企业重蹈前者的覆辙。
  不管怎么说,牛根生对于经营人心即是经营财富的理解,确实是常人无法比拟的。
  2.和谐家庭:“学习家属好榜样”
  “我有三个没想到:没想到大家的学习热情这么高;没想到大家的团队精神这么强;没想到大家的表现这么出色。此时此刻,我想对大家说:蒙牛人了不起,蒙牛家属更是了不起!”这是牛根生在首届“蒙牛和谐家庭特训营”毕业典礼上的感言。
  蒙牛“和谐家庭特训营”于2005年5月28日—30日正式开营。同年6月25日,首届“蒙牛和谐家庭特训营”在蒙牛乳业呼和浩特生产基地举行了朴素而又热烈的毕业典礼。
  在短短的30天里,学员们妻子帮丈夫、丈夫帮妻子、儿女帮父母,不仅向传统文化要和谐,而且创新了1000多条格言。
  其间,学习队伍中最大的年近花甲,最小的二十出头。30天里,他们系统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三书两经”,即《论语》、《大学》、《孙子兵法》、《道德经》和《易经》;同时学习了西方最现代的相关知识,诸如社交礼仪、沟通技巧、育子之道以及学习型家庭的建设,还特意学习了西点军校打造卓越团队的方式方法。
  在毕业典礼上,由员工家属编组而成的木、火、土、金、水等五个队,结合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了四个单元的比赛:“团队文化”竞赛、“夸老公(婆)”讲故事比赛、“使命故事”比赛以及学习体会讲演比赛。这些家庭主妇或丈夫,张口“孔子曰”,闭口“孙子兵法”,平时的家长里短,变成了“易经与和谐”、“论语与和谐”、“佛学与和谐”、“孙子兵法与和谐”、“道德经与和谐”以及“一日三餐想奶农”……
  当时的牛根生还曾号召蒙牛人共唱了一首歌——《学习家属好榜样》。我们不妨来回味其中的一句:“学习家属好榜样,孝敬公婆像亲娘;互助互爱多奉献,感恩包容幸福长。”
  牛根生的首创又成功了。
  3.和谐理想——推进和谐社会
  牛根生是大智者。创建“和谐社会”已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主题,虽然“和谐社会”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可是真正领悟了其中精髓的,也并不是人人都敢说的。牛根生的“和谐家庭特训营”无疑紧贴当前的这一大主题,并得到了践行。
  其实,牛根生数十年的沉浮早已让他深深领会到了“和谐”的重要。他自己也深知,员工之间的“和谐”、员工家庭的“和谐”、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员工家庭与企业之间的“和谐”都会深深地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牛根生曾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和谐的家庭,就没有和谐的企业,更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细胞’是‘和谐家庭’与‘和谐企业’。”这其实也是牛根生创办“和谐家庭特训营”的初衷。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以培训和谐家庭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27节:第2章 经营人心背后的财富经营(11)

  牛根生清楚地认识到,在企业奔向“百年蒙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