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佛心---禅意:幸福人生从心开始 >

第1章

佛心---禅意:幸福人生从心开始-第1章

小说: 佛心---禅意:幸福人生从心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部分 1。美的极致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佛陀来到瓦拉那西。当他到达那儿时,他停留在城外的一棵榕树下,那是一棵很大的榕树。

    当时,日已偏西,阳光斜照着云朵和大地,染红了云朵也染红了大地。佛陀坐在树下,很安静很放松地坐着。夕阳透过浓密的树叶照射在他身上。

    瓦拉那西的国王正坐着马车过来。国王拥有他想拥有的一切,拥有世界上每个人都欲求的一切。然而,他却满脸忧伤,坐着马车要去山里自杀。他拥有世上所有的一切,却要去自杀,因为他觉得很疲倦,很挫折,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无意中,国王看到榕树下很安静地坐着一个人,那个人看起来很美,身上散发出光辉。

    那个人身旁放着一个乞丐碗,可那个人很美,很端庄、很安详,金碧辉煌,连落日的余晖都无法与他相比。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深深的宁静笼罩着他,也笼罩着他周围的一切,使他的周围环绕着一个由他创造出来的非常宁静和安详的空间。

    国王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宁静,不是死一般的寂静,是一种有着深深蕴涵的宁静,一种活的、充满内容的、端庄的,比落日余晖都要美丽的宁静,一种由内心散发出来的可以创造环境的美。

    国王停下马车。他想:〃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既无权势也无财富,但却如此喜悦如此安详。也许,人生中还有一些东西是需要我去寻找的……〃

    于是,他问佛陀:〃你只有一个乞丐碗,只有一个乞丐碗的你怎么会这样终极地快乐?我拥有一个那样大的王国都不快乐!〃

    佛陀睁开他那莲花般的眼睛……

    面对那双眼睛,国王不由自主跪了下来——国王见到了世界上美的极致。他不能相信世上还有那样的眼睛:眼睛里空空如也,却充满了自在和光芒、喜悦和快乐、安详和内容。

    佛陀说:〃我能理解你,因为我和你一样,也曾是国王的儿子,享尽荣华富贵。我知道拥有一切却一无所有的痛苦。但你现在看我的眼睛,我的眼睛告诉了你所有的一切。你有一天也会像我这样。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发生内心的变化,都有可能让自己开悟。〃

    国王认识到生活的喜悦和快乐是由内心散发出来的,不是他所拥有的外在的一切所能给予的。

    国王打消了自杀的念头,他要去寻找那些他还没有找到的东西。

第一部分 2。佛影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佛带着弟子舍利弗来到祇桓,在那里歇脚。午后四时左右,佛和舍利弗从打坐中起立绕行。这时,一只鸽子正受到老鹰的追赶。鸽子惊恐不已拼命飞,想逃离鹰的利爪。当鸽子飞到佛的旁边停下来时,佛的步伐正经过那里。当佛的身影遮住鸽子时,鸽子感到全身安稳,不再惶恐和发抖,也不再出声。接着,当舍利弗的身影停在鸽子身上时,鸽子又发出叫声,惶恐不安的状态完全像刚才一样。

    为什么在佛的身影里,鸽子无比安宁,而在舍利弗的身影里,却惊惶如故?

    佛说,这是因为舍利弗没有完全去除贪、嗔、痴三昧,所以,他的影子不能使鸽子感到安宁。

    接着,佛要舍利弗观察这只鸽子的世代命运。舍利弗即刻进入宿命智的三昧,意欲观察这只鸽子的命运。然而,他只观察到鸽子过去的八万大劫,再往前就茫然一片。接着他又进入愿智三昧观里,他看到这只鸽子将来的八万大劫,再往后也是茫然一片。

    佛告诉舍利弗说:〃这只鸽子超越许多声闻与辟支佛(都是佛弟子的最高果位)所能知道的界限,在无限大劫里,始终都属于鸽子身。之后,待它的罪受完后,才能离开鸽子身,投生到五道里轮回,接着,才能出生为人。经过以后五百代,才能得到聪明的资质,会做一个在家信徒,尽心遵守五戒。之后,他会发心,希望将来成佛。另外,再经过数不尽的岁月,他会实践六波罗蜜,具备十德,这样才能成佛。待他度完无量众生到彼岸后,才会好不容易进入毫无欲望的涅槃里。〃

    这个故事让我记忆深刻,不仅是因为舍利弗因此事而在佛的浩瀚智慧前汗颜,更是因为在巨大、威严的佛影里,惊恐不安的小白鸽感到了如水的清凉和无比的安宁。

    我们的人生就像那只鸽子,一生都在惊恐中飞行,受着欲望、烦恼、贪婪、妄想这只老鹰的追赶。

    惊恐不安,烦恼不堪,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就像只有完全去除了贪、嗔、痴三昧烦恼的佛影才能让小白鸽感到真正的安宁一样,尘世里每个惊恐的生命只有努力去除贪欲、嗔怒和愚痴的烦恼,才能生活得安宁自在,才能找到最终的精神乐园。

    欲望太多,意味着痛苦太多。一个充满欲望的人,是最痛苦的人。

    妄想太多,意味着神思太浊。一个处处妄想的人,是最疲劳的人。

    大美无言,大音希声,大道至简。

    越简单越快乐,越纯真越安宁。快乐安宁,才是生活的真谛。

第一部分 3。佛缘

    佛经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当佛和弟子阿难进入舍卫城行乞时,目睹一位贫困的老母站在路边。阿难禀告佛说:〃这个人值得怜悯,佛非救她不可。〃

    佛告诉阿难说:〃佛跟这个人没有缘。〃

    阿难说:〃佛走过去靠近她,她若看见佛的卓越姿态和光明,大概会起欢喜心,借此产生因缘才对。〃

    果然,当佛走去靠近她时,她转过身子,背向着佛。无论佛从东南西北哪一面走近,她都会马上转过身子背对着佛。佛从下方抬头仰视,她就往上看;佛从上方走来,她就低头朝下;佛从地下出来,她就用双手遮眼,无论怎样都不想看见佛。

    佛对阿难说:〃除此之外,还能制造什么因缘呢?〃

    那个贫困的老母终究没有得救的因缘,所以不能看见佛。

    对此,佛解释说:〃要碰见佛很难,就像优昙波罗树开花一样。再比一个喻说,也像雨水一样,虽然雨水很多,到处都很容易取得到,可是,饿鬼的喉咙却常常渴得发干,始终得不到水喝。〃

    要有缘才能碰到佛!没有缘,很难碰到佛!

    同样,世上的人做朋友、做恋人、做夫妻、做家人,都是有缘的,这一个〃缘〃字概括了人与人之间林林总总的关系。

    有缘还是无缘,凭的是人无法预知的因缘和人自身的努力。

    缘有良缘和孽缘,凭的也是人无法知晓的因素,这因素在过去不知多少年的生命历程中己经种下、生长,留待给今世和来世结果和受用。多结善缘,百益而无一害。而人茫然无知,总在今生今世里毫无顾虑地造着新的业,结下新的恶缘。

    无论是人的良缘还是孽缘的缔结,都在于人自身的行为,是名副其实的自己种树自己乘凉,自己种瓜自己收获。

    就像舍卫城里那个贫困的老太婆,佛怜惜她,以慈悲心愿从每一个方向去接近她,让她看见佛产生欢喜心,借此产生因缘,并藉此去救助她,但她却无论从哪一个方向都避开佛,因而也就失掉了这因缘。

    佛作了那么多的努力,贫困老母都避开了,所以,佛对弟子阿难说:〃除此以外,还能制造什么因缘呢?〃

    世上的雨水很多,饿鬼就得喉咙发干;佛就在老太婆身边,老太婆就是得不到救助,这都是他们自己的缘故,他们不愿去缔结一个良好的因缘。

    只要人自己努力和愿意,佛在每一个人身边。每一个人看见佛的卓越光明生起欢喜心,每一个人都会得到佛的救助,和佛结一个美好的缘。

第一部分 4。心中的小鸟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故事说,有两只小鸟住在同一棵树上,它们长得一模一样。其中一只鸟栖息在最高的树枝上,完全宁静,一动不动地闭着眼睛,停留在内心的某一个地方。另一只鸟儿栖息在最低的树枝上,从这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渴望这朵花又渴望另一只水果,跟这个竞争又跟那个竞争,嫉妒这个又嫉妒那个,一直坐立不宁、躁动不安。

    慢慢地,那只坐立不安的鸟儿感到很疲倦,因为它一天到晚老是动来动去。有一天,它往上看,看到树枝顶上有另外一只鸟儿,那只鸟儿和自己一模一样,就像是自己的复制品,但是它非常安静,好像树枝下的那只鸟儿不存在一样。

    那只坐立不安的鸟儿被那种宁静吸引,开始往上飞,飞上更高的树枝……和那只宁静的鸟儿越来越近,最后合二为一。

    故事是想说,本来这两只鸟儿并不是两只,它是人意识的两个层面,每一个人都有这两个层面。在生命的树上,你最内在的观照栖息在树枝上,由深深的宁静所产生的一切美和一切光辉,都在散发出来。而树枝下的那只鸟儿,内心充满竞争、嫉妒、愤恨、抗争、嗔恨,做了许多事,感到挫折又挫折……

    这是每个人心灵中的两个层面,就看你生活在哪个层面。

    许多人都生活在树枝下的那只小鸟的层面。他们从一出生时起,就开始向外追求,追求学业成就、功名利禄,生活在由种种欲望所产生的悲伤和烦恼中。有钱了,害怕钱失去;有权了,害怕权力被剥夺;恋爱了,害怕失恋……一个人时,害怕寂寞,而将无谓的瞎忙填满自己生活中的每一秒,不让自己有一点空闲。很少有人会向内在观察、去发展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

    其实,一个人安静独处是很美的状态。向自己的内心看,观察内在,将一切纷扰的外缘都丢出去,将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种种欲望、愤恨、不平都丢出去,只让自己安安静静地待着,寻找一种由喧嚣和热闹所无法比拟的宁静的喜悦,发展自己的平等心、安详心,让自己内心的那只坐立不安的小鸟飞上树枝,飞到安静的小鸟处,做一只安静的小鸟,让你的生命达到喜悦安乐的境界。

第一部分 5。赤脚观自在

    在寺庙和画像里,见到的观自在菩萨像都赤脚。赤脚观自在菩萨为什么不穿鞋?

    原来,有一个这样的传说故事。

    故事说观自在菩萨在得道之前,叫妙善公主。妙善公主去须弥山寻找雪莲花,一路上经历了诸多困苦。在经过金轮山时,碰到一伙吃人的长毛人,长毛人将妙善掳入深山。在危险时刻,毛人看到妙善脚上穿的草鞋,感到很稀奇,妙善便趁此机会把背包里的上百双草鞋丢出去,趁毛人争抢草鞋之际,夺路而逃,从而获得一条生路。

    妙善为啥会有那么多草鞋?原来是她因一心想出家而在王宫中被父王罚做苦工时编织的。没想到,她所受的苦役救了她一命。

    从此,妙善便不再穿鞋。得道后的观自在像便都是赤足的了。

    曾有施主想送僧鞋给她,被她谢绝。她说:前次在宫中因一心信佛而罚织草鞋,今番因草鞋而逃出死地。因果相抵,草鞋对自己的缘法已尽,不可再在此另种因果。况且草鞋对自己有救命之恩,虽然它不是人,也万无再践踏之理,故自此以后不再穿鞋。

    因果不可求。因受罚而受苦,却因这受罚而得救,因果相抵,缘法已尽。如果再穿它,必定有新的因果出现,践踏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鞋子,是种新的因。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从此可见一斑。

    对无情的草鞋,菩萨尚如此慈悲,那对有情众生,更勿须言。

    但在我们这些有情生命中,又有多少人能想到因果相连?能想到情义相报?

第一部分 6。忍辱

    克制容忍别人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容忍他人之过,不被他人无礼、不知羞耻的行为所激怒,这就是忍辱。

    忍辱就是放下你的嗔怒,带来美好。

    忍辱能培养一个人谦让、宽厚的美德。

    当别人伤害你时,不生气!如果你生了气,失败的便是你自己。如果你不生气,那所有的伤害都会回到伤害者本人那儿去。

    不是吗?一个人往天上丢一把斧头,砸下来仍然只能砸到他自己。如果你去接,那砸到的便是你。

    天空本就空无一物,他能砸到什么?就让他去丢吧!

    忍辱能把你的心灵培养得像那空空的天空般博大和宁静。

    把你的心当成空空的天空。伤害你的人如同向天上丢斧头,砸不到你,只砸到他自己。

第一部分 7。美女

    大街上,美女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美女是一杆秤,能秤出一个人的心。

    淫荡者,会起色心;嫉妒者,会生嗔恨;修行者,会透过不净观得悟;无心赏玩者,会无动于衷,如看一根木头或一块泥土。

    同一个对象,为何会得出如此千差万别的定义?

    因为对象本为空,无美无丑,无垢无净,无好无坏,什么都没有。你认为的美丑好坏,你感到的喜乐嗔淫,全是你心念的映射。

    世上每一件事,就其本身而言,无所谓好与坏的特质。人们给它定义的〃好〃与〃坏〃的标准,都是相对的,是依自己的观念和喜好而定的。如果它有绝对的好与坏,那么,其他人也会有同样的感受,但实际情况却是,一件事,你讨厌,其他人不讨厌;一个人,你恼怒,其他人喜欢;一个肥胖者,此地为美,彼地为丑;一个贫嘴的人,让你烦恼,但却让另外一个人欢喜不已……

    所以,事件本身,无好也无坏,无垢也无净,无美也无丑。日常生活中,我们确确实实认识到的事物的好与坏,均源于我们本身,系于我们的观感,是观念的显现。而观念显现的喜好厌恶,是由人的个性、经历、习气等决定的。

    一个人心性如何,则所观看的对象就如何。心里存有美、丑、好、坏,外界即幻化美、丑、好、坏。

    心是什么样子,眼睛就会看到什么样子的世界。

    《金刚经》曰:〃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真正的世界,而是给它个名字叫世界。

    《六祖坛经》曰:〃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一切均为假相,不要误以为是真的。

第一部分 8。信心如手

    在遥远的冰天雪地的丹麦,有一个诞生在棺材架上的孩子,长大后所写的童话是我童年时最喜欢读的书。我一直在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写出如此美丽的书?

    读他的传记,才知道他其实是一个苦孩子,但也就是他,在苦命中,给世界上的孩子和成年人带来了那么美丽的故事。

    这个苦命的孩子,在贫穷、瘟疫、歧视和艰辛中长大。当他带着十元钱和一个破行李卷来到首都哥本哈根后,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挫折。当他彻底绝望时,他在他的自传里这样写道:〃我痛哭了一场,然后自言自语地说:当一切非常不幸的事情发生时,上帝会伸出援助之手的。我常常读到这样的话:'人们在能够取得任何成就以前,必须首先吃苦。'〃

    这个苦命的孩子,每当他绝望而走投无路时,他总是这样鼓励自己,这是他的信心,也是他熬过艰辛生活的一盏灯。

    信心就像他自己的那双灵巧的手一样。

    佛说:〃信心如手。〃人有了手,才能去到宝山挖取宝物。同样,人有了信心,才能克服人生中的障碍,进入到人生的宝山,挖取最耀眼的宝贝。没有信心无异于没有双手,没有手,就是进入宝山,也拿不到东西,就是将金银财宝放在面前,也无能为力。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