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职场小说问鼎 一个跨国it公司销售 >

第2章

职场小说问鼎 一个跨国it公司销售-第2章

小说: 职场小说问鼎 一个跨国it公司销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罗朝本森挤了一下眼睛说:“你我合作了这么多年,没有什么事能阻挡我们。来,咱们先去打几个杆。” 
  
       俩人边朝开球点走,边接着聊。两个球童背着球包,远远地跟在他们身后。 
  
       “董事会里有几个人让我传话给你,希望你尽快找接班人,早点退下来。” 
  
       “我能想象得到,他们有没有告诉你谁是合适的人选呢?” 
  
       “现在有两派意见,一是希罗内部的马丁,二是从外面找人,比如从BMG。不过,支持马丁的是主流意见。但我猜,在公司走下坡路的时候卸任,给自己的生涯,画上一个不怎么完美的句号,这不应该是你的风格吧?” 
  
       “他们为什么会支持马丁呢?”保罗没理会本森的问话,而是按自己的想法,问本森,边问,边从裤袋里掏出一个球,在手里掂着。 
  
       “你知道,业绩成长要靠新产品和新市场。新产品研发时间长,解决不了短期成长的要求。董事们各个都是急性子,没耐心,只有开发新市场这条路可行。BMG换了新CEO后,业绩成长迅速。从统计数字看,他们的市场增长重心已经到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马丁早年在中国工作,现在又是全球新兴市场部的总裁,他负责的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市场,BMG的成长最快。所以,好几位董事的都看好他。马丁开发中国市场的大笔预算,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加上马丁是销售出身,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换一个经历不同的CEO,马丁自然成了热门人选。” 
  
       保罗听了,扬了一下眉毛,默默地自言自语:“中国?几年前,那里还是沙漠。果真变得那么快吗?”让他没想到的是,现在,中国市场居然成了马丁问鼎CEO有用的筹码。 
  
       “你知道,马丁一直瞄着你的位子。他太了解你和公司的内幕,如果他真的上来,你以前的功绩,也可能会被他彻底抹杀。但是,你如果压制他,董事们就会觉得你嫉贤妒能,那样会对你更不利。” 
  
       保罗好像没听见本森的话,他已经在开球点前站好,理了一下略显稀疏的头发,望了望头顶的蓝天和远处果岭上插着的旗杆,神情专注地把球放在球座上说:“多好的天气!为什么不试试今天的运气?”说着蹲下身,把鞋带拆了,又重新系着。忽然,又冷不丁地忽然插了一句:“BMG的新CEO不是外来的吗?他不是干得不错吗?” 
  
       “那是因为BMG从内部找不出合适的人选。希罗则不同,马丁的资历很强,手下还有一些能干的主管。”本森解释道。 
  
       保罗忽然停下系鞋带的手,低着头,愣了一下,又说:“马丁告诉我,他要派Jack去中国打头阵,你觉得我应该同意吗?” 
  
       “你只能同意。中国又是马丁的地盘,Jack又是马丁的手下,董事们会觉得这合理,你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呢?” 
  
       看到保罗一直摇头,本森一时猜不出了保罗的心思,又问:“你是不是想用沙德?”沙德是马丁手下的财务主管,控制着财权,是保罗安插在马丁下面的自己人。 
  
       “呵呵,你觉得我会那样做吗?”保罗又从球童手里接过手套,边带,边笑着说。 
  
       本森从球包里,抽出一只长长的木杆,递给准备开球的保罗,说:“现在考虑是否同意已经晚了。Jack已经选好了三个地区级总经理,分别负责北京、上海和广州,就等你签字批准了。”   
  
       保罗又像是没听见,专心地走到球旁,移动着双脚,举起双臂。“啪”地一声将球击飞。这时,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吹偏了球的轨迹,加上橡树山的球道又很窄,有的地方只有二、三十码宽,球一下子落在了果岭旁的沙坑里。遇到了麻烦,本森没想到保罗却笑了,朝本森一耸肩,把球杆丢给球童,自己竟然朝一号洞小跑过去,边跑,边大声嚷着:“天有不测啊,本森!”保罗跑步的样子,简直天真得像个孩子。 
  
       “是呀,世事难料。”本森附和着,紧跟在保罗的身后。 
  
       “我是说,我们美国人急着过去了,要夺回中国,香港人会轻易交权嘛?” 
  
       本森似乎明白了一些保罗的意思。这时,保罗换了一只短杆,站在沙坑中的球旁,本森则远远地注视他,等待他关键的一击。 
  
       “啪!”保罗这一击,打得很薄,球划出一道抛物线,一下飞出了沙坑,上了果岭。本森在一旁鼓掌。保罗拎着球杆,微笑地朝本森挥了一下手,慢慢从沙坑里走了出来。他很享受每次持杆击球的过程,击球前,球的方向总是个未知。他尤其喜欢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打出一个漂亮的好球。高尔夫令他兴奋,就是因为它充满着未知和挑战。 
  
       “中国离我们太远。我们知道的又太少。开球的时候,我们当然要用最有Power的杆,以后,如果万一落入沙漠,当然,这不是我们希望的,不过,我们再换适合的杆就是了。” 
  
        
  
   

第一卷 2
   
  
   广告: 免费注册移动139手机信箱,有信时会免费短信通知哦,完全免费的啦! 
  
    贝客网 
  
    香草天空,日韩衣社 
  
    YesFashion  
  
     
  
        3  
  
        
  
       飞机开始徐徐下降,这架汉莎航空公司的班机,从北京起飞,即将到达目的地法兰克福。头顶的扬声器,传来机长那带浓重德国味的英语,每句的尾音都拐着弯儿地往上扬,他提醒大家调整手表。霍力把腕子上劳力士的表针向后转了七圈,时针指在了下午五点。他扶了一下眼镜,一手托腮,头靠在侧窗上,往下看。天空已退去薄雾,变得清亮。一块块橘红色的房顶,点缀在地毯一样的绿地上,清晰可见。机身下掠过的一朵朵白云像分散开来的棉花团,由阳光映着,白得透亮。窗外的景色让霍力觉得新鲜而陌生,他想:“不知这次来德国面试,是否能如我所愿呢?” 
  
       机舱下传来一阵机械的声响,那是放出起落架的声音,飞机越来越接近地面。机身轻微的左右摇摆了一下,人们立刻静了下来,只等轮胎接触地面的那一刻。飞机轻巧而又平稳着陆了,乘客们不约而同地为机长娴熟的技术,报以热烈的掌声。扬声器里又传来了机长轻松的声音,语气像是演员在谢幕:“Normally, better than this!” (一般情况下,我比这次降落得还好!)即是吹嘘,又表现了对自己的严格。“轰”,乘客们都笑了,忘了旅途的疲惫。幽默,对严谨的德国人来说,实在难得。就像北京的雪,整个冬天也下不了两三场。当一个德国人说要讲个笑话时,这事儿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法兰克福机场外等候的人群中有一对中年夫妇,男的姓戴,中等偏瘦的身材,分头,小脸,小眼。那眼睛小得就像是泥塑家累了,随便用刻刀在泥人的脸上戳了两下似的。好在眼镜遮挡了这个缺陷。裤子松松垮垮的,像刚减了十磅,还没来得换新的。旁边是戴太太,东北人,大脸,大眼。但是眼大无神,像是雨水充足年份的西瓜,大,但不甜。衣着是大红大黑的搭配,在等人的一堆洋人中间尤显得俗气。 
  
       戴先生的头衔是德国史蒂夫网络设备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手下二十来人,说白了也就是中国销售点的负责人。他韧劲强,大学里酷爱的运动只有一个:马拉松。毕业后,事业坎坷,就一股劲都用到了学业上,一直读到了博士,从中国读到了德国。快四十的人,一年前才毕业。 
  
       找工作是继续留在德国的唯一办法,但在民族置上,又法律苛刻的德国,黄皮肤们都会费劲周折。但戴博士精明,他和太太两人只要一人的工资,白搭太太做销售助理,最终得到了史蒂夫的工作。高兴之余,也大骂史蒂夫真能剥削人。戴博士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一直非常努力。但俩人以前都没在公司里混过,对德国公司更不了解,对办公室里混的那点事儿,套一句老话:“摸着石头过河”。 
  
       戴博士抬头看了看到港信息,又看了看手表对妻子说:“估计再有二十分钟就出来了。”  
  
       “霍力那小子多大?”戴太太好奇地问老公。 
  
       “二十多岁,不到三十吧。”戴博士在国内的交锋中,见过霍力几面。 
  
       “比你小那么多!那你也太废物了,上次华信总行的那个单子怎么输给他了?”戴太太和先生说话一向很直,声音也大得很,惹得旁边的德国人侧目相对,俩人还没意识到。 
  
       一丝阴云掠过戴博士的脸,往事使他的心头一紧。小眼睛撇了一下太太,心说:“你知道什么!” 像好多娶了北方太太的南方男人一样,家里的阴阳有些倒置,戴博士不愿意和她吵,只是略带嗔怪地解释道: 
  
       “都是德国人懒,偏要赶回家过圣诞节!再说,希罗公司多大!人多的像打狼似的,霍力他们一直守着客户。但是主要是因为他们是美国货,报价比史蒂夫低多了。” 
  
        “那史蒂夫让霍力来德国,会不会是不是嫌你不行?”戴太太嘴上这么说,本意却不是看不起老公。她痛恨洋老板的狡猾,要挖竞争对手的人来治他们。别看她说话比老公厉害,但戴博士还是她的主心骨。物竞天择,这世界真正从外到内都硬的女人,毕竟不多,就连撒切尔夫人有时也不经意,显露柔肠。她看丈夫阴沉着脸不说话,就又说:“那你就轻易同意了?万一那小子把你的位置顶替了,咱俩不就完了?” 
  
       “老板看中的只是霍力手里的机会。”戴博士有点生气,急忙更正太太。担心太太不信,又补了一句:“老板已经说了,霍力要是来了,也得向我汇报!至于以后,咱们俩人还搞不定他一个?” 
  
       在北京的时候,戴博士曾找霍力谈过。他只关心霍力的销售机会,那或许能缓解他目前的压力。他本想草草把霍力招来得了,没想到霍力工资的开价不但比他的还高,还居然提出要到德国找老板谈。他觉得那明明是狮子大开口,没想到吝啬的史蒂夫居然一反常态地同意了。更让戴博士生气的是:从机场明明有火车直达公司,要不是老板史蒂夫吩咐,戴博士才不情愿开三小时的车,亲自来机场接霍力呢! 
  
       “霍力是哪里人呀?”戴太太刚才在车上闷睡,养足了精神,现在话正多。戴博士平常就内向,话少,又有些倦,就附和着:“北京人。”说完眼睛往机场里面看。 
  
       “哼,一定是个小京油子!你可得小心点。”戴太太对做销售的人本来就没好感。她印象中的销售员都是为把钱挣到手,而能说会道的油条。无奈,生活所迫,先生也作了这行。又见销售也有些论著,其中也不乏出自哈佛等名校,名家之手。慢慢的,观念才有所转变,觉得销售也勉强算得上是一门专业了。另外,她对北京人的看法,在各地人的排行中,仅次上海人,是第二差。她一直觉得,北京地处中央久了,渐渐地形成了中心文化。北京人给人的感觉也习惯处于中央,让她厌烦。戴太太的道理,说来也对,就像国子监门口卖豆腐的,可能会自己觉得比那些在天桥卖豆腐的有学问一样,其实大家都是走街串巷的小贩,觉得哪有生意就在哪卖罢了。 
  
        “出来了,出来了,那个穿风衣的就是。”戴博士碰了下太太。 
  
       霍力中等偏高的身材,短头发,浓眉大眼,鼻梁上一幅金丝边眼睛,没打领带。上身罩一件米色半长的BURBURY风衣,敞着扣。里面是一套浅棕色的休闲西装,蓝色牛津纺衬衫。右手拉着一只新秀力的黑色商务旅行箱,脚下一双浅棕皮质帆船鞋,步伐轻快地走过来。 
  
       霍力老远,就发现了戴博士,满脸堆笑地举手示意。走近了,忙一边上前和戴博士握手,一边看了看戴太太,笑着说:“麻烦二位来接我,一定久等了吧?” 
  
       戴博士躲开霍力的目光,要为霍力拿行李,见霍力推托说不重,才想起还没介绍太太。戴太太也赔着笑,见眼前的小伙子鼻直口方,待人还算热情,印象不坏,心里觉得松快了一些。又上下打量着霍力的装束,忽然觉得老公有点不修边幅了。学者和生意人本来就是两种价值观,服装不过是外在的形式。进朱者赤,霍力的装束风格是在希罗的时候训练出来的。就像魔术师要有道具,唱戏的要有行头,不管是在正式和非正式的场合,希罗对销售人员的衣着,搭配都有严格要求。这些规矩,是商务界约定俗成的入流标志,正像《商海箴言》里有那样的一句话:“一定要用名牌旅行箱。” 
  
       然而,史蒂夫公司的风格是崇尚“Made in Germany”,公司以技术和产品质量为傲。对产品的自信,是史蒂夫的基因,无法改变。他们会近乎顽固地认为,追求产品质量,才是有内涵的,才经得起市场风浪的考验。而对销售人员的衣着并不看重。德国人自己穿得齐整,对戴博士不入流穿着,也没当什么大事。还有一个原因是,德国人骨子里觉得中国人可能都是像戴博士这样邋遢。 
  
       史蒂夫先生对希罗和BMG的看法,就像德国女人觉得法国娘们儿太过风骚一样,他觉得美国人只是擅长市场营销而已,产品质量当然不如德国。可是,业绩在那摆着,固执的史蒂夫先生也不得不承认,美国人确实比自己卖得好。恰似寂寞恪守家规的大龄女,偶尔也会暗自矛盾一把,羡慕徜徉风花雪月,风流洒脱的新潮妹。又好比喜新厌旧的男人,看到了别人的俏媳妇。史蒂夫先生越来越觉得戴博士不争气,不会传递产品价值,才想挖个会卖的人过来。 
  
       “我靠,晚点了半个多小时!”身旁夹杂京骂的问候,让霍力惊讶得往旁边一看。两个中国人正相互拍着肩膀,寒暄。心想,中国真的开放了,走出来这么多人,连北京的市井文化也有影响世界的机会了。霍力和戴博士夫妇一起向外走着,见戴博士也没话,就试图活跃一下气氛,缓解刚见面的紧张:“刚才那两个中国人,一听口音就知道是北京人。” 
  
       戴太太本想说:“少见多怪!”但还是一付摆老资格的语气说:“霍先生以前没出来过吧?要不就是第一次来德国?来德国的中国人,哪的人都有,北京人不算多。” 
  
       戴博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