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

第10章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第10章

小说: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世纪。

    王选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就是在上大学时选择学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计算数学。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王选进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给他们教基础课的都是非常优秀和有名的老师,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让王选终身受益。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分专业,有数学专业,是搞纯数学的;还有力学专业;另外就是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计算数学。

    当时计算数学是一个刚刚建立的专业,连教材都很缺乏,是三个专业中最冷门的专业。班上大部分同学选择了数学专业,其次是力学专业,而选择计算数学的,寥寥无几。

    但是,由于看到了计算机的发展前景,王选毅然选择了这个大家都不看好的专业。而这次选择,也为王选终身的发展,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假如王选当初也像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的是自己熟悉的数学专业,那么,就会和当时那个计算机迅速发展的时代擦肩而过,就不可能有后来那么大的成就和发展。

    王选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没有什么比选择更能决定人的前程和命运。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加上不懈的努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成功法则。

    选择理想与价值,而不是一时的报酬

    一边是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工作,一边是报酬优厚却没什么发展的工作,如果是你,会选择哪一个?

    在职场上,我们往往会面临很多次这样的选择。新东方的副校长徐小平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他讲述的一个故事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徐小平写过不少书,拥有不少读者。其中一个读者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她读过徐小平几乎所有的书,对他非常崇拜,甚至有一次还专程到北京拜访他,并告诉他自己的愿望是当一名记者。

    一天,徐小平接到女孩的一个电话,说她临近毕业,上海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同意她进公司,并答应给她解决户口;同时,北京一家杂志社也愿意要她,但不能解决户口。她问徐小平,自己该选择哪份工作?

    当时,徐小平并没有直接回答她。过了几天,女孩又打电话过来,问自己到底该怎么做。于是徐小平反问道:“你为什么拿这么愚蠢的问题来折磨我?不要为了愚蠢的户口,放弃自己的职业志向,而要让自己的职业志向成为人生选择的第一价值。”

    半年后,徐小平在参加一个国际留学展时,遇到了那个女孩。女孩春风满面地告诉他,在户口和杂志之间,她选择了杂志,而且做得非常好。

    三个月后,女孩请徐小平吃饭,并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有一次,她去采访一个500强公司的老总,老总非常看好她,并邀请她到自己的企业工作。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第二单元 努力重要,选择更重要(3)

    这让徐小平非常欣慰,因为在女孩毕业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为世界500强公司的公关专员,并负责与国内媒体的宣传工作。

    最后,徐小平写道:“我相信她一定在自己喜爱的工作岗位上春风得意,过关斩将,成为新时代媒体事业的宠儿,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不仅是徐小平相信,我们也都相信,因为女孩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如果我们是那个女孩,会怎样选择?很多人可能会选择能解决户口的公司,因为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利益。但做出这样的选择后,可以肯定,也就不会再有500强公司的公关专员这样的发展在等着你。

    在职场中,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理想与价值呢?

    (1)倾听使命的召唤。

    (2)在探索和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终生志趣。

    (3)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

    (4)要有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李开复有效选择的4大技巧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面临太多的选择:选择不同的工作;选择不同的单位;选择不同的职位;选择不同的方法……

    那么,我们怎样有效选择,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给我们提供了有效选择的4大技巧。

    他曾经说:“我觉得,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准则或方法,而是在复杂情况下权衡各种影响因素,并以最为智慧的方式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

    我把这种能力称为“选择的智慧”,这也是工作中非常需要的智慧。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出客观、精准的抉择呢?李开复在他的有关著作中,帮我们总结出了下列的经验和技巧:

    第一,把影响你抉择的因素罗列成一张“利弊对照表”。在利弊对照表中写出每个因素的利益和弊端,然后借助该表客观地分析,哪些利益和弊端对你来说最为重要?这些因素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和理想?

    1998年,有两条路供李开复选择:回中国建立研究院,在美国创业办公司。李开复有些困惑,于是列出了这样一张表:

    回中国工作在美国创业

    利弊利弊

    影响中国青年的机会朋友不看好中国拥有自己的公司我没有“创业”欲望

    实现父亲的遗愿降低职位、薪水不必听人指使风险投资的压力

    最好的研究环境搬家的麻烦可能获大笔财富有倒闭的风险

    有长期承诺的公司没有中国经验、关系不必搬家工作时间很长

    借助这样一份利弊对照表,李开复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回中国工作。因为综合考虑各种利弊因素后,回中国工作最能发挥他的特长,也最符合他个人的价值观和理想。

    第二,学会用概率论的方法看问题。

    在多数情况下,没必要认为某种选择的成功概率一定是100%或0。反之,我们应当学会分析一件事情“可改变的概率”或“可能发生的概率”。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曾在阐述“领导力”时指出:“当你自己估计的成功概率能达到40%~70%,你就该去做这件事了。也许你会失败,但拖延或等待的代价往往是更大的。”

    第三,当自己不确定时,学会谋之于众,向更有经验的人请教。

    第四,善用“报纸头条测试法”来检验自己的言行。

    所谓“报纸头条测试法”,就是在事后想一想:如果明天在一份你的亲朋好友都会阅读的报纸上,你做的事被刊登为头条新闻,你会不会因此而感到羞愧?会不会无法面对自己的良心?如果不会,你做的事才对得起你自己的价值观。

    李开复在苹果公司工作时遇到公司裁员,他必须要从两个员工中裁掉一位。一位是他的师兄,这个人十多年前写的论文非常出色,但加入公司后很是孤僻、固执,而且工作不努力,没有太多业绩。这位师兄知道面临危机后就请他们共同的老师来提出希望李开复顾念同窗之谊,手下留情。另一位是刚加入公司两个月的新员工,还没有时间表现,但他应该是一位有潜力的员工。

    李开复内心里的“公正”和“负责”的价值观告诉他应该裁掉师兄,但他的“怜悯心”和“知恩图报”的观念却告诉他应该留下师兄。

    于是,他做了“报纸测试”。在第二天的报纸上,自己希望看到哪一个头条消息呢?

    (1)徇私的李开复,裁掉了无辜的员工;

    (2)冷酷的李开复,裁掉了同窗的师兄。

    虽然他不愿意看到这两个“头条消息”中的任何一条,但相比之下,前者给自己的打击更大,因为它违背了最基本的诚信原则。李开复想:“如果我违背了诚信原则,那么我既没有颜面见到公司的领导,也没有资格再做职业经理人了。”

    于是,裁掉了师兄,然后李开复告诉他:今后如果有任何需要他的地方,他都会尽力帮忙。

    对于李开复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经历,违背了他内心很强烈的“怜悯心”和“知恩图报”的价值观。但是,“公正”和“负责”的价值观对李开复而言更崇高、更重要。

    工作中,我们也会面临很多这样那样的选择,当我们无法取舍的时候,不妨借鉴一下李开复教给我们的选择技巧。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第二单元 培养四两拨千斤的思维(1)

    第十章

    在解决问题时,不要用“蛮力”,而要用“巧劲”。

    用巧劲就会事半功倍,就会四两拨千斤,就会用“小球”转动“大球”。

    最有效的方法,往往是最简单的方法。所以,要善于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而不要将简单的问题弄复杂。

    善于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就能以最合适的付出创造最大的影响力。

    要事半功倍,不要事倍功半

    我们经常在职场中看到这样两种人:一种人,勤勤恳恳,每一件事都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但收效却甚微。这是事倍功半的人。一种人,不管是难活儿还是难题,到了他手里,都能举重若轻,花的时间不多,精力耗费得也少,但完成的工作无论是效率还是质量,都是一流的。这就是事半功倍的人。

    毫无疑问,谁都希望自己是第二种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培养四两拨千斤的思维必不可少。

    “四两”到底如何才能拨动“千斤”?我们先来看一个名人的故事。

    我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一向以“言辞犀利”而著称。2005年,在和网友的一次交流中,一位网友带着明显刁难的口吻说道:“您确实非常优秀,但您的长相我不敢恭维。”

    如果换了一般人,面对这样的问题,可能会感觉左右为难:

    不理会吧,大家都看着呢;为自己辩解吧,又太多余;说他几句,又显得很没风度;……

    而李部长只用了简单幽默的一句话,就轻轻松松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我的母亲可不这样认为……”

    这一句话,也成了当年网络上流传的经典,无数网友都记住了这个充满智慧的回答。

    还有一次,李肇星到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演讲。一位美国老太太义愤填膺地说:“你们为什么要‘侵略’西藏?”

    面对老太太的质问,李肇星并没有直接反驳。当他了解到老太太是得克萨斯州人后,心平气和地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们得克萨斯州1845年才加入美国,而早在13世纪中叶,西藏已纳入中国版图。您瞧,您的胳膊本来就是您身体的一部分,您能说您的身体侵略了您的胳膊吗?”

    老太太一听,忍不住笑了,接着她热烈地拥抱了李肇星,连声说:“谢谢您,谢谢您让我明白了历史的真相。”

    如果是换成我们,面对老太太的质问又会怎样回答?或许会花上一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滔滔不绝地从西藏的历史讲起。

    这样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老太太却未必能听懂,到最后,她可能还是固执地认为“中国‘侵略’了西藏。”而李肇星的回答,却是“四两拨千斤”,用最简单的回答,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我们来分析一下李肇星运用这一思维模式的要点:

    (1)先找一个和老太太很贴近、有亲身感受的解决问题的“契合点”,也就是西藏和得克萨斯州的相似之处。这样一来,不仅会拉近彼此的距离,更会引起老太太的兴趣,为之后解决问题做铺垫。

    (2)用老太太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进行阐述。

    要知道,李肇星面对的不是一个政治家,也不是历史学家,而是一个最普通的美国老太太。对象不一样,表述的方式也不一样,如果对她大谈西藏的历史,效果怎样可想而知。倒不如用一个简单、生动的比喻,反而更能让她轻易地接受。

    再回到我们的工作中来。

    很多人之所以每天忙忙碌碌,辛苦得不得了,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不看对象,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无效的沟通中,最后连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都没有搞懂。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沟通,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把握三点核心: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第二单元 培养四两拨千斤的思维(2)

    (1)找到对方的兴趣点;

    (2)了解对方的目的;

    (3)针对对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和语言。

    越简单,往往越有效

    有时候,工作之所以无效,不是因为工作本身难度太大、太复杂,而是我们将简单的工作复杂化了。

    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日本最大的一家化妆品公司接到了一份投诉,说他们的一些肥皂盒里是空的,里面并没有肥皂。

    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公司领导委派一名工程师来解决出产“空盒子”的问题。很快,这个工程师设计了一个配备高分辨率监视器的X光设备,它需要两个人来监控通过生产线的肥皂盒,以保证其中没有空盒。

    空盒查出了不少,但还是无法保证没有遗漏,而且费时费力。

    与此同时,一家小型化妆品公司也碰到了同样的难题。可是,这家公司一名普通雇员却轻轻松松地解决了问题:他让公司买了一个大功率的工业风扇摆在生产线旁,让装肥皂的盒子逐一在风扇前通过,如果盒子是空的,就会被风吹倒。空盒子就这样被查出来了,而且无一遗漏。

    显然第一家公司的工程师对工作相当卖力,可是不但耗费了买高科技产品的财力,增加了人员,而且问题也没彻底解决。相反,那位普通的员工并不知道什么“X”光,但他却用最简单的办法把问题很好地解决了,而且毫不费力。

    很多时候,当我们遇到看似很复杂的难题时,不妨问问自己:

    (1)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是谁?

    (2)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3)有没有更简单有效的方法?

    当这些都清楚了之后,或许你就会发现,直捣核心反而能将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

    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最有效,懂得删繁就简,就能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资源做最有效率的工作!

    永远要记住:愚蠢的人,总会将简单的问题弄复杂;智慧的人,总能使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找准最有影响的“用力点”

    谁都希望自己能够快快乐乐上班,轻轻松松下班,但是绝大多数人上班时候愁,下班时候累。这就是因为这些人没有找到最有影响的用力点,从而导致有苦劳无功劳。

    “四两”之所以能够“拨千斤”,最主要的就是找准“用力点”,而且这是最有影响的点。找准这个点后,再发力时,就能起到“拨千斤”的效果。

    1949年11月1日,西南战役开始。这是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一、四野战军各一部,在地方武装配合下,解放西南四省的战役。

    整个西南战役,真正的要害是:阻止胡宗南、宋希濂兵团进军滇西,并逃向国外。

    为了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周总理使用了“攻心大法”——公开隐藏在胡宗南身边做了十三年副官的熊向晖的身份,离间蒋介石和胡宗南的关系。但是,如何把熊向晖的真实身份捅给蒋介石,又不至于引起蒋介石的疑心呢?

    如果利用秘密渠道,军统既然能替胡宗南向蒋介石隐瞒熊向晖的真实身份,自然也能利用职权,阻止让蒋介石知道熊向晖的身份。可是公开宣扬就会打草惊蛇,引起蒋介石的怀疑。

    1949年11月5日,张治中作为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团长,到北平同共产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周总理恰恰利用了这个机会,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