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华氏中藏经-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五丁者。皆由喜怒忧思。冲寒冒热。恣饮醇酒。多嗜甘肥。毒鱼 。色欲过度之所为也。蓄其毒邪。浸渍脏
腑。久不摅散。始变为丁。其名有五。一曰白丁。二曰赤丁。三曰黄丁。四曰黑丁。五曰青丁。白丁者起于右鼻
下。初起如粟米。根赤头白。或顽麻。或痛痒。使人憎寒头重。状若伤寒。不欲食。胸膈满闷。喘促昏冒者死。未
者可治。此疾不过五日。祸必至矣。宜急治之。赤丁在舌下。根头俱赤。发痛。舌本硬不能言。多惊。烦闷。恍惚。
多渴。引(一作饮。)水不休。小便不通。发狂者死。未者可治。此疾不过七日。祸必至也。不可治矣。大人小儿皆能
患也。黄丁者。起于唇齿龈边。其色黄。中有黄水。发则令人多(一作能。)食而还(一作复。)出。手足麻木。涎出不
止。腹胀而烦。多睡。不寐者死。未者可治。黑丁者。起于耳前。状如瘢痕。其色黑。长减不定。使人牙关急。腰脊脚
膝不仁。不然即痛。亦不出三岁。祸必至矣。不可治也。此由肾气渐绝故也。宜慎欲事。青丁者起于目下。始如
瘤瘢。其色青。硬如石。使人目昏昏然无所见。多恐。悸。惕。睡不安宁。久不已。则令人目盲。或脱精。有此则不
出一年。祸必至矣。白丁者其根在肺。赤丁者其根在心。黄丁者其根在脾。黑丁者其根在肾。青丁者其根
在肝。五丁之候(一作疾。)最为巨疾。(一作病。)不可不察也。治疗之法。一一如下。(陆本。有方八道在此后。印本
无之。今附下卷之末。)
卷中
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
属性: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本作皆有。)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其行也有处。其
主也有归。假令发于喉舌者。心之毒也。发于皮毛者。发于肌肉者。脾之毒也。发于骨髓者。肾之毒也。(阙肝毒。)
发于下者阴中之毒也。发于上者。阳中之毒也。发于外者六腑之毒也发于内者。五脏之毒也故内曰坏。
外曰溃。上曰从。下曰逆。发于上者得之速。发于下者得之缓。感于六腑则易治感于五脏则难瘳也。又近
骨者多冷。近虚者多热近骨者久不愈。则化血成蛊。近虚者。久不愈。则传气成漏。成蛊。则多痒而少痛。或
先痒后痛。成漏。则多痛而少痒。或不痛。或不痒内虚外实者。多庠而少痛。外虚内实者。多痛而少痒。血不
止者则多死。脓疾溃者则多生。或吐逆无度。饮食不时。皆痈疽之使然也。种候万一(一作多。)端。要凭详。治疗
之法。列在后篇。
卷中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属性:人之病。香港脚。与气脚之为异。何也谓人之喜怒忧思。寒热邪毒之气。自内而注入于脚。则名气脚也。风寒
暑湿邪毒之气。从外而入于脚膝。渐传于内。则名香港脚也。然内外皆以邪夺正故使人病形颇相类例。其
于治疗。亦有上下先后也。故分别其目。若一揆而不察其由。则无理致其瘳也。夫喜怒忧思寒热邪毒之
气。流入股节。或注于脚膝。其状类诸风。历节。偏枯。痈肿之证。但入于脚膝。则谓之气脚也。若从外而入于
足。从足而入脏者。乃谓之香港脚也。气脚者。先治内而次治外。香港脚者先治外而次治内。实者利之。虚者益
之。又人之病。香港脚多者何也。谓人之心肺二经。起于手。脾肾肝三经。起于足手则清邪中之。足则浊邪中
之。人身之苦者手足耳。而足则最重艰苦。故风寒暑湿之气。多中于足。以此香港脚之病多也。然而得之病
者。从渐而生疾。但始萌而不悟。悟亦不晓。医家不为香港脚。将为别疾。治疗不明。因循至大。身居危地。本从
微起。浸成巨候。流入脏腑。伤于四肢。头项。腹背也。而疾未甚。终不能知觉也。特因他而作。或如伤寒。或如
中暑。或腹背疼痛。或肢节不仁。或语言错乱。或精神昏昧。或时喘乏。或暴盲聋。或饮食不入。或脏腑不通。
或挛急不遂。或舒缓不收。或口眼牵搐。或手足颤掉。种种多状。莫有达者。故使愚俗束手受病。死无告陈。
仁者见之。岂不伤哉。今述始末。略示后学。请深消息。至如醉入房中。饱眠露下。当风取凉。对月贪欢。沐浴
未干。而熟睡。房室才罢而冲轩。久立于低湿。久伫于水涯。冒雨而行。渎寒而 。劳伤汗出。食饮悲生。犯诸
禁忌。因成疾矣。其于不正之气。中于上则害于头目。害于中则蛊于心腹。形于下则灾于腰脚。及于旁则
妨于肢节。千状万证。皆属于气脚。但起于脚膝。乃谓香港脚也。形候脉证。亦在详明。其脉浮而弦者。起于风。
濡而弱者。起于湿。洪而数者。起于热。迟而涩者。起于寒。滑而微者。起于虚。牢而坚者。起于实。在于上则由
于上。在于下则由于下。在于中则生于中。结而因气。散则因忧。紧则因怒。细则因悲。风者汗之而愈。湿者
温之而愈。热者解之而愈。寒者熨之而愈。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气者流之。忧者宽之。怒者悦之。悲者和之。
能通此者。乃谓之良医。又香港脚之病传于心肾。则十死不治入心则恍惚忘谬。呕吐。食不入。眠不安宁。口
眼不定。左手寸口手脉乍大乍小乍有乍无者。是也入肾。则腰脚俱肿。小便不通。呻吟不绝。目额皆见黑
色。气时上冲胸腹而喘。其左手尺中脉绝者是也。切宜详审矣。
卷中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
属性:人中百病。难疗者莫过于水也水者肾之制也。肾者人之本也。肾气壮则水还于海。肾气虚则水散于皮。
又三焦壅塞荣卫闭格。血气不从。虚实交变。水随气流。故为水病。有肿于头目者。有肿于腰脚者。有肿于
四肢者。有肿于双目者。有因嗽而发者。有因劳而生者。有因凝滞而起者。有因虚乏而成者。有因五脏而
出者。有因六腑而来者。类目多种而状各不同。所以难治者。由此百状。人难晓达。纵晓其端。则又苦人以
娇恣不循理法。触冒禁忌。弗能备矣。故人中水疾。死者多矣。水有十名具于篇末。一曰青水。二曰赤水。三
曰黄水。四曰白水。五曰黑水。六曰玄水。七曰风水。八曰石水。九曰里水。十曰气水。青水者。其根起于肝。其
状先从而肿而渐行一身也。赤水者。其根起于心。其状先从胸肿起也。黄水者。其根起于脾。其状先从腹
肿也。白水者。其根起于肺。其状先从脚肿而上气喘嗽也。黑水者。其根起于肾。其状先从足跗肿。玄水者。
其根起于胆。其状先从头面起肿而至足者。是也。风水者。其根起于胃。其状先从四肢起。腹满大而通身
肿也。石水者。其根在膀胱。其状起脐下而腹独大。是也。里水者。其根在小肠。其状先从小腹。胀而不肿。渐
渐而肿也(又注云。一作小腹胀而暴肿也。)气水者。其根在大肠。其状乍来乍去。乍盛乍衰者。是也。此良由上下不通。
关窍不利。气血痞格。阴阳不调。而致之也。其脉洪大者可治。微细者不可治也。又消渴之疾久不愈。令人患水
气。其水临时发散。归于五脏六腑。则生为病也。消渴者。因冒风冲热。饥饱失节。饮酒过量。嗜欲伤频。或饵
金石。久而积成。使之然也。
卷中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
属性:诸淋与小便不利者。皆由五脏不通。六腑不和。三焦痞涩。荣卫耗失。冒热饮酒。过醉入房。竭散精神。劳伤
气血。或因女色兴。而败精不出。或因迷宠不已。而真髓多输。或惊惶不次。或思虑未宁。或饥饱过时。或奔
驰才定。或隐忍大小便。或发泄久兴。或寒入膀胱。或暑中胞囊。伤兹不慎。致起斯疾。状候变异。名亦不同。
则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之八种耳。冷淋者。小便数。色白如泔也。热淋者。小便涩。而色赤如血也。气淋
者。脐腹满闷。小便不通利而痛也。劳淋者。小便淋沥不绝。如水之滴漏而不断绝也。膏淋者。小便中出物如
脂膏也。砂淋者。腹脐中隐痛。小便难。其痛不可忍须臾。从小便中下如砂石之类。有大者如 子。或赤或
白(一作黄。)色泽不定。此由肾气弱而贪于女色。房而不泄。泄而不止。虚伤真气。邪热渐强。结聚而成砂。又如
以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之类谓肾者水也。咸归于肾水消于下虚热日甚。煎结而成。此非一时而
作也。盖远久乃发。成节五岁。败即三年。壮人。五载祸必至矣。宜乎急攻。八淋之中。唯此最危。其脉盛大而
实者可治。虚小而涩者不可治。虚者谓肾与膀胱俱虚。而精滑梦泄。小便不禁者也。实则谓经络闭涩。水
道不利。而茎痛腿酸者也。又诸淋之病。与淋相从者活。反者死凶。治疗之际。亦在详酌耳。
卷中
论服饵得失第四十五
属性:石之与金。有服饵得失者。盖以其宜与不宜也。或草或木。或金或石。或单方得力。或群队获功。或金石毒
发而致毙。或草木势助而能全。其验不一者何也。基本实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寿。其本虚者。得补益之
情。必长其年。虚而过泻。实乃更增。千死其千。万殁其万。则决然也。又有年少之辈。富贵之人。恃其药力。恣
其酒欲。夸弄其术。暗使精神内损。药力扶持。忽然疾作。何能救疗。如是之者岂知灾从内发。但恐药饵无
微功。实可欢哉。其于久服方药。在审其宜。人药相合。效岂妄邪。假如脏不足则补其脏。腑有余则泻其腑。
外实则理外。内虚则养内。上塞则引上。下塞则通下。中涩(一作结。)则解中。左病则治左。右病则治右。上下左
右。内外虚实。各称其法。安有横夭者也。故药无不效。病无不愈者。切务于谨察矣。
卷中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属性:金石草木。单服皆可以不死者。有验无验。在乎有志无志也。虽能久服。而有其药。热壅塞而不散。或上或
下。或痞或涩。各有其候。请速详明。用其此法。免败其志。皆于寿矣。谨论候并方。具在后篇。
卷中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辨上痞候并方
属性:上痞者。头眩目昏。面赤心悸。肢节痛。前后不仁。多痰。短气。惧火。喜寒。又状若中风之类者。是也。宜用后
方。
桑白皮(阔一寸。长一尺) 槟榔(一枚) 木通(一尺去皮。一本作一两) 大黄(三分。湿纸煨) 黄芩
(一分) 泽泻(二两)
上锉为粗末。水五升。熬取三升。取清汁。分二(一本作三。)服。食后临卧服。
卷中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辨中痞候并方
属性:中痞者。肠满。四肢倦。行立艰难。食已呕吐。冒昧。减食或渴者是也。宜用后方。
大黄(一两。湿纸十重包裹。煨令香熟。切作片子) 槟榔(一枚) 木香(一分)
上为末。生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食后日午。日进二服。未减。加之。效。即勿再服。附方。
桂(五钱。不见火) 槟榔(一个) 黑牵牛(四两。生为末二两)
上为末蜜酒调二钱。以利为度。
卷中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辨下痞候并方
属性:下痞者。小便不利。脐下满硬。语言謇滞。腰背疼痛。脚重不能行立者是也。宜用后方。
瞿麦头子(一两) 官桂(一分) 甘遂(三分) 车前子(一两炒)
上件为末。以 猪肾一个。去筋膜。薄批开入药末二钱。匀糁。湿纸裹。慢火煨熟。空心细嚼。温酒送下。以
大利为度。小便未利。脐腹未软。更服附方。
葱白一寸。去心。入 砂末一钱。安葱心中。两头以线子系之。湿纸包。煨熟。用冷醇酒送下。空心服。以
效为度。
卷中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属性:夫病者。有宜汤者。有宜丸者。有宜散者。有宜下者。有宜吐者。有宜汗者。有宜灸者。有宜针者。有宜补者。有
宜按摩者。有宜导引者。有宜蒸熨者。有宜澡洗者。有宜悦愉者。有宜和缓者。有宜水者。有宜火者。种种之
法岂能一也。若非良善精博。难为取愈。其庸下识浅。乱投汤丸。下汗补吐。动使交错。轻者令重。重者令死。
举世皆然。且汤。可以荡涤脏腑。开通经络。调品阴阳。祛分邪恶。润泽枯朽。悦养皮肤。益充气力。扶助困竭。
莫离于汤也。丸。可以逐风冷。破坚症。消积聚。进饮食。舒荣卫。开关窍。缓缓然参合。无出于丸也。散者。能祛
风寒暑湿之气。摅寒湿秽毒之邪。发扬四肢之壅滞。除剪五脏之结伏。开肠和胃。行脉通经。莫过于散也。
下。则疏豁闭塞。补。则益助虚乏。灸。则起阴通阳。针。则行荣引卫。导引。则可以遂客邪于关节。按摩。则可以
驱浮淫于肌肉。蒸熨。辟冷暖。洗生阳。悦愉。爽神。和缓。安气。若实而不下。则使人心腹胀满。烦乱。鼓肿。若虚
而不补则使人气血消散。精神耗亡。肌肉脱失。志意昏迷。可汗而不汗。则使人毛孔关塞。闷绝而终合吐
而不吐则使人结胸上喘。水食不入而死。当灸而不灸。则使人冷气重凝阴毒内聚。厥气上冲。分遂不散。
以致消减。当针而不针。则使人荣卫不行。经络不利。邪渐胜真。冒昧而昏。宜导引而不导引。则使人邪侵
关节。固结难通。宜按摩而不按摩。则使人淫随肌肉。久留不消。宜蒸熨而不蒸熨。则使人冷气潜伏渐成
痹厥。宜澡洗而不澡洗。则使人阳气上行。阴邪相害。不当下而下。则使人开肠荡胃。洞泄不禁。不当汗而
汗。则使人肌肉消绝。津液枯耗。不当吐而吐。则使人心神烦乱。脏腑奔冲不当灸而灸。则使人重伤经络。
内蓄炎毒。反害中和致于不可救不当针而针。则使人气血散失。关机细缩。不当导引而导引。则使人真
气劳败。邪气妄行。不当按摩而按摩。则使人肌肉 胀。筋骨舒张。不当蒸熨而蒸熨。则使人阳气偏行。阴
气内聚。不当淋渫而淋渫。则使人湿侵皮肤。热生肌体。不当悦愉而悦愉。则使人神失气消。精神不快。不
当和缓而和缓。则使人气停意(此下。赵写本俱缺。)折。健忘。伤志。大凡治疗要合其宜。脉状病候少陈于后。凡脉不
紧数。则勿发其汗。脉不疾数。不可以下。心胸不闭。尺脉微弱。不可以吐。关节不急。荣卫不壅。不可以针。阴
气不盛。阳气不衰。勿灸。内无客邪。勿导引。外无淫气。勿按摩。皮肤不痹。勿蒸熨。肌肉不寒。勿暖洗。神不凝
迷。勿悦愉。气不急奔。勿和缓。顺此者生。逆此者死耳。脉病之法。备说在前。
卷中
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属性:夫人生气健壮者。外色光华。内脉平调。五脏六腑之气消耗。则脉无所根据。色无所泽。如是者百无一生。虽
能饮食行立。而端然不悟。不知死之逼矣。实为痛口其大法。列之于后。
病瞪目引水。心下牢满。其脉。濡而微者死。
论吐衄泻血。其脉。浮大牢数者死。
病妄言身热手足冷。其脉细微者死。
病大泄不止。其脉紧大而滑者死。
病头目痛。其脉涩短者死。
病腹中痛。其脉浮大而长者死。
病腹痛而喘。其脉滑而利。数而紧者死。
病四逆者。其脉浮大而知者死。
病耳无闻。其脉浮大而涩者死。
病脑痛。其脉缓而大者死。
左痛右痛。上痛下痛者死。
下痛而脉病者死。
病厥逆。呼之不应。脉绝者死。
病患脉宜大。反小者死。
肥人脉细欲绝者死。
瘦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