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

第2章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第2章

小说: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过去了几年,但是,作为主讲老师的我,怎么也无法忘记所有与会学员对这位普通员工的认可和赞扬。大家一致认为:

    “要在单位中有大的发展,这位联想的员工就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由于“白领成功培训训练营”做得深受欢迎,后来新浪网还为我们的培训开设了一个特别专栏《白领成功大课堂》,并对这个故事进行了详细介绍,在广大网友们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后来,我在不少的课程中多次讲过这个故事,并让大家对这个故事进行分析。几乎所有人都对这个员工加以称赞,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他为什么成功进行了全面分析。

    当我在写作本书的时候,这位员工的形象又重新出现在我眼前。

    综合大家的分析,我觉得,这个员工是真正的智慧型员工,他的经历,给所有想有最大发展的员工们很大的启示:

    (1)问题是发展的最佳机会

    很多人害怕问题,但是智慧型的员工不仅不害怕问题,而且还会很高兴与问题相遇。为什么?

    我们不妨听一下有关领导的意见。

    我曾经在北京住总集团连续做了七期培训,许多管理者和员工针对如何在单位有更好发展这个话题,纷纷发表意见。在这些意见中,我格外欣赏北京住总房地产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姜水的观点:

    “单位是什么?单位就是不断遇到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地方!

    “一个员工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他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永远不要害怕问题。问题是命运送来给你的礼物,你越会解决问题,在单位就越有分量,也就越能有最大的发展!”

    我认为,她的话,实际上是说出了许多领导的共同心声,值得所有想发展的员工重视!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仅不害怕问题,而且喜欢问题。因为他们能通过智慧地解决问题,不断创造人生发展的机会!

    (2)少向外界讲条件,多向自己要智慧

    读者们知道:《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的核心理念是“不找借口找方法”——“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那么,本书的核心理念又是什么呢?

    那就是:“不重条件重智慧”——“少向外界要条件,多向自己要智慧!”

    这两个理念都是最优秀员工的理念,强调的都是勇于承担责任、把问题更好地解决。但是前者强调的是方法,后者强调的是智慧。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是在通过对最优秀员工分析之后,我们进一步发现:光讲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智慧。智慧包括方法,但是又在相当程度上超越了方法。就像联想的这位员工,他能取得成功,找出方法来解决问题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并不是方法,而是做出了一般人无法做出的举动:本来与他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他以主人翁的心态去主动解决。他没有向单位要什么条件,却主动为单位解决问题,最终出乎意料地得到了单位的最大肯定。

    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好结果呢?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第一单元 智慧型员工是“钻石”(3)

    因为在任何单位里,凡是先讲条件的员工,必然是最不受欢迎的员工;凡事先以智慧去解决问题的员工,必然是单位里最受欢迎的员工!这,不正是智慧的最大体现吗?

    (3)重视“成功学的先付法则”

    智慧型员工不是斤斤计较的人,更不是先讲条件再去解决问题的人。他们先付出和奉献,但很耐人寻味的是,这种付出往往得到超乎意料的回报。

    这就是成功学的“先付定律”在发挥作用——

    “先让你的付出超过你的报酬,然后你的报酬会超过你的付出。”

    能苦干,更能巧干

    既然智慧型员工是单位的“钻石”,大家肯定也愿意成为这样的钻石。那么,这种“钻石型”的员工,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智慧型员工必然比汗水型或者苦干型员工强。强在哪里?从一定角度讲,在于他们是明白人、聪明人、高效工作的人。他们不像很多苦干型员工那样只懂得勤劳和辛苦,而是懂得苦干,更懂得巧干。

    提起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美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世界同样具有广泛的影响,因为他是最能影响美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的人之一。能够登上他那个位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取得他那样的成就更不容易。

    我们不由想探究一番:在他年轻时是怎样工作和学习,最终有所成就的。听一下他自己讲述的一段亲身经历:

    在上大学时,为了支付学费,他边上学边为一个投资机构当兼职调查员。当时冷战刚开始,五角大楼大量制造战斗机、轰炸机和其他军用飞机。投资家都想预测备战计划对股市的影响,因此他们都急于知道政府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尤其是铝、铜和钢材的需求量,以便从中赚取利益。格林斯潘之前对金属市场有些了解,所以他自告奋勇当“侦探”,想为机构调查到政府对金属的需求量。

    然而,搞到这些数据谈何容易?1950年,朝鲜战争一打响,五角大楼就把所有军用物资购买计划列为保密文件。

    怎么办呢?格林斯潘突然想到了1949年的会议记录,那时朝鲜战争还没有开始,军事会议在正常听证会期间召开,记录也很详细,而通过研究政府公告和一年来的新闻报道,他就知道1950年和1949年美国空军的规模和装备基本一致。于是,聪明的格林斯潘从1949年的记录中找出每个营有多少架飞机,每个空军联队有多少个营,新战斗机的型号、后备战斗机的数量和预计损耗量。有了这些数据,他就基本上可以算出每个型号战斗机的需求量了。接着,他又找出每种型号的飞机需要多少铝、铜和钢材以及各种飞机制造厂的技术报告和工程手册,一头扎进数字、图表和工程专业术语的海洋。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凌乱的资料中摸索出了规律,政府的购买计划也变得清晰了。

    调查结束后,格林斯潘写了报告发表在报纸“经济记录”上,题目是“空军经济学”。

    三十年后,格林斯潘当上美联储主席后不久,一个曾在五角大楼工作过的同事对他说:“还记得你写的‘空军经济学’吗?你计算出来的数字跟政府保密文件里的数字非常接近,当时吓了我们一大跳,差点就要派秘密警察跟踪你呢!”

    那么格林斯潘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他的回答是这样一个公式:

    成功=捷径+苦干。

    “空军经济学”这项调查,1949年的会议记录是“捷径”,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计算整理出各种型号飞机的数据是“苦干”,这两项缺一不可。要获得捷径就要跟自己要智慧,要在苦干的基础上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今,最受青睐的员工已经不是只懂得像“老黄牛”般苦干实干的员工了。对每件充满困难和阻力的事情,“老黄牛”式地只懂苦干,付出的汗水和力量是别人的几倍,但往往还达不到最好的效果。与此相反,那些最有成就的员工,都是像格林斯潘一样懂得苦干更懂得巧干的员工。正因为他们既能勤奋吃苦,又能经常想出方法来解决问题,所以能取得更大的工作成果。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第一单元 智慧型员工是“钻石”(4)

    会做事,更会做人

    由于懂得找方法巧干,智慧型员工必然会做事。但是,单位和环境往往是人的集合体,一个员工要成功,只会做事是不够的,还得学会做人。做人往往比做事难,尤其在中国这种人际关系比较复杂的环境里,可能更难。这就需要员工掌握与领导、团队协作,与环境相处的“做人”智慧。

    2008年4月,一个消息震惊了中国经济界和社会各界:原盛大总裁唐骏像曾经离开微软一样,离开了盛大,而其新的东家单给他的“转会费”就达到10亿元!

    唐骏以其创造中国职业经理人“转会费”的最高纪录和享受的其他待遇,被人们誉为“中国的打工皇帝”。那么唐骏怎么就能取得这么大的个人价值呢?

    是学历吗?不错,他有辉煌的海外留学背景。是能力吗?的确,他有超过一般经理人的能力。但是,分析唐骏的成功,却可以看到最重要的一点——智慧。

    唐骏曾任微软中国总裁、盛大集团总裁。在唐骏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有一个特点:不管在哪个单位,他都能保证两点:

    第一,必然能给所有他服务的单位创造理想的效益;

    第二,与每个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处理好关系。即使离开该单位,不管是原单位还是新单位,都对他评价很好。

    2004年2月离开微软公司时,盖茨和鲍尔默给了他一个微软(中国)公司终身荣誉总裁的称号;2008年4月离开盛大网络时,陈天桥给他打了100分,盛大众多高管称他为“完美的职业经理人”。

    这是一个很难做到的功夫。许多人换单位,要么新单位的人难以接受他,要么旧单位的人指责他。唐骏凭什么能做到人人称道,而且每一个阶段都能得到更大的肯定和回报呢?

    我们且看一看他做人的智慧吧。

    (1)处理好与董事长的关系

    “空降兵”最容易犯的错误莫过于把自己当成企业的救世主,而唐骏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他曾经说:

    “在公司里面,陈天桥(盛大总裁)做的事情我不做,他不做的事情我全做。我们之间没有冲突,只有互补。所以4年里我们从没有红过脸。我去盛大是辅佐,而不是取代陈天桥的。辅佐的意思就是,公司只能出现一个形象,而不是‘两座大山’,让员工搞不清楚是靠这座山,还是靠那座山。”

    刚到盛大,唐骏几乎天天在吃晚饭的时候去陈天桥的办公室聊天,简称“双规”。其实他们的作息时间并不合拍,但陈天桥每天去吃饭路过唐骏办公室的时候都会问候一声。唐骏发现晚餐可以成为沟通的最佳时间,于是调整了自己的作息,很多决策就在他俩一起吃饭的过程中酝酿出来。但这种交流仅限于工作,不掺杂个人感情。

    (2)处理好与团队的关系

    到盛大,唐骏就制定了“学习盛大、了解盛大、融入盛大”的三步计划,与团队的关系处理得很好。所以,大家对他没有什么戒心,反倒愿意和他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

    (3)处理好新老东家的关系

    “空降兵”跳槽后习惯带着旧部去新东家构建自己的管理体系。这样必然会产生两大问题:一是老东家会时刻防备他把骨干带走,二是新单位的团队会有极强的戒备心。其结果必然是把自己陷入“泥潭”之中,但是许多人还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往往认为“自己人”信得过,“使起来顺手”,仍旧乐此不疲。但唐骏偏偏不这么做,不管去哪家单位,他都不带“自己人”去,甚至连秘书都不带。

    为什么这样做呢,且看他的分析:

    “如果我带十个人到盛大,和盛大的旧部肯定会有矛盾,势必形成微软帮、盛大帮,党同伐异,无疑会影响我和陈天桥之间的关系,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不欢而散。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第一单元 智慧型员工是“钻石”(5)

    办公室政治是目前中国职业经理人的一个杀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且更多是败。我可以忠告所有的中国职业经理人,带你的旧部到新企业里面去,去一个,失败一个。想带就不要去,想去就不要带,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关于如何扮演好角色,唐骏还有一个经典性的总结:

    “职业经理人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做人、做事,有空的时刻再作作秀。”

    不知道你看到这里感受如何?我觉得:这段话十分耐人寻味,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分析:

    排在最后的是作秀,这点,很多人容易学会;排在倒数第二的是做事,做好事并不容易,但还不是最主要的;排在第一的是做人,这是最重要的,是最难的,也恰恰是许多管理者和员工最忽略的。

    唐骏以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会做事需要智慧,而会做人需要更大的智慧!

    唐骏所展示的,尽管是职业经理人的成功之道,但值得所有想取得超凡发展的员工们重视。

    重视知识,更重视智慧

    有人开玩笑说:“你从大街上随便抓出十个人,有五个本科生,两个硕士生,一个博士,剩下的一个不是博士后就是双学位。”

    这么说的确有些夸大其词,但有一个毋庸置疑的现象是:现在有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读得书多,就能获得超凡的发展吗?

    如果光有知识,没有智慧,他就很难得到理想的发展;即使发展,也有可能遭遇失败。

    新加坡协茂财团董事长黄福华先生,是我们甘霖智慧国际培训机构名誉理事长,也是新加坡纸业大王,他曾经写了一篇名为“让MBA教学与智慧教育结缘”的文章,谈了知识教育与智慧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这篇文章,我觉得对所有人都是一个好借鉴,特录如下:

    我们协茂集团在中国区的公司发生过这样两件事:一位员工,原来是单位的财务总监,学位高,能力强,突然提出要到另外一家单位。

    本来人员流动是很正常的事,在他走的时候,我提醒他:别处也只是用一段时间,等你把你的经验带过去后,他们便不会再用你了。那个人不信,最后果然不出我所料,他在那家公司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又被炒掉了。

    与此相反,清华大学MBA毕业的高小姐,在毕业前就看好我们公司,一直做到现在,甚至位居中国区的总经理,有人问她为什么一直在协茂工作?她说:

    “年轻人假如自己不创业,又要发展得快,那就只有一条路——选对一条路,跟对一个人。”

    当很多人知道她信奉这个理念时,都很佩服她,甚至有的培训机构把她的故事当作案例进行讲授。

    我把这两个故事拿出来,并不是说一定要跟老总走到底,更不是标榜跟我走的人就有前途,不跟我走的人就没希望。在这里我只是要说明一个道理,我们给高级知识分子讲座时,讲过这样一个道理,“让MBA教学与智慧教育结缘”。MBA教学作为对商业特别重要的教学,对全世界有广泛的影响,但MBA组织者们没有强调智慧教育,而学习MBA的很多学员也不强调智慧教育,这是MBA的很大缺陷。

《方法总比问题多Ⅱ》 第一单元 智慧型员工是“钻石”(6)

    那么MBA教学应该强调哪些智慧教育呢?

    第一,是培养他们的眼光,只有看得远的人,才会有远大的发展,与高小姐说的“选对一条路,跟对一个人”理念相似,其实就是包含长远打算的意思。对于创业型的机构,重要的在于坚持,看你是算大账还是算小账,求发展还是看小钱,是选择钱还是选择路。如果你要选择钱,那你可能会失望;若你选择“路”,在开始时,可能得不到回报,但是这条路以后可能越走越宽,路也有可能是黄金的,路都是黄金的,还怕没钱?

    第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MBA教学和别的教学不一样,是成人教学,更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这是最重要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德商教育。中国有些企业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